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第一百二十二章 曙光初現!暗號留下的關鍵線索!(第二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二章 曙光初現!暗號留下的關鍵線索!(第二更)

第一百二十二章 曙光初現!暗號留下的關鍵線索!(第二更)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9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就在國子監外眾學子為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時,被歷史上的三位名臣視為可怕對手的狄進,其實并沒有在家中復習。

就在剛剛,吳景那邊傳來了調查的最新消息,孫洪的醫館之前在京師還真有些名氣,因為常常為富家小兒看病。

歷史上北宋有一位名醫叫做錢乙,著《小兒藥證直訣》,第一次系統地總結了對小兒的辨證施治法,使兒科自此發展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后人視之為兒科的經典著作,把錢乙尊稱為“兒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這有點像宋慈之于刑偵驗尸領域的地位,之前仵作還是大量存在的,只是水平良莠不齊,同樣的道理,在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之前,并不是說小兒科的病癥就沒人看了,恰恰相反,這方面的需求極大,僅僅是沒有形成系統化的歸納。

主要也是太難了,古代醫家稱小兒科做啞科,因為小兒自己往往說不清楚,只知道哭泣,又脈微難見,靠脈診難以辨證,再加上夭折率那么高,很難說到底是醫生的醫術不夠,還是小兒先天體弱,靠醫術難以回天……

正因為困難,那么一個好的小兒科大夫,在民間也必然受推崇,日進斗金,過上富裕至極的生活或許辦不到,但在京師養活一家子人,還是很正常的。

所以吳景給出了這份孫洪的錢財來源調查后,這條線也基本斷了。

“迷案難查啊!”

狄進并不意外,只是有些無奈。

就目前而言,幾條線索都斷了。

他最先發現孫洪幼子幼女齊齊夭折,覺得有蹊蹺,讓狄湘靈從喪葬業入手,確實找到了三年前為孫家辦喪事的鋪子,確定了孫洪的幼子幼女幾乎同時死的,最后也一同下葬。

根據鋪子的人回憶,這家大官人出手闊綽,在喪禮上的規制要求極高,但同時也極為悲痛,當場哭得幾乎暈厥。

全程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線索斷了。

至于公孫策提供的線索,和州之地也發生過類似的無首滅門案,且不說路途遙遠,一時間無法查證,就算確切無疑,如果沒有進一步的特征聯系,只是單憑死法的相似,并不能作并案處理……

又是一條無法跟進的線索。

狄進搖了搖頭,倒也不氣餒,回到書桌前,將前任推官袁弘靖的刑名筆錄拿出。

對于這位開封府衙的前任判官,狄進倒是進一步向呂安道了解過情況,袁弘靖不是進士出身,而是考的明經科。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這句俗語人盡皆知,兩科的難度也一目了然,故而世人都以考進士為榮,考明經似乎是那些擺爛人的選擇。

畢竟明經科出身的官員,一輩子努力的終點,就是個基層官員,那恰恰是進士的起點,兩者于仕途上的發展簡直天差地別。

但實際上,狄仁杰就是明經科入仕,因為那時的狄家雖然也出了幾任官員,就門第而言,仍是寒門,狄仁杰學識再好恐怕也是考不上進士的,只能退而求其次,選了明經科。

同樣的道理,明經科不代表能力低下,恰恰相反,能考得上明經科的,就證明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智慧思考,這些人或許在底層為官,沒辦法青史留名,為后世熟知,但他們在各自領域上的處事能力,也許也很優秀。

袁弘靖就是這么一個人,他的筆錄里面,皆是一樁樁普通的案子,卻記載得極為細致。

若論格局,自然遠不如宋慈的《洗冤集錄》,但對于現場偵查的總結,讓人頗有所獲。

狄進已經看了第二遍,第一遍是純粹的閱讀,第二遍就是將袁弘靖筆錄里有用的段落摘錄下來,作為援引,再經過一點點修改,順理成章地構成《洗冤集錄》里的篇章。

這個工作已經進行了一大部分,如今再抄了兩刻鐘,筆錄已經翻到了最后一頁。

最后一案是天圣元年十月發生的,是一起庸醫害人的案子,從時間上看,后面沒過多久,滅門案就發生了。

按照袁弘靖邊查案邊記下筆錄的習慣,應該至少記錄一些內容。

但或許是因為那起案件太過嚴重,身為推官忙碌不休,根本擠不出時間來記筆錄,亦或是別的原因,反正筆錄到十月份戛然而止。

狄進收到筆錄的當晚,就檢查了一遍,從頁面的封訂來看,并沒有最后幾頁被撕毀的跡象,當然如果小心一些,將最后幾頁取下,再重新訂成冊,也是完全可行的。

當然,如果兇手真的發現了筆錄的存在,根本不需要那么麻煩,直接燒成灰燼便是,正如那場刑房的大火。

所以狄進并沒有覺得會從中收獲什么關鍵線索,但此時寫著寫著,突然看向這筆錄上記載的最后一案,筆緩緩停下:

“外城十里鋪鐵匠袁大,狀告庸醫嚴誠,誤診小兒病狀,致使家中幼子病發,老母急怒病倒。”

“庸醫嚴誠……小兒病狀……老母急怒病倒……”

狄進目光一動,將筆錄收好,起身走出書房,穿過院子,抵達后門。

后門外此時停著一輛馬車,車架上有車夫,不是吳景,而是其師弟悟覺。

吳景法號悟凈,四位師弟在五臺山上的法號皆是悟字輩,是為悟明、悟照、悟覺、悟本,都頗具禪意,但從他們的相貌上完全看不出來清靜覺悟之意。

這個悟覺尤其粗獷,長得虎背熊腰,面色黝黑,僅比起雷澄要稍瘦一圈。

此時眼見狄進出來,他立刻躍下,甕聲甕氣地道:“公子,有何吩咐?”

狄進登上馬車:“去外城十里鋪。”

“駕!”

相比起吳景的駕車技術,這位就比較廢馬了,從城內顛到城外。

請訪問最新地址

當狄進走下車來時,都呼出一口氣,幸好他體格健壯,習武在身,換成郭承壽那種體格的,豎著進去,橫著出來。

悟覺憋紅了黑臉,訕訕地跟在身后:“對不住!對不住!”

狄進道:“你是專職的車夫,這般駕車可不行。”

悟覺低聲道:“俺平日里只會練武,旁的都不會,大師兄也說過俺咧……”

狄進倒是不覺得專心一件事有什么不好,順勢問道:“那你擅長什么武器?”

“斧頭!”悟覺頓了頓,很是自信地補充道:“俺擅長雙斧!”

狄進看了看他的膚色和身板,想象了一下他揮舞雙斧時的場面,不禁心生一絲促狹:“法號不便對外稱呼,不如喚你鐵牛吧!”

“鐵牛……鐵牛……”悟覺捏了捏手掌,還覺得挺滿意:“這叫的威風,俺喜歡!”

帶著鐵牛,狄進總覺得自己的畫風都有些改變,朝著十里鋪深處而去。

出了城墻,就不是官府的規劃了,而是民眾自發聚集后形成的街巷,這十里鋪顧名思義,號稱長達十里都是各色店鋪,固然有所夸張,但當狄進真正走入,也發現了不遜于城內街區的繁華。

他沒有直接尋找,而是目標一掃,看向街邊閑漢,招了招手:“你過來!”

閑漢早就注意上了,有鐵牛這種護衛的公子哥可不多,何況狄進的相貌氣質本就出眾,趕忙屁顛顛地上前:“小的拜見秀才公!”

狄進道:“你們這十里鋪中,可有一位鐵匠喚作袁大?”

閑漢眨了眨眼睛:“這……”

狄進這才醒悟沒帶林小乙,而身后的鐵牛顯然不合適做給錢的活計,自己從腰間的錢囊里取出一吊錢:“帶我去尋他!”

“好嘞!”閑漢點頭哈腰地接過,馬上對答如流:“袁大是俺們這有名的鐵匠,打造出來的鐵器個頂個的好用,更是個實誠的人,有大鐵鋪子招他,他都不去呢!”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還沒到鐵匠鋪前,狄進就發現幾名剛剛走出的客人,看模樣都是周遭的住民,帶著鐮刀鐵具而出,臉上都是滿意之色,而閑漢已經跑了進去:“袁大!袁大!俺給你拉到貴客咧!可要請俺喝酒啊!”

不多時,他拽著一個漢子走了出來。

這位鐵匠袁大并不是老實巴交的模樣,相反相貌頗有幾分兇橫,臉頰有疤,一看就知是不好惹的人物,表情并不冷淡,抱了抱拳道:“大官人一看便是貴客,光臨小的鐵匠鋪,有什么要打造的,盡管吩咐!”

狄進道:“我要打造的不好告知旁人,進去說吧!鐵牛,伱在外看著!”

悟覺悶悶地應了一聲:“好!”

“莫不是打造什么兵刃咧……”

閑漢立刻知道不妙,往后縮了縮,再看人時就沒影了,袁大稍稍皺了皺眉,倒是不怎么畏懼:“大官人請!”

待得兩人走進鐵匠鋪內,狄進看著這個鐵匠,語氣中特意多了幾分親近:“閣下或許不知,我有一友人與你相識,他很關切令堂身體如何?記得三年前她還病著……”

袁大聞言嘴角扯了扯,勉強壓住嘲弄:“大官人許是記錯了人,俺從小就沒了娘,何來三年前還病著?”

狄進皺起眉頭:“不對啊,我的那位友人說過,令堂三年前患病,是因孫子遭小兒庸醫所誤,才氣急攻心……”

“呵!俺的兒子早已年長成親,如何遭小兒庸醫……”

袁大冷笑一聲,剛剛準備送客,但動作又陡然一定:“三年前……小兒庸醫……不知大官人的友人是?”

狄進道:“袁剛,字弘靖,你可認得?”

袁大面色立變,露出戒備之色,手甚至摸向打鐵的器具。

狄進卻沒有等他動手后再澄清,而是取出了刑名筆錄,翻開第一頁,露出字跡:“此物你可認得?”

袁大仔細盯著字跡,辨別了好一會兒,才放松下來,緩緩地道:“是恩公的字!是恩公的字!”

狄進道:“你與袁推官是何關系?”

袁大沉聲道:“袁推官與俺是本家,更是俺的恩公!若無他的搭救,俺當年就被污蔑入獄,流放千里了!”

狄進點了點頭:“好!那么袁推官當年可有托付你什么?”

“有!”

袁大深吸一口氣,從打鐵的爐子背后,打開一個小小的暗格,從里面取出一個油布包裹之物,眼眶一紅:“恩公當年說,也許一輩子也不會有人來取此物,但俺是準備一直侯在這十里鋪的,直到他重新回來取回此物,或者如大官人這般,帶著筆錄前來尋俺……俺其實希望是恩公回來!”

袁弘靖回來取,自然是代表他還活著,而如果旁人來拿,那這位盡忠職守的推官,必然是兇多吉少……

狄進能理解對方的期盼,他何嘗不希望這種盡忠職守的好官能不遭噩運,但此時說什么都沒用,唯有鄭重地雙手接過,緩緩地打開油布包裹。

里面是一沓筆錄!

袁弘靖失蹤前經手的最后一案,天圣元年京師滅門案的筆錄!

請訪問最新地址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