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第408章 為民求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第408章 為民求雨

第408章 為民求雨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六祖惠能大師用錫杖擊地成泉,僅解決了寺內僧眾的日常用水問題。但一想到新州縣域內外,上天久未下雨,造成赤地千里,旱情嚴重,農作物欠收,心情禁不住變得沉重起來。

入夜,六祖惠能大師端坐禪房,屈指算來,自己的世壽僅剩下三天了…….他毅然決定,在圓寂之前,為勞苦大眾解除旱災。

第二天一早,六祖惠能大師帶著神會,化裝成云游道人,從龍山國恩寺出發,出集成,過良洞,越河頭,一路拔涉,深入民間了解災情,體察民情。

這天中午時分,六祖惠能大師和神會沿著云霧大山一條向西南走向的山脈,穿田過峽,一起一伏,勢如蛟龍騰躍,直到新州縣天堂地面,在一座建有觀音閣的石山腳下戛然而止。

于是,師徒就在觀音閣附近觀察,希望找到水泉通道。可是找來覓去,卻不見一絲跡象,只見閣內最高一層,當中設有一佛殿,供奉著觀世音菩薩。

菩薩坐著蓮花寶座,神態慈祥而又莊嚴。殿堂的后壁是一片光滑的石壁,殿前設香爐處是一個露天的天臺。天臺中心有一個瑤池,里面種蓮。由于天大旱,瑤池里的水也干涸了。

在觀世音菩薩蓮花寶座前,六祖惠能大師把此來的目的虔誠地向觀世音菩薩稟告后,任由思緒飛揚開來。

忽然,一道光芒閃現眼前,六祖惠能大師抬頭一望,只見端坐蓮花寶座上的觀世音菩薩,托著凈瓶的手竟然往右指著。

剎那間,六祖惠能大師被這一發現震撼了,也參透了其中的玄機。

六祖惠能大師拜謝觀世音菩薩后,和神會徑直往右方向而去。

往右行就是天堂內洞。這里群山環抱中有兩區平地,田土豐美,當地人稱之為內外天堂,農耕兩大分野于此天然分界……美麗的天堂,美麗在傳說中;神奇的內洞,神奇在神話中。

內洞,這片古老的土地具有悠久的歷史,秦漢時期的香火幾千年如縷不息綿延,自北向南流的那條內洞河流,發源于蓮塘后龍巍巍大山“朝仙椅頂”之大山脈瀑布,匯高山之水流經內洞河,匯合新興江流入西江出大海。

波光瀲滟的內洞河,給一河兩岸的大地平添幾分靈氣,澆灌出內洞的秀麗風情,給萬物帶來生機,成為生命之源,孕育著世世代代的內洞子民。

進入外天堂的內洞三廟口,建有一座“三公廟”,這里供奉著三國桃園三結義的劉備、關羽和張飛。內洞人祈禱“三公”把住內洞的門戶,保一方平安。

三廟口是個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三廟口前面,是一座牌坊,氣勢恢宏。嶺南名穴“觀音坐蓮”——內洞蓮塘村梁姓始祖葬的龍真穴——就在內洞的北峰荔枝脊大山。

此山乃從廣西梅花頂發脈經望君頂、大田頂,一路屈曲起伏而來,穿田過峽,在羅陽跌斷沖起大云霧山,開肩展開紫羅大帳,中穿出梧桐木枝,結木節萌芽穴,內堂平鋪如仰掌,唇廣開,余氣再擺落山下,左右兄弟龍虎兜收止截余氣,外形更酷似一朵蓮花,結花蕊穴,案后化陽結蓮塘村,故亦叫作“觀音坐蓮”,梁氏開族宗祠堂亦選于此。

也有前輩稱作蟹地,左右開蚶,穴結蟹口,對面山頭觀之,亦甚相似。正是:千里來龍,氣象萬千。點得正穴,便能發福。

前山下大明堂是內洞鄉,內洞有十多條村,如一個很大之聚寶盆,堂內能容千軍萬馬,大局水口緊密。

經云:明堂能容萬馬,水口不過一舟。水口處建有一文昌塔(寶寧塔)鎮守,左方有令旗出陣旗,右方有鼓有馬羅列。《雪心賦》云:“左旗右鼓,武將兵權,前障后屏,文臣宰輔。局有威武之勢,必應出武將兵權。”正是此穴之描述也。

從“觀音坐蓮”下面的帳臺處一覽內洞的全景,北高南低,村與村之間連成一片,大小樓房,錯落有致,仿佛一個山中城市,內洞確是一個人杰地靈的風水寶地。

在這個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神奇福地”,流傳著一個關于天堂蓮塘的優美動聽故事:

在遠古洪荒盤古開天辟地之初,天堂堂外內洞一帶,是一片汪洋大海(現在這一帶的巖層都是石灰巖結構就是一個證明),今天蓮塘村所處的位置,就是這個一望無際的灘岸。這里順著地形一凹一洼,遠看好像一口池塘。

話說天上玉皇大帝養著一群侍女,有一部分專門負責栽培管理蓮花及采摘蓮子的工作,其中為首一位蓮花仙女,因為她有煲蓮子糖水和做蓮子糖羹的技巧,所以還要做蓮子制品給玉帝、王母享用。

這一年,皇宮里又要舉辦蟠桃盛會,蓮花仙女手捧翡翠托盆,把煮好的蓮子糖水送給玉帝享用,由于皇宮地面光滑,心情一緊張,腳下一滑,倒瀉了蓮子糖水,濺濕了玉帝的龍袍。玉帝便大發雷霆,處罰蓮花仙女,以后不準她參加各種盛宴的招待工作,貶她到仙宮蓮花瑤種養蓮花,只準她到了收獲季節還可同其他仙女一起采摘蓮子。

蓮花仙女性格倔強,不畏權勢。他認為,玉帝對她這無意的小小失誤就作這么重的處罰,實在有點小題大做,心里不服氣。

這一年,又到蓮子成熟的季節,摘蓮子時,蓮花仙女想起玉帝對自己的處罰,越想越氣。一氣之下便把采摘下的一批蓮子撒下了凡間大地。從此人間各地才有了蓮藕、蓮花、蓮子等物。

這天,蓮花仙女和四個金童玉女相約,騎著五匹神馬偷偷下凡,游覽人間美景。路上蓮花仙女告誡大家說:“一直往前走,不準說話,以免驚動宮廷,惹來懲罰。”

蓮花仙女等離開仙界后,揮動神鞭,神馬飛騰,踏著五彩祥云,來到現在的新興縣天堂鎮上空,便按下云頭,俯視凡間,下面有一片汪洋大海,海邊有一大片淺灘,長滿了無邊無際的綠葉紅花,感到十分驚奇,便策馬向著這一帶飛馬而去。到了一看,原來是荷塘里盛開著的是紅的、紫的、白的蓮花。蓮花仙女這時對四個金童玉女說:“我前世撒向人間的蓮子已經開花結果了,我們前去觀賞觀賞吧。”

由于高興,她們已忘記了剛才的告誡,于是嘻嘻哈哈,嘈嘈嚷嚷。這下可糟了,嘻鬧之聲驚動了天宮里的護法大神。大神不敢隱瞞,于是告知了玉帝。

玉帝聽了稟奏,大怒曰:“蓮花仙女等違犯天條,私自下凡,以后不準蓮花仙女和四個金童玉女以及五匹神馬再回天界。”

從此以后,蓮花仙女、四個金童玉女及五匹神馬便都留在了人間。

那時人間尚無五谷,她們吃的是蓮子、蓮藕,穿戴的都是蓮葉、蓮花,那五匹神馬只好吃草充饑,由于缺乏飼料,長年累月,越來越瘦,直到一匹匹趴在地下,變成五座山岡,馬頭都向著馬廄,后來人們就叫這五個山岡為“五馬回巢(廄)”,那兩對金童玉女,則結成夫妻,在這一帶地方種植蓮荷,繁衍后代,后人就把這里叫做“蓮塘”。

金童玉女成了夫妻以后,蓮花仙女便不好意思和他們住在一塊了。

她走到蓮塘背后一座高山之頂,搭棚居住,日間仍回蓮塘指導金童玉女耕作。蓮花仙女住的這個山頂,地形很像一張龍椅,經常有仙人到這里會見仙女,后人就稱這里為“朝仙椅頂”。

雖然說,神話世界里的東西都非常天真和神奇,甚至經過后人的加工而變得更加美化和富有神秘色彩,但它的產生畢竟是有深刻的生活依據的。

再說六祖惠能大師帶著神會來到了天堂內洞境界,但見昔日助幌崗仙解旱災時的情景再現:只見這里赤地千里,禾田龜裂,禾苗快要干枯了。一批批的人肩挑水桶到河里挑水淋農作物。

六祖惠能大師又一次被感動了,慈悲之心促使他要給這里的人解除旱患。于是,手持盅缽走向人群,道了個萬福,然后說:“旱情這么嚴重,雖然你們有恒心挑水淋作物,但猶如滴水澆烈焰。如果信得過我,讓我代你們向天求雨怎么樣?”

人們巴不得解除旱患,立刻把兩個道人帶到天堂都司衙門,讓他們同都司商量求雨一事。

次日,當地民眾按照六祖惠能大師的指點,在內洞西北乾亥之位(蓮塘村背后)的一個山頂上筑一土臺,取其“金生水”之意,土臺四周遍插旌旗,又挑選28個健壯男人,手執旗幟四方站立,代替二十八宿,然后六祖惠能大師登壇,焚香禱告上蒼,口中念念有詞。

敲響木魚,又手捧凈水向四方澆灑,然后驚堂木一拍,片刻,天空烏云密布,電閃雷鳴,接著一場傾盆大雨足足下了一天一夜,整個新州大地徹底解除了這次旱患。

雨后,人們要酬謝道人,卻不見了道人的蹤影。只見在土臺的四周,旗幡上貼有一些龍山國恩寺的靈符,于是人們推測這個登壇焚香禱告上蒼降雨的道人就是六祖惠能大師。從此,內洞百姓更加崇拜六祖了。

六祖惠能大師在龍山國恩寺圓寂后,內洞人民發起了塑造六祖金身供奉。于是,請來能工巧匠塑了一尊六祖金身像,有人提議在內洞的中心建一座六祖廟設壇供奉。但大多數人都認為按內洞村莊輪流設壇供奉較好,這樣做對六祖更感到親近些。以后每次輪到哪條村供奉,該村群眾就像做喜事一樣,全村男女老幼沐浴齋戒后,敲鑼打鼓去把六祖金身像接來,然后家家戶戶按自己的經濟能力自報貢齋次數。此后,每遇天旱,人們又抬著六祖金身到原來那個山頂的土臺上求雨。這地方蓮塘人就叫它“求雨頂”,一直流傳到現在(此乃后話)。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