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第1419章 更大的還在后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19章 更大的還在后面

第1419章 更大的還在后面


更新時間:2025年03月14日  作者:十月廿二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十月廿二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其他小說


在一般情況下,這樣跟領導講話肯定是不太合適的。

但眼前的場合顯然比較特殊,所以倒也沒人顧得上深究這些細節。

“讓人也飛到這么快”,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再明顯不過。

總不可能是把人本身加速到高超音速吧?

肯定是要整個載具出來。

只不過,當這個提議被常浩南以如此嚴肅的方式說出來的時候,還是很難被大家在第一時間接受——

人類歷史上速度最快的大氣層內載人飛行器應該是1959年定型的X15A驗證機,曾經達到過7272km/h的最高速度。

但這東西的絕大部分推力都是由火箭發動機提供的,總共只能維持大約一分鐘的有動力飛行,本質上相當于人操導彈,屬于非常符合美式刻板印象的力大磚飛。

可問題是,50年代那會兒還沒有任何其他辦法進行高超音速飛行試驗,鐵幕兩邊為了搞競爭已經完全紅了眼,劍走偏鋒整個狠活出來可以理解。

現在都已經21世紀了,“玄鳥”驗證平臺又處在幾乎想飛就飛的狀態,顯然沒必要讓飛行員冒著生命危險去駕駛一枚火箭。

所以,常浩南的意思肯定是要整個正兒八經的飛機。

更何況,他剛才可是指著那幾枚東風17說的話。

說明還要讓這架飛機達到比X15A快40的速度。

不過,這個級別的首長們都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就算內心再怎么震驚也不可能表現在臉上。

只是動作停頓了一瞬間而已。

“你是說,要造一架飛機。”

甚至都沒用疑問的語氣。

常浩南點點頭,接著又專門強調:

“而且是一架有足夠貨艙容積的運輸機。”

這時候,已經有人繃不太住了。

常浩南眼角余光注意到,在自己話音落下的同時,有一名陪同參觀的空軍領導身體動了動,看上去想要上前一步說話。

畢竟大家其實都清楚,在技術上,運輸機和客機其實沒有顯著差別。

而這也正是他本來的計劃,之所以先說載貨運輸只是為了鋪墊一下而已。

于是緊接著補充道:

“當然,在安全性能經過時間考驗,并且市場需求和政策都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用于載客。”

盡管眾人剛才就已經猜到了這個部分,但當常浩南親口確認的時候,附近十幾米范圍內的氣氛都瞬間變了。

不止一個人想到了赫魯曉夫乘坐人類第一種噴氣式客機圖104出國訪問的事情。

國家之間的關系雖然是以利益為本,但也絕非沒有面子因素。

在50年代中后期的幾年里,圖104和圖114這一快一大的兩個型號,很是為蘇東集團漲了一波士氣。

至于后來在航空產業上被西方拉開距離,那是雙方綜合國力差距下的必然結果罷了。

不能因此而把這個過程中的高光時刻給否定了。

更何況,如今華夏的航空產業發展遠比當年老大哥健康得多,而一架能飛到十倍音速的飛機,也顯然比區區一個圖104更能給人帶來震撼。

就算他們這一代人享受不到,以后能在新聞報道中看到這一幕,那也是極好的。

但這樣的想入非非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

隨即而來的就是擔憂。

能飛兩倍音速的協和式客機才剛剛推出運營不久,雖說直接促成協和退役的因素是一次事故,但真要深究安全性的話,那波音747更是黑歷史遍地,也并沒影響它成為遍布世界的經典型號。

明眼人都看得出,根本原因還是運營成本實在太高。

無論旅客還是貨物,速度提高帶來的邊際效應都是比較明顯的。

相比于海路運輸花上十幾天甚至更長時間漂洋過海,航空運輸把整個過程縮短到十幾個小時屬于完全的質變,人們也愿意為此多支付十幾倍甚至更高的成本。

可是從十幾個小時進一步縮短到一個小時,雖說也是很明顯的提升,但就得掂量掂量成本問題了。

除去軍事用途以外,常規運輸似乎并沒有如此嚴苛的需求。

大多數人的一天時間也沒有那么值錢。

見大領導遲遲不開口,剛才那名空軍將領終于得找機會,替所有人問出了自己的擔憂:

“浩南同志,地球畢竟就只有2萬公里左右的半周長,超高速運輸的效費比總歸還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啊……是不是停留在武器裝備領域更穩妥一些?”

近些年華夏能夠投入的研發資源確實多了不少,但整體上仍然處在追趕者的地位,還遠遠沒到可以隨便用的程度。

花錢不怕,但要是花大價錢搞出來一個沒有太多實際用途的東西,那可就是奇觀誤國了。

不過常浩南早就為此打好了腹稿:

“首長,我計劃中的運輸載具雖然和吸氣式高超音速武器一樣,都是使用雙模態沖壓發動機作為動力,但因為無需考慮突防問題,所以并不需要全程在大氣層內運行,而是可以結合‘玄鳥’的部分特點,利用好鄰近空間的優勢……”

“實際在大多數飛行過程中都處在滑翔狀態,只需要在每個軌跡周期的最低點給予一定動力即可,所以單就運行成本而言,并不會比現有的普通飛機高上太多……”

他在這里也稍稍玩了個文字游戲——

要想讓飛行器長時間承受10倍音速飛行,那就算采用自發汗冷卻等新技術,也勢必需要使用相當昂貴的表面材料,單論造價根本壓不下來。

但如果平攤到全壽命成本的話,因為燃料經濟性遠超常規飛機,反倒顯得沒有那么夸張。

一眾首長其實也注意到了常浩南強調的“運行成本”,只是他們的關注點已經被另外一個細節給吸引走了:

“你是說,這種……飛機,和馬上就要進入研制階段的吸氣式高超音速導彈有一定共通性?”

時至今日,多數人都已經習慣了常浩南一魚多吃的行事風格。

因此,在聽到可以跟現有計劃共享成果的時候,大家的內心反而松了一口氣。

“不僅僅是一定的共通性。”

常浩南解釋道:

“實際上,因為在臨近空間維持高度和速度并不需要消耗太多能量,所以它們二者的主發動機甚至可以通用……當然巡航導彈只是一次性的,所以在壽命方面可以稍稍放寬。”

“另外,雙模態沖壓發動機只需要很低的啟動速度就可以進入亞燃工作狀態,所以甚至不需要像導彈那樣設置助推火箭,而是可以再內置兩臺普通的航空發動機用于起降要求。”

如果是一般飛行器,那這樣在設計階段肆無忌憚地增加死重幾乎無異于犯罪。

然而并聯乘波體在鄰近空間的升阻比實在是過于夸張,所以在結構重量方面反而可以放的很寬。

其實到了這會兒,常浩南已經可以感受到,對方差不多被他給說動了。

只不過立項決策總歸是個挺嚴肅的事情,所以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不可能就這么直接點頭。

果然,首長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后,目光重新投向遠處的幾輛導彈發射車:

“這件事情影響不小,你回去之后盡快寫個可行性論證出來,我們找……”

他本來想說找專家研究論證一下。

可一時間實在是挑不出第二個能干這種活的人,又不可能讓常浩南自己論證自己。

只好臨時改口:

“我們回去之后還要再考慮考慮……”

照理來說,這件事情就該告一段落了,接下來就是繼續參觀流程,然后大家一起開個座談會,由首長們親自動員一下。

但一行人剛準備轉身邁步,就又聽見常浩南的聲音。

“既然這樣……那我還有另外一個計劃,不如首長們回去之后也一并考慮一下?”

這句話終于讓剛才一直不茍言笑的領導們也憋不住了,換上一副半開玩笑的語氣:

“浩南同志,今天莫不是想要來我們這兒進貨的?”


上一章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