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小說
三天后。
鄭輝站在飛行簡報室門口,看著窗外清晨的陽光穿透薄霧,為遠處停機坪上整齊排列的幾架殲15艦載戰斗機鍍上一層金邊。
稍微做了些心理建設之后,他深吸一口氣,推開了那扇厚重的門。
簡報室內已經坐了十來個人,投影儀的光束在略顯昏暗的室內劃出一道清晰的軌跡。
鄭輝的目光首先落在站在投影幕布前——艦載機訓練基地作戰中心主任畢奉春正低頭翻看手中的文件,眉頭微蹙,顯得格外嚴肅。
而在對方旁邊的主位上,則坐著一位身穿便裝、年齡跟他相仿的地方人員——
正是常浩南。
“報告!07號機飛行員鄭輝報到。”鄭輝立正敬禮,聲音在安靜的簡報室內格外清晰。
畢奉春抬起頭,微微點頭示意他入座:“來得正好,我們馬上開始。”
鄭輝低頭不語,飛速在會議桌第三排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旁邊是08號機飛行員林書巖——這位來自海軍航空兵的年輕飛行員沖他笑了笑,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鄭輝回以一個沉穩的微笑,從飛行服口袋中掏出筆記本和筆。
作戰主任的聲音再次響起:“首先由我來介紹一下,這位就是我國高超音速武器項目的總負責人,常浩南院士……”
幾個月前東風17的驚艷亮相對于所有人而言都是一次巨大的激勵,因此在聽到對方的頭銜之后,僅有十幾個人的會議內頓時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但很快在畢奉春示意之下,又恢復了安靜。
“今天是我們首次進行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的掛飛測試,任務重要性不用我多強調。”
畢奉春點擊遙控器,投影幕布上顯示出任務路線圖:
“任務安排如下,07號機將由鄭輝駕駛,掛載一枚高超音速巡航導彈訓練模型、兩枚PL8短程空空導彈和兩枚PL12中程空空導彈,模擬16號的起飛條件,在陸上訓練設施的重載起飛點起飛。”
鄭輝快速記錄著要點,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
他注意到畢奉春特別強調了“重載起飛“幾個字。
在之前的訓練中,他也使用過那個長度為195米的起飛點,但掛載過的最大外部載荷也不過是兩枚鷹擊83K、四枚霹靂12和兩枚霹靂8。
其余都是燃油。
雖說紙面起飛重量跟本次任務相似,但操作手感卻完全不同。
超大尺寸外掛物不僅會帶來額外阻力,而且相比一般的圓形彈藥,高超音速導彈更加方正的外形也多少會對中央升力體的效果產生負面影響。
總之,對飛行員的心理素質和操作考驗更高。
“考慮到安全因素。”畢奉春繼續道,“07號機起飛后將首先與03號機匯合,補充足夠的燃油之后再08號機一起進入測試空域。”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劃過一條虛線,“在飛行參數滿足發射條件后,07號機將進行投彈和模擬點火。”
投影切換到下一張幻燈片,顯示的是導彈發射的詳細流程。
這些資料鄭輝之前就已經看過,每一個步驟都深深刻印在了他的腦海當中,甚至可以在無實物的情況下閉著眼睛模擬出整個操作過程。
作為有著10年“駕齡”的主力飛行員,他對新型武器的測試并不陌生,但艦載機加上高超音速導彈的組合還是第一次。
“下面請常院士為大家講解技術要點。”畢奉春側身讓出位置。
“各位飛行員同志,首先感謝你們為這個項目付出的努力。”常浩南的聲音不大,但每個字都清晰可聞,“我們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采用了雙模態沖壓發動機和乘波體設計,這在世界上屬于領先水平。”
鄭輝注意到常浩南說到“領先水平“時,眼中閃過一絲自豪的光芒。
“根據設計指標,“常浩南點擊遙控器,屏幕上顯示出復雜的空氣動力學曲線,“沖壓發動機正常啟動的下限速度是馬赫數1.5。但請注意,這里的馬赫數是對應實際環境的。”他停頓了一下,確保所有人都理解了這一點,“因此,如果可能的話,建議將飛機爬升到10000米甚至更高的高度,這樣只需要大約1600公里每小時的空速就能達到發射要求。”
林書巖在旁邊小聲嘀咕:
“那不就是說高空更容易啟動?“鄭輝微微點頭,但注意力仍集中在常浩南身上。
“另外,“常浩南的表情變得更加嚴肅,“雖然訓練彈有模擬點火的能力,但畢竟不是完整狀態的雙模態沖壓發動機,所以加速能力比較差,再加上乘波體外形在低速下的升力系數不佳,導彈在發射之后不會像大家熟悉的鷹擊91或者霹靂12一樣馬上加速爬升,反而會保持與發射時差不多的高度和速度一段時間。”
鄭輝的眉頭不自覺地皺了起來。
殲15這個尺寸的飛機,下方的空氣流動情況往往相當復雜。
彈藥在離開掛架之后如果不能馬上脫離這一區域,對于載機來說絕對不是什么好消息。
“因此,“常浩南的目光掃過在座的飛行員,最后停留在鄭輝身上,“為了保證安全,在發射之后應該盡快拉升并滾轉脫離,圖像拍攝任務由8號機在側面完成即可……”
簡報會持續了近一個小時,當鄭輝合上筆記本時,窗外的陽光已經變得強烈起來。
他看了看手表——9:30,距離預定起飛時間還有大約40分鐘。
“感覺怎么樣?“林書巖小聲問道,“第一次掛這么大個家伙上天。”
作為備份和伴飛飛行員,要說他完全不羨慕有機會帶彈起飛的鄭輝,那肯定是假的。
后者笑了笑:“比我想象的要復雜一些,但還能應付。”他站起身,活動了一下因久坐而有些僵硬的肩膀,“走吧,該去換裝了。”
兩人一前一后走出簡報室,卻正好碰上了同樣剛剛離開的常浩南。
“預祝你們測試過程一切順利。”
常浩南笑著說道。。
天知道鄭輝在這一瞬間有多不知所措。
幾乎是條件反射般地敬禮:
“常院士,保證完成任務!”
工作期間稱職務.jpg
實際上,如果可以的話,他寧肯每次看見對方的時候都能稱職務……
停機坪上,07號殲15的座艙蓋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鄭輝繞著飛機走了一圈,按照條令要求仔細檢查每一個關鍵部位——起落架、襟翼、發動機進氣口、大氣數據傳感器……
這些起飛之前的準備工作當然不需要飛行員親自完成,但國內外都曾經發生過忘記取下傳感器保護套甚至進氣口蓋板這樣的低級錯誤,所以多一層保障總歸沒錯。
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機腹下那枚銀灰色的訓練彈上。
即便對于轟炸機部隊而言,這種長約6米,直徑620毫米的型號也已經稱得上龐然大物。
而像他這樣的戰斗機飛行員,此前甚至都沒見過類似大小的彈藥。
之前單獨放在彈藥架上的時候還沒覺得什么,但真掛到飛機上之后,卻幾乎完全占滿了殲15那異常寬闊的機腹。
修長的吻切錐乘波體彈頭,在圖片上看著像是鴨子嘴,甚至有幾分憨態可掬的感覺。
然而在掛載狀態下,則給人一種蓄勢待發的感覺。
“所有系統檢查完畢,可以登機了。”機務組長張建軍遞上檢查單,鄭輝在上面簽了字。
爬上登機梯時,鄭輝聽到遠處傳來發動機的轟鳴聲——
03號機正在一條常規跑道末端準備起飛。
那是參謀長王煒駕駛的伙伴加油機,比他們提前15分鐘出發。
“塔臺,07號機準備就緒,請求啟動發動機。”
“07號機,可以啟動。”耳機中傳來塔臺管制員清晰的聲音。
鄭輝按照程序啟動了兩臺渦扇發動機,感受著座艙隨著引擎轟鳴而產生的輕微震動。
儀表顯示一切正常,他松開剎車,開始向指定的重載起飛點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