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第851章 前往滬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851章 前往滬東

第851章 前往滬東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18日  作者:十月廿二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十月廿二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常浩南要的那些大型實驗設備,尤其是兩部電鏡,不僅價格高昂,而且設備本身還要針對使用環境進行特調。

所以形式上肯定不能和之前栗亞波置辦的那些小打小鬧一樣,搞個產品清單看一下型號和配置,然后就直接付定金下單。

而是更接近于常浩南熟悉的軍售貿易。

買方需要派個代表團,或者至少幾個代表過去和對方溝通情況,把從生產到運輸到安裝再到售后的細則都確定好了之后,才能簽合同。

如果要是擱在過去的華夏,那要買這種高端設備,大概率還會附加不少使用層面的限制,談判起來就更復雜了。

再加上唐林天又準備通過搞多方共建拉來一部分資金,所以流程還要更復雜一些。

即便因為常浩南這個當下炙手可熱的招牌,所以一路的審批基本都開著綠燈,但還是經過了前后兩輪、總計一個多月的可行性研究,才把那個去歐洲購買設備的代表團給組建起來。

這樣可以一邊走后續的經費劃撥流程,一邊考察不同品牌和型號的設備。

等到錢批下來之后,第一時間就下訂單。

而楊慧梅教授作為京航大學和火炬集團雙方都認可的代表,以及過去曾經跟多國進行貿易談判的豐富經驗,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實際主持代表團工作的副團長。

一路兜兜轉轉,到代表團啟程的時候,都已經進入到8月下旬了。

火炬實驗室也逐漸變得熱鬧了起來——

實驗室的第一批學生里面,除了常浩南親自帶的栗亞波以外,都來自外校。

6月份畢業之前肯定沒辦法進組。

至于暑假期間……

包括常浩南在內的四個老師也都才剛剛結束學生生涯不久,并不是什么魔鬼。

并沒有強制要求提前進組。

所以幾個人都是進入8月份之后才陸續來京航報道的。

其中,姚夢娜最終正式選定的開門弟子仍然是萬川晴。

也就是之前跟栗亞波一起參加面試的那位金陵大學物理系女生。

劉方平同樣選擇了那次面試中的另一個人,來自湘省大學,叫譚銳帆。

他和雷志興雖然沒親自參加那場面試,但常浩南后來還是把面試情況整理出來交給了他們,讓二人自行決定招生人選。

而后者就沒有從名單中選擇,而是招收了一名來自青華大學的學弟。

看上去,二人應該早在雷志興畢業加入火炬實驗室之前就認識了。

除了三名碩士生以外,還有一名常浩南名下的博士。

王杰。

碩士畢業于冰城工業大學李志宏教授的課題組。

本來他是可以在原組繼續讀博的。

不過,他在碩士一年級的時候曾間接接觸過常浩南主持的那個軸承項目。

當然,那個時候,常浩南也只是在讀博士一年級而已。

所以王杰倒也并沒什么想法。

但是又過了兩年,當后者快要畢業的時候,卻在無意中看到了一條新聞。

一條來自京航大學的新聞。

這才發現,本來是跟自己同一年本科畢業的常浩南,竟然已經當!教!授!啦!

還是二級教授。

甚至比他當時的導師李志宏教授還高一級。

所以,他的心思才又活泛起來。

好在李志宏老師也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并沒有因為這件事而在畢業問題上設置什么障礙。

總之,王杰就這么從冰城工業到了京航。

對于這些來自外校的學生,尤其是碩士生來說,第一個學期除了要密集的上課以外還需要熟悉自己的課題以及實驗室的情況,其實很難騰出什么時間來真正進行科研。

所以雖然一下子有了5名研究生,但真正能馬上開始干活的,也就只有栗亞波和王杰兩個人。

本來按照常浩南的意思,咱們這9個人作為火炬實驗室的啟動成員,應該找個大家都有空的時間出去吃個飯什么的。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

8月21號,新生報道之后的第二天,劉方平和雷志興那邊就來了新活。

華夏船舶工業集團已經批準了滬東造船廠提交的方案可行性論證。

使用GasTransport液貨艙和蒸發氣完全再液化系統的LNG船正式進入了項目研發流程。

其中,船只的整體結構計算,以及再液化系統與其他各個子系統之間的協調關系,都會交給火炬集團,以及火炬實驗室來完成。

于是,才剛剛回到京航沒幾天的二人只好再次前往上滬。

考慮到這一次是雙方之間的正式合作。

所以同時作為集團和實驗室負責人的常浩南,自然也得跟著過去露面簽個字。

聚餐的事情就只好先擱置起來了。

從飛機快要降落的時候開始,雷志興就開始和常浩南介紹滬東造船廠的大體情況。

畢竟他和劉方平已經在那邊斷斷續續地待了差不多七八個月的時間。

而根據二人的了解,常浩南此前唯一一次到上滬就是年初來參加C808客機的取證成功儀式。

并沒有去過其它地方。

甚至除了蔡宏桂以外,應該也沒直接接觸過那邊的同志。

結果,飛機落地之后,常浩南卻輕車熟路地開始跟前來接待的同志熱情交流。

看得雷志興和劉方平目瞪口呆。

倆人停留在機艙門口,甚至一時間忘了往舷梯下面走。

“咱們上個月回京航之前,滬東這邊的人不是還說,他們跟常教授不熟嗎?”

雷志興稍稍湊近劉方平,小聲問道。

“確實是這么說的。”

后者的回答突出一個簡明扼要。

不過雷志興也早就習慣了老伙計的這種講話方式,并沒有在意,而是嘆了口氣,緊接著搖了搖頭

“咱老板這人脈,簡直深不可測……”

實際上,常浩南確實不太認識滬東造船廠這邊的人。

就連蔡宏桂,也只是見過兩面而已。

但去年國慶那會,他就跟701所的林青約好,會抽時間去參(視)觀(察)一下正在建造過程中的國產新型護衛艦。

不過后來他一直都比較忙,也不值當為了這個事專門跑一趟滬東。

所以就拖到了現在。

而正在大場機場的停機坪上跟常浩南談笑風生的,正是林青。

以及船舶工業集團的一名副總經理,吳文濤。

后者和常浩南在去年年末那次千禧年晚會上有過一面之緣。

其實在船舶總公司拆分之后,701所和滬東造船廠已經分別隸屬于船舶重工和船舶工業兩個集團。

不過,船舶系統內部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況非常常見,再加上華夏兩個主要生產護衛艦的船廠,也就是滬東和黃埔都在船舶工業旗下,所以分家幾乎沒怎么影響到雙方之間的合作。

包括林青和吳文濤之間,也算是老相識了。

在一番寒暄之后,常浩南一行人便分別坐上了幾輛中巴車。

“常總,咱們關于LNG船的合同簽字儀式定在明天下午,那今天就按照林青同志的安排,先帶著您去護衛艦那邊看看?”

待到車子開動之后,坐在過道另一邊的吳文濤側過身子,征詢常浩南對行程的意見。

“我么……客隨主便。”

常浩南兩輩子加一起都沒親眼見過造船廠里面是什么樣的,不管怎么安排他都不會有意見。

“那好。”

吳文濤點了點頭,然后對坐在前面的一名工作人員指示道:

“去2#船塢。”

(本章完)


上一章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