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火紅年代第510章 不開口子(第一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重返火紅年代 >>重返火紅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510章 不開口子(第一更)

第510章 不開口子(第一更)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04日  作者:一斤五百克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一斤五百克 | 重返火紅年代 

第510章

不開口子(第一更)

劉海在海南釣魚的時候,京都這邊,摩托車廠制造的三軸機床正在進行驗收。

準確的說,是上級部門匯聚有關專家,抱著學習的態度在驗收,孫愛國對此已經習慣了,這代表著摩托車廠又誕生了個新的標準行業。

“想當年摩托車車廠推行摩托車制造工藝標準,那個時候很多人不理解。”部門領導與孫愛國站在一起,看著茍榮正在與專家們交流,準確的說是茍榮說的多,專家們聽的多。

“是啊,雖然領導您當時不是部門負責人,對我們的工作也是大力支持。”孫愛國點點頭。

部門領導聽到這話,苦笑一聲:“老孫你是不知道,有一次出差,半路車壞了,咱們幾個不但自己要走,還要推著鐵疙瘩,你們廠的摩托車故障率低,下面很多部門都要你們的摩托車,其余廠子的人家不要。”

“這都是小劉的功勞,小劉做事認真負責。”孫愛國點點頭,摩托車廠原廠的產品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很受歡迎。

“小劉這個人啊……。”部門領導剛想評價劉海,不知道該怎么評價,于是就沒說了。

“伱們廠可是制定了不少行業標準,摩托車,汽車,卡車,挖掘機,裝載機,柴油機,汽油機,飛機,就是其他廠子用這一套標準,良品率也大大提升,不過我看小劉對這個數控機床好像很重視,茍榮單獨負責這個項目?”部門領導開口問道。

“嗯,小劉準備長期跟進這個項目。”孫愛國點點頭開口說道。

“小劉什么都好,就是個人問題方面,好像不在意?”部門領導又開口說道。

孫愛國搖頭解釋:“都忙工作去了,他一年要負責多少項目,換一個人負責一個就不得了了。”

“是啊。”部門領導聽到孫愛國這樣說,一想到劉海每年負責的項目,自己都感覺頭皮發麻。

涉及的項目太多了,關鍵是還都出成績,還是那種炫目的成績。

動畫片,小說,直升機,游艇,數控機床,跨界的也太厲害了。

而另外一邊的數控機床方面的專家,在接到任務的時候還很奇怪,數控機床,驗收?

自己不是權威嗎,還有那個部門在搞這個?

專家心里疑惑,當車進了摩托車廠,專家就有些釋然了,別的部門搞什么數控機床,專家覺得是騙人的,但是摩托車廠,這個應該是真的。

因為摩托車廠龐大的制造能力,以及制造水準,全世界都算是頂尖的,畢竟可以自己設計,自己制造飛機,雖然是活塞發動機,但是那也是飛機不是。

當專家看到實物之后,心里只有兩個字,震驚,震驚摩托車廠能夠制造出這樣優秀的設備。

作為數控機床研究的專家,可是知道一臺數控機床涉及多個系統。

各個系統集成起來,并且還要按照程序運行,制造出設計精度的零部件,里面有多少困難。

就這個控制系統的芯片電路板結構,就足夠讓專家癡迷了,更別說整個設備了。

數控技術專家也許對設計十分精通,但是設計是設計,想把設計變成實物,難度就不說了。

高精密的設備制造,里面涉及的制造,裝配工藝難度有多大,專家是深有體會。

但是摩托車廠這邊各個系統的集成,各個系統的設計,在專家看來那都是相當的完美,比國外的三軸機床絲毫不差,制造零部件的精度也達到了國內最高水平。

最關鍵的是,機床項目的負責人居然這樣年輕。

專家看著眼前的茍榮,正在解釋著一個個的系統構造,系統的大概原理,配合設計圖,專家是一目了然。

茍榮比劉海還要大一點,但是也不多,也就一兩歲。

在專家眼里是那么的年輕。

“后面我們會把打孔紙帶換成磁帶,當然這只是一臺樣機。”茍榮把加工好的零件拿出來,開口說道。

專家點點頭,然后拿起工具開始測量,一邊開口說道:“你們廠子就是厲害啊,咱們用的工具大部分也是你們廠子的。”

“呵呵。”茍榮呵呵一笑。

自從茍榮負責數控機床之后,就開始更加努力學習有關數控機床的東西,劉海以前講的東西,茍榮翻來覆去的去讀,去理解,還拉上李大力等人一起讀,回憶劉海當初講的是什么意思。

加上茍榮又是從頭開始制造,所以對這數控機床的理解是很高的。

“咱們在數控機床領域一直比較落后。”

“這一次摩托車車廠能夠完成這樣高標準,高技術的數控機床,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

“咱們謀求進口的數控機床,其他國家對咱們都要很高的價格,還有一系列的技術限制。”

專家驗收完畢零部件,就來到了小會議室里面,這是數控機床部門的小會議室,專家不但參與國內的數控機床的研究,也在引進技術方面作為專家。

孫愛國聽到這話,心里嘀咕:可惜小劉去海南過年去了,不過他也不適合這種會議,畢竟數控機床在小劉看來,就是一個小的項目而已,還是讓小劉做武裝直升機吧。

部門領導聽到專家的話,也給摩托車廠高度的肯定:“摩托車廠這一研究成果,可以大大節省咱們的外匯,小本子,老美,高盧雞,這些國家已經大規模應用數控機床,特別是在軍事領域。”

“數控機床的作用更是重中之重,下一步摩托車廠要擴大生產規模,另外還要加快四軸,五軸機床的研究。”

部門領導講話了,孫愛國就看著茍榮問道:“茍榮同志,有沒有信心完成任務。”

“有。”茍榮立即回答,但是茍榮臉上有些發燒,畢竟這個項目是科長一手做出來的。

當然孫愛國以及于書記也找茍榮談話來著,另外劉海兼顧的項目很多,茍榮覺得自己一定不會辜負大家的期望,特別是辜負劉科長的重托。

茍榮知道劉科長讓自己負責數控機床,是很看好這個項目。

“很好。”部門領導也知道數控機床的意義,聽到茍榮表態,也是叫好。

第二天,報紙上就報道了咱們國家三軸數控機床研發成功,并且開始批量制造,還有一副圖片。

圖片中正是哪一臺樣機,國內大部分人對于數控機床沒什么概念。

報紙上也是輕描淡寫的,就寫了研發成功,但是是什么單位研發成功,具體參數怎么樣,只是知道成功了,并且開始批量制造。

的確是批量制造,不過是小批量制造,摩托車廠這邊集合了一批高技術工人,都是六級以上的工人進入數控機床車間。

其他各個車間給的都是一次加工的零部件,數控機床車間這邊進行二次加工,甚至三次加工,然后制造數控機床。

報紙報道的這天,就是1973的除夕,劉海買了兩只黑山羊,正與保衛處的十幾個人一起烤全羊,至于釣魚就別提了,毫無體驗感,下鉤就吃,就跟在魚塘釣魚一樣,劉海不怎么喜歡這種。

這一篇報道引發的連鎖反應可是不小,因為在這之前,咱們也謀求過數控機床技術的進口,是有人愿意出口機床。

但是價格昂貴,并且還有很多限制,因為數控機床是很多系統集成,單純的控制系統就有微電子,半導體,編程等等的。

伺服系統也包括電機,控制等等的,可以說需要很多行業一起努力。

咱們國家的工業發展雖然很不錯,但是在國外的看來,還有很大的短板,比如飛機制造,船舶制造,特別是艦艇制造。

單純的貨輪制造不算什么高技術,因為貨輪的作用單一,就是一個運貨的東西而已。

艦艇就包含了太多的東西,所以國內現在生產的汽車什么的,在兩位老大看來,也就那樣。

畢竟單純的陸軍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海陸空立體發展,在擁有制空權的前提下,任何陸戰設備都是一盤菜。

雖然說國內已經裝備了一些戰斗機,但是整體水平看起來也就是二代機,至于說具體的,就不是很清楚。

小本子這邊接到消息之后,很是頭大,小本子雖然戰敗了,但是因為半島的事情,反而被老美武裝了起來。

并且在戰敗之前,小本子的工業制造技術就已經很牛逼了,后期小本子沒物資,沒人,老美都不得不出動小男孩,不然還有得打呢。

作為遏制紅色版圖的橋頭堡,老美在半島時候就開始武裝小本子,所以小本子的工業制造技術在這個時代,算是第一梯隊。

就連后面老大哥生產潛艇都購買東芝的數控機床,因為小本子知道,一個強大的老大哥,或者說一個強大的咱們,他們才有利用價值。

所以東芝才出口機床給老大哥的,老大哥的潛艇技術哪怕在后世也是超級牛逼,離不開……某些人暗地里支持。

廣場協議就是老美看老大哥不行了,要躺板板了,才收割小本子的,當然老美自己在與老大哥的競爭中,也差點破產,不得不殺自己家的鷹犬補一補身體。

當然工業技術再強,在民用領域,成本,價格,性價比才是關鍵,這些年咱們出口汽車,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小本子。

支柱產業已經是風雨飄零了,連帶的整個小本子的經濟都要落后一大圈。

不過這在劉海看來,是一個好消息,也許可以避免被老美收割,避免做韭菜就要從躺平開始,一旦小本子無法給老美輸血,那么老美在與老大哥競爭失敗之后,就沒那么快可以緩過勁,對咱們是極度有利。

再加上歐洲幾個反骨仔,老美說不定就沒有上輩子那么囂張。

“賣咱們技術?”大年初三,孫愛國親自飛到了海南這邊,拿給了劉海一份資料。

“嗯,白頭鷹,還有小本子都愿意賣咱們數控機床,價格比以前便宜很多,技術限制也少多了。”孫愛國來這邊,就是為了這件事情。

“咱們不過是制造出三軸機床,這些家伙怎么這么著急?”劉海感覺有些奇怪,三軸數控機床,這個并不算是很高端的東西,值得這兩家把條件放的這么優厚。

孫愛國嘿嘿一笑:“咱們公開的是三軸批量生產,我估計他們以為我們四軸也快好了,誰又能知道這是你半年制造出來的。”

“我的建議是不買。”雖然看起來外國給的條件優厚,但是當有一部分人從這個里面拿到好處,那么就不會放手。

上輩子的汽車市場就是,當時說的是市場換技術,但是后來呢?一幫子得利的怎么可能允許自己的技術擴散?這就導致了咱們在汽車發動機領域一直落后,然后不得不另外開賽道,大力發展新能源。

這個口子劉海絕對不開,當然劉海也要說原因。

“這兩家報價低了80%,不就是咱們自己研發出來了?”

“咱們自己發展就很好了,三軸數控機床已經足夠使用了,廠長您看啊,咱們從小本子進口一千臺設備,小本子生產這一千臺設備,有多少利潤?”

“這些設備材料要進口,要運輸,要粗加工,可以養活多少人?”

“這就等于咱們變向的拿著錢給別人養工人,養運輸機械,咱們把這錢留下,養活咱們自己的工人不是很好嗎?”劉海換了一個說法,并未在技術上糾纏。

畢竟人家技術的確領先,孫愛國本來以為劉海會從技術上來說,沒想到聽到這樣新穎的解釋,開口說道:“進口的話不可能是一千臺,不過有人建議購買,因為更高級的數控機床咱們在某些領域也需要。”

“廠長,你回去問問他們,進口的數控機床,他們要怎么用,要是達不到預期目標,要不要負責,這些外匯都是咱們工人用汗水換來的。”劉海聽到這話,倒是不稀奇。

孫愛國聽到這話,對劉海是刮目相看,真的要把責任落實到個人,恐怕不少人就不敢說大話了。

“其實我也是反對的,畢竟以前他們要那么高的價格,咱們自己生產了,他們才降價的,不是什么好心,或者什么屁話友誼,單純是咱們可以自己制造了,不過有些時候你說比我說話更加管用。”孫愛國這邊有時候不方便在開會的時候指著別人鼻子罵,而且劉海的意見直接通天,那些喊著進口的家伙最后都不知道怎么失敗的。


上一章  |  重返火紅年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