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宴第二天。
“太上皇壽宴,皇親國戚都回來了。”
“昨天的皇宮里面,可是真的熱鬧,我的小舅子是負責給皇宮提供食材,提前一天一車車的食材往皇宮里面拉,我們陛下很舍得花錢,小舅子因此大賺了一筆。”
“太上皇驅除韃虜,眨眼間好幾十年過去了,他老人家居然那么老了。”
“人總是要老的,不過太上皇高壽了。”
今天終于恢復了下雪,寒風也在慢慢的吹拂,吹得雪花亂卷。
一個小酒館里面,幾個人烤著炭火、溫著酒,拿起一份大明日報,看著上面的頭版頭條,看看每天有什么新聞,發生了什么大事,已經是很多大明百姓的日常。
特別是在這種天冷的時候,烤火溫酒看報紙,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聊天,至于聊天的內容,有的是報紙上,也有報紙之外的家國大事。
男人就是這樣,只要聊起了家國大事,總能停不下來。
昨天的太上皇壽宴,確實很隆重。
很多皇宮之外的百姓,都能聽到皇宮內歡呼熱鬧的聲音。
還有很多人感嘆,是太上皇為大明百姓,打下了一個太平盛世。
沒有蒙人的欺壓,百姓們的日子一天天變好。
“昨天不下雪,陽光和煦。”
“像是上天在給太上皇祝壽。”
“今天壽宴結束了,雪繼續下,風繼續吹,一定是上天在昨天,知道太上皇壽宴了。”
馬上又有人,看著外面的風雪,感嘆地說道。
其他人聽了,抬起頭往小酒館外面一看,果真如此。
今天不知不覺下雪了,天氣也變得越來越冷,和昨天的溫暖,完全不一樣。
“太上皇什么人?一定是天上神仙下凡,挽救我們這些,被元蒙欺壓的百姓。”
“太上皇的壽宴,上天肯定也要給點面子。”
“這不是正常的嗎?”
又有人附和道。
他們對于這樣的描述,甚是贊同,都認為這是正常的。
太上皇的功勞,足夠讓上天感動,說不定真的是天上神仙下凡。
酒館里對朱元璋的贊嘆,還是連續不斷。
到了大明這個時候,上了年紀,經歷過元末亂世痛苦的人,幾乎已經沒有了,但很多人都聽自己的祖輩提起過,元末亂世到底有多可怕。
現在聊起這些事情,所有人的心里都在感激朱元璋,還了漢人百姓,一片正常的天地。
過了一會,小酒館里面,又來了兩個人。
他們坐下來后,要了點酒,也要了一些羊肉,準備等會坐著烤肉。
“孫兄,你聽說了沒有?”
“陛下這一次借著太上皇的壽宴,把所有藩王召集回來,是想把藩王一網打盡。”
“陛下要削藩了。”
兩人當中,其中一人說道。
那位叫做孫兄的人驚訝地問:“不可能吧?藩王好端端的,陛下削什么藩?這是沒理由的事情。”
他們的對話,馬上引起了,那些早就在這里看報紙喝酒的人的注意。
聲音不是很大,但酒館不大,大家坐得還是挺靠近的,有人說話了,其他人都可以聽得到。
前一個說話的人說道:“藩王好好的?我和你說,藩王一點也不好,周王、楚王他們在封地的王府,修建得比皇宮還要漂亮,寧王、遼王他們,在北邊私吞軍餉,養自己的私兵,欺壓百姓,他們哪里好了?”
這話一出,頓時讓酒館里的其他人,驚嘆不止。
“我也聽說過……”
馬上有一個鄰桌的客人,附和道:“我還聽說,哪怕前燕王被貶庶人了,還和白蓮教勾結,白蓮教是什么東西?當年應天府天花,就是他們搞出來的,要不是當年陛下反應及時,帶領劉院長做出了牛痘,不知道得死多少人。”
“對對對……”
還有人贊同道:“我也聽說了,四皇子和白蓮教勾結,還有楚王科舉舞弊,周王私吞了修黃河的錢,導致中原地區被淹死的百姓無數,他們手底下還有很多私兵,好像不服陛下的統治,要反了。”
有些事情,一旦說開了。
他們一瞬間,要興奮起來。
朱炫登基之后,不禁止他們在外面議論政事。小說中文網
喜歡議論的人,其實還不少。
就在今天,有些消息不知道源頭,突然冒出來了。
都是各種各樣的,關于藩王做的那些不正當事情,什么養私兵、私吞軍餉、僭越謀反等等。
應天府范圍內的人,多多少少都能聽到一兩句。
這個傳播的速度,還越來越快,不一會便滿城皆知。
現在他們議論的內容,都是從這些快速傳播的傳言中得出來的。
所有傳言總結起來,就是那些藩王,都不是什么好東西。
“沒想到,藩王還那么壞啊?”
那位孫兄聽了他們的話,驚訝得不像樣:“陛下要削藩,我認為削得很應該,很合情合理,我們大明,不需要這樣的藩王。”
只會傷害大明百姓的藩王,要來也沒用。
其他人,都是贊同的。
“我還聽說,陛下把藩王傳回來,不只是削藩。”
又有人壓低聲音,小心翼翼地說道:“據說陛下還想,靜悄悄的把他們都殺了,畢竟沒有任何一個皇帝,能忍受這樣的事情,那些藩王又是真的可惡。”
此言一出,眾人驚呼的聲音更響亮。
認真想了想,好像還是真的。
那些藩王做的那事情那么惡劣,換作任何一個人,早就死了一百八十遍。
也就那些藩王身份不一樣,才能容忍他們到現在,如果陛下忍無可忍要把他們都殺了,不是沒這個可能。
“別說了。”
小酒館的掌柜聽到他們,討論這件事,還討論得那么厲害,不由得腿要軟了,連忙道:“我們討論其他,倒也沒事,但討論藩王,你們是不是想死了?你們想死,我還不想!”
那可是藩王啊!
陛下要對藩王動殺手。
不管是傳言,還是真實要發生的事情,都不是他們可以討論的。
一旦讓其他人知道了,他們都得去死。
其他人注意到這一點,立馬閉嘴,不敢再說下去。
但是相關的消息,還在繼續瘋傳。
知道的人,隨之越來越多,過了沒多久,整個應天府,都在傳著藩王要謀反的事情,至于陛下要殺藩王,就是部分懂得腦補的人,加工腦補想出來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