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火紅年代第231章 二柱子轉運了(第二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重返火紅年代 >>重返火紅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231章 二柱子轉運了(第二更)

第231章 二柱子轉運了(第二更)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8日  作者:一斤五百克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一斤五百克 | 重返火紅年代 

第231章

二柱子轉運了(第二更)

“這個去年不是已經給了嗎?打井設備制造出來就給了!”劉海聽到這話,有些疑惑的問道?

“給了嗎?好像沒有吧?”

“這次是農業部準備給你獎勵,還有你發現的紅薯以及土豆。”孫愛國開口說道。

“我也是農民,要什么獎勵?只要大家能吃飽飯就好了,我小時候逃荒來這邊,是村子里面的人收留的。據他們說,我父母好像就是餓死的。”劉海搖搖頭說道,自己堅決不能要這個獎勵。

孫愛國聽到這話,開口說道:“今年北方還是天旱,不過有水井給小麥澆兩道水,然后再給玉米澆幾次水,眼下看能夠有幾分收成。”

“要是沒有那些井,今年說不定很多地方都絕收了,特別是土豆與紅薯,這兩種作物只要澆兩次水,多少都有一些收成!”

聽到孫愛國這話,劉海點點頭,打井主要是北方這邊的旱地,水稻田打井不現實,水稻田還是需要修建水庫等水利設施。

旱情一般也就是幾十天,一個月時間,只要在這一段時間多澆水兩次,能夠把苗保住就好了。

也不可能說多豐收,但是多少有一些收成,不至于顆粒無收。

“這個我不能要,我也沒有什么功勞,我就是發現而已,培育這些全部是農業部那些專家做的,我怎么好的意思在里面拿功勞呢?”劉海又這樣說道。

“那好,那就這樣辦吧!”聽到這樣說,孫愛國點點頭。

再說農業部這邊今年算是松了一口氣了,旱情得到了緩解了,前一段時間農業部上上下下都焦頭爛額,到處都天旱,特別是北方這邊。

好在去年打了不少的井,雖然人辛苦一些,起碼把苗保住了,并且今年至少還有幾成的收成。另外,機器也起到了大作用,特別是柴油機進行抽水,一臺柴油機可以抵上幾十個人使勁干。

在各級人員的努力下,這一波旱季算是基本上挺過來了,也就部分地區比較嚴重,其余大部分地方都要好很多。

農業部這才準備給各級人員獎勵,作為土豆以及紅薯的發現人,劉海這邊是繞不過去的,另外還有去年制造設計的打井設備,這個也是功勞不能少的。

其實旱季最嚴重的就是糧食正在長的時候,那個時候地里面的糧食并沒有長滿,一旦大太陽的話,幾天就曬干了,反而是糧食如果把整個地都遮蔽起來,相反還要好一些。

而且現在糧食長起來了,后續只要不是太嚴重,并且有井水澆灌,多少都有一些收成的。

特別是土豆之類的,今年影響雖然有,但是肯定沒有其他的大,畢竟玉米都算基本保住了。

孫愛國把劉海拒絕要獎勵的事情匯報上去之后,一機部領導沒想到劉海會這樣說,更是覺得劉海就是一個純樸的農村青年,又給劉海寫了兩幅字。

當然,農業部的人情一機部這邊肯定要接著,部與部之間可不會存在讓人情什么的。

劉海這邊出商業版的越野車圖紙,李大力幾名屬下就開始制造起來,現在維修科的設備可以說是與廠子里面一樣的,廠子里面能加工的維修科也可以加工,李大力幾人的技術算是鍛煉出來了,畢竟有機器在那邊,你怎么折騰技術,想不提高也不行。

更何況還有劉海在這邊不時的指點。

劉海偶爾來看看幾人加工零部件,心里琢磨著要把這些設備升級?

“算了,再等幾年吧,現在這樣已經夠用了!”不過劉海想到很多其他廠子,就連老大哥淘汰的設備都沒有。

設備升級,有時候不是說伱想升就升的,要等到全國整體工況水平達到一定才能升級,哪怕劉海現在不斷的升級,搞出單片機,搞出初代的數控機床又有什么用?

其他廠子工人根本接受不了這種快速的升級,要等到升級的這一批設備大規模的在全國運用,并且培養出足夠多的人才,才能夠進行下一步升級。現在工人數量都不夠,說升級也是枉然。

當然,現在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在等一些年下鄉的青年,也許就不會那么多了,畢竟現在各地方缺人缺的厲害!

當年老大哥的專家撤走之后,很多留下來的技術國內工人吃不透。

技術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是能用,第二個是吃透技術,一旦吃透對方的技術,那么就可以升級,而在能用的層次,就只是能用。

劉海最近的作息時間也正常起來,早上來廠里上班,下午下班之后就回四合院!

一大爺升官之后,在院子里面的話也多了,隨時都可以聽到大聲的說話,就連二柱子說話聲音也大了,不知道他的處理怎么回事,多半不會有什么太大的處理了!

星期天,劉海就在家里,開始琢磨盾構機的事情,準確的說,這個時候叫隧道掘進機,現在這個都是手動的,有不少的缺點,但是技術是一步步的起來的。

眼看著要不了多久就要挖地道了,這東西正好拿出來。

劉海住的地方是第一道院子與第二道院子之間,左邊的兩間不大的房子,改的時候就改成了一個套間。

“喲,二大媽買這么多豬下水啊?”后院里面一大媽開口問道。

“是小海買的,他說改善伙食。”二大媽看著盆子里面的兩副豬下水,除開豬肝小腸沒有,其余都有。

一大媽笑瞇瞇的說道:“這孩子還真好。”

“可不是咋地。”二大媽笑瞇瞇的與秦懷如用熱水反復洗。

這是劉海一大早去大紅門肉聯廠拿的,二大媽平時給自己洗洗刷刷的,也去二大媽家里吃了好幾頓飯,給糧票什么的也不要,二大爺又不喜歡占小便宜,雖然當了車間主任,但是好幾個孩子,幾個孩子讀書不要錢,但是吃穿要自己解決啊。

二大媽還隨時給劉海灌開水什么的,正好現在星期天,自己有空就去買回來,讓二大媽做。

主要是洗麻煩,這個時候可舍不得面粉拿來洗,就用熱水來洗,當然后世有用洗潔劑,洗衣粉的……咳咳。

不一會兒劉海就聞到了燉煮豬下水的味道,這是要汆水的,之后還要洗。

院子里面的人都知道劉海跟二大爺一家好,也沒有人說水費什么的,畢竟劉海一個人也承擔了一部分,而且劉海經常不在院子里面。

這個時候水表還沒有分開,以后會在一個地方,安裝很多水龍頭,一個水龍頭一個水表,那個時候就各自繳費了。

劉海就在腦子里面思考,現在的隧道掘進機不復雜,技術難度不高,后世那種高度自動化的技術含量才高。

現在的隧道掘進機,挖石頭還不怎么行,就是挖土比較厲害。

中午劉海去二大爺家吃飯,看到二柱子在一大爺家吃飯,說來二柱子被打出院之后,一大媽可是盡心盡力的,二柱子也不怎么說話了。

“其實這樣挺好。”劉海覺得還不錯,二柱子雖然這樣那樣的,但是一大爺也不是什么善茬,反正都各有心思,正好二柱子被一大爺隨便拿捏,兩人工資都不低。

來到了二大爺家里,二大爺,劉海,許大貿三人坐在一起,二大爺與許大貿喝酒,劉海不喝,三人都是干部了,不過許大貿是干事,級別最低。

另外一邊秦懷如,二大媽,二大媽幾個孩子,秦懷如跟二大爺一家關系好,本身就是徒弟,就是棒桿可憐了。

平時放學回家,不但有二大媽這個師奶奶,還有三個叔叔,二大爺家老大與老二基本上就嘴上說兩句,老三可是真上手,二大媽家里以前給自己家三個娃準備的細竹條,基本就用在了棒桿身上。

二大媽家教育孩子還是成功的,就是手段有點那啥,好在二大爺已經不打人了……。

“一大媽給二柱子買了麥乳精。”許大貿神神秘秘的說道。

劉海一聽這個,也是有些吃驚,麥乳精,這可是這個時代的奢侈品,劉海上次去看了,一罐需要二三十呢,這玩意緊俏的很。

“這有啥,二柱子回頭還要進車間呢,給老易當徒弟。”二大爺吃了一口蘿卜,今天豬下水燉蘿卜。

許大貿聽到這話,開口問道:“一大爺其他徒弟沒意見,就二柱子這種敗類?”

“老易什么人,你還不知道,徒弟算個啥?”二大爺搖搖頭。

許大貿嘖嘖的嘆道:“二柱子時來運轉了,要不是新廠長來,估計就又去掃廁所去了。”

二大爺搖搖頭:“反正我不看好,進車間要膽大心細,二柱子的性格大大咧咧的,很不好說。”

劉海點點頭:“車間最忌諱的就是大大咧咧無所謂的樣子,有些人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出事情的。”

許大貿嘿嘿一笑:“二柱子經過這一次,最近話也不多了,看樣子汲取教訓了。”

“這樣也好,正好給一大爺養老。”

“說的也是,不過我覺得吧,難說。”許大貿搖搖頭不看好。

劉海自然知道許大貿幾乎是從小被二柱子欺負,心里不痛快呢……。

星期一上班,上午例行開會,孫愛國在上面宣布,這個星期不用加班,大家按時上下班,大家都歇歇。

劉海有些納悶,廠子任務那么重,還不加班?

下面沒有人說什么,孫愛國在廠子里面威望很高,加上于書記管理人也有一套。

還有車間都是獨立的,車間主任大部分都是原來廠子的老人,新來的有,很少。

技術科也是分散的,什么摩托車技術科,柴油機技術科,挖掘機技術科等等的,沒有一個總的技術科,有啥問題就去維修科找人……。

劉海這邊開始組裝防彈車了,發動機制造了兩臺,一臺試車之后交給部里面驗收,一臺就裝在了車上。

這個車裝配的時候,李大力等人才算是見識到了自己家科長的厲害,消防系統,氧氣系統,安全氣囊系統等等的。

裝配復雜程度讓李大力等人覺得自己情愿去搞挖掘機。

劉海也沒用什么先進的裝配技術,這里的先進裝配技術是指的從技術上進行標準化。

比如全車電路,不同的電路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線代替,這個在后世基本都是有標準的。

更高級的就連每個電路的接頭都不一樣,這樣方便維修,檢修等等的,這種裝配方式用在飛機上比較多,曾經就有民航飛機維護人員,把兩個插頭插錯了,導致了一場災難。

所以從哪之后,一個飛機檢修口里面,不會有相同顏色的插頭,以前可沒有這個的。

這個車劉海不打算用這種技術,就按照這個世界的,反正自己裝配的時候做好標記就是了。

這也是李大力等人感覺頭皮發麻的原因,這玩意一把線?要知道其他的車電路也就那么幾根線而已。

劉海倒是沒感覺啥,這跟自己接觸的飛機比起來,算個啥?一架飛機上用的線總長超過幾十公里的都有,特別是大型民航客機……。

五天把防彈車裝好,又用了三天裝了一臺試驗車,就是有安全氣囊什么的,給老大哥展示的,還帶了一個皮具假人,就跟后世練拳的假人一樣。

還專門培訓了技術員三天,沒辦法,技術員要懂得俄語,李大力幾人沒啥外語天賦。

59年的九月初,老大哥的防彈車開始啟運了,這車里面看起來就沒有那么奢華了,但是厚厚的俄文說明書已經說明了一切了。

劉海趁著機會回老家放松放松。

老家這邊今年多了一個水庫,十三陵水庫,距離不是很遠,然后村里面多了不少水田,以前稻田占據的面積很小。

“小海,您看著沒問題吧?”隊長指著一片的水稻問道。

靠近山上井水的一大片的水稻,比其他地方要綠很多。

“這可是好東西啊。”劉海可是知道,泉水因為溫度低,導致了水稻的成熟期比同樣的種子其他地方要晚一些。

但是口感更好一些,劉海上輩子可是聽說這京都有一些水稻,就是用某個泉水澆灌的……。

“是嗎,我還以為有啥問題呢。”隊長以前也見過這種,但是那都是很小面積的,這次大片的這種,可是很少的。

“今年咱們這里收成不錯,村里面小伙子結婚的不少啊。”隊長笑瞇瞇的說道。

劉海看著這水稻田,這就是農民的根啊,還有玉米地里面的白菜,蘿卜,這些都是額外的收入。

村里面已經是大鍋飯了,不過劉海每次回來自己吃的,大鍋飯吃的大家臉色紅潤不少,就連村里面的狗都肥了。

大鍋飯這種,完全是考驗人性的,吃飯的時候比著誰吃的多,你吃多了,我吃少了就不行,哪怕吃不完私底下丟了,但是打飯的時候一定要夠。

還有看各個村的干部的能力,有些干部私心重,跟自己關系好的,安排一些輕松的,關系不好的,安排不好干的。

還有一些混子什么的,你說了也是白搭……。

隊長看著劉海騎的兩輪摩托車,心里也是嘖嘖稱奇,這后生就是混的開。

整個鄉里面都種植了不少的白菜,蘿卜,再過兩個月,廠子就來過稱就是了。

在老家放松了幾天,劉海就回城里了。

“小海,幸虧咱們沒去記者團呢。”劉海來銷假,孫愛國低聲的說道。

“咋的了?”劉海聽到這話,一點也不奇怪。

“這次不是去鄉下嗎,鄉下那邊你也知道是什么情況,招待的人穿著打扮與鄉下人之間……。”孫愛國開口說道。

劉海聽到這話,意外嗎?一點不意外,西方記者什么德性?自己不清楚?

憑空捏造都可以,何況是這種。

“這些就你知道,可別說出去,要我說活該,這次記者團,咱們一機部都沒人去,其他幾個部門伸手可長了。”孫愛國說的很隱晦。

劉海回到維修科,也是搖搖頭,反正記者團這個事情,怎么都不好搞,回去也有得說,只要想找你茬的,你怎么做都是錯的,可惜有些人看不明白。

反正這種風險很大的活動,劉海哪怕是裝病也不會去的。

第二天到廠子,劉海就被廠長叫過去了:“來看看,這些都是刺繡的樣品,看看怎么樣?”

孫愛國辦公桌上鋪設了一塊布,里面是一塊一塊的刺繡。

“嘖嘖。”劉海擦了擦手,拿起一塊刺繡,一條紅色的鯉魚,栩栩如生,底色是白色的,鯉魚旁邊有鯉魚兩個漢字,還有英語。

又拿起一塊,這上面是一朵荷花,粉色的荷花,這種漸變的顏色在刺繡上栩栩如生。

“廠長,這個太好了,座椅上的用不著這么好。”劉海感覺這玩意給車上,有些浪費。

“好就行了,咱們的車一定要做到最好。”孫愛國聽到劉海的話,直接揮揮手說道。

劉海聽到這話,也沒法反駁,就是覺得以后一年賣上萬輛,想多了,高檔的不會生產那么多的。

“暫時就這個吧。”

“第一輛樣車多久能好,霍老板那邊都催了好幾次了。”

“這個不怪我吧,我反正把圖紙給了,零部件完成之后我就開始組裝。”劉海聳聳肩說道。

“我去看看,先把樣車送過去,不過霍老板想在港島開生產線,你覺得呢?”孫愛國又問道。

劉海趕緊搖搖頭:“廠長您以為我是什么人,這我可不懂。”

“萬一要是上面答應了,你們維修科可能要派人去港島協助生產。”孫愛國又說道。

劉海明白了,李大力幾人估計要出差一段時間,于是點點頭:“我們服從領導聽指揮。”


上一章  |  重返火紅年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