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徐徹(2)
徐徹有時跟隨在張少飛的身邊修學,有時獨自一個人在各方云游教化。
他和其他人的教化方法稍有不同,其他人說法教化的時候,總是集合成千上萬的人聽講,而徐徹卻歡喜個別的教化。
一個人,又一個人,面對面的講,這是親切的說法,真理才能更深入人的心房。
這個方式,無論是誰,只要徐徹說幾句話,一定會使對方有好的印象和相信他的說法。
有一次,張少飛住在禪慧園,徐徹帶著三衣一缽,獨自到西方去為泰王說法。
他到了泰國中,先把當地的民情風俗、生活習慣打聽清楚以后,就到城中請見泰王。
泰王一見到徐徹,就問道:“尊者!我聽說你本是貴族的人種,而師尊不及你的種姓,你現在皈依做他的弟子,這不是太委屈你了嗎?”
“大王!這非但不委屈,做師尊的弟子,我反而感到很光榮!”
頑固守舊的泰王,不明理的我見、我執充滿心中,他對徐徹的說話像是不屑一聽的樣子。
尊者徐徹一點也沒有生氣,他和顏悅色地解釋道:“大王!過去,我和你也是一樣的看法。但聽了師尊的教示,我知道這是錯誤的認識。社會分不同階級,在職業上說有宗教、政治、商業、農工的分類工作,這本無可厚非,但要以此形成階級,解說人種的優劣,那是非法的!無論哪一種種姓的人,都是有善也有惡的!”
這樣的說法,泰王終于覺悟了,他發自內心地說:“啊!那我錯了,在我的國家,牢獄之中都關的一些貴族犯罪也是不要緊的。難怪社會上秩序混亂,人民中怨聲不平。”
徐徹看出泰王知錯悔改的心,便進一步說道:“所以,大王!你要信奉正法,大覺大悟的師尊是人中最尊最貴,我們皈依他作弟子,尋求生命的自由解脫,這是最光榮最幸福的!”
泰王接受了平等的佛法,他大赦天下,放出獄中那些苦難的平民,決心整頓政治,不欺弱怕強,廢除不平等的國法,人是沒有階級的分別,國法上的待遇應一律平等。從此,全國歡欣,人民康樂,大家都感激徐徹尊者,感激慈悲平等的佛法。
徐徹依照張少飛的教示,宣揚人人平等的主張,很多的上層人知道了都不服氣,有機會,他們就來找徐徹問難。
他們一個個的都在心里想:不把徐徹難倒,上層人從此就不要再想抬頭。
可是,善于巧辯的徐徹,不管你是什么權威的上層人,只要遇到他,很簡短的言辭,不用幾句話,總會把問難的人說得心悅誠服。
有一次,徐徹在和同學比丘們在齋堂里進餐的時候,有一個上了年紀的上層人知道了以后,就來向他挑戰。
上層老人人倚著拐杖,默默的站在徐徹的身旁。
他心想:徐徹看到他時,一定要起立讓座。
可是,很意外的,徐徹瞧也不瞧他一眼,他等得不耐煩了的時候,就大聲的責問道:“你們算什么?你們對我這樣老的長者,為什么不起立讓座?”
諸比丘一聽大驚,很多人都站起來讓位給他坐。可是,徐徹卻不慌不忙的對他說:“你是什么人?這樣大聲的嚷叫?我們是在奉行著恭敬的教法,可是在這里并沒有我們的長者和前輩呀!”
他很不服氣,舉起手中的拐杖,指指面上的胡須,怒氣沖沖的說道:“像我這么大的年紀,可不可以稱作長者?你們應該對我恭敬!”
“你?你是不可以自稱長者的,你也不應該受我們的恭敬!”徐徹輕言慢語的但很有力的說。
“為什么你目中無人?”他氣得暴跳如雷,用手中的拐杖指著徐徹的臉責問。
徐徹面對著他,仍然很悠然的說道:“我從你講話的聲音,以及你這樣粗氣的舉動,我才說你不配稱作長者,不值得人恭敬。因為就算是上層人,到了八九十歲的老年,發白齒落,而他并沒有真正的修道,耽于色香味觸,既不能離開貪瞋嫉妒的煩惱,就仍應該稱他做青年;假若就算是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皮膚潤澤,頭發烏黑,而他已經解脫了束縛,對世間沒有貪求,沒有一點不平的觀念,像這樣我們可以稱他長者,稱他老宿士,應該受我們全體的恭敬!”
他聽了徐徹的話,無話可說,只好默默地走開了。
說服一個上層人,并不是從此就相安無事。徐徹的名聲越大,上層人的教徒越是和他過不去。
又是一個上層人,很善于辯論,聽說徐徹對年老的上層人非但不恭敬,而且批駁得他啞口無言,因此心中非常不服,特地從很遠趕來,他一見面就呼名問道:“徐徹!我聽人說,本是上層人的徐徹,現在改宗作了沙門是不是事實?”
“你說得不錯,你看我身上披搭的袈裟。”
“背叛本有的信仰,算不算過失?”
“從邪執的信仰,走上光明正信之道,不算過失!”徐徹斬釘截鐵地回答。
“你不是一個默默無名的人,你對上層人的法典有精深的研究,你改宗信仰張少飛,已經不可原諒,但聽說你還常常向上層人講說佛法,要他們和你一起改宗,你這種行為簡直是無禮之極!”
“過來人,指點過去同行者的迷津,這是師尊慈悲的教示!”
就算是會說話的上層人,遇到義正詞嚴的徐徹,也是沒有辦法。
上層人還是不肯服輸,想到他此來的目的,又再問道:“徐徹!我再問你,我聽說,作了沙門比丘的徐徹,已不再恭敬耆宿,不起座相迎,也不與座,假若這是事實,就算是比丘也不應該!”
徐徹像是胸有成竹,沉著的回答道:“你所問的,事實是如此,皈依正遍知師尊以后的徐徹,的確是沒有恭敬侍奉耆宿的上層人,這是很合乎法理的。因為已經證得圣果的我,你不可以用年齡的老少來衡量,禮和法是不可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