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第1507章 你永遠不會知道,一個剛入職的研究生能搖來什么幫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07章 你永遠不會知道,一個剛入職的研究生能搖來什么幫手

第1507章 你永遠不會知道,一個剛入職的研究生能搖來什么幫手


更新時間:2025年05月17日  作者:十月廿二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十月廿二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其他小說


五分鐘后,郭春雨終于告辭離開艦橋。

“歷史會記住我們的每一個細節……”

走下舷梯時,他念叨了一句艦長之前說過的話。

原則上,沒有實船氣流場測量結果不會影響艦載機起降測試的安排。

但因為這句話,郭春雨決定做點什么。

當然,決定歸決定。

實際他的內心非常清楚,要想把原定一個多月的工作縮短到一星期之內完成,那絕對不是多占用一些算力就能實現的目標。

還需要一些新的理論才行。

所以剛才在艦橋里的時候,郭春雨才沒敢把話給說死。

好在,他已經想到了一個可能的解決辦法。

剛一走出艦島,強勁的海風就立刻吹亂了老郭同志僅存不多的頭發。

不過在這個節骨眼上也顧不上細心打理了,只是草草扣上帽子,又緊了緊棉衣,朝飛行甲板的方向走去。

遠處,技術人員正在檢查那些鞭狀傳感器,記錄初始數據。

他深吸一口海風中的咸腥氣息,目光在一眾如同復制粘貼一般的身影上來回掃過,并最終停留在不遠處一個發量還很茂密的年輕工程師身上——

一位剛加入團隊不久研究員,史文強博士。

郭春雨加快步伐靠近過去,后者正專注地調整一臺風速儀的靈敏度。

“小史。”郭春雨拍了拍年輕人的肩膀。

后者轉過身,赫然發現來人竟然是自己的頂頭上司,也是整個項目的最高負責人。

小伙兒當即就是一個立正:

“郭主任!”

郭春雨擺擺手:“不用搞得這么緊張……你繼續工作,不用管我。”

一直等到史文強結束手頭的任務之后,他才再次湊到對方身邊。

這次還特地帶上了一個保溫杯,里面裝滿熱水。

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哪見過這種場面,一時間受寵若驚。

這個時候,郭春雨終于壓低聲音問道:

“小史,我記得……你讀博士時候的導師好像是……常浩南院士?”

史文強端著保溫杯張了張嘴,好一會之后才回答:

“我確實在火炬實驗室讀的博士,但當時是掛在另一位老師名下……”

“那也行!”郭春雨眼睛一亮,“你能不能聯系一下常院士,請他幫忙解決一個理論計算問題?”

面對這個請求,史文強顯得有些猶豫:

“常院士恐怕很忙……不過如果我們的項目需要他,或者火炬實驗室的幫助,那倒是可以走一個合作申請流程,只要重要性夠高,一般都會得到答復。”

眼見事情有門,郭春雨趕緊趁熱打鐵:

“你放心,該走的流程和步驟我一個都不會少,但現在有個緊急情況需要先上車后補票,否則肯定來不及……”

隨后,他將艦隊可能提前進行艦載機測試的消息簡要描述了一下,最后鄭重地說道:

“我需要你在回港后立即聯系常院士,看能否在航母甲板氣流場的理論計算上給我們一些指導,這關系到我國航母艦載機的首次起降安全。”

他們會跟隨遼省號很長一段時間,整個過程中保持軍事化管理,因此航行計劃倒是不需要對團隊成員保密。

“好吧,我試試看……”

看著自家領導急切的眼神,史文強終于點頭:

“不過我也就是個火炬實驗室出來的普通學生,不能保證常院士會答應……”

幾天后,懷柔科學城。

常浩南正坐在辦公室里,檢查著電腦屏幕上無偵8乙號方案的試飛數據。

在一周前進行的兩輪試飛當中,乙號方案的亞燃沖壓發動機展現出了達到設計指標的性能,總體上算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測試。

更重要的是,安裝在發動機進氣端的磁流體發電模塊也順利啟動,并帶動載荷艙內的合成孔徑雷達拍下了第一張清晰的高空偵察照片,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很多僅靠風洞難以獲得的長期飛行數據。

“常院士。”

刑牧春的身影出現在辦公室門口。

常浩南點點頭,示意對方進來。

“這是左右兩臺發動機磁流體發電效率的對比報告。”刑牧春將一份文件放在桌面上,“根據計算結果,左側發動機的發電效率是右側的1.35倍,在定性上完全符合我們的預期。”

無偵8乙號方案使用兩臺亞沖2型亞燃沖壓發動機作為動力,而在制造第一架原型機時,他們專門在左右兩側的發動機上分別安裝了不同規格的磁流體發電通道。

具體而言,左側發動機的磁流體發電通道內布置了10組電極,而右側只布置了6組。

常浩南接過報告,目光快速掃過那些密密麻麻的數字和圖表:

“這么看來,電極片數量增加確實抵消了端部效應和霍爾效應的影響……”

說到這里,他又把手里的報告往后翻了兩頁,然后才繼續道:

“而且,這一抵消效果似乎會隨著速度的提高而增強,只不過……”

“可惜無偵8的最高速度也達不到5馬赫。”刑牧春接話道,“要驗證更大范圍內高超音速下的效果,恐怕就得等到真正的高超音速驗證機面世了。”

常浩南聽出了對方語氣中的惋惜,寬慰道:

“高超音速飛行器畢竟是劃時代的技術……注定不可能一蹴而就。”

說著把報告重新放回到桌子上:

“現階段,能確認增加電極片數量有助于維持發電功率,就已經是重大進展了。”他把屏幕轉向刑牧春,指著上面的一個數據點,“另外看這里,當速度從3馬赫提升到4.5馬赫時,原型機對來流的壓縮效率提高了接近55,這說明我們關于并聯乘波體的理論模型是正確的。”

這個話題的跳躍性確實不小,以至于刑牧春用了大約半秒鐘時間才轉過味來:

“所以,您已經有下一步計劃了?”

“兩個方向。”常浩南豎起兩根手指,“一是繼續推進吸氣式高超音速導彈的研發,這個我親自來抓;二是利用乙號方案的飛行數據,嘗試建立一個沖壓發動機結合磁流體發電的工作循環模型,為未來的研制工作打基礎。”

他把目光投向桌角的工作計劃表:

“這部分交給系統三部負責,每半個月向我匯報一次進度……另外記得囑咐他們,建立理論模型是個長期工作,不要急躁。”

正當兩人討論時,辦公室的電話突然響起。

刑牧春見狀準備出門回避,但常浩南瞄了眼來電顯示,發現是火炬實驗室打來的電話,遂示意對方留下。

“老師,我是栗亞波。”

聽筒那邊傳來熟悉的聲音。

“亞波?”

常浩南有點奇怪,確認今天既不是組會日也不是報銷日:

“有急事?”

栗亞波也知道自家導師的風格,于是開門見山:

“老師,前年從咱們課題組畢業的一個博士,叫史文強,您還有印象么?”

火炬實驗室如今的規模已經相當驚人,但常浩南親自帶領的核心課題組仍然維持了相對精煉的體量,因此他只是略微回憶了一下便找到結果:

“一個冰城工業大學來的普博,研究大尺度氣流場仿真和評估的?”

確定常浩南對這個人還有印象之后,栗亞波才繼續道:

“史文強今天聯系到我,說他們需要緊急計算一艘……大型全通甲板艦艇的表面氣流場,但測量特征長度超過300米,對應的計算域長度則達到15000米,網格劃分量和計算量都非常大,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因此希望能得到您的幫助。”

300米長的“大型全通甲板艦艇”。

就差把身份證號給報出來了。

常浩南聽罷,沉思了幾秒鐘:

“我確實有一些辦法可以增加NS方程解析解的精度,從而減少圓柱繞流問題的計算量,但都只在比較高的速度下進行過應用……在水面艦艇典型的30節航速下,邊界層特征跟航空問題不同,沒辦法直接套用。”

他本來想說讓對方把數據給他發過來,但一想那個“大型全通甲板艦艇”的體量,又覺得這么干可能還不如他人去一趟——

正所謂世界上最快的信息傳輸方式,是一輛裝滿了硬盤在高速公路上疾馳的重型卡車。

于是轉而問道:

“他們已經開始走合作申請程序了么?”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看上去是在詢問對方。

十幾秒鐘之后,栗亞波才回答道:

“已經提交申請了,但是您知道這種項目……層層審批,恐怕得一段時間。”

“這不要緊,你跟海軍那邊打個招呼,就說我準備親自去一趟連海……”


上一章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