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第一駙馬第1150章 權貴造反,多多益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帝國第一駙馬 >>帝國第一駙馬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50章 權貴造反,多多益善

第1150章 權貴造反,多多益善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天香瞳  分類: 歷史 | 歷史古代 | 歷史 | 穿越 | 魂穿 | 天香瞳 | 帝國第一駙馬 


關寧又把隆景帝蕭成道拉出來鞭尸了。

不過他說的也是實話。

前朝大康是一個延續兩百七十余年的王朝。

在這漫長的年限里,封授積累的大小權貴不知多少,隨便某個地域一桿子打下去總是能打到幾個。

這也是王朝走到末期的積弊。

新朝建立,關寧打了一批權貴勢要,可還有不少留了下來,這是為了國家穩定,也是為了以后薅羊毛。

一茬又一茬,總是能薅出些碩果。

這不就來了嗎?

他現在就是要糧,但不能針對老百姓,這就是殺雞取卵了。

因而只能從這些積蓄頗豐的遺貴獲取。

可又不能明搶。

兔子急了還咬人,戰爭就要來臨國家的穩定很重要。

但劉標這次給他提供了一個思路,那就是釣魚執法。

實際上,農莊法只是針對到地主上農,連縉紳們都不涉及,關寧也要考慮倍之的危害。

但這些人似乎是覺得他這個皇帝就愛針對他們,還沒怎么著就有種受迫害妄想癥一樣,自己先跳了出來。

是你搞事情在先,讓我抓了把柄,那就怪不得我了……

這種方式可以推廣。

關寧當即交代了趙南星,給各州州牧隱晦的帶句話,再提點提點。

他這個皇帝當然是不能說的。

趙南星沉默良久。

哪有皇帝暗中鼓動人造反的,這也是頭一例了。

不過他也能理解。

陛下現在是迫切的需要糧食。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沒有糧草支撐,這仗是打不下去的,甚至戰爭的勝負可能都會由此決定……

“各地征收起的補稅糧稅,都要盡快運往上京,地方上絕不能截留……”

關寧又囑咐了一句。

糧食放在自己眼皮下還是最安全,他已在上京新建了幾大糧倉用做儲備。

薛慶回稟道:“稅務署已在清查,除地方所需,其余都會運往上京。”

關寧點點頭。

成立了稅務署后,有了統一管理,其實是沒有國稅地稅之分,他要資源整合,為戰爭做準備……

第二天舉行了朝議,通傳了東垣侯黃震造反一事。

此事重大,早有耳聞。

倒是沒起什么波瀾。

甚至不少人內心都在痛罵黃震是個傻子!

什么年頭了竟然還敢造反。

陛下春秋鼎盛,國家安定,河清海晏。

前朝多有百姓造反,新朝建立后未發生過一起。

原因為何?

陛下對百姓太好了。

至于前朝遺貴造反,這也是頭一起。

還私鑄銀幣更改年號,實在是傻到了極點。

黃震開了先河,在他們看來,這是給陛下送來了枕頭。

恐怕陛下不會覺得麻煩,反而還會欣喜……

這些年下來,朝臣們逐漸了解了陛下的秉性。

怕是巴不得這樣的事情多多益善。

關寧可不管他人想法。

他顯得痛心疾首。

“捫心自問,朕也算是仁義之君了,前朝世襲爵位,朕都給保留了下來,可有人還不知足!”

“到底是要朕如何做,才能交到你們的心?”

這話問的很多人都低下了頭,不是因為羞愧,而是實在不知該作何表情。

您都把這些前朝遺貴當成豬養了。

要吃肉了,就去割幾刀。

這樣的事例還少嗎?

怕是已經數不勝數了。

軟刀子割肉不見血,就是慢慢消磨。

不對,應該是折磨。

能交了心才是有鬼。

關寧表演了一番,便點到為止了,其實都心知肚明。

不服?

不服你也只能忍著。

輕飄飄的揭過,關寧干咳了一聲又問道:“諸位愛卿可有事啟奏?”

“啟奏陛下,臣御史鄭修有本。”

“講!”

鄭修躬聲如儀:“啟奏陛下,而今西北吠州,潼州數地五月至七月不雨,民之饑殍者不可勝記,數千里間,草木皆盡,或牛馬毛蟠幟皆盡,其害尤慘過于水旱也,西北大旱,牽動大寧朝堂上下,還請陛下撥付錢糧賑災,以安民生!”

這一稟奏,讓關寧皺起了眉頭。

天災難免,水澇天旱時有發生,真正風調雨順只是一種奢求。

而古代抗災害能力很弱,一有發生就是大事。

西北本就是干旱之所,多有旱災頻發。

因而關寧令戶部提早留出預存,每年到固定月份都有撥付。

現在聽之,似乎今年旱災比往年更甚。

關寧問道:“當真如此嚴重?”

“回稟陛下,通政司剛收到奏折,還未來得及上呈,西北干旱如鄭大人所言,只重不輕!”

通政使魏辛站出班位。

“朕知曉西北干旱,每年都提早撥付,今年可曾撥付?”

“回稟陛下,四月就已完成撥付。”

薛慶話音剛落。

御史鄭修又接著道:“今年不同往年,旱情尤為嚴重,預估撥付遠遠不足,還請陛下明查。”

“還請陛下撥付錢糧賑災,以安民生。”

立即有多位臣工出列請奏。

關寧神色平復。

做皇帝就是這樣,一個國家總是有好有壞。

今天那里起了澇災,明日那里又生了旱災。

天災不可預料。

既然發生了就應該賑災。

只是永州那邊剛有收獲,又要都折出去,還不知能不能貼補了虧空。

西北貧瘠,環境惡劣。

基本難為朝廷提供稅收,反而一直補貼。

這是沒辦法的事。

西北民風彪悍,前朝時就有多發起義之舉。

在他起義之時,關寧把悟空派往了西北傳道,倒是穩定了很久。

現在這個時候,更不能出亂子。

想到這里。

關寧開口道:“盡快查明災情,盡快撥糧賑災,再令德濟堂派出大夫醫者前往……”

德濟堂的前身是濟世堂。

濟世堂因跟魏國勾結售賣奢香被查封,然其作為全國性的民間醫館,有大批高明醫者,棄之可惜,待清查之后,醫者保留換牌重開。

原本定名為善濟堂,覺得這名不好聽,便改成了德濟堂,取以德濟世之意。

而今德濟堂已成為國有,在太醫院名下。

成為大寧第一家國立醫院。

關寧有此安排,是考慮到旱災導致人死,人死導致瘟疫,瘟疫導致更多的人死。

他派去大夫醫者就是避免瘟疫大規模爆發。

考慮這到周詳,眾臣自無異議。

“陛下圣明。”

一片高呼聲響起。

而這時,先前的御史鄭修又站了出來。

“陛下,臣還有本要奏……”


上一章  |  帝國第一駙馬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