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第一百八十七章 今科狀元,舍他其誰!(第二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七章 今科狀元,舍他其誰!(第二更)

第一百八十七章 今科狀元,舍他其誰!(第二更)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02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第一百八十七章今科狀元,舍他其誰!

第一百八十七章今科狀元,舍他其誰!

會仙樓。

如果婁家沒有出那事,今科士子齊聚的地方肯定是狀元樓,但現在大伙兒明智地避開,來到了這座環境清雅的正店開辦文會。

從第二場省試考完,到第三場殿試,只有一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如果再說備考沖刺,就顯得太假了,榜上有名的士子,基本都開始出來交際。

畢竟在場之人,一只腳已經踏入官場,日后同輩之間關系最近的,莫過于同科及第。

從天下無數士子里面脫穎而出,本就是一種榮耀,對于彼此的才華也有認可,再加上一起入仕,官場新人往往會互相扶持,有幾分共奮斗的意思,一群從底層爬上來的交情,少了幾分功利,多了幾分溫馨,即便來日身居高位,也會優先照拂。

這是最緊密的人脈關系圈,氣氛怎會不好。

比如公孫策,之前那般嘴臭,但此時與國子監的同科見面了,大家相逢一笑,反倒有種不打不相識的親近感。

比如包拯,一貫的沉默寡言,除了廬州本地士子知道這位的怪脾氣外,大家對他的印象還不如公孫策,直到省試一鳴驚人,高居一榜,眾人有意上前攀談,才發現這位竟也是才思敏捷之輩,頓時開始結交。

只不過某個人的缺席,總讓眾人眼神交流間,有種微妙的古怪感。

如果是排名靠后的士子沒來,倒也罷了,畢竟今科三百多位士子,也不可能每個都到,還有的在和商賈岳父談嫁妝呢……

偏偏沒來的,是排在首位,甚至稱一句今科聲名最盛,如雷貫耳的才子,都毫不為過。

解試之前,國子監聚會,一概不來;高中解元,文會詩會,一概不來;省試之后,還不出來,就真的過分了。

實際上,狄進原本是準備與同科及第的小伙伴們好好聯絡一下感情的,誰料計劃趕不上變化,所以對于同科的請帖,他倒是認真答復,講明有重大案件,實在脫不開身。

可惜對于這等理由,大家顯然無法接受,覺得對方太過傲氣,現場的氣氛自然有些微妙,尤其是望向包拯和公孫策的時候,畢竟大家早已知曉,三人的關系莫逆,都會查案,也都會遇到案子……

包拯倒是全然不在意,公孫策則有些擔心:“希仁,你說仕林這次到底查什么案子?為何連我們倆都不允許插手?”

包拯道:“仕林不讓我們過問此案,一定有他的道理,他有能力破案的,不必介懷。”

公孫策哼了聲:“相信仕林能破案,你才不插手,如果換一個沒有能力破案的,哪怕是至交好友,你這黑炭也會自己上吧?”

包拯理所當然地點了點頭:“案子不等人!兇手必須盡快緝拿!”

公孫策無奈,又低聲道:“但仕林至少來露個面吧,這同科的聚會都不參加,實在太得罪人了,我剛剛聽到有人議論,竟然說……唉!說他這位省元是巴結知貢舉得來的,沒有真才實學,才會羞于露面!”

自古文無第一,文章好壞本來就很難讓人服氣,除非如國子監解試那般交出一份完美答卷,否則總有挑刺的地方,歷史上下一屆,歐陽修那般才華,被知貢舉的晏殊點為頭名,都被陰陽怪氣說因為同鄉得的頭名,此番大儒劉筠對于狄進的答卷贊不絕口,同樣傳出了一些說法,認為這是一味的投其所好,才讓知貢舉點了頭名,得了省元。

公孫策知道,閑言碎語的背后,是怨氣所積,換成以前的他,只會不屑一顧,如今卻覺得這樣做真的不利于來日發展,才會擔憂。

包拯依舊訥訥不言,王堯臣倒是端著酒杯,走了過來:“明遠,希仁,狄仕林真就脫不開身么?你們讓他來露一面,也好對諸位同科有個交代!”

文彥博從背后探出頭,也笑道:“是啊!不然顯得太傲氣了吧!我還等著與他唱和一曲呢!”

他是開玩笑的語氣,但有些人就不開玩笑了,一名士子如廁歸來,卻聚攏大家,興沖沖地道:“諸位可知隔壁用膳的人是誰?是開封府衙的朱判官!”

“原來是那位明經出身的左正言!”“咦,是了,據省元郎所言,開封府衙不是在查一起要案么?”“快問一問這位判官,也讓我等開開眼界!”

眾士子笑了起來,不少人開始起哄。

朱昌官聲不好,又不是進士出身,大家雖然還未解褐入仕,按照身份依舊是平民,但真的不怕這府衙判官。

同樣也抱著幾分看那位笑話的意思,你不是推托查什么大案子,連同科的文會都要缺席么,那就讓我們聽一聽,到底是何等大案,需要這樣重視,可別名不副實哦!

人多壯膽,頓時四五個行動力最強的就走了出去,不多時就把朱昌半請半駕著帶了過來。

“你們……伱們……”

朱昌本來就是出來避難的,府衙里面正在審榮婆婆,身為太后黨,他實在坐立難安,便干脆避了出去。

會仙樓環境優雅靜謐,價格也沒有張家園子和狀元樓那么黑,他還挺喜歡,沒想到這群士子不去狀元樓,偏偏跑到會仙樓來開文會,正巧碰個正著,把自己團團圍住:“府衙現在查的是什么案子?”

面對這群人目光熠熠的逼視,朱昌木然片刻,開口道:“我們開封府衙一貫秉持有冤必伸,有案必究的原則,在陳直閣公正嚴明的肅政下,破除大案要案!”

“府衙現在到底查的是什么案子?”

“開封府衙去年的功績卓著,破案數目相較往年明顯提升,京師百姓拍手稱快,國朝上下和睦太平!”

“府衙現在到底查的是什么案子?”

“別問了……別問了……”

眼見這群不好糊弄的士子不依不饒,朱昌無可奈何,只能將大致情況說明:“府衙拿住了第二位丐首……”

“抓住兩個丐首了?這是要一網打盡啊!”

如果抓住一人是碰巧,那抓住兩個顯然就是真本事了,有人頗為振奮,也有人不以為然。

畢竟由零突破到一是最震撼的,當時京師生活的士子是真的激動,現在這種感覺則輕了許多,至少不該為此連一場文會都不來。

朱昌又道:“府衙入定王府,拿了八大王身邊的忠仆……”

眾士子神色鄭重起來,事關國朝王爺,任何小事都是大事,莫非去年那場滅門大案,要給一個明確的說法了?

但也有人覺得,這是性情剛直的陳公堯咨所為,與那位恐怕干系不大吧!

朱昌此時已經看出來這群人到底關心誰,干脆道:“多的你們也別問了,狄仕林如今正在審問榮婆婆,他膽子大得沒邊了,你們離他遠點是對的,再敢追問,是要出大事的……讓本官出去!讓本官出去!”

眼見這位判官掙脫人群,落荒而逃,那驚懼的表情不似作偽,大部分士子卻很茫然:“榮婆婆?榮婆婆是誰?”

他們畢竟還未進入官場,對于前朝的宰執和聲名好的高官是認得的,宮中人物就很陌生,但少數十幾位已經變了神色。

這些都是家中有官宦長輩的,平日里加以提點,不僅是那些明面上的大人物,還有些人是萬萬不能得罪的:“是宮中的那位榮婆婆么?狄仕林在審她?這……這不可能吧!”

眾人交頭接耳起來,終于明白了這位犯人的來歷:“她是太后的貼身婢女……服侍了太后二十年……最得太后信任……”

“怪不得仕林不讓我們插手……”

包拯和公孫策對視一眼,為之恍然,旁人則傻了:“啊?”

太后執政,固然不親自批閱殿試的答卷,卻對排名有著近乎決定的話語權,在殿試十幾天前,把太后最寵愛的心腹宮婢拿入大牢審問?

就算沒有聽過上一屆的宋祁,是如何在太后的安排下硬生生錯失了當朝狀元,也該知道萬萬不能這樣,這簡直是自己跟三元魁首過不去!

本以為在殿試卷子上寫一篇勸誡的文章,就已經是錚錚傲骨,不為頭名而折腰了,結果跟這位一比,又完全不是一個層次……

空氣安靜下來,片刻后,性子最烈的文彥博率先拍案而起:“好!頂天立地,氣沖霄漢,我輩當如此!”

此言打破了沉寂,也拉開了稱贊的浪潮:“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狄仕林真乃我等士大夫的楷模!”

“守法持正,敢任事責,凜凜然有不可奪之節,蓋孔圣所謂大臣者!”

“不能得見狄仕林一面,當真大憾!然與他同科及第,又是我等大幸!哈哈!干!”

無論是真心敬佩這等不顧功名,不畏權勢的英勇舉動,還是心里覺得這家伙瘋了,至少在嘴上都是必須稱贊這種行徑的。

因為這本就是最符合文人士林的風骨!

就連一向沉穩的韓琦幾杯酒下肚,本就有些醉意,此時都按捺不住,說出最狂放的話語:“殿試若不公,我等當上書!今科狀元,舍他其誰!”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