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軍轉民,這煤氣罐什么鬼?第248章 材料科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說好軍轉民,這煤氣罐什么鬼? >>說好軍轉民,這煤氣罐什么鬼?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8章 材料科學

第248章 材料科學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28日  作者:那年回響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那年回響 | 說好軍轉民 | 這煤氣罐什么鬼?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這些毛遂自薦的人里面,只有三成是已經退休的科研人員。

對于退休的這些人員來說,他們是比較自由的,和原單位相當于已經“和平分手”了,哪怕聯合體返聘他們,也只能算是繼續為祖國發光發熱,談不上有其他的什么利益瓜葛,所以這一部分人都比較坦誠,會直接報上名來。

正大光明,那自然就不怕人知道。

但是更多的人,其實是國內各個研究院所的科研人員、或者相關大學的老師和教授、又或者是有一技之長的高級技工或工程師等等等,他們依然屬于工作的狀態,只不過因為在原工作單位,或者事業發展困難、或者壯志難酬、或者受到排擠、或者項目沒有錢無法繼續等等原因,所以希望接觸聯合體,獲得聯合體拋出的橄欖枝,而這一部分人,絕大部分都是比較遮遮掩掩的,占到了毛遂自薦總人數的五成。

剩下最后的兩成,情況就比較復雜了,他們可以籠統概括為“社會人士”。約等于“無業游民”。

但其實這部分人也絕對不是什么壞人,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城鎮的青年,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沒有考上大專中專、沒有去參軍,而父母工作的廠子又沒有職位可以接納、社區也沒有工作機會、父母也太過年輕,頂班都不是時候,也沒有大集體可以接納他,工作單位遲遲無法分配,那他自然就成了無業游民。

而在這個時代,這樣的年輕人很多很多,這也是為什么聯合體在進入滬市時,滬市唯獨提出了聯合體需要在五年時間內,提供三千個本地工作機會的條件。

總之,這部分人情況比較復雜,處理起來也很麻煩。

而所有的這些電話、電報、還有信件,人事部門在收到之后,都會進行至少三輪以上的篩選。

第一輪篩選,就會去掉里面最不靠譜的那一部分,比如一個高中畢業生,沒有任何特長,只是充滿了對聯合體的向往,希望可以來聯合體工作,那自然不屬于目前聯合體需要招募的人才,一般就是回復一封信件婉拒。

在經過第一輪篩選之后,剩下的都是在“簡歷”里面言之有物的人了,會由人事部門的工作人員,交給對應領域的項目組篩選,確定他們的技術水平、確定是否是業內的知名人士,確定他們是否有招募價值,這就是第二輪篩選。

通過了第二輪篩選的人,則會有人事部門跟進,回復電話、電報和信件,深入溝通相關問題,比如最簡單的,那些不敢透露名字,但是確切的描述了自己科研能力的,在這一步就需要說明自己是誰,這就是第三輪篩選。

只有通過了這三輪篩選的人,才會獲得聯合體送出“橄欖枝”的機會,但是這個橄欖枝能不能到他手里,還是不一定的。

因為這個名單需要提交給部委,只有部委那邊同意了,才會給這個人的原單位發放工作調動函,流程就像正常的聯合體要人一樣,如果部委那邊不同意,比如這個人是某個項目的頂梁柱,他走了項目就完了,那可能就不行。

畢竟某種意義上來說,聯合體雖然重要,但是也不能讓聯合體把所有國內牛逼的科研工作者都給一口吃下去,這肯定不行。

而從第二輪篩選開始,這些“簡歷”就會遞交廠長辦公室,作為王燁休息時間的“休閑讀物”。

在“休閑”過程中,王燁從這些簡歷里面,發現了很多熟人和朋友。

并不是現如今這個時空的熟人和朋友,而是在曾經的歷史上,在未來幾十年過程中,結識的一些熟人和朋友。

比如老馬,他比自己大半歲,現如今他剛本科畢業,正處于人生最迷茫和惆悵的階段,完全不知道再過幾十年,會成為國寶級的科學家,電磁領域的執牛耳者。

在曾經的時空,王燁和老馬最初只是認識,畢竟不是一個子系統,也沒有在一個單位共過事,只有一些項目的交叉,開會的時候打過照面,完全說不上熟悉,直到后來“電磁彈射太空天梯”項目的立項,兩個人才徹底熟絡了起來,成了好朋友。

所謂的電磁彈射太空天梯,其實就是一門炮口朝天的巨大的電磁炮,把太空電梯也就是“太空貨艙”一炮射到近地軌道上去,然后經過特殊的軌道工作機器人捕獲,最后運輸到空間站等區域,對接,完成物資的輸送和轉移。

這個方式的好處,就是在需要大量的向太空軌道投送物資時,其單次運輸成本比較低,每次發射的成本,幾乎都可以忽略不計,最大的成本是那門巨大的“電磁炮”的修建,相對于傳統的火箭運輸來說,發射的次數越多,這個項目就越省錢。

而老馬之所以給聯合體寫信,就是詢問聯合體是否需要船舶電氣工程方面的工程師,他想來上班。

他說他在本科階段的一位老師受到了聯合體的邀請,不日就要前往云臺市紅星造船廠去走馬上任了,聽到這個消息,他也想來,但是因為資歷不夠,沒有受到邀請,所以主動拍電報詢問一下,并且展示了一些在本科階段的學習成果和科研成就。

除了老馬,還有小楊,他比自己還要小兩歲,而且在曾經的時空,更為熟絡。

和厚積薄發的老馬不一樣,小楊是正兒八經的天才出生,歲數更小的他,在去年就已經開始攻讀研究生了,而且還是西工大,學的是空氣動力學和飛行力學。

他的來信一方面表達了對聯合體的憧憬和向往,一方面表示聯合體應該設立“航空系”,他想等研究生畢業之后,來聯合體一邊當老師,一邊搞科研,言語之間充滿了他的那種個人風格,不拘束、不墨守成規,很有沖勁兒。

看到曾經這些老友的來信,說實話王燁心中感慨萬千。

但是關于怎么回復他們,或者是否要邀請他們過來,王燁心中還未決定,而根本原因只有一個。

現如今的他們非常年輕,正處于自我成長和人生最關鍵的上升階段,和那些已經成熟的科學家不同,如果是成熟的科學家想要過來,那王燁自然毫無二話,當然是直接邀請,然后看部委是否審批,但是面對如此年輕的他們,王燁很糾結。

不是說因為他們年輕,覺得他們實力不行。

而是因為,一個人的成長,是充滿了多種多樣的外界因素的作用的,如果外界因素發生了改變,王燁并不確定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是否還會繼續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

就以王燁自己為例,在曾經的時空中,王燁自己在95、96年之前,其實整個人非常咸魚,雖然不至于說是在混日子,但是也沒有說我要怎么怎么樣,有什么遠大的目標之類的,只是按部就班的工作,各種科研成果也就紛至沓來,該評的都評上了。

但是從96年之后,王燁的心態發生了變化,然后才有了一個確切的目標,整個人的成長速度才開始變得迅猛了起來。

總而言之。

科技以人為本,或者說科技以“人才”為本。

隨著聯合體的人才越來越多,各個科研項目組的進展都很順利,速度也很快,大量的項目組建立、突破、達到預期目標、項目組解散,這個過程重復的很多,而每一次重讀,都帶來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而王燁最關注的,其實是材料和金屬實驗室,畢竟工業的發展,離不開材料的進步,技術再先進,如果沒有材料的支撐,那也是空中樓閣,就像是在二十年后,國內雖然也能自主制造航空發動機,但是在使用壽命上面,和老美的產品相比,差距非常的驚人,而這種差距,主要就是材料科學的落后而導致的問題。

還有機床領域,機床的精度確實是考量機床的最關鍵因素,但是機床的刀具的綜合性能和使用壽命,也是不可忽略的關鍵,同樣是在新世紀之后,在國產五軸機床出現的那個時代,國產機床和進口機床除了精度的差距,就是刀具的工作時間。

如果只是需要頻繁的換刀也就算了,頂多就是加工的成本高那么一點,在國產機床的低價平衡下,其實成本也是可以接受的,關鍵的問題在于,刀具的磨損會影響加工的精度,在不考慮加工事故的前提下,刀具不會在某一個瞬間突然就報廢,而是緩慢的報廢,可就是這個緩慢的報廢過程中,就會隨著刀具的磨損,導致誤差不斷的累積,進而影響到整體加工的精度,這才是最關鍵最致命的問題。

正是因為如此,哪怕王燁在飛行器和航發領域,技術積累非常的深厚,但是直到現如今,王燁依然沒有立項任何飛行器項目,就是因為王燁很清楚,如果材料不過關,那搞什么飛行器就是空中樓閣,沒有絲毫的意義,而如果材料攻克了,那么以自己的水準,分分鐘就能搞出來飛行器產品,這個根本不需要任何糾結。

而現如今,經過大半年時間的工作之后,材料和金屬實驗室在王燁的指揮下,開始頻繁的有各種各樣的科研成果出現了,畢竟對于王燁這個重生者來說,相對于其他的科研領域,材料學算是比較簡單的門類了。

因為材料學如果從“科研原理”出發,那難度簡直爆表,但是如果從“應用成果”出發,難度就大大降低的了。

簡單來說,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一種特種鋼材,或許王燁只需要提一句“不如我們加入極少量的鉬來試試”或者“我認為需要低溫處理一下”,然后項目組可能只需要一周時間,就能通過幾百次實驗,發現一種具有特別性能的金屬材料。

但是從科學原理上來說,他們知道為什么要加入鉬嗎?根本不知道!甚至很多材料王燁自己也不清楚,但是這樣就是可以,而如果沒有王燁,或許這個項目組,實驗一萬次、十萬次、一百萬次,他們都不會想到要加入鉬、或者要低溫處理。

而相對應的研究周期,可能是三年、可能是五年、可能是十年,至于材料和金屬分子等微觀領域的研究,那就更漫長了,需要無數年的積累,老美為什么材料強?不就是因為發展的早,二戰之后掠奪的多嗎?所以人家才牛逼!

如果你既沒有積累、又沒有掠奪,就只能一步一個腳印的走。

只不過,對于現如今的聯合體來說,很多材料已經實現了實驗室水平從無到有的突破,但是怎么樣大規模制備,依然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生產這個領域,實驗室小規模的制備,和工廠大規模的生產,是完全不同的難度。

更不用說,現如今的鋼鐵二廠,還不堪大用。

“老劉啊!從三月底開始,你們鋼鐵二廠就要開始擴建了,你要提前做好相關的工作,這是大項目!”

“現如今咱們聯合體的鋼鐵需求量極多、特種金屬的需求量也開始攀升,未來這些問題都需要你們來解決。”

“更不用說,咱們的造船廠也要開工了,那一條船動不動就幾百噸、幾千噸、甚至未來咱們還要搞上萬噸的船,你想想需要多少鋼材,需要多少特種鋼材?這些絕大部分都需要你們鋼鐵二廠來生產,這個任務很重,伱得有心理準備。”

下午五點鐘,王燁已經巡查完了聯合體的研究院、機床中心和機械一廠,然后直奔位于淶陽縣城旁邊的鋼鐵二廠,而機械一廠和鋼鐵二廠,這兩塊地方都被稱之為“聯合體本部”,因為按照王燁的計劃,未來這兩個地方,是要通過建設連在一起的。

此時此刻,站在外面,看著夕陽中的高爐,王燁對負責鋼鐵二廠的老劉如此說道,老劉也是兼并之前的淶陽鋼鐵廠的廠長。

“廠長,你放心!我老劉就算是累死,也保證完成任務。”

“絕對不影響給咱們聯合體供應鋼材和零件!”

在夕陽的黃昏下,老劉賭咒發誓一般的說道,現如今的鋼鐵二廠,比起剛兼并的時候,規模其實已經擴大了至少三倍,畢竟當初第一輪擴建的時候,機械廠那邊在大規模擴建,而鋼鐵廠這邊,也在進行小規模的擴建。

而擴建之后的鋼鐵廠,除了擁有煉鋼的能力之外,還有各種簡單的金屬工件加工的能力,比如130坦克炮的炮管粗坯,就是在這里生產和加工的,然后再運輸到機械廠那邊,在機床中心進行精加工,達到可以放炮的要求。

“好,你有這個決心就行。”

“我相信不出五年時間,咱們聯合體的鋼鐵生產能力,就會躍居全國首列。”

“當然了,相對于寶鋼、首鋼、和鞍鋼等集團,我們的產能或許要差一點,但是我們在質量和種類上面,是一定會超越他們的!”

聽到王燁這么說,老劉似乎絲毫沒有懷疑,嘿嘿笑著說道:

“那必須的,廠長!”

“咱們聯合體是什么生產規模?有規模才能以量變引起質變!更不用說,我們還有研究院,科研水平比他們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各種研發費用潑水一般的投了進去,如果趕不上他們,那我們才是有問題的!哈哈哈!”

隨后,夕陽下的聯合體鋼鐵二廠,響起了一片爽朗的笑聲。

當天晚上,王燁夜宿鋼鐵二廠。

第二天一大早,王燁帶著整個負責農業項目的團隊,就坐車踏上了去云臺市的路。

現如今這個農業項目團隊,本質上是一個“行政團隊”,將會負責整個農業項目的行政方面的工作,等到農業科學家和農民,以及土地都就緒之后,農業項目進入工作正軌之后,這個項目團隊就會裁撤掉絕大部分的人手,調入其他的新項目,只留下少量的行政人員輔佐,而具體的項目推進,都將會交給農業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們。

而就在王燁出發的時候,徐嬌嬌也坐車離開了位于金陵路的聯合體辦事處,準備前往滬市農科院,完成王燁交代的那個任務。

與此同時,泉城市遠郊,魯齊省戰區基地。

許三戰起的很早,用冰冷的自來水洗了一把臉之后,看了看營房里的戰友們,默默的來到了外面,然后朝著團部走去。

片刻之后,他順利的見到了團長。

“想好了嗎?”

面對團長的這個問題,許三戰敬了個禮說道:

“報告團長,我想好了!”

“我決定參加這個項目!”

聽到許三戰這么說,團長倒也不意外,只是嘆了口氣說道:

“錢固然好,但是命更重要,如果感覺混不下去了,那就申請回國,不丟人!”

對面團長的說法,許三戰居然笑了笑,然后解釋說道:

“團長,其實我之所以參加這個項目,并不全都是因為錢。”

此話一出,團長愣住了!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說好軍轉民,這煤氣罐什么鬼?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