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的操作,本身其實屬于無心插柳。
但卻效果拔群。
張振華關于“沒有現貨”的反饋,很快就通過西羅公司傳回了英國。
在聽到匯報的一瞬間,帕諾斯·沃森直接血壓拉滿。
如果不是趕緊扶住了旁邊的桌子,恐怕當場就要表演一個兩手一攤,背過氣去。
緩了好一會,重新恢復了視覺的沃森才緩緩坐回到旁邊的椅子上:
“沒有現貨?”
站在對面的蒂姆·波迪看著自家主管還能正常說話,不由得松了口氣:
“沒錯。”
“至于新一批產品……是按照我們過去的訂購節奏安排的生產周期,由于這次是提前訂貨,所以完全沒有準備……不過對方也向我們保證,一定在合同規定的周期內完成交貨,絕對不會違約……”
沃森氣的話都說不出來,渾身顫抖了好長時間,才怒氣沖沖地一拳砸在桌面上:
“合同規定的周期?”
“合同規定的交貨周期有兩個月!”
“要是干等到兩個月以后,遄達900就要徹底完蛋了!”
然而,生氣歸生氣。
除了發泄一番以外,確實好像也做不了什么。
華夏人的解釋無論從技術上還是商業上都合情合理,甚至不是那種“你明知道對方在搞事但就是受制于程序問題無可奈何”的情況。
而是連個反駁的點都找不到。
但現在真的沒辦法再等兩個月——
找出誘發事故的根本原因當然需要很長時間,但至少得100確定跟最關鍵的核心機部分無關,才能繼續推進和空客之間的談判。
否則,哪怕法國人有膽,沃森自己也不敢讓遄達900隨便裝機。
無可奈何之下,他只好嘗試著祭出絕招:
“如果我們額外加錢,華夏方面能否趕一趕工期,提前交付?”
結果,波迪直接給出了否定答案:
“我們問過了,對方表示產線目前正在全力運轉,生產更早下達訂單的其它產品,除非有足夠合理的理由,否則不會接受加錢,也不會修改生產安排,這會影響到他們的商業信譽。”
見對面都把契約精神和商業信譽給搬出來了,沃森也沒法再說什么。
總不能直說只要給足違約金,契約精神都是放屁吧?
一時間,辦公室中竟然有些冷場。
不出意外地,話才說到一半,就被沃森打斷:
“不行,絕對不行!”
“這種消息如果傳出去,會對合作伙伴的信心,還有公司股價產生毀滅性的影響!”
“但如果這樣一直拖延下去,那恐怕全世界都會知道,不是么?”
“如果遄達900因為事故調查結果出不來而一直拖延……甚至被取消,華夏人不僅會損失訂單,而且在外界的風言風語之下,必定會有人把事故原因歸結到他們生產的渦輪葉片上面,對于他們的口碑影響更大。”
“所以,他們也沒道理會把這個消息主動泄露出去,甚至會比我們對保密更加上心……”
后者的眼神逐漸從堅決變為遲疑,顯然已經開始思考這一提議的可行性。
其實從理性角度上,沃森也知道,自己確實沒有第二種選擇。
只是此前他嚴詞回絕了華夏人的提醒,現在要是再把事故情況通報給對方,難免要被當成樂子。
可話又說回來,被合作伙伴當成樂子,總比以后被競爭對手當成樂子要強。
而精通察言觀色的波迪也在這個時候繼續道:
“對了主管,上次您讓我回復華夏的那封信,我其實忘了把它發出去……”
實際上,波迪是覺得那封信的言辭過于激烈,所以自作主張給攔了下來。
不過在領導面前,肯定不能直接承認自己故意沒執行。
所以必須得是忘了。
而他這一句話,無疑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最后一塊大石頭。
沃森的面色瞬間由陰轉晴。
當然,為了矜持,還是故作遲疑了一會,才最終點了頭:
“算了……就按你說的辦吧。”
“你親自去一趟華夏,把情況簡單通報給對方,一定要強調,新的渦輪葉片是我們進行事故還原,澄清真相的核心,要用最快的速度交貨,否則一旦事件發酵起來,對于我們雙方來說都會是巨大的損失……”
遄達900的未來這種關乎自己前途命運,波迪的動作自然飛快。
而且他之前就在西羅公司掛了個職位,因此華夏簽證的期限很長,不用重新申請。
因此第二天,他就到達鎬京,把遄達900的事故向張振華作了說明。
只是經過了一點點美化加工。
比如他們此前就認可了華夏提出的建議,此次就是要測試渦輪超轉所可能發生的后果。
結果后果比想象中更嚴重,才導致了事故發生云云。
而這些內容,也很快被原原本本地反饋到了京城。
要知道,遄達900的渦輪葉片,是集團層面重點關照的供應鏈產品,現在出了事故,即便尚且沒有證據表明事故原因和華夏產品有關,也是不容忽視的大事。
至少不是常浩南一個人就能拍板的。
于是當天晚上,在他的提議下,航空動力集團連夜召開會議,討論關于此事的應對策略。
當然,說是討論,但大家也都能猜到,常浩南大概已經是有了腹稿,只是需要經過集團層面決策而已。
“是的。”
常浩南的回答干脆利落:
“我認為,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如果操作得當,我們將有機會更深度地參與到國際航空產業合作當中!”
原本,這次深夜召開的會議甚至顯得有些無聊。
尤其是幾名非技術口的領導,到場完全就是為了表決的時候充個數,這會甚至有點犯困。
但隨著他這一句話落地,所有人都瞬間清醒了。
深入參與國際航空產業。
可以說,常浩南發跡路上最重要的節點,就是1997年和歐盟簽署的那一系列航空產業合作協議。
所以,沒有人會覺得這是夸大其詞。
紛紛做出了“你快說,我在聽”的架勢。
“我想要向羅羅方面提議,讓我們參與到這一次遄達900的事故調查當中!”
常浩南語氣堅定地說道。
“一方面,是渦扇20立項在即,雖然羅羅不可能讓外人接觸到核心秘密,但一個調查團過去,多少也能獲得一些經驗。”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英國人終究不可能永遠瞞住這次事故,至少等一切塵埃落定之后,肯定要披露真實情況。到那時候,全世界都會意識到我們華夏在遄達900當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也可以進一步改善我們在國際航空產業中的形象!”
這個操作,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也隨之引發了一陣面面相覷。
作為核心供應商,參與事故調查的要求,倒是合情合理。
常浩南所描繪的結果,也確實很棒。
要是遄達900現在就公開宣傳,說我的核心零部件是交給華夏代工生產的,那很多本來有意向的用戶恐怕都會去選擇對家。
而如果等遄達900得到用戶認可之后再告訴他們,這里面采用了華夏生產的核心零部件,那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但問題在于……
“可是浩南同志,你剛才說的這些,前提都是在很短時間內就查清事故原因吧?”
林左明疑惑道:
“萬一這件事情拖延下去,直到被媒體披露還沒有個結果的話,那我們作為渦輪零部件的核心供應商,形象豈不是會變得更差?”
“這個確實。”
“此外……”
他深吸一口氣,稍稍坐直了身子:
“我看過遄達900的部分設計方案,至少有八成把握,可以找到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