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熱門小說
而跳起來對于《那些年》的主要營銷手段也開始。
從星期一開始,《那些年》的路演現場,每一場都有一位在網上分享自己故事的網友被邀請到現場,跟大家分享更多的故事細節。
首周末三天,讓網上出現了很多點贊數過萬的“分享故事”。
跳起來的營銷團隊馬不停蹄地閱讀這些故事,然后找出有可以挖掘的,聯系這個網友,跟他們電話溝通、交流,確定這個人的故事適合以后,就邀請對方來路演現場。
然后,非常神奇的一幕出現了——
這部電影,不宣傳自己的電影劇情,反而著重于宣傳每一個路演現場的“遺憾青春愛情故事”。
但是,更神奇的一幕是——
每一個在現場被分享出來的故事,在網絡上都以切片形式,廣為流傳。
恰恰因為它們是真實的,所以,這一類故事的受眾看了,更加淚流滿面。
然后,哭著哭著,就把電影票買了。
“價值千萬的營銷手段,服氣吧,論電影話題營銷,跳起來稱自己第二,沒有人能稱自己第一。”
《那些年》在工作日的票房走勢,穩穩地保持在2000萬以上,這讓它在次周末之前,就突破了2億票房。
次周末的周五,《那些年》票房逆跌,重回3000萬以上。
從周五開始,李治百演唱的《那些年》這首歌,開始在所有的蘭森便利店、百星文具店、晴日咖啡店洗腦式播放。
“晴日咖啡店又是怎么回事?”陸嚴河好奇地問陳思琦。
陳思琦說:“這是李治百的代言品牌,我們反正是把幾個主演的代言品牌全部都聯系了一遍,其他幾家還在談,爽快答應的就這三家。”
前兩家是陸嚴河的代言品牌。
“就是太可惜了,現在已經放暑假了,不然我高低要讓各個中學的廣播站放一下這首歌。”陳思琦很遺憾地說。
陸嚴河:“……”
陳思琦的思路,總是這么清奇,卻直達命門。
一首好聽的歌對于一部青春愛情電影的推動作用,那是屢試不爽的。
從《致青春》到《匆匆那年》,從《小幸運》到《說散就散》和《體面》。
陸嚴河好奇地問陳思琦,那等《那些年》這首歌的拉動期過去之后,她還有什么招?
陳思琦說:“我們已經聯系了之前路演現場那些故事的另一個主人公,邀請他們在我們的鏡頭里,對那個故事做回應,愿意出鏡的就出鏡,不愿意出鏡的就打碼,但重點是讓路演現場的畫面跟這些回應的鏡頭形成對話,然后,把這些畫面跟《那些年》的故事線剪輯到一起,做成一個MV。”
陸嚴河大為震驚。
他很想問,陳思琦的天賦真的不是點到了營銷上嗎?
“你牛。”
陳思琦這個MV,絕對是一記重磅“懷舊和追憶炸彈”。
當年《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是怎么拿下7個多億的票房的?
不就是這一招嗎?!找了一堆素人,在鏡頭前面講什么是青春,然后引爆全場。
至今陸嚴河都記得那句“長得好看的人材有青春,像我們這種人就只有大學了”。
怎么說呢,一部電影,到底能吸引多少人走進電影院,沒有人知道。對一個觀眾而言,到底這個電影要有什么樣的元素才能把他吸引進電影院,也沒有人知道。
但站在宣傳的角度,只能做好兩點,第一,宣傳的覆蓋面要越廣越好,這樣意味著基數越大;第二,宣傳的點要越精準越好,因為這樣才能直打靶心。
前者靠錢可以砸量,但靠錢砸出來的量,遠遠不如自發的發酵。
后者可以用電影的精彩片段做文章,但它也會產生“爽完等于看過”的負面影響,反而讓觀眾懶得去看了——很多人說預告片不就是這么回事嗎?其實不是,預告片的核心是下鉤子,拋出一點餌,讓觀眾想去看全貌,這是預告片的邏輯。
但現在電影宣傳直接放片段的方式,是類似于給你試吃的邏輯——好吃吧,快進來。但試吃多了的觀眾就會發現,不對,這家店永遠是試吃的比正餐好吃,那我還吃個屁的正餐啊,我就吃點試吃好了啊。
陳思琦的宣傳策略,完美地避開了這些負面的地方,又拓展了那些正面的、有正面影響的地方。
陸嚴河說:不得了,你們這個營銷團隊,以后真的不得了。
陳思琦:還是得跟你學習,周六《大海啊我呸》就要上映了,現在票房預售就已經有四百多萬了……一部“三無”電影,經你在《那些年》里這么一插入,看了《那些年》的觀眾,有不小的比例都想看《大海啊我呸》,我反倒很期待這部電影的票房了。
陸嚴河:我也很期待。
當初,陸嚴河“神來一筆”,在《那些年》的結尾加了兩個彩蛋。
一個彩蛋是柯騰他們參加完婚禮之后,路過一家正在放映《大海啊我呸》的電影院,看到《大海啊我呸》的上映海報,決定一起進電影院看這部電影,重溫一下他們的中二青春。
第二個彩蛋是他們看完電影,從電影院里出來,其他人問柯騰,要是有一天他們的故事拍成電影了,會是什么樣,柯騰指著海報上鄔馳的名字,說,那我寫個,發給他,看看他愿不愿意拍成電影。
——《那些年》里,柯騰后來的職業就是一個家。
現在,《大海啊我呸》即將上映。
靈河沒有舉行國內首映禮,也沒有做任何額外的宣傳,就靠著《那些年》的這兩個彩蛋,明天上映。
這部和《那些年》同一個導演、但沒有知名演員的小成本電影,在周六上映首日,拿到了12的排片,票房預售破了400萬。
從這個數據就可以直接宣布,陸嚴河當時的策略,成功了。
周六,《那些年》票房再次回升,拿到了4100萬,《大海啊我呸》首日票房860萬。
周日,《那些年》票房掉到3200萬,《大海啊我呸》次日票房740萬。
《那些年》進入第二周工作日,票房已經來到3億。
從目前的票房走勢來看,還沒有來到拐點,這意味著,票房的天花板還無法確定,意味著,靈河和跳起來的宣傳,還不能收手——
而在這個時候,《大海啊我呸》的周一票房非常神奇地拿到了610萬,下跌趨勢秒殺所有片子,至此,《大海啊我呸》票房突破2000萬。
黃仲景來《焚火2》探班的時候,陸嚴河覺得,他看向自己的目光,確確實實有一點嫉妒。
雖然黃仲景掩飾得很好。
陸嚴河內心深處也很自得,當然,他臉上不顯露分毫。
《焚火》雖然票房夠高,但說實話,制作成本也高,風險還大。
去年龍巖真正賺錢的電影屈指可數,最后靠票房掙的錢,還不如靈河的一部《情書》的收益。
今年,陸嚴河又來了。
除了《那些年》成本比較高以外,《小鬼當家》和《大海啊我呸》,成本都不超過一千萬人民幣,結果呢?
別說大爆款《小鬼當家》了,光是《大海啊我呸》的國內票房,都能給靈河帶來數千萬的收入了。
黃仲景怎么能不羨慕,怎么能不嫉妒。
為什么陸嚴河總是能夠實現以小博大?
很多時候,一部23億票房的電影,最后帶給公司的收入也就是幾千萬而已。
陸嚴河倒好,一部《大海啊我呸》,以現在的形勢,國內就能賺上千萬,加上海外發行權到目前為止已經賺了差不多400萬的美金,把電視轉播、視頻網站、點播等等算上,一部200萬制作成本的電影,眼看著就能賺大幾千萬。
這誰看了不嫉妒?
陸嚴河但笑不語。
接下來,靈河仍然會將“以小博大”路線貫徹到底。
哪怕以后他們要轉型,開始做大制作,小制作這條路也不能丟。
做電影,控制風險永遠是第一要義。
當《那些年》上映第三周結束,票房仍然沒有迎來拐點的時候,業內忽然意識到了這部電影最強悍的地方——
硬生生靠著跳起來團隊有節奏、有計劃的營銷策略,拉長了它的窗口期。
沒有一天日票房超過五千萬,但是現在總票房已經邁過了4億的關卡,眼看著就要朝著總票房6億的目標進軍了。
最關鍵的是,一天不見票房拐點,這個總票房的預測數字就一天不會停止上漲。
當陳思琦所說的那個MV釋放出來以后,《那些年》這部電影在第四周的票房,竟然硬生生地扛住了跌勢,和第三周幾乎無異。
《那些年》的票房突破5億的時候,《大海啊我呸》的票房也突破了3500萬。
這個時候,盡管《那些年》的票房潛力還沒有見底,靈河也不得不把工作力量轉移到《仙劍奇俠傳》的宣傳上了。
這部劇在7月18日,在岳湖臺、北極光視頻、冰原視頻播出。
岳湖臺享受24個小時的窗口期。
因為24個小時的窗口期,岳湖臺買這部劇的播出權,支付的購買款足足比同檔次的劇多了一倍。
李治百前腳還在以柯騰的身份跑路演,后腳就開始以李逍遙的身份做劇宣了。
這部劇還同時被HP買了海外流媒體播放權。
仙俠劇,在歐美雖然沒有什么市場,但是在亞洲,這個題材還是傳統收看大戶。
因為這,鐘本碩又來跟陸嚴河哼了好久。
陸嚴河也在《焚火2》劇組拍了差不多兩個月了,還有大半個月就殺青了。
他不得不因此缺席了《仙劍奇俠傳》的宣傳。
好在顏良已經從《江宴》劇組殺青,跟李治百匯合,挑起了劇宣的重任。
而《仙劍奇俠傳》的運氣……怎么說呢。
《那些年》一部電影,不僅讓李治百徹底坐穩了電影小生的位置,也讓沉寂了好幾年的嚴令羽再次出現在觀眾眼中,沈佳宜這個清純女學霸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了觀眾的心中。
他們兩個人的CP粉之多,隨著這部電影的遺憾結局的發酵,與日俱增。
然后,這個時候,李治百和嚴令羽再次聯袂主演的《仙劍奇俠傳》來了。
《那些年》帶火的不僅僅是《大海啊我呸》,還給《仙劍奇俠傳》帶來了恐怖的觀眾基本盤。
這些,都是《仙劍奇俠傳》宣傳所面向的核心觀眾之外的觀眾群。
7月19日那天晚上,《仙劍奇俠傳》在岳湖臺率先開播。
北極光視頻和冰原視頻也不甘示弱,雖然自己要等到明天這個時候才能上線第一集,但是,他們直接做了“陪看直播”,拉著李治百、顏良等一眾主創,直播看劇。
陸嚴河下了戲,都上線跟他們連麥了十分鐘。
彈幕區很多人都在刷屏,表示抗議,為什么在這樣一個網絡時代,還要搞電視臺播出這一套?
太不方便了!
還有人說,搞不懂陸嚴河這種非要上電視臺播出的老套思想。
陸嚴河看到這么多人刷屏指責他,他大方地笑著說:“這可不是老套思想,多一個地方播,多一個地方賺錢,你們以后有本事可以在三個地方賺錢的時候,大方地放棄一個地方。”
陸嚴河大方的態度一時間讓彈幕區狂刷——
——對不起,是我大聲了。
——原來是為了賺錢,行吧,我退下。
——岳湖臺到底給了你多少錢,讓你舍得讓我們這些看不了電視的人需要焦急地多等待一個晚上。
陸嚴河笑得不行,突發奇想,說:“那個說看不了電視的人,你為什么看不了電視?”
那個人在彈幕區回:這年頭,誰還給自己家裝電視機啊。
陸嚴河說:我回頭讓我工作人員聯系你,我送你一臺電視機,但你得答應我,以后我的劇,你都得守著電視機追,你要不要?
那個人:要!
彈幕區瞬間暴動了。
事實上,網絡上關于《仙劍奇俠傳》的討論沸沸揚揚,真正的收視主心骨——中學生們,老老實實地坐在電視機前面,看著這部劇。
這些平時被爸媽嚴格管控著手機和上網的學生,看電視忽然就成了一個爸媽反而能接受的娛樂休閑活動。
這些從來不看電視機的學生們,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下,都知道有這么一部劇要播出了。
班級群里,大家都在討論這部劇,沒看的也不禁去打開家里電視機,看這部劇。
看電視——
真稀罕。
這群學生,人數在人口結構中不占優勢,但在看電視人數日趨下降的現在,那就可以說是“龐然大物”了。
《仙劍奇俠傳》第一集的收視率,直接讓岳湖臺這樣一個地方臺,推到了1.2的位置。
該怎么評價這個數字呢。
在這之前,除了《老友記》和《武林外傳》,今年岳湖臺黃金檔最高收視率是0.72。
至此,岳湖臺今年收視率最高的三部劇,全部被陸嚴河承包。
準確的說,地方臺收視率最高的三部電視劇,全部被陸嚴河承包。
《一直很安靜》《六月的雨》……
這些歌突然就在學生們常用的網絡社群火了。
然后——
中學生們忽然發現,《仙劍奇俠傳》的李逍遙和趙靈兒,還主演了另一部校園題材的電影?
“媽,我想跟同學看電影,給我一百塊錢唄。”
“什么破電影要一百塊錢?”
“我跟同學看電影,當然不能只看電影啊,我要喝飲料,買爆米花啊!”
“男同學女同學?”
“我要是談戀愛了,你覺得我會只問你要一百塊錢嗎?一百塊錢夠干嘛?”
這個暑期檔,《那些年》不是票房最高的電影,甚至都不是票房前三的電影。
蔣鳴正主演的《棋子亦博》上映兩周,票房已經突破10億。
原海洋主演的犯罪喜劇片《開門是紅燈》,票房拿了12億。
甚至是另一部題材類似的愛情喜劇電影《愛情不得意》都拿了9個億的票房。
然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卻成了長尾效應最強的電影。
沒有喜劇元素,純校園,純青春,純愛情,首周末靠強大的明星陣容,前一個月靠跳起來團隊的宣傳營銷,從七月底開始,受到《仙劍奇俠傳》的反哺,這部電影跑到八月,甚至還能夠穩住10的排片,而它的票房也來到了6.4億。
生命力過于頑強。
而且,雖然票房上不如這幾部電影,但是要說對演員的加持——
李治百和嚴令羽兩個人這一個月來,可謂是大紅大紫。
這部電影,這兩個角色,太吸粉了,也太給這兩個演員賦予角色濾鏡了。
幾乎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會對這兩個演員心動。
能有這種濾鏡光環的電影角色,屈指可數。
李躍峰和蕭云兩個人,也同樣受益匪淺。
如果是不出名的演員來演,可能就直接被強大的主角光環給壓制了,但他們兩個人本身就是當紅明星,在這樣一部關注度爆棚的電影里飾演男二號和女二號,本身都有光彩點,各自團隊當然也會營銷,跳起來也會營銷,他們的聲量、話題同樣不容小覷。
等到陸嚴河從《焚火2》殺青的那天,《那些年》的票房也正式突破了7億。
不過,票房拐點已現,上升空間有限了。
但7億的票房,相較于《那些年》的成本而言,也是大賺特賺了。
趕在李治百進組《草上飛》之前,《那些年》接連在亞洲各國上映,李治百一周之內,在韓國、日本、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連軸轉,跑了五場宣傳。
剛剛因為《活埋》而在國際上小有名氣的李治百,突然轉型演校園愛情電影——
雖然跨度有些大。
但亞洲這幾個國家,那都是非常愛校園愛情題材的地方。
加上綠谷負責的北美地區。
《那些年》很有希望拿到一千萬美元左右的海外票房。
只要亞洲地區表現達到預期。
誰都沒有想到,《那些年》在韓國和日本都小爆了一下,上映首周,都拿到了200萬美元左右的票房,倒是在美國,雖然只有200家影院開畫,可竟然也只拿到23萬美元的票房,陸嚴河編劇的電影,第一次在北美表現得“慘不忍睹”。
好在綠谷本來也沒有寄希望于《那些年》能夠拿到不錯的票房。陸嚴河自己也是。不然,陸嚴河也不可能在這個時候還愿意讓綠谷以200家影院來給《那些年》開畫。
因為北美這樣的票房表現,陳寅斟酌了一下,覺得《那些年》沒必要強求再在歐洲各國院線上映,以150萬美元10年的價格,將歐洲的發行權賣給了歐洲一家片商。
這樣一次性賺150萬美元,雖然可能從長線上來說,吃了一點虧,但勝在也省了很多的精力,一次性做了交割。
等陸嚴河來公司跟陳寅開會的時候,陳寅就笑著說:“陸總,我現在越來越覺得,你很多思路真的是高瞻遠矚。”
陸嚴河瞬間頭大。
“你這突然拍我馬屁,是怎么了?”
陳寅笑著說:“不是我拍馬屁,是我這一次在海外推銷《那些年》的時候,我充分意識到,當李治百在國際上有了一部代表作《活埋》之后,一個明星對于推銷一部不那么受矚目的片子,作用有多大。這一次歐洲能夠以10年150萬美元賣出去,一大半是靠著李治百。”
陸嚴河:“這本來也是電影明星的作用。”
明星當然不可能決定一部電影的生死,但是,明星就是一部電影的名片——
當電影本身沒有第二張名片的時候。
尤其是那些非院線的購買方,他們買一部電影,如果電影里有一些認識的明星,哪怕它稍微爛一點,人家也愿意沖著這個演員,以較低一點的價格買下來。
陳寅說:“現在國外的片商,認識的中國演員還是越來越多了,這幾年我們在國際流媒體上的表現挺不錯的,出來了很多演員,而且,還形成了滾雪球效應,一個帶倆,兩個帶四,越來越多的演員去參與海外項目了。”
“這是好事。”陸嚴河說,“當國內的演員不再只有國內的影視項目這個選項,也能倒逼著國內的影視項目進一步地升級。”
陳寅點頭,“是的,昨天我還看到了一個數據,今年上半年開機的項目數量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2。”
開機項目數量增長32,說明資本現在對影視劇市場充滿了信心,愿意投資更多的影視劇。
平臺也對未來市場充滿了信心。
“今年我們公司的版權運營收入也突破了新高。”徐天明說,“特別要說明一下的是,《大海啊我呸》到目前為止,已經通過海外發行權的銷售,收入了450萬美元,日本、韓國以及泰國都有影視公司想要翻拍,正在溝通中,這部電影的版權收益,比我們預期的要高很多。《那些年》這部電影本身的海外發行不像《大海啊我呸》那么熱銷,主要是后者的銷售價格因為李治百主演的原因,比《大海啊》要高很多,但是片商們對于這樣一部常見的校園青春愛情題材電影,信心不足。”
陸嚴河點點頭,表示理解。
“不過,因為《那些年》在我們中國熱映,掀起了巨大的社會關注和話題討論,讓很多國外的制片公司都對電影本身的內容很感興趣,來咨詢翻拍的公司比《大海啊》要多很多。”
《那些年》受其他公司歡迎,想要進行翻拍,陸嚴河是猜到了的。畢竟這部電影,原版就有好幾個海外的翻拍版本。
徐天明繼續說:“當然,實際上我們靈河在版權運營上,目前盈利最大的、未來持續性盈利空間最廣闊的,還是在游戲和動畫上。追光動畫跟我們合作的《魷魚游戲》和《武林外傳》兩部動畫,都已經完成了第一部的制作,即將播出,同樣,《武林外傳》在江芝的實景景區現在一年能夠有兩千萬出頭的分成收益,這筆收益預計會隨著明年年初《武林外傳》最后一季播完而降低。”
“但是,《魷魚游戲》的實景游戲城到現在為止,仍然很熱門。”徐天明說,“我們跟萬維合作開發的《魷魚游戲》線上真人扮演游戲,將于今年年底推向市場。”
游戲,這才是真正的吸金獸。
陸嚴河點點頭。
“現在《仙劍奇俠傳》的熱播,也讓另一家頂級游戲公司看中了這個故事,想要把這部劇改編成游戲。”徐天明說。
陸嚴河聽了,一愣。
《仙劍奇俠傳》最開始就是一款單機游戲。
因為游戲很火,所以被改編成了電視劇。
沒想到,兜兜轉轉,這個故事又要改編成游戲了嗎?
陸嚴河問:“這個游戲,是要按照電視劇的劇情來改編嗎?”
“不,只是用《仙劍奇俠傳》這個世界觀,他們想要開發成一個端游。”
“端游?”陸嚴河一愣。
現在的游戲市場,都是手游當道。
怎么會想著要開發成端游?
徐天明說:“準確來說,是想要結合VR技術一起,做一個虛擬實景游戲的開發。”
陸嚴河露出難以置信之色。
“已經擁有這樣的技術了嗎?”
“對。”徐天明說,“事實上,我也是看了他們的策劃方案,以及他們擬投入的制作經費,所以很心動,他們不是那種想要賺快錢的游戲公司,制作方案是很精良、而且很細節的。”
“這需要一口氣投入不少資金吧?前期的研發經費就不簡單。”陸嚴河說。
“他們是頂級游戲制作公司,彩虹屋。”徐天明說,“如果說他們的資金都不充裕的話,那就沒有哪家公司敢說自己的資金充裕了,他們的現金流,吊打所有的影視公司。”
陸嚴河:“……”
也是。
“他們旗下現在有十二個游戲,年流水超過三十億。”徐天明說,“他們也是想要開拓虛擬實景游戲這方面的市場,以前都是小手筆進行探索,現在要做一個旗艦試驗產品,才把目光聚焦到了我們的《仙劍奇俠傳》上。”
陸嚴河點點頭,說:“那他們給出了什么條件?”
“1個億的授權金,買《仙劍奇俠傳》三十年的獨家網絡類游戲開發和運營權,可以進行多款開發,我們可以享受20的收益分成。”
“這個條件合適嗎?”
“是我們現在能夠拿到的最好的條件。”徐天明說。
陸嚴河點頭:“那就嘗試一下吧。”
“誒,對了,《仙劍奇俠傳》現在的播放成績怎么樣?”他看向陳寅。
之前他一直在拍《焚火2》,為了不分心,除了剛開播的時候,陸嚴河有意識地關注了一下《仙劍》的成績和數據,后來就不再看了。
他一直集中所有的精力,在拍攝《焚火2》。
這部電影同樣是他的重點項目。
雖然很多人都對此不以為然。
《緝妖劍》17萬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