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第774章 是你懂渦扇10還是我懂渦扇10?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774章 是你懂渦扇10還是我懂渦扇10?

第774章 是你懂渦扇10還是我懂渦扇10?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5日  作者:十月廿二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十月廿二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理查德·漢密爾頓的評價,畢竟只是在數學年刊的編輯部,而不是某個學術會議上做出的。

而拉格斯泰特為人周密,也不可能大嘴巴隨便出去亂說。

因此,要把這個影響力擴散出去,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對于常浩南來說,還是閱兵帶來的影響更大一些。

準確地說,是閱兵式上亮相的裝備。

10月8日。

根據常浩南的計劃,節后他的主要精力會放在開發流形學習的具體算法上面。

畢竟集團的發展規劃已經基本定好,正常來說,一個不掛副總經理頭銜的總規劃師,除非開dang委會,否則也不會有太多日常工作甩到他頭上。

當然,畢竟是集團里面有名有姓的領導,總不能國慶節假期之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就找不見人影,因此常浩南還是決定先去辦公室坐一會,等吃過午飯之后就回學校那邊。

結果,他剛到辦公室給自己倒了杯水,屁股還沒坐熱,就看到綜合二處的章亮平出現在了門口。

“常總?”

后者輕輕敲了敲門。

從語氣來看,似乎心情很好的樣子。

但常浩南心里卻咯噔一下,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進來吧,隨便坐。”

章亮平實際上就是集團給常浩南配的個人秘書,只是遵照上級規定精神,避免直接提到這兩個字而已。

所以,他出現在這里,大概率是帶著“任務”過來的。

不過這次,倒是常浩南猜錯了。

對方一進來,就把幾份報紙和一本雜志放在了辦公桌上。

“常總,國慶放假這幾天,我專門搜集了一些媒體對于這次閱兵,尤其是跟空中編隊有關的報道,您看一下。”

常浩南聽罷,總算松了口氣。

然后把那一摞報刊拿到面前,簡單翻閱了一下。

實際上,過去幾天里,常浩南自己也看了不少新聞和報紙。

中英文都有。

那些報道的主要視角,自然集中在第一次公開亮相的殲10原型機上面。

跟他之前預測的差不多,幾乎所有分析都認為,閱兵式上展出的,應該已經是非常接近量產的狀態。

不過,章亮平給他搜集過來的這些,不太一樣。

重點竟然都在那兩架殲11WS驗證機,或者說,渦扇10上面。

要知道,這可不是信息大爆炸的自媒體時代,飛機換個發動機,只要有第一個人發出來,很快就能傳遍全網,都不用等到第二天,全世界就都知道了。

紙媒時代,信息流通的速率很低。

就算有比較專業的媒體,或者開源情報分析機構注意到了渦扇10的存在,消息擴散的范圍也不會很廣。

而眼前這些報道,竟然清一色都在關注那兩架側衛上面的新型發動機,顯然是經過章亮平專門篩選的。

給領導提供新聞報道摘要,確實也是秘書的工作之一。

但如此精確地把關于渦扇10的內容挑出來……

路走寬了,小子。

常浩南還真就愿意看這個——

他當然不需要從這些外部資料搜集什么信息。

主要是有一種“父母在朋友圈里顯擺自家孩子,然后偷偷窺屏看評論區”的快感。

于是,常浩南興致勃勃地翻開第一份報紙……

這篇在10月2號就發行出來的、占據了足足大半個版面的報道,內容十分充實,詳細分析了殲11完全國產化之后,對華夏空軍的重要意義,以及未來兩種第三代戰斗機的定位問題。

還加上了一段非常吸引眼球的、跟空中自衛隊F15J的對比。

只可惜作者斷得一手好章,在高潮部分戛然而止,并宣稱在后面發行的畫冊雜志中,還有更加詳細的內容。

好奇之下,常浩南又找到了那份裝幀精美的雜志。

然后就繃不住了。

雜志里面的內容確實非常詳細。

不僅有大幅的彩色照片,還用了十幾頁的篇幅,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渦扇11發動機”隨殲11一同引進、國產化并進行改進升級的歷程——

沒錯,這篇文章把渦扇10描述成了AL31F的升級型號。

又因為是裝機對象是殲11,所以直接給按了個渦扇11的名字。

其中甚至還有“俄方技術人員”發表的回憶和評價,以及發動機的詳細技術數據等。

給常浩南看得一愣一愣的。

如果不是包括型號名稱、總師身份、研發單位和重要時間節點在內,根本沒有一個標點符號是正確的話,他甚至會以為是不是研發團隊里面哪個人泄密了。

顯然,這位作者沒有任何內部消息源。

但能在純架空的條件下洋洋灑灑寫出這么一篇東西……

文學水平確實非常了得。

常浩南哭笑不得地指了指那本雜志:

“這怎么說的跟真的似的……”

坐在對面椅子上的章亮平探過頭看了一眼,也跟著笑了出來:

“嗐……內容不重要,民間的瞎猜嘛,主要是民眾對于咱們新發動機的期待和呼聲很高……”

“我跟您說,這本雜志定價20塊,我那天加價加到50,才從那書攤老板手里搶到。”

顯然,他之前也看過,知道里面寫的內容是些什么。

常浩南聽罷人都驚了,但一時間又不知道該說點什么,只好無奈地搖搖頭:

“也不奇怪,寫的確實好。”

“多虧了渦扇10是我自己設計的,否則我看見這篇……文學作品,估計都要信個三分……”

就在常浩南準備看看后面還會有什么離譜內容的時候,辦公桌上的電話卻突然響了起來。

章亮平趕緊起身,示意自己先到外面去等。

常浩南接起電話。

那邊響起了一個稍顯陌生的聲音:

“常總,我是航空工業集團梁卓平。”

常浩南過去的老上司。

不過,二人之間其實并沒有太多的直接接觸。

畢竟常浩南基本都是直通丁高恒,后來兩邊分了家,交集就更少了。

“梁總,您好您好。”

常浩南一邊回答,一邊想著對方找自己能有什么事情。

“航技那邊剛剛傳過來的消息,他們接到一份來自達索航空華夏大區負責人奧利弗·魏利簽名的合作邀請函。”

梁卓平開門見山:

“達索方面的意思是,他們目前的幾個主力型號公務機都是針對歐洲市場設計的,因此希望能跟我們合作,開發一款能夠適應華夏和北美市場的新型號。”

航空工業總公司分家之后,華夏航技并沒有跟著分家,而是仍然掛在航空工業集團。

畢竟在當時看來,華夏要想單獨出口航空發動機,可能還得些時日。

就算有,只要業務量不太大,那繼續沿用航技的渠道也沒什么問題。

而聽到梁卓平的話之后,常浩南的第一反應就是離譜:

“跟我們合作開發?”

雖然華夏如今的經濟水平一路飛速增長,但仍然處在“進步快是因為起點低”的階段,至少在99年這會,要說布局公務機這種高端市場,還是稍微早了億點。

更別提聯合研發了。

公務機,講究的是一個調性。

而至少在90年代這會,常浩南也不得不承認,華夏在高端市場,還缺乏說服力。

就算真需要這邊的某些技術,比如機翼設計或者主動降噪,也應該選擇供應商模式。

梁卓平猶豫了一下,然后解釋道:

“在文件里面公開的原因,是說他們現在的幾種主力型號都不能跨太平洋飛行,也沒辦法從華夏直飛歐洲,確實需要航程更遠的型號來跟龐巴迪,還有灣流競爭。”

常浩南皺了皺眉。

合理。

但不夠合理。

而且如果是因為這個理由,那跟他航空動力集團也沒直接的關系。

梁卓平稍微停頓了一下,又繼續道;

“不過,我們通過之前建立的一些私下關系打聽了一下,據說是斯奈克瑪集團希望能找個機會,跟我們,嗯……準確來說是跟你們,進行技術合作,而達索只是提供一個白手套。”

“丁主任的意思是,讓我問一下常總您的意見。”

(本章完)


上一章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