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第1700章 超越蒸汽與烈焰(算昨天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00章 超越蒸汽與烈焰(算昨天的)

第1700章 超越蒸汽與烈焰(算昨天的)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28日  作者:十月廿二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十月廿二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其他小說


幾小時后。

抱龍峪火箭發動機試驗區,指揮中心。

馬昱山快步來到李仁平面前,立正,然后大聲匯報:

“報告李總,011號發動機已經安到9203試車臺,所有機械接口和管路連接確認無誤。”

監控大屏幕上,巨大的YF177正穩穩盤踞在9203號試車臺的支撐構架上,粗壯的噴管斜指向下方深邃的金屬導流槽。

在周圍的工作塔架上,身著工裝的工程師們正進行著最后的檢查與復核。

李仁平站在指揮臺前,目光掃過屏幕上的實時數據和多個角度的監控畫面,滿意地點點頭:

“好。按流程,開始點火前各子系統最終檢查。”

說罷,他頓了一下,語氣也變得比剛才輕松了不少:“老馬,你們的動作……很利索嘛。”

馬昱山則露出狡黠一笑,自豪地回答道:

“不瞞您說9203號臺還在施工收尾那會兒,我們測試團隊就已經拿著YF177和YF90的設計資料和操作手冊,在模擬系統里反復演練過很多次,為這還專門弄出來過一個木質的結構模型……等會兒帶您去看看。”

“另外,這套新試車臺,從控制系統到管路布局,都做了深度優化,很多操作步驟比老臺子簡化了一大截,準備時間自然就省下來了……”

李仁平卻沒有立刻接話,而是把目光落在旁邊一塊顯示燃料系統狀態的子屏幕上。

沉默幾秒過后,話題陡然一轉:“老馬,帶我去看看燃料儲存和供應系統的情況。”

“燃料系統?”馬昱山顯然愣了一下,“控制中心這里就能看到基本參數,壓力、溫度、流量、液位……”

“我知道。”李仁平打斷他,語氣平靜卻不容置疑,“但我還是想親自看看管區終端的數據,更直觀些。”

說是“想去看看”,可領導發話,顯然不是請求而是要求。

因此,馬昱山雖有些意外,但還是立刻應道:“好的李總,我馬上安排……不過燃料管區在試驗區另一端的地下,需要換防護服。”

李仁平揮揮手示意自己知道。

馬昱山旋即轉身準備帶路。

十幾分鐘后,一行人來到試驗區深處一棟不起眼的建筑,通過嚴格的門禁系統,接著進入更衣區換上特制的阻燃防靜電防護服和頭盔。

地下通道的燈光略顯冷白,空氣里彌漫著淡淡的金屬和絕緣材料的氣味。

打開厚重的氣密門,便是抱龍峪試驗區的燃料管區中心。

這里的功能有點像是現代艦艇的輪機艙——

雖然控制中心可以直接操作與各試車臺相連的燃料系統,但管區終端還是能看到更加詳細和直接的數據,并且還肩負著備份操作和應急處突的職能,因此這里始終維持著一個值班班組

中央控制臺上,幾名值班工程師正全神貫注地盯著屏幕。

看到李仁平和馬昱山等人進來,值班班組長立刻起身:

“李總!馬主任!”

李仁平抬手向下壓了壓:“你們忙你們的,正常工作。”

隨后走到中央控制臺旁,盯著那些閃爍的數據流和復雜的系統圖看了起來。

馬昱山見狀趕緊上前介紹:

“與跟9203號試車臺相配套的這套燃料系統,也是全新設計和建造的,可以使用凍結融化法將把液氫從標準沸點進一步冷卻至三相點,從而讓氫推進劑漿態化成為‘氫漿’。”

李仁平當然清楚這些。

實際上,這也正是他專門要求前來的原因。

YF177是華夏第一次使用漿態化的氫作為燃料,而無論是六院還是抱龍峪,此前都缺乏這方面的經驗。

他的目光最終鎖定在屏幕上實時顯示的液氫貯罐數據。

溫度讀數赫然是13.15

K,遠低于液氫的標準沸點20.28

K,甚至比三相點還要略低些。

旁邊的電容值顯示為45.93079

這是通過精密電容法測量固氫含量的關鍵參數之一。

屏幕上還有另外幾項動態指標:

比極化率:1.00536

固氫含量:36.8

密度:

顯冷量:58.3W

完全符合YF177對燃料的需求。

只不過,這是在儲存狀態下。

由于此時尚未進入試車階段,因此燃料輸送系統并未開始工作。

李仁平眉頭微蹙,繼續問道:

“抱龍峪的燃料供應管線長度比實際火箭中更長,并且氫漿的溫度也明顯比普通液氫更低,會不會在輸送過程中對燃料的性質產生影響?”

馬昱山指了指系統圖上幾個特殊的節點標識:

“這就是我們要新建,而不是在舊有系統上改進的原因了……整套燃料供應系統在設計階段,就得到了華夏科學院低溫工程所,還有火炬實驗室的技術支持。”

他說著將剛才那個部分放大,進一步解釋道:

“在通往9203試車臺燃燒室的主輸送管線上,我們加裝了兩組‘雙噴射霧化器’,可以保證氫燃料在進入燃燒室時仍然處在過冷的漿化狀態,最大程度還原長征九號箭上的實際情況。”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火炬實驗室?”李仁平的關注點當即被吸引走,轉頭看向馬昱山,“你們也和火炬實驗室那邊有過接觸?”

“是的。”馬昱山此時還沒參透對方問題中的“也”代表什么,只是肯定地點頭,“而且是上級直接協調安排的。”

“他們提供的方案,包括這套霧化系統的設計,拿過來的時候完成度就非常高,細節考慮得非常周全,我估計應該是經過了長期深入的研究和地面驗證……必須承認,9203號試車臺能這么快具備氫漿試驗能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是關鍵因素之一。”

李仁平想起來,之前開技術研討會的時候,自己好像跟常浩南提過一嘴試車臺的事情。

看來是對方回去之后專門關照過。

而且還真就關照出了結果。

“真TM離譜……”

他半是震驚,半是欽佩的低聲嘟噥了一句。

但轉念一想好像也合理。

氫漿比常規液態氫的密度大粘度高,屬于典型的連續相湍流,正好在常院士解決問題的舒適區里面。

“呃……您說什么?”

馬昱山還以為對方是在和自己說話。

李仁平擺擺手:“沒什么……我們回去吧。”

當他意識到抱龍峪這里也和自己一樣,接受過常浩南的研究成果幫助之后,心里的大石頭突然就落了地。

當一行人脫掉厚重的防護服,重新回到地面指揮中心時,大屏幕上顯示011號YF177發動機的測試前檢查已進入最后收尾階段,各個分系統的綠色“OK”標識不斷亮起。

現場指揮員謝福壽洪亮的聲音通過廣播系統響起:

“報告總指揮、馬主任,011號YF177發動機各子系統檢查完畢,狀態正常!近場人員撤離完畢!試車臺具備點火條件!”

馬昱山看向李仁平。

后者的目光掃過所有關鍵參數屏幕,最后停留在發動機監控的主畫面上:

“按預定方案,執行測試程序。”

與此同時,數千公里之外的文昌航天發射場。

101發射塔架下,長征五號C遙一運載火箭的發射流程也已進入倒計時負30分鐘。

“各號注意,我是0號,打開塔架回轉平臺!”

0號指揮員的口令通過發射場廣播系統清晰傳遍各個崗位。

巨大的鋼鐵結構發出沉悶而有力的機械運轉聲,原本環抱著火箭箭體的多層回轉工作平臺開始逐次緩緩向外側旋轉、分離。

如同一朵由鋼鐵構成的花瓣。

粗壯威武的箭體逐漸顯露出來,在探照燈的強光照射下,箭體周圍彌漫著縷縷白色的低溫霧氣,更增添了幾分肅穆與力量感。

高分辨率攝像機將這一幕清晰地傳回發射控制中心的大屏幕。

控制大廳內氣氛高度緊張,卻又秩序井然。

各系統指揮員的口令聲、狀態報告聲此起彼伏。

胡守智站在載荷控制臺后,眉頭微鎖,目光緊緊盯著屏幕上專門顯示XS1空間核反應堆狀態的數據區。

“載荷的狀態如何?還有,火箭本身有沒有受到影響的跡象?”

這已經是他今天晚上的第四次詢問了。

好在負責載荷監控的工程師這會兒也沒什么其它任務,耐心地回應:

“胡總,XS1反應堆堆芯確認處于深度次臨界狀態,所有自檢參數正常輻射水平維持在極低本底值。火箭箭體及上面級各輻射傳感器讀數無異常,未監測到任何由XS1引起的輻射劑量升高。”

常浩南這會兒正坐在胡守智旁邊的椅子上,將后者的緊張看在眼里。

他微微側身,故作輕松地開口:

“老胡,XS1的外層屏蔽結構是經過嚴格設計和地面驗證的,燃料裝載量、屏蔽層厚度與材料的選擇,我和彭院士反復計算過多次。在非啟動狀態下,它對箭體的輻射影響微乎其微,不必過于擔心。”

他抬手指了指大屏幕上正在進行的發射流程,“現在,把火箭安全送上去,是航天發射團隊的主場。”

實際上,常浩南本來想在發射前去塔架附近轉一轉來著。

但如此“危險”的行為,自然又被彭覺先和警衛員給攔了下來。

其實他也曾以“技術人員應當深入一線了解實際情況”為由向上面打過申請,希望能取消對自己的限制。

只不過上級給出的批復卻是——

經過討論認為,常浩南同志提出的申請理由確有道理,但仍不能予以批準。

看得人滿腦子問號。

總之不管怎么樣,常浩南還是只能出現在這個遠離發射區域、可以保證絕對安全的位置。

坐在另一張椅子上的彭覺先也點頭附和:“常總說得對。對我們核反應堆團隊來說,真正的考驗是在它發射升空之后……眼下,還是把舞臺交給我們航天系統的戰友吧。”

胡守智深吸一口氣也意識到自己確實有些“關心則亂”。

為了平復心緒,他主動轉移話題:

“對了,常總,彭總,下午剛收到空間天氣中心的最新分析報告,監測數據顯示太陽活動有加速跡象,初步判斷本次太陽風暴的爆發時間可能會比之前預測的提前1到2天,不過仍在我們的任務窗口冗余范圍內,不影響原來的啟動計劃。”

常浩南聞言,目光立刻投向大屏幕旁巨大的電子時鐘和日期顯示牌。

他心算了一下,果斷道:“如果太陽風暴高峰期提前,這對XS1的啟動反而是個利好……或許我們可以調整計劃,在XS1進行軌道轉移的過程中,就擇機啟動反應堆。利用更強烈的宇宙射線背景,堆芯達到額定功率的時間會大大縮短。”

彭覺先也在一旁表示贊同:“反應堆本體和負責軌道機動的推進系統是物理隔離、獨立運行的,至少在理論上,反應堆在軌道上的位置和姿態都不會對啟動流程產生任何影響。”

見到兩位技術大佬意見一致,胡守智當即從善如流:“那我馬上去和啟動團隊協調,調整一下XS1在軌啟動的時間表!”

他說完,轉身快步走向控制中心后方的規劃聯絡區。

常浩南和彭覺先也起身,準備移步到后方視野更開闊的觀禮區域。

時間在緊張的寧靜中飛速流逝。

10分鐘……

5分鐘……

1分鐘……

發射窗口越來越近,大廳內回蕩著各系統簡潔有力的“正常”報告聲。

0號指揮員的聲音,牽動著無數人的心跳:

“點火!”

隨著發射電鈕被按下,長征五號C火箭底部爆發出震天動地的轟鳴!

橘黃色的烈焰洪流猛烈地噴射到導流槽中,激起翻騰的白色水汽巨浪。

近900噸的鋼鐵巨箭在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中,仿佛掙脫了大地束縛的巨人,起初緩慢,繼而堅定地向上攀升。

橘紅色的尾焰在漸暗的夜空中劃出一道無比壯麗的光軌,直刺蒼穹。

就在這萬眾矚目的升空時刻,一名年輕的技術人員快步從側門進入觀禮區,隨后徑直走到常浩南身邊,俯身低語了幾句,臉上帶著興奮。

常浩南平靜地聽著,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他微微側頭,對身旁正投來好奇目光的彭覺先解釋道:

“老彭,抱龍峪那邊剛傳來的消息,YF177發動機首次全狀態長程熱試車,一次點火成功,全程參數平穩,達到預期目標。”

彭覺先猛地轉過頭,眼中爆發出驚喜的光芒,用力拍了一下座椅扶手:

“好!!”

“今天,雙喜臨門!!”

此刻,剛剛起飛不久的火箭恰好劃過當空的一輪彎月。

而燃氣噴射留下的白色尾跡則從正中橫穿而過。

一如“會挽雕弓如滿月”。

常浩南重新坐直身體通過攝像頭拍攝下來的畫面看著眼前的一幕。

他知道,這簇跨越裂變與聚變、連接大地與星空的技術火種,終會在混沌與秩序的永恒博弈中,照亮人類文明的下一級階梯。

而人類文明的能源之樹上,也即將綻放出超越蒸汽與烈焰的新芽。


上一章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