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第363章 用心良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3章 用心良苦

第363章 用心良苦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布袋和尚反問:“你說,什么地方可以住?”

《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想當年,老納就是聞聽此言便開了悟。“六祖惠能感慨了一番后,又說,“所以,禪心靈動,無住為木,布袋和尚反問的話里大有禪機。可惜,活像對牛彈琴,錢镠對禪的機鋒一竅不通,也就無法心開得悟。領會到宇宙人生的最高智慧,他依舊順著自己的思路去想問題。”

錢镠說道:“大師若找不到住處,可到靈隱寺去,我與方丈打個招呼,他不敢不善待你。”

布袋和尚說:“靈隱寺太破,房子太少,不夠我住。”

錢镠當笑話說道:“那我就給靈隱寺建三百間房子,夠不夠你住?”

布袋和尚瘋瘋癲癲的說:“不夠不夠還是不夠。不過,若你真能在靈隱寺建房三百間,這些功德能護佑你占據王位三十年。”

錢镠感到這個和尚十分好玩,樂得哈哈大笑,或許平日位高權重,勾心斗角,所以,與布袋和尚窮開心,其樂無窮。

他接著開玩笑說:“那我若是建一千三百間呢?能不能在位一百三十年呢?”

“你又不是王八,豈能活那么長時間!”布袋和尚一笑,搖搖頭,“再說,你也舍不得布施那么多銀子。不過負債子還。將來由兒孫們來實現。七十三年后,你的孫子將在靈隱寺建房一千三百間,到那個時候,我就可以到那里去常住了。”

錢镠感到十分好笑,說:“布袋大師,我不是王八,你也不是龜,七十三年后,你的骨頭恐怕都爛了。”

一個人的肉體無存,形體何在?

錢镠以為布袋和尚說的都是瘋話,所以沒有在意。

布袋和尚背起他的布袋,優哉游哉地走了。一邊走,一邊吟唱道:“越王吳王吳越王,錢塘野雞變鳳凰,一念善心得善報,三代五帝百年長。”

沒想到,布袋和尚的話,看似荒唐,卻都一一應驗了。

首先,錢镠跟董昌真的十年相安無事,在大唐大混亂的年代里,兩浙人民總算得到相對太平的歲月。

后來,董昌稱帝,在浙東成立大越羅平國,第二年被錢镠擊敗,斬去了大好頭顱——猶如當年劉漢宏一樣。從此,兩浙真正統一在了錢镠手中,被封為越王,正式建立了吳越國,在位正好三十年。

錢镠所創建的吳越國,先后傳承了三代,整整一百個年頭。其次,靈隱寺在吳越國時期曾兩次大規模的擴建,先是錢镠新建殿堂房舍三百余間,初步中興,其后,吳越國第五任國王錢弘,十三年第二次重建竣工,當時的主要建筑有天王寶殿,東西回廊與西廂房,聯燈閣,大悲閣等,共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房屋一千三百余間,住僧三千人,盛極一時。更神奇的是,從五代開始,人們在靈隱寺前飛來的峰巖壁上開鑿石窟,建造佛像,現在存有五代。宋,元時期的大小石窟造像三百余尊,其中,宋代人以布袋和尚的形象為原型,雕鑿了一尊笑容滿面,袒腹踞坐的彌勒佛像,這座佛像,為靈隱石刻中最大的一尊——千百年來,布袋和尚真地常住靈隱寺了(此乃后話)。

在過去遠古時代,有兩位志行高潔的菩薩,一個名叫題耆羅,一個名曰那賴,他們內心清凈無欲,外表安詳自在,為了體悟人生最深奧的真理,他們結伴而行。

翻越那紅塵不到的高山之巔,跨過那俗風難達的大川之巔,一直隱入深山深處,他們舍棄燈火燦爛,親近星月之光,隔斷人間煙火,沐浴清風白云,遠離都市煩囂,吸取山川嵐霞……

剪半片白云補衲,留一輪明月讀經,種三五紅梅為侶,攜數縷清風伴行。

題耆羅與那賴兩個人心靈純凈如水晶,胸懷寬廣如虛空,所以能相互交流,共同促進,禪定功夫日新月異,他們精進修習四禪,終于得到了“五通智慧”——五種不可思議的能力,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

足跨萬丈峰巒,觀白云浮天,春夏秋冬悠然過。俯身千里峽川,聽綠水滲地,子丑寅卯不計年。

不知不覺里,他們已在山中修行了六十年。

這一天,他們二人用天眼觀察,以天耳傾聽,他們看到,他們所在的國家,人們不知道六道輪回,不懂因果報應,時常暗中作惡,其后必將受到禍殃,他們聽見,國家的官吏不知約束自己的欲望,任意為非作歹,百姓私下里怨聲載道。惡毒詛咒,國家即將陷入動蕩……

題耆羅與那賴是大菩薩,他們知道,人,只有約束自己的欲望,清靜自己的心靈,國家才能安定,社會才能和諧,生活才能幸福,這就猶同首先必須有聲響,才有回聲一樣,兩位菩薩共同思維著救度這個國家與人民的良策……

一天晚上,題耆羅與那賴各自坐在自己的蒲團上,像往常那樣誦經。

到后半夜,題耆羅感到身體很疲乏,就在原地躺下睡了,又過了一會,那賴也覺得有些困倦,就站立起來經行(也是一種修行方法),由于他一邊經行,心里一邊默默誦經,所以沒注意腳下,一腳踩到了題耆羅的腦袋上。

題耆羅睡得正香,突然被驚醒,心里十分懊惱,他迷迷糊糊說道:“誰踩了我的腦袋,明天早晨日出一桿高的時候,他的腦袋將會裂為七瓣!”

題耆羅是大菩薩,菩薩的愿力不可思議,不管是善愿,還是惡愿,都會實現。

那賴說:“我是沒留心,才踩到你的頭,并不是故意的呀!你何必要發這樣惡毒的誓言呢?你要知道,即使自己不會移動的物體,也會因為外力而互相摩擦,碰撞,何況人與人之間呢,長年累月在一起,誰能保證不失誤呢?”

可是覆水難收,題耆羅的誓愿已經說出口,無法再收回來了。那賴心想:題耆羅的誓言一定會應驗,到明天早上,太陽升起的時候,我的腦袋就會裂成七塊,怎么辦呢?我也要想想辦法,只要控制住太陽,不讓它升起來,我的頭就會沒事。

那賴也是菩薩,自有他不可預測的神通,他真地控制住了太陽,不讓它再升起來。

一連過了五天,太陽一直沉睡在地平線下,舉國上下都處于一片黑暗里,平民不能生產,官員無法工作,國王也難以處理國事,全國陷入了混亂和恐懼之中……

國王趕緊召集群臣和賢能之士,商量辦法,有人提議說:都城里住著一位高明的術士,他善識天文,精通地理,占卜相面,無所不通,有半仙之稱,可以請他來算一算。太陽連續五天不出來究竟是怎么回事?

術士被請到了王宮,他經過測算之后,說道:“深山之中有兩個修道的菩薩,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些微小的矛盾,其中一人控制住了太陽,不讓它升起來。“

國王問:”他們因為什么而鬧矛盾呢?“

術士將前因后果敘說了一遍,國王說:“就因為這么一丁點的小事,值得嗎?”

術士說:“的確不值得,可是,國王,你想一想,您本人不就這樣嗎?您舉國的官吏,全體的民眾,不都是這樣嗎?總是以自己為中心。以自己的好惡為標準,隨心所欲,任性而為。絲毫不替別人打算,為了自己的蠅頭小利,不惜傷害他人,甚至,損人不利己,照樣樂此不疲……”

國王和所有的人都認真地反省自己,都感到十分慚愧。

國王問術士,“現在該怎么辦?”

術士說:“大王,您可以率領官員大臣們到他們那里去。向他們稽首頂禮,一方面懺悔自己的罪過,一方面給他們調解矛盾。他們都是有深厚慈悲心的菩薩。愛眾生勝過愛自己。所以,您以人民的名義請求,他們一定會化解矛盾的,和好起來。”

國王聽從術士的勸告,帶著官員大臣,鄉紳紳士來到題耆羅與那賴的修行地,跪地磕頭說:“原來我們國家安定,人民富裕,都是兩位尊者的恩澤賜予,如今二位不和,全國人民都失去了依靠,這都是我這個國王無德,黎民百姓沒有罪過,請求二位看在民眾的情分上,和解吧!”

那賴對國王說:“有勞大王對題耆羅說明道理,如果他心結打開了,我就放太陽出來。”

國王又來到題耆羅的住所,轉達了那賴的意思,題耆羅說:“我本來就沒有害死他的意思,不過是一時沖動,發了惡愿,請國王告訴他,讓他用泥巴將腦袋糊起來,再放太陽出來。”

那賴用泥涂滿了腦袋,當太陽升到一桿高的時候,涂在他腦殼外面的泥巴裂為七瓣,而那賴的頭絲毫沒有受到傷害,國王和臣民懸著的心放了下來。無不歡欣鼓舞。

題耆羅與那賴不失時機地對國王和陪同前來的臣民們說道:“你們看,我們是相交六十年的老朋友,如果不互相體諒,就會因為小小矛盾,造成這樣嚴重的后果!所以你們要互敬互愛,互幫互助,一事當前,要先替對方想一想,所有的沖突都會煙消云散。”

直到這時,人們才明白了,兩位菩薩是因為看到了這個國家的弊端,君主和臣民猶如蒙著眼睛在黑夜中走路,時時刻刻都有墜落深淵的危險,所以,二人故意造成了以上變故,以促使他們從渾渾噩噩中覺醒,懺悔罪過,走向光明。

國王深受啟發,向兩位尊者請教治國安邦的道理。

題耆羅與那賴對國王說:“一國之主,要用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來治國,要勸民眾奉行五戒,做到十善。”

他們最后說:“總而言之,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國王和臣民們在兩位菩薩面前受了三皈五戒。

國王回到都城之后,立即頒布詔令,說:”國民不管尊卑,必須經常誦讀佛教經典,奉行“五戒十善”,以為國政,從此這個國家君主寬仁,官吏清明,人民善良,父親守法,母親奉儀,子女孝順,社會安詳,生活安康。

那賴菩薩,并不是別人,他就是釋迦牟尼佛的過去身,而題耆羅,就是彌勒的前身。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