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手藝的紛紛往這三個城池跑,其他城池的城主也坐不住了。
他們不得不去問了桑落城、臨山城和陶城的條例,回來開會決定要不要跟其他城一致。
“這些實行下去,恐怕有點難。”
姜艾和蕭燁都沒有家人拖累,所以設置的條例都偏狠一點。陶城的少城主一家就他和那個老城主,其他親人都是技術狂,整天泡在工坊里面的那種。
姜艾和蕭燁優待技術人員的做法恰巧符合陶城少城主的利益。
但他們……
“你們覺得是那些一直拖你們后腿的親人重要,還是能讓你們繼續過榮華富貴生活的普通民眾重要?”
曠野區其實也想實施,但是少部分人不愿意,說是要隨大流。曠野區的城主就想要弄個大流出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并不是榮華富貴的問題。”
“多簡單吶,你們的家人要是不同意,就讓他們跟那些親戚過日子,自然就會是榮華富貴的問題了。”
曠野區的城主是非常想執行的。他認為,他們曠野區放牧的時候可以分散,但是住的時候就得集中起來。不止是為了安全,還要有防范其他城池打過來的能力。
自己的榮華富貴還是親戚的榮華富貴,在場的城主很快做出了選擇。
“其他地區都是學人精啊!”
姜艾看完其他地區的條例,諷刺地說了一句。她是有點生氣的,那些人將他們的條例都抄了過去,但是懲罰卻減少了一些,還美其名曰是參照她們桑落城和臨山城的條例來設定的,她們的條例可沒有那么寬松。
“能撈到人就不錯。既然其他地區的人不知道,我們可以宣傳一下。都是一樣的條例,我們免費幫對方科普。”
蕭燁發現,他這邊的人數越多,他獲得的資源就越多。這個世界說是已經構建好了,但好像是沒有完全演化完。有的時候,他甚至懷疑上面有一個人可以分配資源,只要他所管轄的區域的人越多,那么他們獲得的資源就越多。就算是他提前將這邊的資源分的緊巴巴的,后續也會有資源多出來,讓他可以繼續分配養活自己城池里的人。
蕭燁想到一個關鍵,不忘提醒,“注意一點質量,我們得保質保量!”
“那下次去之前,帶上測試球,通過測試的就可以進來我們的城池里面生活。”
上次趕來的人太多了,她們怕有其他城派過來的奸細。在翟文瑩的建議下,就花費積分去買了個測試球,測試過來這些人是否適合可以進入桑落城和臨山城?
“嗯,來來回回也耗人力。”
陶城從蕭燁那打聽到消息的時候,也有樣學樣,跑到其他城池里面招人。
“我們的竹林都養起來了,有人養雞,還有人去打漁,說不定到了秋天,我們也可以過上自給自足的好日子。”
“是呀,越多人來,我們的東西就換得越好。”
“有錢了,我也送我們家崽去桑落城上學。”
由于新生兒太多,為了以后桑落城的孩子可以正常入學,桑落城開始限入學名額。
桑落城、臨山城本城的人可以直接送孩子進去學校學習。其他城池的人要送孩子進去學習,必須先通過測試。
他們陶城少城主跟臨山城的蕭城主關系好,租到了幾間學校附近的臨時住所,可以讓陶城的孩子走讀,或者讓家長能時常去桑落城陪陪孩子。
其他城的人可租不到內城的房子。內城已經逐漸開始系統化,除了桑落城的管理人員和各種技術機構,就只有臨山城的人能在里面占一些房子了。
桑落城、臨山城和陶城大量吸收人才。通過他們測試的都可以由目標城池墊付入籍費用。
桑落城最看重的是女工。哪家女孩多、女孩理智的,會被率先安排好。臨山城最看重的是性格,憨厚老實、待人真誠的,是他們的首選對象。陶城更喜歡能夠合作共贏的人和技術工。
各大城池的城主對這種篩選很不滿。人才都走了,剩下的人都不一定是好的,嚴重阻礙了城池的發展。
奈何當時他們耍了點小心眼,將條例改動了一下,還騙城內居民是一樣的,結果慘遭戳穿。
他們指望阻止這些人搬走的普通城民甚至巴不得他們快點走。像是安平區,只要人走了,多余的地就會被分給留下的人。
在這次搬家潮中,移動人數最少的是繁花城,沒有一個城池的人要他們。再過來的就是曠野區,他們的條例跟桑落城等三城的差不多,只是增加了關于本地區的幾個條例。
在這種搬遷氛圍下,各城都開始了春種。種植機器人已經成為了標配,多余的勞動力在幫忙收拾新增的“荒地”。
他們將荒地收拾好,種植機器人到了就可以直接種。帶了牛羊的人還套上自家的牛,讓牛跟著一起耕地。
姜艾也沒虧待這些牛,專門讓人去找嫩草喂它們,還給他們的主人一些報酬。
臨山城那邊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陶城有些特殊。他們在原本湍急的大江里發現了魚!而且是很好吃的魚!
但他們抓了幾條就不敢抓了,湖城的人說,很快就是魚生產的季節。
陶城少城主下了決心,買了個養殖機器人,配魚食,撒下去大江里,讓那些魚吃飽一些,多生一些小魚!
原本是湖城的人也很激動,主動提出用大水缸裝一些魚食,吸引這些魚在他們這邊玩耍、吃食。他們放慣了魚食的人比較清楚魚食的間隔距離。
相比這三座大城的喜氣洋洋,其他地區的氛圍就很一般。安平區光分地就鬧了一陣子,安區覺得平區地多了,應該平分。平區覺得安區貪得無厭。
海城那邊是所有城池少有的寧靜。大家都出海了,去開拓更加寬廣的海域,找更多的海貨掙錢。
曠野區那邊也收到了翟文瑩給的速生牧草種子,正在派人找地域種植,多留一些種子。
“這日子總算是過起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