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第1708章 堆芯就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08章 堆芯就位

第1708章 堆芯就位


更新時間:2025年09月01日  作者:十月廿二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十月廿二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其他小說


在隨后的幾個月里,“聚能一號”示范堆的各個子系統被陸續運輸到位,負責堆芯建設的相關技術人員和設備也隨之抵達大凌河聚變示范基地。

高聳的塔吊如同鋼鐵森林,各種重型運輸車輛的引擎轟鳴聲不絕于耳……

廣袤的遼西大地,已經有數十年時間沒有過如此熱火朝天的景象。

反應堆大廳內,數臺高精度激光跟蹤儀早已布設完畢,準直光束在巨大的空間內交織,構建起一個精密到微米級別的三維坐標基準網。

大廳正中央,六根粗壯的垂直定位滑軌深深錨固在預先澆筑的抗震基座上。

它們如同六個巨人將托舉起人類第一座實用化聚變反應堆的核心。

上午九時整。

現場總指揮、核工業建設集團總工程師雷文成院士出現在臨時搭建的指揮臺上。

現場嘈雜的噪音似乎在這一刻減弱了許多。

所有參與核心裝配工作的工程師、技術員和工人都將目光投向了他。

雷文成從懷中掏出一份文件,環視全場。

“經國家最高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家能源戰略規劃領導小組聯合審議,并報請批準,現正式下達‘聚能一號’磁約束聚變示范堆項目建設指令。”

他的聲音通過擴音系統清晰地傳遍每一個角落:

“可控核聚變是開啟人類文明無限能源未來的鑰匙,它不僅是解決我國未來能源安全、實現綠色發展的戰略支點,更是全人類突破地球資源桎梏、邁向更遠未來的基石……”

“回顧我國聚變研發歷程,從‘環流器一號’的初步探索,到EAST裝置在高溫等離子體約束上的持續突破,再到如今‘聚能一號’的工程實踐,是一代代聚變人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協同攻關的成果……”

跟大部分上級下發的文件一樣,這份指令中包含了一系列政策性的概述內容。

但卻沒有任何一個人表現出半分的不耐煩。

因為對于他們而言這其中的每一個字,都是對過去數年、乃至數十年工作的認可。

至于雷文成。

由于興奮,當讀到最后時,甚至連聲音都有些模糊:

“望全體參研參試人員,秉承科學精神,嚴守操作規程精益求精,確保‘聚能一號’示范堆首次點火實驗圓滿成功,為民族復興、為文明進步,貢獻一份力量!”

宣讀完畢,現場響起一陣沉穩而克制的掌聲。

沒有過多的歡呼,卻有一種沉甸甸的使命感在空氣中回蕩。

雷文成則收起文件并后撤一步,把位置讓給旁邊的常浩南。

后者來到話筒跟前,目光掃過面前的數千名工作人員。

“我宣布,‘聚能一號’示范堆總裝工作,正式開始!”

指令即是號角。

兩臺千噸級橋式起重機早已待命許久,此刻終于發出低沉的咆哮。

巨大的吊鉤精準落下,鎖住巨型運輸托架上一個圓盤狀的龐然大物——低溫恒溫器。

它的功能相當于一個冰箱,為堆芯提供適宜的且穩定的運行環境。

在精密的引導下,恒溫器被穩穩吊起,然后移向反應堆基座正中心。

此刻,通過無線電傳輸的指揮口令聲、液壓系統細微的嘶鳴聲、以及吊索繃緊的金屬摩擦聲交織在一起。

操作員緊盯著激光定位反饋屏,雙手在控制臺上進行著微不可察的精細調整。

恒溫器的金屬外壁在冬日的暖陽下閃爍著寒光,其底部預留的精密接口,正一寸寸地對準基座上的垂直定位滑軌。

時間仿佛被拉長。

一個小時后,無線電中終于傳來匯報:

“恒溫器主基座固定到位!姿態鎖定!偏差值:X軸0.02mm,Y軸0.01mm,Z軸0.05mm。”

第一個關鍵環節,完美落定。

掌聲隨之響起,但很快被更密集的指令聲取代。

接下來要安裝的,是穩態超導磁場背景系統中的環向場線圈,也就是18個D形超導磁體。

它們是產生磁約束作用的主力,也是整個裝置核心中的核心。

縱場線圈的主體模塊由瑞士SNI提供,但磁體內纏繞的超導材料已經換成了為火炬實驗室研發的銅氧超導線纜。

這種新材料的臨界溫度達到了90K以上,意味著剛才完成安裝的低溫恒溫器可以主要依靠液氮,而非更加昂貴、耗散損失也更大的液氦來工作,避免了很多工程實踐層面的問題。

重型吊車再次啟動,開始拼裝這件關乎人類命運的巨型積木。

第一塊重逾數百噸的D形線圈模塊被吊起,小心翼翼地穿過低溫恒溫器下部的預留空間。

激光定位系統閃爍著微光,引導著線圈圍繞中心軸,以微米級的精度精準落位、鎖緊。

然后是第二塊、第三塊……

巨大的磁體在恒溫器內部逐漸勾勒出約束磁場的雛形。

與此同時,在遠處的一棟綜合辦公樓內,常浩南正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遠眺著那片繁忙而有序的工地。

盡管相隔一公里以上,但核島建筑的輪廓和遍布在周圍的工程機械依然清晰可見。

突然,門被輕輕推開。

梁建國院士步履輕緩地走到常浩南身邊,同樣望向窗外。

“真是……恍如隔世。”梁建國輕聲感嘆,語氣中充滿了復雜的情緒,“說真的,我90年代初剛接觸磁約束聚變的時候,從來沒覺得聚變發電是在可見未來內能看見的東西……”

“哪怕就在兩年前,我最大的心愿也就是在退休前,能看到咱們自己的裝置實現正的凈能量增益,給后來人鋪鋪路,誰承想……”

他沒有繼續說下去,似乎在回憶那段充滿激情卻又資源匱乏的歲月。

常浩南聽罷,嘴角泛起一絲淡淡的笑意:“那現在的心愿呢?”

面對這個問題,梁建國先是一怔,接著低頭陷入沉思。

最后,竟然搖了搖頭:

“不知道,現在只感覺不太真實……像是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往前沖,還沒完全反應過來,就已經站在這里了。”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有些自嘲:

“我之前從來沒想過,自己竟然能活著看見聚變電站并網發電……最近兩年的事情又太多太密,根本沒工夫考慮以后的事情。”

說到這里,梁建國又突然話鋒一轉,反問道:

“那常院士您呢?在實現聚變發電之后,您的下一個目標是什么?”

常浩南終于微微側身,目光卻依然看向更高更遠的方向。

“人類探索未知的腳步不會停止。”他回答道,“所以,我準備把聚變反應堆搬到火星上面去。”

梁建國聞言身體肉眼可見地僵了下。

一時間竟張口結舌,沒能立刻說出話來。

這個答案遠遠超出了他剛才的預想。

但似乎又在情理當中——

有了作為星際前哨的“信標”中繼基地,又有了可以提供幾乎無盡能源的聚變反應堆。

下一步,自然是將二者的功能結合起來。

“常院士。”梁建國的眼神變得火熱起來。

“嗯?”常浩南疑惑地看向對方。

“帶我一個!”

兩天后,華盛頓。

橢圓形辦公室內。

即將卸任奧觀海坐在沙發上,看著眼前電視屏幕上播放的央視英語新聞頻道。

畫面中,“聚能一號”反應堆大廳的裝配工作正在高效推進,巨大的部件在重型機械的操作下精準移動,充滿了力量與秩序。

首席科學顧問阿蒂拉·霍爾德站在一旁,匯報著分析結論:

“根據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最新分析評估,華夏的‘聚能一號’項目完成度非常高,所有運抵現場的組件都是高度集成化的成熟模塊,這說明他們在運抵前已經進行了極其充分的地面測試和驗證,現場幾乎只需要進行拼裝和調試。”

奧觀海伸手指了指屏幕上正在吊裝的又一個D形線圈:“以他們目前展示出的速度,你認為他們需要多久能全部完工?”

霍爾德沉吟了一下,謹慎地回答道:

“過去僅僅兩天時間,華夏方面就已經完成了7個D形線圈的安裝,并且后續真空室的扇形段看起來也已經準備到位,至于其它的中心螺線管、偏濾器還有饋線系統這些本身就是高度集成化的系統,安裝起來用不了多長時間。”

“就算再考慮到后續系統聯調的過程,也基本上不會超過……”

他停頓了一下,似乎在進行嚴密的計算。

幾秒鐘后,才給出答案:

“不會超過四個月,也就是2017年初。”

奧觀海的呼吸明顯停滯了一瞬:

“可他們之前對外公布的時間表……不是2018年底之前?”

“之前公開的時間表可能只是對手放出的煙霧彈,您知道,他們很擅長這個。”霍爾德露出無奈的苦笑,“況且非要說的話,2017年初也算是2018年底之前,所以華夏人也沒有說謊……”

奧觀海向后靠在沙發背上,痛苦地閉上了眼睛。

他不需要霍爾德再過多解釋,心中已然明了:

Energy公司無論如何加速,也絕無可能在四個月內追上華夏人的進度。

這場關乎未來能源霸權乃至國家命運的技術競賽,敗局已定。

然而,禍不單行。

剛才一直沉默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湯姆·多尼倫上前一步,低聲補充道:

“我們近期針對東盟國家的工作……收效甚微,絕大多數國家都明確表示,不愿放棄華夏提出的‘穩定電力聯盟’倡議,剩下少數本來還在搖擺的國家,這兩天看見‘聚能一號’的建設速度后,也開始傾向于加入。”

“總之,現在的局面并不樂觀,我們阻止這個‘穩定電力聯盟’形成的兩方面努力,都已經失敗了……”

匯報完畢,辦公室內陷入了長時間的壓抑沉默。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無力的挫敗感。

直到幾分鐘后,奧觀海突然重新坐直身體,伸手從桌上的便箋簿上扯下一張紙,然后拿起鋼筆,開始在上面快速而潦草地書寫起來。

“實際上,還有最后一條路,也就是迪克·杜賓參議員之前提過的方案。”他一邊寫一邊說,“把華夏和東盟周邊的局勢攪亂,只要能拖到Helion

Energy的獵戶座電站完工,那就至少還有挽救的機會……”

他停下筆,看著紙上草草寫就的幾條要點,語氣中帶著十足的玩味:

“不過么……我的時間肯定不夠了,所以這個計劃注定要留給下一任來決定。”

奧觀海將紙條放入抽屜,作為給繼任者的“留言”。

這也是交接班的慣例。

“但愿……他還能來得及。”


上一章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