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第1594章 “騶虞”原型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94章 “騶虞”原型機

第1594章 “騶虞”原型機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06日  作者:十月廿二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十月廿二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其他小說


一個月后。

懷柔科學城,風洞試驗中心。

作為全華夏最頂級、也是保密程度最高的空氣動力學研究基地之一,這里的常駐工作人員數量并不多,且日常都處在半封閉狀態下,因此一般都較為清凈。

只有在密集轉運設備物料等少數情況下,才會有較多車輛往來而且也多數都是貨車。

然而這一天,試驗中心的氣氛卻比往常熱鬧許多。

從晨曦初露開始,便有十幾輛車陸續抵達中心主樓前面的小廣場。

林林總總,足足下來了四五十號人。

雖然著裝全都平平無奇,周圍也沒什么絢麗的盆栽彩繪和標語,但是從舉手投足間的神態,以及其中有大約一半都像秘書或者警衛的陣勢來看,今天的場面恐怕小不了。

實際上,這是華夏高超音速武器研制項目組進行的一次階段性匯報。

但即便是參會人員,大多數也沒有得到更詳細的信息。

當然,沒通知,不代表沒猜測。

華夏的雙錐體和滑翔式高超音速武器都已經結束技術探索階段,轉由航天科工集團負責后續的具體型號研發,不太可能再由風洞試驗中心做什么進度匯報。

所以,大概率是高超音速技術路線中最后、也是最難啃的一塊骨頭——吸氣式高超音速飛行器,取得了某種形式的突破。

鄭良群到的不算晚,但是跟裝備發展中心的張新平主任在外面聊了一會天,所以當他們走進會議室的時候,多數姓名牌后面都已經坐好了對應的參會者。

二人的位置都在第一排,空在那里非常顯眼。

不過,就在鄭良群快步往會議席走去準備入座時,視線卻捕捉到講臺旁邊給乙方準備的長條桌上,并沒有項目總師常浩南的名牌。

位于最中間的就是兩名副總師,刑牧春和姜宗霖,還有一位后面才被調上來,負責接替姜宗霖工作的李敏。

鄭良群又瞄了眼下面的聽眾席。

發現位于前排最中間的是總裝備部的負責人,左右兩邊則分別是張新平和他自己,同樣看不見常浩南的名字。

他抬手看了眼時間,發現距離報告會開始還有幾分鐘。

猶豫片刻之后,他干脆來到講臺旁邊,找上了相對熟絡的刑牧春。

“老刑。”他低聲開口,“常院士呢?怎么沒見名牌?”

刑牧春這會兒正在調試PPT,轉過頭才發現身后站著個人,又定睛一看,發現是鄭良群。

“哦,本來計劃是由常總親自擔任主講人的。”他放下翻頁筆,回答道,“但上周突然接到通知,說是今天有個更重要的會議,所以只能我來上臺了。”

姜宗霖是風洞專家而李敏則是半路才接手總體工作。

所以常浩南不在的時候,基本就是由刑牧春主持日常工作。

“鄭參謀長放心,”他以為鄭良群是擔心報告的效果,于是寬慰道,“講稿和PPT全都經過常總親自審核,匯報內容不會有任何變化。”

實際上,鄭良群本來也不怎么擔心匯報的事情。

畢竟今天并不涉及到任何決策,別說刑牧春一個副總師,就算來個普通高工也沒什么區別。

他只是覺得有些奇怪而已。

于是再次回頭看了眼身后的聽眾陣容。

四總部之一的一把手親自出席,加上兩個軍兵種代表。

要說比這個場合更重要、規格更高的……

那恐怕就要涉及到最高決策層了。

想到這里,他決定不再多問,隨后留下了一句“辛苦”,便轉身徑直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匯報很快開始。

現場出席的二十多個人都不是第一次接觸高超音速武器項目,所以刑牧春也直接省去了冗長的背景介紹環節,直接從雙模態沖壓發動機領域所取得的理論突破開始。

“在常浩南院士的帶領下,項目組于一年半前,已經在理論上徹底攻克了沖壓發動機在亞燃與超燃模態之間穩定、高效、可逆轉換的核心難題。”

刑牧春的聲音沉穩有力,伴隨著PPT上復雜公式與流場模擬圖的切換,最后停留在一張極具沖擊力的照片上。

然而,所有目光都不約而同地聚焦在它那異常夸張的長徑比上。

“各位看到的額外長度屬于配套的磁流體發電裝置,為沖壓發動機提供輔助電力支持。”刑牧春適時解釋道,“當然,如果選擇使用高性能電池組供電,這部分可以移除,恢復其更為緊湊的形態,大約4.75米左右。”

臺下的鄭良群聽到這里,筆尖在筆記本上輕輕一頓。

他不懂具體技術,但對方的說法似乎非常奇怪。

無論如何,高性能電池組都應該是供電首選才對。

但他沒有打斷,只是將這個疑問暫時按下。

刑牧春的激光筆隨即指向屏幕上一條“凸”字形曲線:

“截至去年7月,‘凌霄1’已經在模擬條件下成功完成了從1馬赫至14馬赫啟動和工作測試。”

他特意強調了“模擬條件”幾個字:

“測試結果表明,在馬赫數1.6至12.5的區間內,發動機均能保持可用的工作效率。其性能最優區間可在5.5至9馬赫之間靈活調整,以適配不同的飛行器前體設計……”

“這……這性能指標已經非常接近實用要求了吧?”

聽眾席中,一位專家忍不住低聲插話。

因為大家都穿著便裝,姓名牌的位置又低,鄭良群一時間有點認不出對方是誰。

不過,這句的話卻道出了在場許多人的心聲,會場內響起一陣輕微的贊同低語。

刑牧春臉上卻露出一絲苦笑。

他點擊鼠標,屏幕切換成一組溫度分布云圖,核心區域的亮紅色觸目驚心。

“單從性能數據看,確實如此。”他的聲音凝重起來,“但凌霄1長期受制于內部散熱問題……雖然已經盡最大努力建立了內部冷卻通道,但仍然無法完全消除熱量累積。”

氣氛瞬間冷卻了不少。

沒有人在這個時候接話。

但大多數人的眼神中幾乎都透出同一個問題——

不是已經測試過了么?

刑牧春知道,自己剛才的強調恐怕沒有起到效果。

只好解釋道:“JF14風洞每次測試的實際時間不超過200毫秒,而且可以對被測裝置進行預先冷卻,所以尚可承受,但工程驗證機的單次工作時間最短也不會少于10分鐘,單靠原有設計根本無法滿足飛行要求。”

終于,聽眾席上出現了一陣低沉的討論聲。

“所以,你們這次取得的突破……就與熱管理有關?”

張新平提問道。

“沒錯。”刑牧春說著輕點了一下鼠標。

一張高倍顯微照片瞬間占據了大屏幕。

照片上呈現的并非光滑表面,而是一片密密麻麻、層層疊疊、形似某種爬行動物鱗片的奇特結構。

看得人頭皮微微發麻,甚至感到些許別扭。

“常院士近期聯合一個華科大團隊,研發并驗證了一種全新的高輻射率耐溫涂層材料。”刑牧春把紅色光點指向屏幕,“而各位眼前看到的,就是該材料涂敷后進行測試時形態。”

他話音未落,臺下已有人忍不住小聲交流:

“這工藝……看著有點糙啊?疙疙瘩瘩的。”

“倒也未必……看比例尺,這顯微照片放大了不少,實際樣品面積可能很小只能用手工涂敷,能弄成這樣已經不錯了……”

“就是,有用就行……”

這些議論的聲音很小,即便是鄭良群也只能依稀聽見,刑牧春顯然不可能捕捉到。

但他顯然對此早有準備,指向屏幕解釋道:

“這并非涂敷失誤,而是我們針對材料特性進行的主動設計優化。”

“硅硼基隔熱材料本身性能卓越,但存在剛度高、脆性大的固有缺點,在復雜熱循環下極易開裂、剝落。”

刑牧春放大圖片的一角,展示鱗片間的搭接結構:

“所以,我們采用硅溶膠作為溶劑載體,以MoSi2為輻射劑,硼硅玻璃為粘結劑,最終制成了這種具有宏觀柔韌性的鱗片狀涂層體系……經過嚴格測試,其抗接觸損傷能力、抗熱震性能以及抗彎曲強度,都有非常明顯的提升。”

一直沉默聆聽的鄭良群中將,此時第一次開口。

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遍會場:

“刑副總師,這是否意味著,實用化的雙模態沖壓發動機,將很快成為現實?”

他的問題,問出了所有人心中的期盼。

刑牧春稍微停頓了半秒鐘,然后輕輕點頭。

“是的。”

回答越短,含金量越高。

區區兩個字宛如一道霹靂,擊中了聽眾席上的所有人。

甚至讓大家忘了說話。

會場內一時陷入了有些突兀的寂靜。

但對于刑牧春來說,這才是個開始。

“體量和總體結構與凌霄1基本相同,但制造規格更高的凌霄2工程原型機已經進入設計尾聲,只等新型隔熱材料的產量到位就可以啟動生產。”

他進行了一個簡短的總結,然后再次切換了大屏幕上的畫面。

“凌霄1”發動機的復雜結構圖隱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全新的、充滿未來感的3D設計圖。

寬扁的機體,流暢地融合了無尾翼布局,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前體——

并非傳統的單一錐體,而是兩個精巧的乘波體以一定間距并列構成,仿佛一對收攏的羽翼。

圖片右下角寫著它的項目組內部代號。

“騶虞”。

“常院士親自領銜設計的吸氣式高超音速飛行平臺。其前體氣動布局與‘凌霄2’發動機高度一體化協同設計,確保在寬廣的速度域內保持最優性能。”

這一次,刑牧春自己的聲音都因為激動而微微發抖:

“根據目前進度,預計在2014年內,‘騶虞’的工程原型機即可完成總裝,進入試飛準備階段!”


上一章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