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第504章 妙哉奇也(33)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第504章 妙哉奇也(33)

第504章 妙哉奇也(33)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8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第二天上午,四鄉八嶺的人們都發現一張告示:"農歷三月十三日,有一妙齡少女站在嘉陵江中的一條大船上,誰能用金磚、銀錠擊中她,即可娶為妻子。"十三日一早,有許多顯赫的貴官,公子少爺們攜帶金銀云集江邊。

當他們發現果然有一光彩動人的少女,站在橫于江心的渡船上時,便爭先恐后地擲金、擲銀,以求一成。奇怪的是,他們擲出去的金銀,既無一落水,也無一擊中少女,而是紛紛落在船艙,眼看船艙快滿了,觀音娘娘正準備說:"今天到此為止。"話未出口,突然一塊銀錠落于懷中,觀音大驚。仔細一看就更奇了,那擊中自己的年輕人并非別人,正是興林國宰相的兒子蘇玉貴,站在蘇玉貴后面的便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

觀音娘娘明知是呂洞賓在搗鬼,卻因有言在先,眾目睽睽之下不便賴賬,只好先將一船金銀給艄公造橋,后現出本來面目,向韋馱說明真相。蘇玉貴見是當年的"大悲菩薩"顯靈,頓生愛慕之情,定要與她結成百年之好。

觀音覺得自己欠韋馱的太多,不但有指婚不嫁的老賬,而且有代呈手眼救父的舊情,更有今日許下諾言的新賬,不應再借故推脫。可是自己已得正果,不可再動兒女之情。她既不好推脫,又不能結合,真是左右為難。實在無計可施,最后只好將韋馱帶回普陀山,做了自己的護法神。

從那以后,無論是普陀山,還是其他主供觀音娘娘的佛寺道庵里,都有韋馱菩薩的塑像,人們都說他們是"對面夫妻"。因為韋馱菩薩與觀音娘娘只是名義上的夫妻,所以到現在,人們在斥責那些只當官不管事者時,仍然習慣地說他們"真是個韋馱菩薩!"

天帝以為替自己的恩人做了一件好事,沒想到觀音娘娘不以為恩反以為仇,從那以后再也不理睬他了。天帝正在納悶,如來佛祖突然找上門來,說觀音娘娘目前最需要的并不是如意郎君,而是普度眾生,救苦救難的得力助手。天帝覺得這話有理,立即傳善財童子和廣德龍女上殿,讓他們下凡助觀音娘娘普度眾生。所謂"左有善財童子為之普照,右有龍女為之廣德",就是指他們二位。善財有的是金銀財寶,又善點石成金之術,所以又名"金童"。龍女長得自如碧玉,所以又名"玉女"。因此又有"左金童右玉女"之說。

天帝派金童玉女下凡,本來是一片好心,沒想到反而給觀音娘娘帶來了不少麻煩,真可謂"越幫越忙"!金童、玉女奉旨下凡后,徑直往南海普陀山潮音洞而來,觀音娘娘親自出洞相迎。玉女見到觀音后首先道了個"萬福"又"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行主仆大禮。金童卻雙手叉腰紋絲不動。金童就是當年的紅孩兒,因想吃唐僧肉被觀音降服,今天見了娘娘自然氣不打一處來。觀音慧眼一睜便看透了他的心思,并風趣地說:"善財童子真是財大氣粗,見了主人連跪都舍不得下一個。擱下主仆關系暫且不論,單憑我這把年紀受你一拜也不為過哇!"金童昂頭大笑三聲之后說:"要我拜你我還想要你拜我呢!你有何能耐不就是勸人行善么我若是早出世幾年,說不定我是主你是仆呢!"

觀音娘娘知道金童并不是在開玩笑,而是從心底里不服氣。看來他對觀音娘娘降服自己一事仍然耿耿于懷。為了說服金童,便說:"現在還不晚,只要你有心勸人行善,立志普度眾生,我倒情愿反主為仆。不過你在此之前,總得做出點像樣的功績來吧"

金童說:"那還不容易,東方有個愛幼國,他們的風俗十分奇特,只愛幼不尊老。人死之后不用棺木裝斂人土,而是將尸體掛在樹上,或丟進山林讓烏鴉、野狗或其他野獸隨便吃,還美其名曰"天葬"。更有甚者,老年人到了六十歲之后,兒孫就把他們殺了吃肉,或者關在地窖里活活餓死,再抬出去'天葬'。如果菩薩愿意的話,童子我想和你打個賭。"

"但不知怎么個賭法"

"你我同去愛幼國投胎,勸他們改天葬為地葬,改吃老人、餓老人為尊老人。菩薩你先做到我拜你為主,童子我先做到你拜我為主"。觀音娘娘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就這么說定了。

金童求勝心切,當天夜里便來到愛幼國,想找個最合適的人家投胎。選來選去終于到了一個偏僻的山村中的一戶最窮的人家,做了一對老夫妻的第三個兒子。他覺得錢財是教人行善的法寶,他們之所以要將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活活餓死或殺了吃肉,是因為窮得沒東西吃,養不起老人,沒錢買棺材。而自己的最大本領就是能點石成金,只要他們有了錢就一定會改變這種惡習。

金童出世后的父親姓白,這個村莊也叫白家莊。他有兩個哥哥分別叫白老大、白老二,他叫白老三。白家莊雖然偏僻卻不算最窮,當地老百姓都習慣地認為,生活最艱難的是窮家灣,其次才是白家莊,所以至今有"一窮二白"之說。

金童為這件事后悔不已,悔自己走得太匆忙,沒把情況弄清楚便冒冒失失地投了胎,如果在窮家灣做兒子,說不定效果更好。只因沒后悔藥賣,便自認倒霉,更何況重新投胎時間也來不及。好在他投胎的這家窮得老鼠都不敢做窩,全家人共一條褲子,小孩子寸絲不掛,大人輪換著出門干活。金童覺得只有在這樣的家庭才算得上是英雄有用武之地。

錢的確是個好東西。白老大最窮,又分了家,人們叫他"白大苕";白老二雖然不富,便沒分家沾了弟弟的光,人們都稱他"自二叔";白老三盡管年齡最小,只因能點石成金,所以被人們尊為"自三爺"。從"大少"到"三爺",這種年齡上的從大至小,稱謂上的層層加碼,雖說是"倒轉乾坤"卻充分體現了錢的威力。金童很相信金錢能使鬼推磨的道理,除經常適當地給別人一些資助外,并公開宣布無論什么人死了,凡實行土葬者,一切費用由他"白三爺"包了,凡繼續供養六十歲以上父母者,所需錢財都記在"白三爺"的名下。

三天后,當金童從窮家灣施舍錢財回來時,發現自家門口坐著二十位老頭子和二十位老太婆。金童回來后他們"撲通、撲通"地跪了一大排:"求白三爺行行好!"金童一下子成了"化緣的和尚莫名其廟(妙)。"他們都是被自己的兒媳婦趕出來的,理由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白三爺愿意供養你們,你們就到白家去吧!"

金童十分奇怪地說:"你們養他們的小,他們養你們的老,天經地義。何況我白三爺還答應出錢。就是分文不給,這尊老愛幼也是駁不倒、奪不動的理呀!"

"白三爺有所不知。愛幼,不尊老,這是千百年形成的老規矩,要改只怕也得等第三代,第四代。"

"不是說老人是個寶么!為什么我給錢他們還不肯供養你們呢"金童話音剛落,跪在最前面那位老公公便戰戰兢兢地說:"我們愛幼國的國歌就叫《養老難,老難養》。"說著便唱了起來,其他老人聽他一唱,也都含著眼淚跟著唱道:

老難養,養老難,人到老來都一般。耳聾難與人共語,七扯八拉討人嫌。眼流淚,鼻不干,如膿似血淌胸前。席前陪客客人怕。飯碗茶盅無人沾。親戚朋友人人惱,兒孫媳婦個個嫌。

老難養,養老難,連累兒孫受熬煎,年過花甲趕緊死,留下又能活幾年老公公唱完國歌之后,熱淚滾滾地說:"白三爺,有道是,殺人殺斷喉,救人救到頭。你就把我們都收下吧,反正你有的是錢,我們盡量少討人嫌。"其他三十九位公公婆婆也都異口同聲地說:"白三爺,我們今天再回去,兒子媳婦肯定要把我們殺了燒湯喝啊!""收下吧,善有善報哇!""我們死后,保佑你百歲長壽。""我保你找個漂亮的好媳婦。""我保你兒孫滿堂"……

金童真是左右為難。不收吧,萬一他們回去后被兒孫們殺了,自己豈不是"印書行內交押金定書(輸)"無疑。收下吧,豈不成了"瘦田的芋頭盡是娘,娼妓的兒子爹成群"為了反客為主,金童把牙一咬,硬是收下了四十位"爹娘"。他覺得反正自己有錢,無非多做點棺材埋人。哪料到這白三爺收養爹媽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似的一傳十,十傳百,沒幾天工夫,竟有四五千個老公公、老婆婆找上門來,金童心想:"就是開個棺材鋪,辦個大糧行,也招架不住啊!"在這個窮地方有錢也買不到吃的,四五千人豈不是要喝西北風。這么多"爹娘"死起來還不像倒劈柴似的,不要說沒地方安葬,就是把全部田地山林都派上用場,單是做棺材,裝死尸,抬喪出殯幾樣事,讓整個白家莊的男女老少,傾巢出動也忙不過來呀!長此以往,整個愛幼國的老年人全部擁向白家莊,就是把自己一家都殺了也填不滿他們的肚子呀!萬一把白家莊的年輕人惹火了……金童越想越覺得不是個路子,最后干脆來了個腳底板抹清油溜了。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