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第489章 妙哉奇也(18)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第489章 妙哉奇也(18)

第489章 妙哉奇也(18)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02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第二天一早,妙善醒來,只覺得天昏昏,地茫茫,黑松林內,真靈杳杳,不知去向。突然看見一個童子手持引路幡,對她說:"閻君命小的來請皇姑入地府一游!"

妙善說:"我在人間活得好好的,為何要我下地獄"

童子說:"十殿閻君聞公主慈悲智能,無不敬重,現已在步天橋恭候多時了。"

妙善覺得恭敬不如從命,只好隨童子一道下地獄去了。

來到地獄,只覺得耳目一新。

鬼門關前,有牛頭、馬面跪下迎接,夜叉、無常舉燭照路,鐵頭、銅腦鳴鑼開道。剛進鬼門關不遠,就見幾個陰問衙役將,鬼按在屠凳上割肉剮骨。

妙善問:“那是怎么回事?”

童子說:"這叫剮割刑,割肉以還母,剮骨以還父,目的是懲罰不忠不孝者流。"

再往前走,又見幾位衙役,將一胖鬼入進碓臼里面,用石質的碓嘴像舂米似的猛舂。

妙善又問:“這……又是怎么一回事?”

童子說:"這叫舂刑,目的是懲罰踐踏五谷流民,草菅生物者流。"

沒走多遠,又見有人將一彪形惡鬼,放進一口燒紅了的銅鍋里面,像炕魚似的翻來覆去地炕著,沒等她問,童子便主動說:"這叫銅鍋型,目的是懲罰那些豪強惡霸者流。"

妙善又問:“陰間到底有多少刑法?”

童子說:"有刀林專門懲罰那些口角好斗者;有挖目刮舌刑,專門懲罰那些挑撥離間者;有抽腸刑,專門懲罰那些口蜜腹劍者;有饑餓刑,專門懲罰那些飽食終日,養尊處優者;有鞭錘型,專門懲罰在凡問以大壓小者;有冰床刑,專門懲罰那些養漢宿娼者。"童子說陰間刑法多得數也數不過來,反正在陽間作惡者,到陰間來沒有一個漏網的。

正說話間,已到步天橋前,果然見地府十殿閻王都在金橋上迎接。

上有錦蓋罩頂,下有紫云鋪地,前有玉車代步,后有歌女跟行。

妙善說:"我無功無德,怎敢勞諸位天子屈駕相迎和盛情款待呢真是過意不去啊!"

十殿閻羅異口同聲地說:"久聞公主乃慈航道人轉世,以慈悲為懷,今備薄宴于后廳,請借用膳之機,賜教于一二。"

妙善說:"慈悲之舉積聚于心里,付諸行動,并無言傳口授之訣,如真要賜教,愚可施展一段法力,望勿見怪。"

說完只見她意沉丹田,雙手合攏,口中振振有詞,剎那時,就聽見"咔咔嚓嚓"一陣響過之后,地府內鐵獄銅枷,頓時全部成了粉末。

一剎那,八十余部刑戶皆空,十多萬造孽之鬼全部逃走,有的跑到人間,有的跑進天堂。

判官見此情景,立即向五殿閻羅王奏本說:“有陰則有陽,有善即有惡,無地獄則不能,不則陽間作惡者何以為戒造地獄設酷刑是為了彌補陽間教化之不及,這是懲惡揚善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十位天子的本意是請她來慈悲說法,勸惡鬼行善。現在倒好,她剛來不到一個時辰,就放跑了許多造孽之鬼。她的法力那么大,能化鐵成灰,如果再留上三五日,只怕十八層地獄都會被她放空,到時候天帝怪罪下來,你我都脫不了干系,還是請她早早返陽為妙。于是,便一齊到五殿向閻羅王啟奏。

五殿閻羅王準奏,決定吃完飯就送妙善返陽。

酒席間,閻王問她:“為何將孽鬼都放了?”

妙善卻說,“大凡為非作歹之鬼,都是有些本事的,或有一技之長或聰明絕頂,只要引導得法,將來都是有用之材,如有機會她愿將他們引上正路,超度他們成正果。如果將他們長期關在地獄,除了消耗五谷雜糧,耗費錢財之外,是與世無補的,所謂慈善為本,并不是某種說教,更不是一味地懲罰。”

閻王雖然有不同見解,一時又找不出適當的理由來反駁她,只好送她返陽。

送到孟婆亭分別時,五殿閻羅又命引路童子將妙善送回黑松林還魂。

妙善醒來后,才知道這是一場夢。

可是,黑松林到底是個什么地方自己現在該到哪里去妙善是一概不知。

正在為難之際,突然來了一位年輕英俊的樵夫,那樵夫對妙善說:"這位大姐,想必是迷了路,前面有一草庵,雖說不大,可也容得下你我。如不嫌棄,你我就在那里過一輩子如何有道是,竹籬茅舍風光好,道院僧房總不如啊!"

妙善生氣地說:"你是什么人,奈何以皮毛之語瀆我"

年輕人笑了笑說:"我本是出家之人,剛才既是和你開個玩笑,也是試探一下你的誠意,你既然心誠志堅,就隨我一同到香山去學佛如何"

妙善死死地盯著他,既不說去也不說不去。

年輕人搖身一變,現出了本來面目——原來是如來佛。

妙善連忙跪下抱住佛腳問道:"佛神因何到此"

如來佛說:“本尊是專程來為她指點修行之路的。”

妙善說:"但不知佛祖將弟子委任何處如何去得"

如來佛說:"越國境內,南海中間有一洞天福地,名叫普陀山,普陀山上有一潮音洞,洞內有一塊大巖石名叫普陀巖,那便是你修行授法的地方。我已經令地龍化成一座蓮臺,你可乘蓮臺渡洋而去,觀自在就是你的法號。"

妙善遵照佛祖的指點,漂洋過海來到普陀山,早有白舊金山為她銜木,四部天王為她立石柱建寺廟,伽藍為她推開福地,八部龍王為之日夜涌潮。

妙善坐在普陀巖蓮花臺上,修行九載而功成,左有善才為之普照,右有龍女為之廣德。曾割手挖目為父治病,托凈瓶,持柳枝,灑甘露以濟萬民。

因其福力遍及大干,其神術應通三界,聞世人之聲音而普度眾生,所以玉皇大帝封她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南無靈感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受封后,更是百求百靈,千請千應。求兒者兒孝,求女者女賢。老者呼觀世法名便能長壽,少者呼觀世音法名則聰明絕頂,害病者拜觀世音病能痊愈,遇難者呼觀世音法名,立刻逢兇化吉,遇難呈祥。

觀世音在修成正果后,她原先用的梳妝鏡也成了法寶,可以照出過去未來。

寶鏡正面可以照出你來世投什么胎,做什么事,所以叫來生鏡。來生鏡的背面還可以照出你前生是人是畜,是官是民。

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有這等好事,越國的百姓當然要捷足先登,所以多少年來,普陀山潮音洞一直香火不斷。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