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生日的時候送洪武大典,這個不太現實。
朱炫聽到真的沒那么容易,只好暫時打消了這個念頭,揮一揮手讓他們先退下去。
隨后再傳簡進忠進來,快要科舉了,問一問那些獎學金的具體情況如何,是否有人冒領等問題,只要是和錢相關的東西,都需要經常監管。
要不然,錢很容易滋生腐敗。
確保獎學金方面,暫時還沒問題,朱炫也相信簡進忠,他不會給自己制造出什么麻煩,那就暫時把這件事放下。
處理好一些瑣碎事情,時間已經到了晚上。
回去休息一夜,次日清晨,再帶文珪去上朝。
經歷過一場刺殺,文珪好像又成長了一些,但這是好事。
“等到文珪盡快成長,我就能退位當太上皇,把大明的事情,都交給文珪了。”朱炫就是如此,美滋滋地在想。
要知道整個大明,穩定發展。
現在很多東西,都被他確定下來,文珪要接管,易如反掌,也不怎么費力。
時間很快,又過了數天。
朱炫得到雷綱送過來的電報,答里巴等瓦剌的人,已經乘火車回金陵,準備送來了。
“終于來了。”
朱炫說道:“帶答里巴進來,其他人先關著,朕稍后再處置。”
“是!”
雷綱點頭道。
一列火車,在京師站停靠。
答里巴等瓦剌的人,數量還是挺多的,他們全部帶著手鐐腳鐐,男女老幼都有。
火車這個神奇的東西,除了阿都沁,他們還是第一次見。
不需要馬拉,也能跑得那么快,運載量還如此龐大,單是這一點,足以把瓦剌人震驚得不行,紛紛高呼大明能那么強大不是沒道理。
他們被大明吊起來打,不是他們太弱。
而是大明,太強大了!
強大得可怕!
從火車站下來,再看大明的金陵,那個繁華景象,比起他們草原好百倍不止。
比起元蒙時期,也好百倍不止。
“這里……真的是大明?”
馬哈木震驚地說道。
他們早就想過,大明可能很不一樣,但親眼看到的不一樣,徹底顛覆了他們的認知,從來沒有想過會是如此,大明也太離譜了。
“是大明。”
阿都沁來過的,嘆道:“現在的大明,比我上一次來的時候,又變化了不少,好像變得更好,也更繁盛了。”
“這才是大國啊!”
答里巴感嘆,又仰慕不已。
他在想,現在投降了,大明皇帝會不會把自己留在金陵。
以后生活在金陵,想想都能笑醒了。
能夠生活在那么好的地方,絕對不愿意再回草原,綁也綁不了他回去。
只不過,答里巴完全不知道,自己這種想法是在做夢,一個亡國之君,還是瓦剌的大汗,對于大明來說,答里巴這個身份不值一提,就算當場把人殺了,也是很普通的一件事。
“大汗!”
這時,有一個錦衣衛過來,道:“陛下有令,傳大汗進宮!”
“好啊!”
答里巴興奮道:“我早就想去見大明皇帝,哈哈……不過進宮的時候,能不能先解開呢?”
他說的是那些手鐐腳鐐,認為來了金陵,應該以投降的亡國之君去見朱炫,身份地位還是有的,以大明的仁義,一定愿意善待自己。
大明皇帝,肯定也是特別仁義。
只要這么一想,他覺得自己還是可以生活在金陵。
“行吧!”
那個錦衣衛,把他的手鐐腳鐐都解開了,又道:“跟我來吧!”
“我們呢?”
把禿孛羅問道。
自己的大汗可以進宮,他們也想跟隨進去看看。
大明國都那么繁華,大明的皇宮,一定更繁華,當然想去看看,說不定大明皇帝最后還可以放過他們。
都在做著,和答里巴差不多的夢。
認為大明一定會接受他們,但也只是做夢。
大明也不是,什么垃圾都要的。
“你們,關起來。”
那個錦衣衛說完了,只是把答里巴帶走。
馬哈木他們覺得,好像有什么不對,大明似乎沒有放過他們的意思。
答里巴自我感覺良好,跟隨進宮,看到大明的皇宮,又有一種仰視的感覺,大明是真的太好,無論什么都好,如果能住在這里,他愿意一輩子都不再回草原。
反正被大明軟禁,和在草原當大汗,其實差不多。
他這個大汗,基本是被控制,是個傀儡。
朱炫讓人,把答里巴帶到望江樓附近。
這里是大明皇宮,最西邊那一帶了。
答里巴手鐐腳鐐被解下,但衣服沒有換,有些邋里邋遢,還有點狼狽的樣子,來到望江樓外面的時候,看到朱炫正在安靜地看著書。
文珪也被他帶來了,主要也是想讓文珪看看外國的大汗是怎么樣的。
文珪以后是要當皇帝的。
威嚴之類,需要樹立。
皇帝的見識,也不能少了。
“拜見大明皇帝。”
答里巴小心翼翼地,躬身行禮。
在外面的時候,他的想法有些多了,但真正的進宮,又顯得拘謹、緊張起來,很是小心翼翼,又怕朱炫不會接受自己等等。
“文珪,他就是瓦剌的大汗。”
朱炫放下書本,看了一眼眼前的那人。
文珪打量了片刻,搖頭道:“這人長得好丑,破破爛爛,好像個乞丐。”
答里巴:“……”
聽到他們這樣評價自己,他完全不敢說話。
只不過,他又很好奇,那個坐在大明皇帝身邊的小孩是誰呢?
好像是大明的太子!
能夠被大明皇帝帶在身邊的人,除了太子,還能是誰呢?
只不過,他們的話,讓他多少有些傷自尊。
“你覺得他怎么樣?”
朱炫又問。
“不怎么樣。”
文珪再看了一眼,不以為然道:“兒臣覺得,他還不如兒臣,在這里一站,毫無威嚴。”
“沒錯!”
朱炫贊賞道:“其實亡國之君,能有什么威嚴?真正威嚴的,是我們,文珪要記住,亡國是最可怕的,不僅皇帝要成了他那樣,連百姓也過得不如意。”
“父皇說的都對。”
文珪鄭重地點了點頭,道:“兒臣明白了,兒臣一定不會,讓大明的百姓,像現在的瓦剌人一樣。”
答里巴:“……”
你們這是,把我當反面教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