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813章 蓮花池情思(3)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813章 蓮花池情思(3)

813章 蓮花池情思(3)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01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誰說讀懂過蓮的傲骨在一波蕩漾間,發現那孤獨傲然的心靈。從一片蓮葉間,挺立出一朵青里泛白的花苞,在一抹溫柔里,孕育出滿滿的深情。蓮如人的心情,也寂寞,也淡薄,也安然。卻在時光流轉間,甘愿化為佛前的寶座,在孤獨中,聽盡一片梵音佛語。

蓮,用自己的嬌柔,驚喜世人的心靈。讓靜美的溫柔,流淌在世人的心間。就讓我在一世的靜好里,細細讀懂一世的流年……

而這一切,早已隨風而逝。

就讓心中的蓮,在碧水蕩漾間,盈盈的潤了如玉的嬌顏,在時光的長廊里,與佛結緣吧!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說的是荷花;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說的也是荷花;

“田田八九葉,散點綠池初。嫩碧才平水,圓陰已蔽魚。浮萍遮不合,弱荇繞猶疏。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說的還是荷花。

荷花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高潔之士吟詠的對象,人們喜愛荷花,歌頌荷花,不但是荷花的曼妙身姿、幽幽的芬芳,更是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格讓世人敬佩和深深地推崇。

張柬之極愛蓮花。常常在佛前虔誠膜拜蓮花那超凡脫俗的氣質和仙風道骨。

在朝中為相,張柬之忽然有一天發現,在臨安大街小巷,印有蓮花圖案的時裝成為人們的最愛。更讓他欣喜無比的是,在臨安大街小巷的畫廊中,蓮花的大幅畫像作為一種標志,在畫廊上隆重地展示!

啊,蓮,難道是蕓蕓眾生頓悟了嗎

這充滿禪意的蓮花啊,但愿你的高貴品格真的被認可,但愿你的出淤泥而不染之風骨真的被蕓蕓眾生所欣賞!但愿所有以你之名顯現的形象真的沒有辱沒了你!

佛說:“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才換來今世的一次擦肩而過”。也許,張柬之與白蓮花的這一世的擦肩而過,就是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換來的……

“江南蓮花開,紅花覆碧水。色同心復同,藕異心無異。”南朝梁武帝蕭衍的這首頗有禪意的《夏歌》,使張柬之夢回大梁朝中……

梁武帝蕭衍是梁朝的開國皇帝。他的祖上蘭陵蕭氏本來是北方庶族,家世比較低微。可他的伯父蕭道成是一個很有謀略的政治家,他趁著朝廷內亂之際,奪取政權,建立了齊朝。

蕭衍繼承了叔父的膽識和謀略,在南齊擔任軍職,曾和北魏軍多次交手,聲名遠播。

齊建武二年(495),北魏軍進攻南齊司州刺史蕭誕,蕭衍跟隨江州刺史王廣之前往救援。兩軍陣前,其他將領見魏軍勢大,畏懼不前。蕭衍親自率領敢死隊為先鋒,奮勇拼殺,將士們緊隨其后,大破十萬魏軍。戰后搜檢敵營,從一名魏將留下的巾箱中找到了北魏孝文帝的敕書,上面寫道:“聽說蕭衍善于用兵,不要輕易交鋒,等我到達再商議對策。如果能俘獲此人,則江南為我所有。”

蕭衍早年還是一位社會名流。南齊竟陵王蕭子良開西邸,廣招文學之士,蕭衍與名士沈約、王融、蕭琛、范云、任昉、陸并等游于西邸,吟詩賦文,號稱“竟陵八友”。

蕭衍未做皇帝之前,雖然政務繁忙,他仍然每天燈下讀書直至深夜,曾撰寫《通史》六百余卷。他還常常親自起草朝廷的詔告、贊、序等公文,合起來竟然有一百二十卷;改訂“百家譜”,重用士族;蕭衍善于弈棋,其他方面如陰陽、卜筮、書法等無不擅長,堪稱多才多藝。

如此文武全才自然不肯久居人下,于是趁著齊武帝病逝,宮廷內亂之際,蕭衍便輔佐蕭昭業奪取了政權。當時的他羽翼還未豐滿,可是蕭昭業非常倚重他,致使他的勢力一步步壯大。等到力量積蓄足夠之后,蕭衍毅然于雍州發動起義,奪取政權,建立了梁朝,改元天監。

從此,梁武帝蕭衍不再為他人做智囊,開始在政治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梁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長壽皇帝,他活了八十五歲,在位五十多年,可以說在他信奉佛教之前,還是非常勵精圖治的,堪稱一位文武兼修的明君。

“萬壽無疆”,是所有帝王的愿望,在這種情況下,取風流還是賭長壽,蕭衍選擇了后者。

有一種觀點認為,從佛教“除二障”(即殺害障、欲惡障的戒律中,蕭衍“始知歸向”,蔬食而外,并斷房室。歸根結底,是出于健康的考慮,所謂“行人之能行者”,乃尋求長壽之途徑。

這種觀點頗有道理,蕭衍“四十年不近女色”的最初原因應該就在這里。

果然,不過……不殺生之后,他的健康問題解決了,腦子也不發昏了。用蕭衍自己的話說是“既不御內,無復欲惡障,除此二障,意識稍明,內外經書,讀便解悟”。

帝王有幸遍天下美女之特權,蕭衍“四十年不近女色”,其真相不要說朝廷文武百官,就是朝中太醫恐怕也說不清。

但在朝中,也有一種觀點認為,一大把年紀的人“斷房室”,應該有生理和健康上的原因,最初不可能是事佛所致。這一點,蕭衍也頗認同。

蕭衍知道自己不行了,干脆“出家”,當個干凈皇帝,還落個長壽,至死不再碰女人。這,大概是蕭衍“禁欲”的最初真相吧,也是他五十歲開外突然改變信仰,放棄道教,信奉佛教的一種解釋。

《梁史》記載,蕭衍“五十外便斷房室”,天監十二年(公元513),蕭衍始“不與女人同屋”。如果以他86歲去世來算,近40年沒有碰過女人。

從史料上看,蕭衍精通武術,又是文學大家,卻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文武雙全”帝王。

蕭衍小名“練兒”、“阿練”。生于公元464年,死于公元549年,終年86歲,系中國古代僅有的幾位高壽皇帝之一。作為南北朝時期“宋、齊、梁、陳”中梁的開國皇帝,蕭衍的智慧和才能非同一般。史書稱“生而有奇異,兩胯駢骨,頂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

當年20剛出頭的蕭衍在權臣王儉手下謀事,王儉懂點相面之術,看了蕭衍的面相后說,“此蕭郎三十內當作侍中,出此則貴不可言。”

果然,蕭衍“三十內”的最后一年,即39歲那年(公元502年),齊帝蕭寶融禪位于他,都城仍設在建康。實際上蕭寶融那是什么禪讓啊,完全是讓蕭衍逼的。

在包圍臺城后,蕭衍策劃斬殺了東昏侯蕭寶卷,把齊明帝蕭鸞的7個兒子殺掉5個。未殺的一個化裝逃到北魏了,另一個是啞巴,廢人。被臨時扶上來的蕭寶融能不怕嗎,但禪位后很快還是被殺了。

蕭衍禁欲,“不與女人同屋”,后宮那些女人都去哪了?史載,除貴嬪丁令光留在京城外,其他嬪妃都讓蕭衍攆走了,跟各自分封在外的兒子一起住了。

實際上,蕭衍被神化了,其實蕭衍也是一個荒唐的皇帝。

時處中國南北分裂狀態,在南強北弱的背景下,蕭衍曾多次“北伐”,也始終沒有打敗北魏,“收復失地”。

當時北方勢力曾一度四分五裂、群龍無首,如果蕭衍是一位圣明君主,憑南朝的實力,統一中國是沒有問題的,不需要等到50年后隋文帝楊堅的出現。

蕭衍不只自己沒有做好皇帝,搞出了”出家秀“等多重鬧劇,家風也讓他治理得一塌糊涂。

南朝皇帝多奢侈腐糜。《南史齊本紀下》(卷5)記載,東昏侯的后宮美女如云,佳麗多多,其中有一個叫潘玉兒的妃子最受寵。

當年,蕭寶卷為了討好潘妃,大修宮殿,并對居所閱武堂內諸殿進行了超豪華裝修。潘玉兒所經之路,皆鋪上雕鑿有蓮花紋飾的純金地板,稱是“此步步生蓮華也”。

蕭衍當了皇帝后,沒有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的魄力,卻學起了嬴政悉收六國后宮美女的做法,把住處搬到了當年蕭寶卷作樂的地方,把蕭寶卷的后宮美女也“收”了下來。

這里有一個挺香艷的故事。聽說潘玉兒最漂亮,蕭衍早就垂涎三尺,希望霸為己有。現在當了皇帝自然不會放過潘玉兒。

大將王茂覺得不對勁,力諫蕭衍,稱潘玉兒不是一個好女人,是個禍害,“亡齊者此物,留之將恐貽外議”,蕭衍這才不得不把潘玉兒勒死。

后來,蕭衍又看中蕭寶卷后宮的二號美女余妃,幕僚范云趕緊勸他別亂來,稱余妃也不是好女人,“時納齊東昏侯余妃,頗妨政事”。正是壯年的蕭衍欲火中燒,根本不聽,后來王茂一起勸才罷。

但蕭衍還是沒有放過蕭寶卷后宮里的其他女人,喜歡的都攬入懷中。

蕭衍身邊的女人中,給他生了孩子的,除了原配郗徽外,少說還有7位女人(未生育的不計):貴嬪丁令光、淑媛吳景暉、淑儀董氏、充華丁氏、修容阮令嬴、葛氏等。其中的吳景暉、阮令嬴即為蕭寶卷后宮里的女人,這兩個女人還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即次子蕭綜、七子蕭繹。

這個蕭綜,風流之外還弄出了兩起盜墓故事,這里順便說說。

原來,蕭綜是蕭寶卷的遺腹子,吳景暉在成了蕭衍女人7個月后生下了這個兒子。蕭衍一直把蕭綜當親生兒子,并悉心栽培、委以重任,既霸占人妻,還霸占人子。但在蕭綜十五六歲時,吳景暉卻把秘密告訴了兒子。

蕭綜不相信自己的老爸是蕭寶卷,便盜開了蕭寶卷的墳墓,挖出尸骨,“滴血認親”。《梁書列傳第四十九》(卷第五十五)是這樣記載的:“然猶無以自信,聞俗說以生者血瀝死者骨,滲,即為父子。綜乃私發齊東昏墓,出骨,瀝臂血試之。”

蕭綜仍不相信,又殘忍地殺害了一名不相干的男子,進行“滴血試驗”,看結果的異同。在證明自己與蕭寶卷是“父子關系”后,蕭綜就懷有二心,“自此常懷異志”,主動提出到邊遠的,別人都不想去的地方去任職服役。

普通六年(公元525年),梁北伐,蕭衍任命蕭綜為主帥,坐鎮徐州。結果,心懷二志的蕭綜,竟然與北魏密約,棄軍叛逃,梁軍大敗,北伐嚴重失利。

蕭綜入魏后,聲明自己是齊室之后,蕭寶卷的兒子,并改名“蕭贊”。蕭衍聽說后氣得要死,雖然覺得很丟人,但拒不承認事實,哭著說蕭綜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蕭綜所言是瘋話。

時人都在背后笑話這件事。有人奏請削去蕭綜的官位屬籍,禁止蕭綜姓“蕭”,改姓“悖”。但很快蕭衍又下詔恢復了蕭綜的一切。

蕭綜死后葬在魏境內,蕭衍卻不死心,一直念念不忘這個“兒子”。大同四年(公元538年),蕭衍讓人去墓盜,把蕭綜的尸骨弄了回來,以皇子之禮,袝葬在蕭氏家族墓地。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