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第374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4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

第374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十月廿二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十月廿二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稍稍平復了一下心情之后,芮曉亭按照常浩南的建議,把整個模型分成三個部分,選擇方法2并敲下了回車鍵。

“呼……”

看著屏幕上飛速閃過的程序運行日志,他長舒一口氣,向后靠在椅背上。

今天上午發生的一切,都比預想中順利太多。

甚至讓人微微感覺到一種不真實感。

剛好,接近正午的陽光從窗外照進來,映在幾個人的臉上。

芮曉亭抬頭看向旁邊墻上的掛鐘——

按照他的經驗,學校機房里面的電腦,一多半顯示的都是UNIXTIME的紀元時間,也就是1970年1月1日。

上午十點三刻,剛好快到飯點。

“常主任,要不要一起出去吃個飯?”

他向旁邊的常浩南問道:

“您這次幫了這么大的忙,總得給個機會讓我表達一下感謝,之前從機場過來的時候路上看到有家不錯的館子,我來請客。”

本來芮曉亭在來京城之前向學校申請的是一次1015天的中期出差,并且特地跟財務打了預防針說可能還要進一步拉長,但以目前的效率看,或許連10天都未必用得了。

“吃飯么……不著急,還是先干正事,等會跑全炮發射動力學仿真的時候再去也不遲。”

“正事當然要做,但現在這功夫閑著也是閑著,網格化怎么也得到……”

說到這里,芮曉亭的聲音戛然而止。

他注意到屏幕上已經完成了對于網格數量的預估,開始對粗網格進行計算了。

而根據他的經驗,僅僅這個準備過程往往就需要一到兩個小時甚至更長。

而這才過去了……

五分鐘?

如果按照比例估計的話,那可能完成整個網格化過程也就是需要3040分鐘時間。

還真不夠出去吃一頓飯。

不過現在的芮曉亭跟剛才相比已經不一樣了。

他進化了。

芮曉亭打定主意,不能再因為一些小事就一驚一乍。

否則顯得跟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

他自己倒是無所謂,主要是不能給學校丟人。

常浩南這邊也早已經達到了安利的目的,沒有繼續開口。

然而就在這心照不宣的沉默中,有一個聲音卻顯得極其刺耳:

“芮老師,這個網格化的進度怎么走的這么快?”

剛剛幾乎一直處在懵逼狀態中的那名研究生終于等到了一個自己完全能看懂的部分。

然后他幾乎下意識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有那么一瞬間,芮曉亭有點后悔自己為了盡量不耽誤項目進度,沒有把課題組里面最穩重的老博給帶過來。

半小時之后,跟芮曉亭剛剛估計的時間差不多,程序給出了“網格化已完成”的提示。

“然后……就可以直接進行全車仿真了是吧?”

為了保險起見,他還是又額外確認了一下。

“沒錯,而且我剛才推演了一下你導入進去的那個多體……多體系統離散時間傳遞矩陣法,它應該可以用于線性時變控制系統的固有頻率分析,正好我這個軟件支持強制連續迭代功能,所以你甚至可以直接模擬全車連續射擊時候的總體情況,不用對每一次發射進行單獨計算。”

多管火箭作為連射武器,發射過程中地面與輪胎之間的接觸剛度以及俯仰體質量及其分布隨著搖架上火箭彈個數的變化而變化。尤其是火箭彈質量較大,火箭炮空載和滿載相比質量及其分布發生了較大變化,必須考慮質量變化對多管火箭動力響應的影響。

此外,對于彈性支撐理論下的武器系統來說,它的后一發彈發射時,前一發彈所引發的振動還沒有完全停止,相當于在原來的振動特征上又附加了一個新的振動特征,射彈次序越靠后,受到這一方面的影響也就越大,因此火箭炮每兩次發射之間的時間間隔都會有細小的差別,發射次序也有著嚴格的規定,并非按定向管的排布順序進行。

為了保證仿真結果的準確,往往需要在對一次發射的計算結束后,人工確定并校準結果,再迭代進入下一次發射之中。

而常浩南則解決了這個痛點。

不過對于芮曉亭來說,他首先關注的是另外一個地方:

“常主任,這個結果不知道是您……什么時候推演出來的?”

開玩笑,這一上午他們三個都呆在一起。

“就剛才等網格化的時候,半個小時呢,足夠尋思出來一點東西了。”

“可我怎么尋思不出來……”

旁邊的研究生脫口而出,但后半句話被自家導師如刀子一般的目光給憋了回去。

芮曉亭心說不僅你尋思不出來,我要是不靠電腦算一下也尋思不出來,伱可別給咱學校丟人了……

直到仿真過程正式開始,他才逐漸回過味來。

對于遠程火箭炮來說,由于定向管的數量有限,全自動迭代計算的優勢其實并不大,最多也就是無需派個人專門在電腦前面看著。

但是他們金陵理工大學作為國內幾乎所有火炮系統的搖籃,所承擔的研發項目可遠遠不止于此。

別的不說,就目前在研的小口徑速射高炮,每分鐘射速高達1100發,要是逐一進行手工迭代,哪怕把鍵盤敲出火星子來都差點意思。

至于海軍那邊急需的多管近防炮……

咳咳。

想到這里,芮曉亭從口袋里掏出了筆記本,從里面撕下一頁,飛快地寫下了自己的辦公室電話和地址:

“常工,我給您留一個聯系方式,等到試用版本出來之后,一定要第一時間通知我。”

他打定主意,不能光自己在這丟人,回去以后也得讓別人體驗一下這種道心破碎的感覺。

常浩南接過來,疊好之后塞進錢包里:

“沒問題,我保證,貴校肯定是第一批試用客戶之一,到時候如果有需要,我還可以提供一份視頻版教程光盤。”

“那就太感謝不過了。”

芮曉亭表面上仍然一臉云淡風輕:

“另外,我想,等拿到試用版之后,可以面向金陵的各兄弟院校開一個系列專題講座,應該會起到不錯的推廣作用。”

與此同時,黔省AS市,云馬廠內。

孫惠中正在面前的筆記本電腦上對資料進行出發之前的最后一遍檢查。

在他身后,則停放著一個剛剛完工不久的全尺寸木質模型。

盡管其它兄弟單位已經越來越多地開始在設計甚至制造過程中提高數字化工作的比例,但對于條件比較有限的貴航來說,很多工作還是要用老辦法才能完成。

就比如他們現在只有有限的氣動計算能力,因此要想測試飛機內部各種設備的安裝情況,還是得搞個木質樣機出來。

這些年進到他們廠里的航空工程師,設計飛機的能耐學得怎么樣先不說,木工活手藝基本都飛速提升。

當然也不是沒有好處,云馬廠生產的家具幫助他們度過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段最困難的時間。

相比于貴航原先生產的殲教7,這架飛機只從外形上看都要先進很多。

至少它不再是機頭進氣了。

而得益于寶貴的機頭空間被騰出來,座艙空間也得到了極大地釋放,尤其后座教練員的前向視野,好得讓廠里負責試飛殲教7的飛行員連連稱贊。

這時,另外一個人氣喘吁吁地跑到孫惠中旁邊,從懷里掏出兩個牛皮紙信封交給他:

“厚的那個是你這次的差旅費,薄的是模型的照片。”

貴航的總經理林海軍。

雖然名字里帶著海軍倆字,但他這輩子都沒看見過海,早年間從冰城工程大學畢業之后正趕上三線建設如火如荼,就被分到了這黔省的大山之中。

“這么厚?用不了這么多錢吧?”

孫惠中說著打開一條縫稍稍查看了一下,卻發現里面竟然有很多是10元乃至5元的零錢。

摸著很厚,其實沒多少錢

“廠里這個月發完大家的基本生活補貼,賬上實在已經支不出多少錢來了。”

來人擦了擦額頭上因為奔跑而產生的汗水,面色有些尷尬:

“幸虧縣里面對咱還算支持,湊了一些給我們,就是零錢多了點……”

聽到這個回答的孫惠中也是面色一沉。

他這一趟,幾乎肩負著整個集團的生死存亡。

貴航要是倒了,他們這些干部編的人還可能被分到其它地方,最慘不過是做冷板凳,但廠里的那些工人,以及周邊幾個縣鎮圍繞著貴航的諸多產業,顯然都要兇多吉少。

黔省的經濟本來就不太發達,恐怕經不起這么折騰。

林海軍看著孫惠中面前電腦屏幕上的飛機設計圖,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么。

假如這個型號立項成功,那么按照命名規則,應該會被命名為教練9。

但是在廠家設計階段,一般會有個自己的內部代號。

目前定的是FTC2000。

意思是“華夏生產的、面向2000年代的戰斗教練機。”

未來的出口型號也會叫這個。

但這種冷冰冰的數字編號似乎還是差點意思。

“我說老孫吶,咱們拿出來的這個設計,還是得有個好聽點的名字吧?”

“嗯……”

孫惠中放下鼠標,低頭踱著步子走了幾個來回。

“這架飛機,是從我們這大山里面起飛的,就叫它‘山鷹’吧。”

(本章完)


上一章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