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第1704章 驚人的效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04章 驚人的效率

第1704章 驚人的效率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30日  作者:十月廿二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十月廿二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其他小說


華盛頓方面的聲明,頓時把全球緊張度拉高到了一個臨界點。

世界仿佛回到了1914年的巴爾干半島,空氣里到處彌漫著刺鼻的火藥味,似乎只需一個火星,就能引爆一場波及全球的正面沖突。

然而,接下來的事態發展卻讓所有吃瓜群眾大跌眼鏡。

預想中西方陣營一呼百應的局面并未出現。

除了極個別國家給出了姿態性大于實質的“關切”或“支持”外,國際社會的回應要么是滴水不漏、毫無營養的外交辭令,要么就是干脆利落的回絕。

這其中,以海灣合作委員會銀行行長利亞姆·阿齊茲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的表態最為典型,幾乎代表了全球實業界和金融界的普遍心聲。

“華夏為全世界貢獻了63的工業制成品,和大約三分之一的發電量。從維系溫飽的食品、紡織品,到驅動未來的航空器、半導體,全球超過98的產品產業鏈中都包含著無法剔除的華夏要素,且其中絕大多數都具備不可替代性。”

“更重要的是,與十年前或二十年前不同,這種不可替代性不僅來自于成本和規模,還來自于大量獨到的技術。全世界,包括華盛頓方面在內,都無法承受將華夏排除在經濟運行環境之外的后果,這不是一個立場層面的政治選項,而是一個現實層面的物理問題。”

這段講話一經報道,立刻在全球范圍內獲得了廣泛的理解和認可。

國際輿論的風向也隨之開始悄然轉變,從對沖突的恐懼,逐漸轉向對華盛頓方面不理智行為的質疑和批評。

而在一天后,華夏方面的發言人同樣被問及對此事的看法。

與以往風格不同,此次發言人的回應雖然依舊保持著外交禮儀,但措辭中蘊含的力量卻前所未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過去幾天里國際社會各方就此事的反應,實際上已經給出了清晰的答案。在全世界經濟深度融合、產業鏈供應鏈緊密交織的今天,任何違背客觀經濟規律、妄圖將華夏排除在全球金融體系之外的行徑,都注定是不得人心的,也絕無可能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

“我們敦促個別勢力認清時代潮流,正視現實,改正錯誤,回頭是岸。同時,我們也善意地做出提醒,玩火者必將自焚,如果有關方面繼續執迷不悟,一意孤行,那么最終被孤立、被時代拋棄的,絕不會是華夏,而將是他們自己。”

這番發言并沒有直接點名,但其中的警告意味卻溢于言表,與過去華夏在外交場合常采取的守勢姿態形成了鮮明對比。

更讓外界愕然的是,面對華夏這番赤裸裸的威脅,最初挑起事端的白宮和美聯儲卻不約而同地當起了所鴕鳥,完全陷入沉默。

此前高調拋出的“金融核彈”威脅仿佛從未發生過一樣,既沒有公布任何后續時間表,也沒有再就此發表任何強硬言論。

雙方之間的貿易往來、金融結算照常進行,仿佛之前所發生的一切都只是一段突兀插入的、極不和諧的插曲。

如此堪比小丑的表現,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廣泛的嘲諷。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并非其主觀上愿意息事寧人,而是阿齊茲所闡述的冰冷現實以及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迫使華盛頓不得不吞下自己釀造的苦果。

他們意識到,自己手中曾經無往不利的金融武器,這一次非但未能擊中目標,反而可能傷及自身根本,甚至可能導致美元體系加速崩解。

而世界各國也紛紛意識到,時代,已經徹底變了——

華夏在科技和軍事等領域積累的龐大優勢,已經不可逆轉地轉移到了經濟和戰略領域。

如今美國哪怕是在自己最占優勢的金融領域,都已經無力對華夏造成實質性的威脅,人類文明發展的中心不是正在轉移,而是已經從北美轉移到了東亞。

風波過后,全球市場似乎重新恢復了平靜,貿易照常進行,股市回歸理性。

只有美元指數一路受挫,維持了一路下跌的趨勢,但整體走勢仍然比較平穩。

甚至有媒體開始以“三日風暴”來戲謔地定義這場短暫的危機,仿佛一切只是一場虛驚。

然而,很多人都忘記了一句華夏的詩詞。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表面的風平浪靜之下,是更深層力量格局的顛覆與重組,一場旨在徹底重塑全球能源與金融秩序的、威力更大、波及范圍更廣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

兩個月后。

瑞士,蘇黎世國際機場。

伴隨著巨大的轟鳴,一架運20軍用運輸機在夜色中緩緩滑入跑道,加速,并昂首沖入天際。

機艙內是十幾名來自華夏科學院的技術專家,以及四個被特殊固定裝置牢牢鎖在貨艙中央、標準尺寸的軍用級加固貨箱。

貨箱表面沒有任何標識,只有內部精密的溫控和防震系統在默默工作,確保其內物品的絕對安全。

經過近十二個小時不間斷的長途飛行,運20平穩降落在廬州闞集軍用機場。

早已在停機坪等候多時的特種運輸車輛和安保人員迅速上前,將四個貨箱小心翼翼地卸下,隨即與同機的驗收團隊一起,在數輛防暴裝甲車的嚴密護衛下,直奔位于城市近郊、戒備森嚴的廬州物質科學研究院。

抵達目的地之后,帶隊的梁建國院士顧不上休息,立刻找到了正在這里領導示范堆設計與建造任務的常浩南和彭覺先。

“報告,驗收團隊已順利完成任務!”

梁建國聲音中帶著些許疲憊,但更多的還是振奮:

“我們在瑞士SNI對穩態超導磁場背景系統的主體硬件以及相關技術文檔進行了驗證,確定產品與SNI方面此前給出的手冊說明中一致,并且符合‘聚能一號’聚變示范堆對于強背景磁場的需求!”

這個時候,彭覺先已經來到一臺電腦旁,開始檢查SNI方面給出的部分資料。

忽然,他滑動滾輪的手指停住,眉頭也跟著微微蹙起。

“等一下,老梁。”

他指著屏幕上的一頁參數表說道:

“你看這個線圈的臨界電流密度和繞組結構……根據這些基礎參數反推,這套磁場系統的強度應該至少能達到17.5T以上,但SNI方面只給標定了15T的數據,這個余量留得……是不是有點過于充裕了?”

梁建國湊上去瞄了眼屏幕,然后立即解釋道:

“瑞士人早先測試過一套采用了相同技術的磁場系統,但在磁感應強度達到理論值的88附近時,就會因為不明原因誘發等離子體破裂,所以SNI在設計這套東西的時候,就把標定的磁感應強度設置在了理論值的85,以避免發生類似的問題。”

說完之后,或許是擔心說服力不夠強,于是又補充道:

“對于這個說法,我們專門讓SNI方面重復了一次驗證測試,而且對照檢查過運行數據,可以確定瑞士人沒說假話。”

彭覺先聽完,有些遲疑地嗯了一聲。

從技術謹慎的角度出發,他理解SNI的做法,也并非真的懷疑對方會在這種地方故意隱瞞或作假。

只是心里多少會有點別扭。

以及一些隱隱的焦慮。

不過他也清楚,工程上的問題,有時候確實不能過于強求。

“那就……”

彭覺先本來準備換到下個話題,但話才剛出口,之前一直在檢查驗收報告的常浩南忽然合上文件夾,抬起頭說道:

“梁院士,你剛才提到的,關于磁場誘發等離子體破裂的詳細實驗數據,應該跟著這些資料一并帶回來了吧?”

“那是當然。”梁建國點頭,“除去設計流程文檔是商業機密以外,剩下所有材料,我們全都拷貝了一份。”

必須得說,瑞士方面這一次表現出的誠意很足。

應該是下定了決心要站隊。

常浩南輕輕敲了敲桌面:“我想看一下,現在。”


上一章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