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第一百章 公孫策:我都急死了,你怎的還能穩坐釣魚臺?(第一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章 公孫策:我都急死了,你怎的還能穩坐釣魚臺?(第一更)

第一百章 公孫策:我都急死了,你怎的還能穩坐釣魚臺?(第一更)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9日  作者:興霸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興霸天 | 大宋神探志 
“這些房契,蓋上了府衙的赤契,卻沒有錢主的名字?”

狄進看到房契的第一眼,臉色就凝重起來。

歷史上,房地產市場最活躍的時代,非兩宋莫屬,宋朝的官宦之家,富貴容易,敗落也容易,田宅地產流轉不定,所謂“千年田換八百主”“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說的就是此時的世情。

既如此,交易時所訂立的契書,便是田宅產權的憑證,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一旦發生產權糾紛,鬧上衙門,官吏通常是按照契書作出仲裁,“交易有爭,官府定奪,止憑契約”。

如此一來,自然要防偽。

在天圣年間,最正規的房契合同應該一式四份:一付錢主,一付業主,一納商稅院,一留本縣。

即交易雙方各執一份,一份留在商稅院,作為繳納田宅交易稅的憑證,還有一份上交當地衙門,登記造冊存檔,是為砧基薄,今后若發生產權糾紛,只要調出砧基薄,便可判斷爭議產權的歸屬。

契書偽造不難,砧基薄保存在開封府衙的檔室中,要造假就相對困難,屬于多上了一層保險,讓人安心。

當然在古代,規矩永遠只是規矩,真正實施起來又是另一回事,小民即便完全按照上述流程走,也可能被吏胥趁機盤剝勒索,而真正的權貴富豪,地方大戶,所擁有的田產宅院都不見得在衙門這里報備……

現在這些房契顯然也沒有嚴格按照律法來,空了錢主的名字,蓋了開封府衙的赤契,隨時能夠過戶,只需去衙門辦理一下砧基薄,宅子的就順理成章歸到了名下。

“我看過了,這五套宅子的原業主根本不是劉美和劉從廣,外人根本想不到這是劉家的財產,等風聲平息了,找個路子將它們取了,這等不義之財,可沒有還給那些外戚的道理!”

若是貧苦人家,狄湘靈是不會貪圖錢財的,但劉家這種正符合劫富濟貧的理念,狄湘靈當然不會把宅子還回去。

江湖人絕非餐風飲露,反倒是出手闊綽,方能打動人心,所耗費的錢財往往更多,這天降橫財,自是大喜事。

狄進的目光也落在業主名字上,微微瞇了瞇眼睛:“別的財產不說,單單是這隨時可以出手的五套京師宅子,劉從廣之死,居然牽扯到這么大的利益,那嫌疑人就多了。”

狄湘靈道:“劉從廣的兩位哥哥,就根本不在乎弟弟的死活,聽妾室胡娘子的意思,之前還準備以分家的名義,將劉美當年給的錢財收回去呢!”

“錢帛動人心,這筆錢財確實足以構成殺人動機了……”狄進沉聲道:“但對于大族子弟而言,一般情況下也不會生出殺心,除非有一些迫使他們這么做的外部因素。”

“六哥兒的意思,是他們現在就很缺錢花?”狄湘靈有些不解:“劉家三兄弟不是太后的侄子么?缺錢花直接找太后要就是嘍?”

狄進失笑:“外戚要是真能那樣,就太舒服了,但實際上沒有那么簡單的。宮中有一個內東門司,掌宮禁人物出入,不但可以限制出行之事,若發現有人攜帶可疑物品,還可以直接提交皇城司處理或稟告中書門下,有他們監管,連皇帝都不能隨意賞人財物,否則就會被御史彈劾,劉家去向太后要錢,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逢年過節正常的賞賜罷了。”

宋朝在許多制度上,對于皇權的節制確實做得不錯,他如果穿越成皇帝,自然很不喜歡,但對于除皇帝外的任何人,這都是有益處的,當然后面被宋徽宗破壞干凈,到南宋就不太成了。

歷史上北宋前中期一直實施,宋仁宗喜歡給臣子送一些瓜果,一方面是顯得親近,另一方面也是價格不高,毋須因為一點小事,就聽御史臺那邊嘮叨。

狄湘靈基本明白了:“所以劉從德劉從義如果大手大腳地花銷,還真的可能特別缺錢,而劉從廣當年最受劉美寵愛,把不少財產給了這個小兒子,反倒這家伙很是富裕,惹得兩個哥哥動了殺機,我去讓人查一查,看看這劉家老大和老二,近來有沒有急需用錢……”

“這條線有開封府衙調查,倒是毋須姐姐出馬,現在要集中在劉府其他關鍵證人那邊,還有這些房產,背后或有蹊蹺!”

狄進將手中的房契一字攤開,放在書桌上,仔細查看。

他家中沒有京師的輿圖,對于各個坊市和街區也不是很熟悉,所以這些宅子身處的地段是不是特別繁華,并不能拿捏得準,但房契上面是有宅子大小的,卻是一目了然。

而這里面最小的一戶,都是二進的宅院,最大的一戶,則是無可置疑的豪宅,因為它正處于太平坊中。

以京師房價的漲幅,即便劉氏再敗家,只要不昏了頭倉促賣房,有這筆儲備錢財作為后盾,綿延個三代富貴還是沒問題的。

于是乎,狄進提出一個疑問:“劉美當年是怎么拿到這五套宅子的呢?既然到手了,為什么不直接過戶呢?”

別看劉家現在這副樣子,實際上前夫哥劉美當年的名聲很不錯,因為他為人謹小慎微,毫不依仗那時還是皇后的劉娥,屬于外戚里面的標準模范,還曾公開拒絕過拉攏,得眾文臣稱贊。

當然,劉美的身份終究有幾分尷尬,這樣做是明智之舉,果然得了善終,六十歲病逝,真宗廢朝三日,贈其太尉、昭德軍節度,除了謚號不可能有,這份待遇已經相當不錯。

那么問題來了,謹小慎微的劉美,在真宗朝劉娥并沒有對外戚大肆封賞的情況下,是怎么攢下京師五套房的呢?如此貴重的財產,又為何要空著錢主,不直接去衙門把手續走完,得官府承認呢?

狄湘靈恍然:“這些宅子來路不正?”

狄進道:“劉美病逝五年,這些宅子的轉讓更早,姐姐還能托人查一下它們原來的主家情況么?”

“我試試吧!走了!”

狄湘靈這回沒有打包票,卻也雷厲風行,擺了擺手,走了個無影無蹤。

狄進則將房契小心收好,將目前得到的情報匯總后,微微點了點頭,重新恢復到備考狀態。

這般過了小半個時辰,敲門聲輕輕響起,林小乙的聲音傳入:“公子,開封府衙又來人了,公孫郎君也在。”

“請他們進來。”

不多時,推官呂安道走入,同行的正是公孫策。

雙方見禮后,呂安道說道:“奉太后旨意,每日將此案詳情轉告于狄郎君,望狄郎君能協助破案,盡早緝兇!”

狄進朝著皇城的方向拱了拱手,意思是我謝謝您嘞,然后直接問道:“宅老的審問有結果了嗎?”

宅老拿著《蘇無名傳》去衙門報告,有言此書與案情有巨大關聯,按照狄進的分析,這就是兇手為了嫁禍他人必須要做的一步,所以到底是誰把消息告知,十分重要。

呂安道說道:“是一位婢女錦娘,原為妾室胡娘子的貼身婢女,據她所言,這段時日胡娘子一直在偷看這部公案話本,還自言自語著說了不少話,她感到十分害怕,才告知了家主劉從德。”

公孫策冷聲道:“這婢女目光閃躲,言語中頗有些不實之處,若不是此案不能動刑,肯定就能揭穿她的謊話!”

事關外戚之死,宮中有太后關注,案件的偵查過程確實要謹慎,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能動刑,否則即便是真相,也會被人冠以行刑逼供的惡名。

如此一來,府衙明明知道這婢女錦娘沒有完全說實話,只要對方能經得住威嚇,就是不松口,亦是有些無可奈何。

關鍵的一條查證路線,暫時陷入死胡同。

狄進卻目光微動。

剛剛從狄湘靈的視角中,錦娘正是背叛胡娘子,讓劉從義帶著人將她堵在死者屋外的婢女,如果不是狄湘靈在,正好拿走了房契,那么對方已經把契書搜出來了。

如此快的背叛,不像是倉促為之,倒是早有預謀。

這樣看的話,劉從德的嫌疑變小了,他也很可能是被幕后兇手利用之人……

“其他人的口供呢?”

請訪問最新地址

記下這點,狄進擺出聆聽之色,十分專注。

這絕非敷衍。

開封府衙是官方查案,狄湘靈是私下查案,后者可以無所顧忌,比如房契說拿來就拿來,換成府衙就不行,真要將房契當成罪證收入府衙,劉氏得鬧成什么樣……

但這不代表官方查案就毫無作用了,因為狄湘靈不能大模大樣地出現在證人面前詢問,真要問話,還得看官方的筆錄。

果不其然,呂安道將一份份筆錄取出:“如今接受問詢的,有死者的大兄劉從德、二兄劉從義、正妻秦氏、子劉永年、女九小娘子,不過九小娘子似是受了刺激,無法言語……”

公孫策在旁邊補充了起來:“劉從廣自從納妾之后,就對子女極其苛刻,兒子動輒呵斥打罵,女兒本該到了讀書識字的年齡,也沒有請女教習來家中,九小娘子無法通過書寫,寫下她到底看到了什么,讓她指認,也說不上話來,只是不停哭泣……”

這個年代可沒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大族女子向來都是讀書的,彼此間還能互通書信,拜訪名師教習,比如李清照就曾當過不少閨中女子的教習。

所以現在劉從廣沒讓女兒讀書,不是時代風氣,而是對子女不好,呂安也道:“根據劉從德、劉從義和仆婢的口供,劉從廣確實有寵妾滅妻的行徑,見秦氏病重,就等她病逝后,扶正小妾胡氏。”

公孫策又補充道:“秦氏病重十分蹊蹺,極有可能是被下了毒!”

呂安道皺眉:“公孫郎君,這就有些無端揣測了……”

公孫策冷笑:“怎是無端揣測?秦氏年歲不大,我向下人打聽過,她往年又無病癥,胡氏被納入府中沒多久,這位原配就病倒了,然后越來越重,現在小妾就等著妻死上位,這還沒有嫌疑?”

呂安道聞言鄭重起來:“胡氏入府沒多久,秦氏就病倒?此事是何人所言……我們府衙怎不知道?”

公孫策有些得意地道:“劉府的下人待在府上久了的,不敢說真話,新入府的下人,又不清楚當年之事,確實難以問出,但查案就是要分辨真偽,你們那些衙役問話太粗糙了,怎能獲得關鍵的線索?”

呂安道強忍住沒翻白眼,正色道:“公孫郎君既然問出這等重要的線索,接下來還望及時告知!”

公孫策自覺之前提出好的建議,卻被趕出刑房,如今算是小小的還以一擊,笑著拱手道:“一定!一定!”

且不說這兩位的小小交鋒,狄進已經拿起案卷,一頁頁仔細翻看起來。

將劉氏族人和府上仆婢的言語印入腦海,逐個篩選,提煉出關鍵信息,再與狄湘靈那邊探得的消息比對。

片刻后,他開口道:“劉從德要續弦?”

呂安道翻了翻口供,頷首道:“他妻子病逝了已經……三個月,確有續弦的打算。”

狄進道:“劉府之中有大肆操辦的準備么?”

呂安道想了想,搖頭道:“沒有聽下人提及過。”

狄進道:“那需要查一查,續弦的是哪戶人家,彩禮多少,三書六禮到了哪一步。”

呂安道記下。

狄進又道:“劉從義嗜賭?”

呂安道點頭:“是……他極好賭,常常流連賭坊。”

狄進道:“那必然是在京師賭坊欠債的,欠債多了,誰去還債?他在賭坊里有沒有相熟之人,會不會在平日里的言語中,暴露出什么意向?”

“這……”

呂安道依舊答不上來,背后已經有汗了,只能道:“我們去查!”

他本以為線索遺漏只是少許,如公孫策這種富家公子,在下人身上砸錢,才能問出幾個衙門不知道的情況,可沒想到狄進三言兩語之間,發現更多需要調查的線索。

狄進道:“至于秦氏的病重和九小娘子的啞疾……”

呂安道總算有了底氣;“陳大府已經去御醫院問藥,希望盡快治好九小娘子的啞疾,讓她能開口說話,說不定就可指認真兇!”

狄進拱手:“學生靜候佳音!”

呂安道吁了一口氣,被狄進親自送了出去,公孫策卻不走,仔細打量過來:“仕林,你很有把握么?”

狄進道:“就目前而言,還不知兇手是誰,談何把握?”

公孫策不禁愈發奇怪:“既如此,我都急死了,你怎的反倒半點不急?”

狄進笑笑:“急有用么?既然沒用,我只能勸自己,我知道你很急,但請先別急。”

“我知道你很急,但請先別急……”

公孫策低語重復了一遍:“此言聽上去直白,卻頗有機鋒,大妙!大妙!以后我勸說那些急躁無能的查案者時,也要加上這么一句話!”

狄進:“……”

話到你嘴里,怎的諷刺意味就拉滿了呢?

當然玩笑之后,公孫策也正色道:“仕林,此案非同小可,如今國子監已有議論,說伱不務正業,欲以話本傳奇賣弄才能,結果自食惡果,卷入了太后子侄的遇害者中!簡直可恨,你于家中一心苦讀,連文會詩會都不參與,到了他們嘴里,卻變得如此不堪!”

說到最后,他愈發憤怒,狄進倒不在意,文人相輕,自古如此,何況這個年代娛樂缺乏,八卦在一定范圍內其實更具備傳播熱度,只是有些奇怪:“劉從廣的案子傳得這般廣了么?國子監這么快就知曉了?”

“這就不知了,按理開封府衙封鎖消息,尋常人根本不知……”公孫策目光凝重起來:“莫非是故意污你文名?不行!我一定要為你澄清!”

狄進正色道:“明遠,你若要幫我,就先暫時置身事外,忽略那邊的說三道四!”

如果沒有狄湘靈的話,公孫策確實是破案的好幫手,但他年輕氣盛,鋒芒畢露,其實是很容易遭人算計的,狄進也不太希望他過于深入此案中。

況且國子監那邊,絕不僅限于查案。

專門打擊他這個剛剛冒出些名聲的并州士子,顯然不至于如此興師動眾,可如果是太后劉娥與群臣的又一次爭斗,那某些輿論風潮,就很有必要了。

如今在國子監中煽風點火的,有可能是偏向太后陣營的官員之子,也可能直接是皇城司的安排,許多士子本就有些不滿他這位河東士子,再被有心之人利用放大……

因此就現階段而言,去國子監逆轉風評顯然不是理智之舉,唯有速速解決案子,才是最好的回應。

“那我便再去查訪線索,你等我的好消息便是!”

公孫策聞言拱了拱手,風風火火地走了出去,而離開院門,又轉身看向那道立于階上目送自己的身影,又高聲道:“有你和包黑子這樣能夠比個高下的對手,才是人生一大快事,狄仕林,你可千萬別栽在這個跟頭上啊!”

請訪問最新地址


上一章  |  大宋神探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