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796章 圓寂國恩寺(2)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796章 圓寂國恩寺(2)

796章 圓寂國恩寺(2)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15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忽然,六祖惠能覺得心血如浪翻卷,即雙手合十:“我再送一首偈給你們。”

法海禪師:“師父請講。”

六祖惠能:“兀兀不修善,

騰騰不造惡。

寂寂斷見聞,

蕩蕩心無著。”

言畢,六祖惠能右手朝上一抬,向弟子們高叫一聲:“我去也!”隨之一道白虹沖天而起,耀人眼目,直抵穹蒼,向國恩寺南邊方向而去。

炫目的白光過后,眾僧覺得地顯奇珍,天呈異瑞。

一時間,狂風折樹,暴雨滂沱。

弟子們大吃一驚,六祖惠能原來坐著的禪臺之上,已是空無一物。

“師父哪里去了”眾門徒議論紛紛,慌忙走出國恩寺,冒著傾盆大雨,分頭到四周去尋找。

四野茫茫,雷電交加,偶爾的閃電劃空,將大地照得一片慘白,卻見不到六祖惠能的尸體。

神會指著那邊:“那邊有異樣的白色虹光沖天,我們不妨到那里去尋找一下。”

“好。”一些門徒沿著白光沖去的方向尋覓過去,走了約莫五里,見一處山坑內有白光熠熠,他們急忙上前,見白光起處,六祖惠能坐在一塊巨石上,身相端莊,臉色安詳、眼睛微閉,雙手合十,好像在生的模樣。

神會帶著師兄弟們連忙奔了過去,大聲地叫喚:“師父,師父!”

六祖惠能卻沒有作聲應答。

徒弟們用手去推他,叫喚:“師父醒醒!師父醒醒!”

六祖惠能仍是閉著眼睛不醒。

徒弟們用手放到六祖惠能的鼻孔下,試試鼻息,此時,他的鼻孔已無一絲氣息。

神會用耳緊貼到六祖的胸脯上,屏神諦息,細聽胸音,里面靜悄悄的,連極其輕微的聲音也沒有了,道:“啊,師父已經圓寂了。”

六祖惠能的徒弟們放聲大哭。

有的哭喊呼號,

有的捶胸頓足,

龍山附近,百鳥哀鳴,猿猴痛叫,聲震山谷。

正是:“鳥連韻以哀啼,猿斷腸而叫咽。”

佛教禪宗的第六代祖師就這樣在他出生的故鄉,與世告別了。

六祖惠能的世壽為七十六歲。

徒弟們將六祖惠能的肉身移奉于寺田村后山的石巖內(后更名為藏佛坑)。

六祖惠能圓寂的消息傳出,佛門弟子與平民布衣無不潸然淚下。

廣州韶州法性寺,韶州寶林寺兩處的官員與高僧聽聞六祖惠能已經在新州圓寂,星夜兼程,趕往新州,要把六祖惠能的真身帶回去。

廣州法性寺、韶州寶林寺與新州國恩寺,這三個寺院的高僧都率領著寺中的高層人士,爭著要取六祖惠能的真身回自己的寺院里供奉。

由于唐代的歷代皇帝都篤信佛教,各地佛法風靡,禪機盛行。各州府的官員對高僧也是尊崇有加。

將譽滿四海的佛祖安葬于自己的地方,這是何等的榮耀!因此,廣州、韶州與新州這三地的官員也卷入這個“爭奪遺產”的行列。

他們的理論依據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六祖生前曾經說過:“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三處的人據理力爭,都說六祖惠能的“根”在自己處。

新州的官員與僧人叫得最響:新州是六祖惠能出生之地,又是他圓寂之處,作為人生的一個輪回,生與滅的那條“根”理所當然在新州。

廣州的官員與僧人認為:六祖惠能是在法性寺的菩提樹下落發受戒,正式遁入空門,按佛教的觀點,他的“根”應植在法性寺的菩提樹下。

韶州的官員與僧人卻認為:新州、廣州官員與僧人的觀點都有偏頗。六祖惠能在寶林寺大開法門,在曹溪創立了根基大業,登上了佛界的最高峰,實現了他的理想和抱負,按照佛理的推論,六祖惠能的根該是佛根,故此應在韶州曹溪的寶林寺。

三處的官員與僧人爭得面紅耳赤,爭得聲嘶力竭,卻又是互不退讓,相持不下。

一直站在旁邊的老和尚突然叫了起來:“我有主意了。”他就是金臺寺的住持寂空禪師,他已九十九歲了。

寂空禪師在新州、韶州與南海這三地的眾僧中年紀最老,資歷最深。他又是六祖惠能的啟蒙導師,故此,他的話一出來,馬上引起了眾僧與各地官員的注意。

眾人齊聲問:“有什么主意”

寂空禪師以權威的口吻道:“你們確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來爭去,實在難于有定論。依老衲之見,倒不如看看上天的旨意吧。”

眾人不解地問:“該如何看上天的旨意呢”

寂空禪師臉色莊嚴:“明晚剛交子時,我們在一個小山岡上,焚香禱告,風將香煙吹飄往哪個方向,六祖惠能的肉身就送到哪一方的寺院里。"

“好。”在這爭持不下的時候,眾人都覺得寂空禪師這提議有道理,決議看上天的意旨而行。

第二天夜晚,墨藍色的夜空清凈如洗,猶如一塊潔白無瑕的寶石。

在離國恩寺不遠處三坪村前的一個山岡上,來自廣州、韶州與新興三地的僧人、官員幾千人在這里齊集。他們此時此刻心中各自忐忑不安,但心愿是共同的:“希望炷香的煙縷被風吹向自己所在的地方。"

點亮香燈,各人雙手合十,大聲禱告。

子時一到,年近百歲的寂空禪師把三炷長香點燃。

在場的人全都瞪大著眼睛,懸吊著一顆心,望著那三炷燃著了的長香。

只見得,縷縷淡藍色的煙靄,冉冉上升。

一陣風吹了過來,煙縷左右搖擺,在各人心如波濤翻滾之際,煙縷傾斜向一邊,約莫有一盞茶的工夫。

“好呀!”異口同聲地叫起來的是來自韶州的官員與高僧。

眾人一看,長香揚起的煙縷方向是指著韶州曹溪那邊。

見六祖惠能的真身旁落他寺,新州國恩寺與廣州法性寺的僧人雖然心中難受,但既然已有定約在先,此時也不能再反悔了。

后人將那點燃香燈炷香的小山岡叫做“香燈崗”,那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新州國恩寺的僧人慟哭不止,不肯放六祖惠能肉身往寶林寺。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