大宋神探志第兩百二十四章 官家成長了,大家都很欣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二十四章 官家成長了,大家都很欣慰

第兩百二十四章 官家成長了,大家都很欣慰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26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圣人!”

眼見著劉娥走入慈寧殿,已經習慣回宮生活的李順容,身體立刻拘謹起來,低眉順目地迎上。

劉娥之前已經來過兩回,第一回還不能完全確定,對方是不是裝的,第二回就基本確定,這位的性子沒有改變,毫無威脅可言。

但現在對方的兒子,似乎有了些改變,不再如以前那般好隨意擺弄,所以坐下后,劉娥握住李順容的手,在對方受寵若驚的注視下,輕輕拍了拍:“妹子,這些年苦了你了!”

李順容低聲道:“不苦!不苦!圣人對妾身已經很好!”

劉娥道:“你恭儉謙良,所以自守,也正因為這些年無所求,不給有心之人借官家身世發揮的機會,國朝才能穩定,老身是欠你一份恩情的,太妃之位……”

李順容趕忙道:“妾身能回宮看到官家,于愿足矣,絕不奢求太妃之位!”

劉娥微笑:“你不求,老身也要給,你是官家的生母,今與楊氏皆為太妃,亦合乎禮法,名正言順!”

聽到不用把楊太妃擠下去,李順容松了一口氣,起身行禮:“多謝圣人!”

她確實不太在乎能否進位太妃,但跟親生兒子團聚后,她是真的不想再回去守陵了,太妃一封,自是在宮中長住,這點還是歡喜的。

此時的李順容進位太妃,對于太后并無威脅,劉娥從來不會在這等事上使絆子,反倒是一力推動,消弭官家的芥蒂,徹底平息了不久前的那場風波。

當然守住自身的權力時,劉娥更不會含糊。

順著太妃的事情,劉娥引導到外戚身上:“令弟如何了?你入宮那年,那孩子才七歲吧,長大后過得更是困苦,唉!也是老身疏忽了,早就該把他接來享福!”

“多虧了圣人,妾身才能尋到這位弟弟……”

李順容露出由衷的感激之色,但還是有些惶恐:“可圣人的賞賜太厚了,還要給他當大官,他做的是卑賤的買賣,如何擔得起這等富貴?”

“這等話休要再說,記住,他不僅是伱的弟弟,更是官家的娘舅!”劉娥正色道:“天子的至親若是過得不好,整個國朝也會顏面無光,外人會指責官家,說他不夠孝順!”

“這!”李順容面色變了:“妾身明白了……”

劉娥語氣又溫和下來:“妹子,別的外戚之家莫不是家大業大,封賞者眾,你只一個弟弟,難不成作姐姐的當了太妃,弟弟還是那般困苦度日么?”

李順容有些意動,性情恬淡的人或許不會太過注重自身的享受,但對于家人享福也是不會排斥的,她確實希望自己的弟弟李用和過上好日子。

劉娥安撫完畢,回頭就決定給李用和再升幾階,然后通過外戚好好觀察一番官家,看看這孩子是真的開了竅,還是僅僅的一時巧合,再調整自身策略。

且不說這位太后的重視,半個時辰未到,上完課程的趙禎,就笑吟吟地走入:“向姐姐請安!”

李順容迎上兒子:“官家來了!坐下歇一歇!嘗嘗我做的蜜餞!”

趙禎都等不及潔手,就迫不及待地捏了一個丟進嘴里:“唔!不愧是姐姐做的,比嘉慶子還好吃呢!”

嘉慶子是唐朝時洛陽嘉慶坊內生長的李子,果實甘鮮有盛譽,稱嘉慶李,傳至國朝,便有了蜜餞李的美名,李順容知道自己做的蜜餞,是怎么也比不上嘉慶子的,只是兒子喜歡,她也由衷地露出笑顏。

母子倆說著話,基本是趙禎在聊朝堂的局勢,聽講的課程,還有遇到的趣事,李順容很多都不太懂,但也眉眼溫和,靜靜聆聽。

而今日趙禎又說了一件趣事:“姐姐,我這幾日決定了一位朝堂大員的去留,這個人不久前還完全不把我放在眼里,將我視作孩童般耍弄,這下狠狠出了一口惡氣!”

李順容隱隱有些擔心,她是從來不愿得罪人的,只是看著兒子眼神明亮的模樣,不想掃興,緩緩地道:“官家是一國之君,理應有自己的主張,我不懂這些,只盼著官家多多思量,切莫沖動為之!”

“姐姐放心,我不會亂來,那老臣自家不修德行,犯了錯處,還想遮掩,才被我拿到了機會!”趙禎興致昂揚:“也該做一些事,才會有人重視你,不然人人都覺得心善者可欺,那可不成!”

李順容想到之前太后的溫言暖語,不禁沉默了一下,欣慰地點了點頭:“官家長大了!真好!真好!”

“仕林,你來了!”

府衙大堂,陳堯咨放下案卷,對著走入的狄進笑了笑:“此案多虧了你,才能進行得如此順利!”

狄進道:“大府……”

陳堯咨抬了抬手,制止接下來的過謙之言,他已經率先屏退左右,此時也爽快地道:“老夫不瞞你,在發現此案牽扯者眾時,也生出過退縮之心,實在是舍不得入兩府的機會,然若是真的退了,余生心又難安,當真兩難!”

狄進有同感,這是人之常情,他同樣無法義無反顧地舍棄所有前程,去查一起案件,因此平日里才會多思多想,盡可能地追求兩全其美之法。

陳堯咨道:“最令老夫寬慰的,是你的聰慧機變,讓賊人自亂陣腳,互相殘害,府衙才能將案情順利推進,如今這案子倒是不急著結了,慢慢審理,讓每個包庇的罪人,都逃不過公道人心的審判!”

犯人害怕官府速速審案時,得快刀斬亂麻,以最快速度拿定證據,萬不可拖延,現在此案影響越來越惡劣,涉案家族恨不得快些結案,早早翻篇,那府衙倒是不用急了,按部就班的審問,甚至能適當地拉長過程。

如此一來,名單上還活著的那些罪人,輿論會逼迫他們走上那條絕路,各自的家族為了那點大義滅親的好名聲,也不得不拋棄他們。

相比起被呂夷簡裹挾號令,這才是認罪伏法,讓凈土案真正地落下帷幕!

“大府英明!”

狄進笑道:“幸得大府坐鎮,這一樁樁尋常官員根本不敢觸及的要案,才能順利地得到解決!”

自從入京師,得到幫助最多的,便是這位始終堅定立場,支持查案的權知開封府了,正是有陳堯咨在背后扛著壓力,才能沒有后顧之憂地破獲一場場要案。

只可惜這也是兩人在開封府衙的最后一次合作了,接下來陳堯咨高升,狄進外任,即便將來再聚,彼此的身份肯定大有不同,想要再像這般配合默契的追查要案,是再也不可能了。

陳堯咨卻還有高興的事情:“仕林,你可知呂夷簡要外放了?”

狄進眼睛微微一瞇:“這位呂相公十分果斷啊!”

陳堯咨險些笑出聲:“確實果斷,然官家也很果斷,命他知兗州,李復古判青州。”

“知兗州?”

狄進對此還真的不知道,哪怕張茂則跟他走的很近,他也不會打聽宮中的消息,宰執級別可以,被發現了也兜得住,初入仕途的他卻要在這些方面格外的謹慎。

陳堯咨對此給予評價:“呂夷簡作繭自縛,自是可笑,真正令我等欣然的,是官家成長了啊!”

任何一位不是太后黨的臣子,對此都會欣慰,哪怕只是第一次發出自己的聲音,并且安排也不是很完美,打擊報復的意味過于強烈,但不管怎么說,終究讓群臣見到,十八歲的官家開始爭取自己的話語權了。

就這么說,如果前唐的李顯和李旦真是厲害角色,武則天都沒辦法為所欲為,畢竟皇位正統擺在這里,唯有天子被其母拿捏得死死的,臣子才會投鼠忌器,人心浮動,最終難以應對太后的強權。

狄進也是這種感覺,哪怕知道趙禎想要與劉娥抗衡,還有一大段路要走,但終究是一個不錯的開端:“官家聰慧勤勉,從救母開始,便不是一味需要別人遮風擋雨的人了,此乃朝堂之幸!”

“為母則剛,同樣為人子的,也會被孝心激發勇氣!”

陳堯咨頷首:“好了,說一說你吧!兗州同判是你為官的第一任,原本你在李復古麾下任職,他不是一位好相處之人,對待后進之輩可不會客氣,得謹慎言行,如今換成了呂夷簡,又是不同……”

狄進道:“請大府指教。”

陳堯咨正色叮囑道:“呂氏數代積累,士林根基深厚,此番固然先被不孝子弟傷了聲威,又陰私作祟,損了德行,卻仍有余澤,去了兗州,休要對呂夷簡窮追猛打,當展現出適當的寬容,天下人才會稱頌你的品質!記住,他終究是一位長居中樞的宰執,切不可輕視了他!”

狄進道:“學生受教!”

陳堯咨接著道:“地方軍州與京師衙門又有不同,你同判到兗州,并無知縣資歷,對于地方上的人事切忌輕信,避免被地方官吏利用,借你之手達到他們自身的目的,你擅長刑名,那就更不能貿然出手查案,得先從提刑司里選好得力的手下,再借他們的手推進案情,收獲功績,這些人都是你未來的門生故吏,若是得力,得好好安排,其余諸事亦可類推,先用對人,再辦好事……”

狄進道:“學生受教!”

陳堯咨道:“州縣兩級,職權清晰,各地路制卻機構紛繁,多有爭權,你官場資歷雖淺,于此事卻不可輕易退讓,當嚴守同判之責,這是太祖皇帝設立的督查之位,大可挺直腰桿,只要秉持國朝威嚴,公理道義,就沒人壓得下你!老夫再跟你說一說,這些路級官員約定成俗的職責所在,別讓人欺你……”

陳堯咨所言都不是寬泛的道理,而是實際的官場經驗,對于自家子侄都不見得說得那么詳細。

倒不是藏私,是自家子侄難以消化那么多,眼前這位卻一聽就懂,甚至能舉一反三。

狄進確實大受裨益,有些官場訣竅他不陌生,但路州縣級上下架構的彎彎繞繞,不是直接經歷過的,實在很難看得清楚,陳堯咨一番推心置腹,實在省卻了許多苦功。

“老夫的二兄久居地方,他若在,定然能跟你說得更加透徹,老夫能教你的,也就是這些了!”

待得掏空了治理地方的經驗,陳堯咨起身拿了酒刻和杯子,笑吟吟地擺開,一如兩人首次見面時:“陪老夫飲一杯?”

狄進燦爛一笑,一如兩人首次見面時:“學生敬陳公!”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