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第417章 喜中帶悲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第417章 喜中帶悲

第417章 喜中帶悲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大家都不解其故,張嗣也感到十分奇怪,于是就問阿爾凡仙人,“你為什么要哭得這么傷心呀?難道太子的相有什么問題嗎?”

阿爾凡仙人說:“皇上,太子的相真是太好了!太子貌如滿月,臉若星辰,福慧具足,寶相莊嚴,他長成以后,必定會成為張族的光榮。他可以成佛,也可以成為圣王,但是圣王與佛是不能比的,張仲良的三十二相相相分明,部位端正,將來一定不會執著五欲,貪享富貴,而是會舍棄王位,出家修行,最終必會成佛。世間也只有他才能使愚癡的眾生消除煩惱和翳障,他將用般若的智慧而渡眾生于苦難的彼岸。他是大智者,也是大覺者。大王,我不是為太子而傷心,我是為自己而傷心,我已經是風燭殘年了,來不及親見太子成佛,也來不及親聽太子成佛后美妙的說法了。我心里十分難過,覺得自己業障深重,不禁悲從中來,不可斷絕。”

張嗣聽說太子將來一定要出家,那么,誰來繼承王位呢?于是,問道:“我已經是年過半百的人了,那么,將來我的王位由誰來繼承呢?”

阿爾凡仙人說:“大王,太子是不會為這一切所困擾的,他將來一定會舍棄王位而去修行,一定會去尋求真理,最終悟道成佛。他將是世間永不寂滅的智慧之光,他的智慧將解救陷溺在苦難深淵中的眾生。當太子得道成佛時,世間就有一位教化人生的導師了。我為不能親聽佛的大道而感到異常的遺憾。”

張嗣聽了阿爾凡仙人的話,真是喜憂參半(此乃有點題外之話,放下不表)。

再說張嗣夫人剛剛誕下的嬰兒,也像當初喬達摩悉達多一樣,不需要任何人扶持就突然站起來,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行了一圈,開口作獅子吼“天地之間,任我行。”

嬰兒話一說完,就跪在佛龕前虔誠地拜著佛,喃喃念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張夫人見狀,也跟著跪在佛龕前虔誠地拜:“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禮佛完畢,張夫人突然看見太子,乖順地行到了她的面前,依偎在她的懷里。

張夫人愛撫地:拜佛好,佛菩薩會保佑乖兒健健康康長大!

太子恭敬地在母親的懷里點著頭。

太子降生的喜訊也迅即傳遍了國都南詔城,傳到了朝廷里。張嗣連忙起駕回府。

夫人把太子抱出門外。

可愛的太子一見張嗣,連忙走下地來,伸出小手拉著父王,在佛龕前認真地拜佛。

張嗣虔誠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張嗣和夫人不動聲色地看著虔誠的兒子。

夫人走上前去:皇兒。

“娘,我在拜佛,我看見佛菩薩還沖著我笑呢……”太子眨著小眼,認真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張嗣和夫人對視而笑。

張嗣:看來皇兒與佛有緣!

夫人趕緊安慰著:“這也是好事,信佛的人與人為善,總比那些不信因果,什么惡事都敢做的人好!”

張嗣感嘆地:夫人說的也是!

張夫人產下稀有的太子,宗族王親,都呈獻無數的象馬寶車;鄰國的國王,也贈送很多七寶的器具,這表示祝賀太子萬歲之忱。

說來頗為神奇,就在宗族王親、鄰國國王呈獻瑰寶的同時,南詔國的都城中,地下涌出無量的寶物,喜馬拉雅山中的巨象群呼擁而來,難以馴服的烈馬此刻也馴若羔羊,雜色微妙的禽鳥從野外飛來城中鳴叫,天空白色的瑞云輕輕的飄游,地上爛漫的百花綻放……

慣于怨憎的人,心中忽而轉為平和;知心的好友,加多深厚的情感;篤實的益友,更有親密的交往;叛逆者的心,頓時消滅;陰險者的惡念,立即驅除;風,微微的吹;雨,及時的灑;雷霆沒有災害,五榖豐登;飯食容易消化,懷胎的身體平安;這都是因為太子的誕生,一切世人才得見這吉祥的瑞相。

神宇園林,都增加莊嚴美觀;井泉池沼,都澄清得比如明鏡;各國免除了饑饉,世界停止了戰亂,天下沒有橫生惡疾之難,世間沒有訴訟不平之爭,各國親如近鄰,人人均如兄弟,這世間上一時吉祥的現象,都是為了慶賀太子的誕生。

那是太子降誕的第三天朝早,命名典禮很隆重的舉行,全南詔所有權威的婆羅門學者,受了張嗣的恭請,為要選擇最好的名字而商量著。

商量的結果,因為太子降誕時具備一切祥瑞之象,所以就命名張仲良。張仲良,那是太子時一落地,就跪在佛龕前虔誠拜佛,口中念著:“阿彌陀佛。”仲良與“阿彌陀佛”近義,意為正確加持仲良,一切天成的意思,是再好不過的名字。這樣一日復一日的歡樂,持續到了太子剛滿月,張夫人不幸無疾撒手歸西了。

在不幸之中,所幸的是張夫人有一個胞妹,姐姐去世以后,她就自愿代姐姐撫養幼年的太子。

太子雖然有了姨母的撫育,但是,張嗣還是不放心,他又選取十二名宮女相助,三名宮女抱持,洗浴,三名宮女陪著游戲。太子的嬰兒期,仍然是再安樂不過的。

光陰似箭,太子已長得是一個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的幼童了。

這時,在太子的周圍,堆積了很多兒童的玩具,但太子的秉性高超,雖是幼童,而其態度卻非常莊重,尤其性情,更是異乎尋常的安靜。

太子的心,寄托在另外一個高深的境地,再玲瓏巧妙的兒童玩具,也絲毫不能勾引起他的興趣和歡樂。

太子從七歲的時候起,就延請名師授課誦讀,當時,南詔最高的學問是五明和四吠陀。五明即是:語文學的聲明、工藝學的工巧明、醫藥學的醫方明、論理學的因明、宗教學的內明。四吠陀是:養生之法的梨俱吠陀、祭祀祝詞的唆馬吠陀、兵法研究的夜柔吠陀、咒術文獻的阿闥吠陀。

太子從七歲到十二歲的這幾年間,在文事方面,把這科學知識的五明,哲學知識的四吠陀,都學得精通爛熟。

假若說,世界上有聞一而知百的人,那便唯有這位張仲良太子了。

張嗣見到太子的聰穎,心中大喜,他把國中有名的權威學者,都請來教授,不出幾天,他們都被太子的智能所折服,進而全都自動辭職。

太子在文事方面打好基礎后,從十二歲的那一年起,他又開始練習武術。

太子生來就有很大的膂力,一切兵戎法式,百般武器,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很快都一一純熟通達。

張嗣一心想要把太子學成文武雙全的英明君主,因為他很了解當時南詔的國情,五天竺中的諸國分立爭霸,南詔國的張家族,在國際間的地位雖然很高,但在他的南方,出現了憍薩彌羅與摩竭陀兩大強國,南詔國,常受到他們的威脅,所以他無時不在盼望著,未來全南詔民族理想中統一的圣君,乃是屬于自己賢明無比的太子。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