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張圖中陳玄能夠看到,他所修法門盡數包含其中。
看向心臟時,便見一個丹元童子坐于蓮華宮,那是他所參悟的《丹元童子坐蓮華宮圖》。
一條比丹元童子還凝煉的火龍繞著蓮華宮遨游,乃是《炎精流火訣》所化,口中吞吐火焰,化作一片火海。
再往外隱隱有一個爐子形狀,開八門、象八卦之形,乃是長壽功中的“內轉太極生八卦”……
腎臟之中,能看到兩名童子腳踩玄蛇、手舞龍幡,運行萬水,四周云蒸霞蔚有《化云訣》的痕跡……
等等等等,每一個部位都能夠看到他所修的法門,每個法門的關竅都在這張圖上顯現。
不過這只是會顯現他所參悟的、學習過的部分,并沒有出現他所不知道的法訣。
《黃庭經》、《八大神咒》兩卷竹簡,并不是那種游戲的面板,會詳細的羅列出各種信息數據。
更像是一種對他修行法門的整理,能夠讓他直觀的感受到自己所修、所會的法門,了解到自己修行時法訣在體內運轉的情況。
一些之前注意不到,或是有沖突的、不協調的地方,都一一的呈現出來。
《黃庭經》能夠作為一個中心節點,將所有的法門都容納串聯起來。
《八大神咒》則是能夠作為術法的樞機,將所有的術法統合起來。
有種萬道樞機,統御萬法的意思。
體悟了一番,陳玄睜開眼睛,卻見空中正飄著鵝毛大雪。
雪花灑下落在墻上、房頂上,堆成厚厚的積雪。
然而他身周卻是不僅沒有半點積雪,甚至還干燥異常。
落下的雪花在他三尺之外,便如同撞上了一層無形氣墻一般,紛紛打著旋的向外飛去。
“罡氣!”
陳玄喃喃道:“但感覺有些不對。”
罡氣者,剛勁之氣也,練氣成罡也就是將無形的松散氣勁凝練成有形的壓縮氣勁。
他這罡氣能夠推開雪花,但感覺遠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厲害。
他遇到的化意境高手也就寥寥幾個,最熟悉的莫過于玄蛇將這個鬼將。
玄蛇將的真意是《玄蛇勁》,能夠將自身真炁化作一條猶如實質的玄蛇。
心念一動,陳玄念動金光咒:“天地玄宗,萬炁本根,廣修萬劫,證吾神通,三界內外,唯道獨尊,體有金光,覆映吾身……”
霎時,便見一層猶如實質的金光覆護在他身上。
他一手伸出,掌心虛握,嗡的一聲,身上金光流轉,在手上凝成一柄金光閃閃的三尺長劍。
輕輕敲了敲,竟發出清脆的金鐵之聲,陳玄不由大感意外。
之前他在通脈境時,可不能隨意的變化金光形狀,而且,彼時的金光更像是一種氣場,而不是這種猶如實質一般。
他將金光長劍抖開,演練了一遍清風十三劍,只見劍風呼嘯,在他身周形成了一圈金色罡風。
其中的每一縷氣息,都是金光罡氣所化,能夠驅除魔障、護身辟邪。
又是一陣嗡鳴,十三招演練完之后,四周罡風凝聚,在他身周形成一道三尺氣墻。
擰腰一抖,氣墻崩散,將道觀內的積雪盡數吹飛。
滿天飛雪之中,陳玄閉目想了一會,又念動凈天地神咒:
“天地自然,穢炁分散……”
一道清亮如水晶一般的罡氣出現在他體表,感受一下,除了跟金光咒所化的罡氣立意不同外,并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
隨后他又試了《炎精流火訣》,能夠凝成一條火龍,《化云訣》能夠凝成一片云霧……
嘗試了一番后,陳玄閉目沉思。
通脈之后的境界名為化意、感靈。
化意,是一個感悟意念,錘煉精神的過程,罡氣不過是修行時的附帶品。
一縷清風,一襲月光,一柄劍,一尊佛,當你能夠將這些天地人文衍生出的概念,在修行時化到一種極細微的地步。
夠通過這縷真意對天象變化生出感應,對縹緲不測的玄機暗諳于心,感而靈遂,便是感靈。
感靈與其說是一個境界,倒不說是個關卡,一顆堅韌不拔的求道之心只是基礎,更多的卻是要看機緣。
感應到就是過了,感應不到就是不行,無法以真意感應天機,便永遠無法分辨自身所需修行的元炁,凝煉法種。
因此,實際上打通了天地玄關之后,最主要的修行便是感悟真意了。
當然不同的功法、不同的修行理念,所感悟出的真意也不盡相同。
如那劍修,便需劍意便可,清風明月、山巒大地皆可入劍;玄蛇將以《玄蛇勁》為主,需參悟玄蛇真意;丹霞宗諸法,無論表象如何,其中都少不了云霞真意……
陳玄以《黃庭經》為修行根基的,在這一境的修行,便是每日誦經存思。
內存黃庭,煉養丹田,積精累氣,外存天地,萬象入體,天人合一。
化意說白了也就是一個追求天人合一的過程,觀明月、悟清風、體山巒、察善惡,當你能夠參透表象,明晰一道之理,便能感天地之靈韻,參日月之玄機。
玉陽走了白云觀便顯得冷清了許多,再加上陳玄如今引天地真炁入體,能夠數日不食,也就懶得做飯了。
每日只是按部就班的念經修煉,祭煉法器,如今他到了化意境,對于炎龍火精旗的祭煉速度越發的快了,感覺過個三四個月就能夠徹底祭煉完成。
不時的在山中走走,看白云蒼狗、云卷云舒,觀日升月落,周而復始,興起時,采松子就霜雪而食,興盡時,幕天席地臥雪而眠。
時間不經意的流走,等陳玄鞏固了境界,適應了天地真炁的特性之后,已經是過了十五了。
這青峰山中他也已經看遍了,便想著出去走走,看看世間的風景,慢慢的參悟一番,或許機緣巧合之下就直接過了感應這一關呢。
正好,答應了玉陽要去看他,此行便以洛京為目標。
也不知他這段時間過得怎么樣了。
主意一定,陳玄便將觀門閉了,一甩大袖,徑直向山下投去。
如今他所有的東西都放在錦云兜中,此時只頭頂逍遙巾,身穿藏青袍,負一柄鐵劍,不一時便下得山來。
想起當初第一次下山時,教玉陽唱《下山》時的情景不由一笑。
彼時彼刻,此時此刻,心境已然大不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