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第825章 丈量華夏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825章 丈量華夏

第825章 丈量華夏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09日  作者:十月廿二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十月廿二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就這樣,一個月時間兜兜轉轉,很快就過去了。

這一年的春節,常浩南又沒落著回家。

基本就是在興城和金陵兩頭跑,解決雷達適配的問題。

不過對于他來說,只要能解決標定問題,那么多一種少一種雷達其實不怎么會影響到工作量。

反而還可以獲得更多應用數據來進行迭代。

尤其那幾種主要功能都是對空的雷達,核心程序都可以用一樣的。

最多也就是考慮到波段不同,調整一下幾個典型特征的權重系數。

當然,在他本人的堅持下,14所還是給新的目標識別算法裝了個小開關。

可以由飛行員/操作員自行選擇是否使用——

盡管在目前的測試中并沒有發現這項新技術會帶來什么負面效果,但任何一個寫過程序的人都知道,測試一萬次不出問題,也不能保證后面一直不出問題。

顧客進酒吧點了份炒飯結果酒吧炸了的故事[注1],雖然這個年代應該還沒有,但常浩南是聽過的。

兩頭跑的出差生活一直持續到二月末。

正當全國、乃至大半個世界的媒體都還在關注著半個月前華夏正式加入世貿組織所帶來的一系列影響時。

2000年2月25日。

在幾乎無人注意的情況下,第一顆完全屬于華夏自己的傳輸型遙感衛星(資源一號是我國和巴西共同使用),在晉陽衛星發射中心被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送入了太空。

在經歷了衛星信號丟失等一系列有驚無險的波折之后,3月10日,第一幅隴原及周邊地區的高光譜遙感數據被傳回了位于京城北郊的檀州測控站。

而常浩南、孟震遠,以及幾名國家航天局的同志,已經在這里等候了多時。

“欒總、常總、孟教授,這就是我們資源二號01星拍下來的第一幅清晰成像圖片。”

測控中心的大屏幕前,遙感任務總工程師李年恒對站在旁邊的三個人匯報道。

除了常浩南和孟震遠以外,另一個人是國家航天局的局長,欒文杰。

當然,由于國家航天局跟國防科工委系統工程一司屬于兩塊牌子一套班子,所以常浩南和欒文杰也算是老相識了。

只是過去沒有過太多工作上的接觸。

“這應該是經過多波段融合之后的圖像了吧?”

常浩南看著屏幕上一張巨大的黑白灰度照片問道。

或者嚴格來說,是幾張重疊在一起的照片。

從照片中,依稀可以看出山脊、水系、城市和公路。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地表特征。

這些就是高光譜傳感器捕捉到的數據。

由于單純的可見光波段穿透力極弱,因此只能看到最表層的情況。

但好處是非常直觀。

山就是山,水就是水。

而探測的波段范圍增加之后,能夠看到的信息量也隨之增加。

比如皚皚白雪下面的森林、農田、荒漠或是草原。

這些是可見光波段無法直接分辨出來的。

但大量的多維數據混雜在一起,也會導致僅靠人眼無法正常分辨出數據圖譜中的內容。

現在大屏幕上的圖像既然已經包含了清晰可見的多層信息,顯然是已經經過了一些處理。

“沒錯,我們這次參照國外最先進的技術,采用了邊傳輸邊處理的技術,這樣在完成圖傳之后的第一時間,就能拿出結果。”

李年恒回答道:

“否則高光譜遙測數據是圖譜合一的,肉眼根本看不出什么東西。”

實際上,這就是雙方的信息差了。

原則上講,孟震遠的那個項目是在衛星入軌之后才算正式開始。

到現在連半個月都沒有。

因此航天局今天的本意是讓他們參觀一下測控中心,再熟悉一下基本情況,然后回去開始做項目。

既然是參觀,那肯定要整點直觀能看懂的。

所以才專門放了這張圖。

結果常浩南今天過來是準備直接干活的。

華夏石油那邊連勘探隊都已經提前撒出去了,就等著接收具體的勘探位點呢。

所以他想要的顯然不是看個熱鬧:

“那最原始數據你們應該是保存下來的?”

“當然,都保存在服務器機房里面,等您以后需要的時候,我隨時可以帶您過去。”

李年恒說著指了指自己腳下。

“呼……”

聽到這個回答,常浩南松了口氣。

他最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

如果數據處理是在星載計算機而不是地面完成的,那麻煩就有點大了。

因為流形學習的提取算法跟現有的多波段融合算法完全不同,沒辦法再利用已經被后者“污染”過的數據。

他定了定神,對李年恒說道:

“那現在就過去吧,我們的算法框架已經搭建好了,需要用到原始數據進行提取。”

“好……”

李年恒早就已經收到了欒文杰的指示,在不違反原則、不涉及衛星軌道和姿態控制的前提下,整個測控組都圍繞常浩南展開工作。

因此他幾乎是下意識地點頭,然后就準備帶常浩南去服務器機房。

然而“好的”兩個字還沒說完,轉身的動作就定住了。

過了幾秒鐘之后,又緩緩回過頭。

這個時候,旁邊的欒文杰也已經把目光投向了常浩南和孟震遠。

“你們的算法已經……弄出來了?”

李年恒大腦飛速運轉,但想來想去,這句話似乎都只有字面那一層意思……

但是……

資源二號這才打上去15天。

要是排除剛開始找不到信號的那天。

才14天。

就連我們測控中心,都是剛剛接收到第一份完整的華夏西北部測繪結果。

然后你們兩個第一次過來、連測控中心門朝哪邊開都不知道的人。

就把遙感數據提取和分析的算法給弄出來了?

看著面前兩個人疑惑中帶著茫然的眼神,孟震遠不動聲色地后退了一步。

“是常教授弄出來的,不是我們,和我沒關系……”

當然,這話他也就是在心里說說,不可能真講出口。

“咳咳……”

常浩南清了清嗓子:

“原則上講,還不能說已經弄出來了。”

“只是框架搭建好了而已,接下來還需要跟現地勘探的數據對照,進行結果校核,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一些調整。”

但欒文杰和李年恒都是一臉“我讀的書多你騙不了我”的表情——

這前后兩件事根本不能放在一起對比好吧?

如果說搭算法框架是蓋房子,那調參和校核只能算是裝修。

雖然也是入住前的必要流程,但重要性和需要花費的時間顯然跟前者不在一個層面上。

現在相當于我的地才給你批下來,樓就已經拔地而起了。

簡直離譜。

不過,震驚歸震驚,倆人的理智還是在的。

稍微平復了一下心情之后,就帶著常浩南和孟震遠來到了儲存原始數據的機房。

為了保證信息安全,用筆記本電腦直接物理連接服務器這種逆天操作,肯定是不會被允許的。

都是把數據復制出來一份,然后就隨便你們怎么搞。

好在測控中心這邊不缺超算,所以常浩南甚至都不用回京航,而是現場直接動手。

相比于之前測試時處理過的雷達回波數據,每一份高光譜數據圖中包藏著的信息量要多出不止一個量級,因此不可能像在預警機上面那樣實時獲取實時處理。

實際上,光是完成局部嵌入型特征提取這第一個步驟,就足足耗費了五個小時的時間。

但效果也是立竿見影。

“這幾個地方……跟數據融合出來的結果好像不太一樣……”

李年恒抱著筆記本電腦湊到跟前,對比了一下常浩南面前屏幕上的圖片。

跟之前在大廳里面看到的那張圖相比,已經多出來了不少信息。

“很奇怪……”

李年恒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眼鏡:

“你看這里。”

他說著指向了圖中稍靠上面的位置。

隴原北方,蒙省境內的一處地塊。

“這地方應該是一整片阿拉善沙漠,但是處理之后的結果……就不說跟其它沙漠對比了,哪怕是在這片區域內部,信號特征都亂七八糟,感覺像是有噪音沒除盡的樣子。”

這里并不是西氣東輸管道會經過的地方,但衛星圖一起給拍下來了。

常浩南順著李年恒的指示一看。

還真是這樣。

“別急,后面還要做正則化矩陣分解和概念分解。”

他看了一會之后,決定暫時放棄:

“目前這張圖只是個半成品,輸出出來只是為了跟后面的成品作對照。”

“等明天數據提取全都完成之后,應該會看的比較清晰。”

(本章完)


上一章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