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第353章 偷祭蓮花池(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3章 偷祭蓮花池(上)

第353章 偷祭蓮花池(上)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李小蘭真的下山了。

李小蘭唯有一事不解,便是丁香手中的佛經為何像是一本魔書,邪氣的很,佛家為何會有這樣的一本佛經,佛家為何能保存留下。

李小蘭下山后又到慈寧庵,懇求師太讓她見丁香一面,師太不允。

李小蘭在城中找到了丁香的家,看到了遍地狼藉無人看管的丁家,心中悲憤,為何如此!李小蘭終于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

丁智琮又找上了李小蘭,李小蘭又重新和他在了一起。

李小蘭要向靜心師太討個說法,為何讓一個心地無邪的女子去練那充滿邪氣的武功,而又不近人情地不放女子歸家。

江湖事,須用江湖規矩來辦。

丁智琮別有用心地告訴李小蘭:“雷一虎的‘九轉奪命刀’只有在極怒的時候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果,眼下就是最好時機。‘九轉奪命刀’不僅僅是三十九路,也不是普通的武功,在不同的人手上則效果不同。”

丁智琮說完后,陰險地一笑,“不信,可以試試……”

單純的李小蘭,在丁智琮的挑釁下,提刀直奔慈寧庵,隨著一聲“納命來吧!”李小蘭手起刀落,終于手刃了靜心師太。

橫刀指向眉間,剎那間電閃雷鳴、狂風大作、腥雨傾盆,心魔沖日。

魔刀心功血洗佛門。

李小蘭終于再見到了丁香。只是丁香變成了尼姑。

尼姑不再是曾經的丁香,冷冷地丟下一句話:“施主請回,莫要再做殺孽,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否則休怪貧尼替天行道。”

李小蘭大笑而上,不消十個回合便被尼姑打敗。

雨中的尼姑,武功極高,最后一掌直拍得李小蘭口吐鮮血,五臟俱毀。

李小蘭重重地倒在地上,尼姑面無表情,合掌念道:“阿彌陀佛,魔孽已除,罪過,罪過。”

安道誠講完李小蘭這段驚天地、泣鬼神,悲壯無比的事后,傷心得老淚縱橫,泣不成聲。不久,便沉沉入睡,不時說著夢話,“阿能,若當初不是老朽游說你,你應享齊人之福,孫兒繞膝,安享天倫之樂了……”

六祖惠能從沙發上起來,過去為安道誠加蓋了一床被褥,神思悠悠,喃喃自語:蓮花凈了,;蓮花濁了;蓮花凈了。

淤泥濁了……

說著,說著,一陣睡意襲來,打了幾個哈欠,一頭倒在床上找周公去了……

當……當……當……

晨鐘響起,六祖惠能像往時一樣醒了過來,見安道誠還在蒙頭呼呼沉睡,便輕手輕腳地行出方丈室,來到龍山頂上,極目四眺,只見在龍山上下,籠罩在大霧彌漫之中……

云霧繚繞的龍山,呈現出一條如幻如真的“真龍”,纏游在恍若仙境的龍山與夏盧村之間……

山上、山下處處靈氣,處處生機,處處聞花香,惹得六祖惠能神思悠悠,禁不住脫口而出,放聲吟哦:“龍山隱隱若游龍,洞天云霄何處生”

六祖惠能顧不上回寺里洗漱,便徑直追隨游龍,來到了他的老家夏盧村,來到了他老家屋門前那口荷塘邊。

此刻,六祖惠能佇立在老家門前的荷花池邊,又看到了一片荷花池。

昨夜,他從安道誠口中,驚聞李小蘭原名叫蓮花和噩耗;

今晨,他鬼使神差般來到老家門前的荷花池邊,一朵粉紅色的荷花正從淤泥中含苞待放。觸景生情,禁不住祭奠起來——

祭蓮花,哭蓮花,對荷池,稽我顙,悲難禁,淚兩行,流不干,我來祭,妹妹你快來見,這個傷心人,來將妹看,無限愴傷,敬請芳魂,無怨望,鑒諒我衷腸。

哭一句阿蘭妹,嘆一句花落人亡。驚聞妹噩耗,我猶似癲狂,妹歸離恨天,我卻隱山林。妹妹臨終悲聲叫,悲聲怨我薄幸人。妹妹猜錯咯,妹妹休抱恨,哥哥不是負心人,哥哥正是有情人。恨只恨當初不辭而別,更恨雷一虎和丁智琮施毒計,借刀殺人害妹客死異鄉……唉吔真凄愴,陰陽阻隔,兩茫茫。待我以水代酒三杯奠祭,妹妹呀,你來嘗嘗。

初杯酒,祭蓮花,生自銷魂,死斷腸。景物依然,人已回天上,空余竹葉,叩門窗。風動門簾,秋雨響,葬花人渺,花也凄涼;

二杯酒,奠蓮花,前塵舊事,化作一夢黃粱。空有瑤琴,難再親玉掌,池中蓮盛,那個寫辭章。正是離恨有天,難補石,行云無夢,苦相望;

三杯酒,哭蓮花。后梁女子,無望還陽。我燒頁紙錢,來奉上。等你黃泉有路,好還鄉。祭奠來遲,求妹諒,求妹諒,諒我偷來不易,唉!哭斷肝腸。

遁入空門,難結連理,素愿難償,夢一場。今生休矣,世事已滄桑,幻變無常。堪嗟嘆人生,多孽障。哥已絕望,從此我心若冰霜。我愿向慈航,唯求引領,登彼岸。拜佛燒香,頂禮入禪定,把世事忘。紅顏窺破,福祿親恩,無福消受。搖曳荷葉,陰風吹荷池,凄涼景象,倍覺彷徨,是否感我愚誠,妹你芳魂,來倚傍。但求一會訴心聲,心聲難訴夢難成,未得伊人鑒諒,終覺心內,難安。今日云散煙消,我身似飄蓬大限臨頭。此后荷塘池邊,再難相見……

六祖惠能祭奠已畢,站在荷花池塘,面對浩浩長空,茫茫霧海,任由思緒飛揚開來……

神思悠悠中,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他與李小蘭,不,應是李蓮花同窗共度的那些兩少無猜的童真時代——

童年的李蓮花,那晶瑩如玉的身姿,無時不在他心中閃現,無不述說著無盡的相思,激起多少回想——

啊,小蓮花,你可知否?但是你在小能哥的幼小心靈中,早已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

可愛的小蓮花呀,當時,你領著我到你爹的學堂來習文,使你這位還未開悟的阿能哥,在你的靈氣熏陶之下,腦門洞開……

正是你那迫人的靈氣,給予你阿能哥無窮的靈感,激發出無窮的智慧;

正是你那迫人的靈氣,就造就了你阿能哥過目不忘的本事,乃至后來成就禪宗六祖之才……

面對池中蓮花,惠能的思緒,像大海中的波濤層層猛漲起來……

在雨色朦朦時節,小蓮花,一如那圓圓滿滿的葉,沾滿晶瑩的雨珠,如珍珠般,映射出小蓮花清淡干凈的容顏;

在月色銀輝如水的夜色間,悄然打動六祖眼;

在歲月的遞增間,他越發喜愛那一池碧波里剔透干凈的玉顏,在蓮的神韻間,似乎悟出了人生之真諦:

就讓悲哀淡去,讓歲月靜好,一世安然。“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

佛曰:淡定即從容,世間風月,不忘初心,賞花的心情,總能心靜即安。

就讓我們一起在清風拂過面頰,蛙鳴蟬叫的夏日,在六月的暖陽間聽魚戲青蓮的聲音。

能一起等待花開,凝視花落的人兒,都是緣深……

請在珍惜里原諒,請在原諒里珍惜。

在瞬間的娟秀間,讀懂歲月匆匆的碾轉、聚與散;讓如煙的往事,在輪回間,沉淀,在蓮的一朵禪意間,浮生花開,月靜日長,最終,歲月沉香吧。

六祖惠能畢竟是經歷過大起大落之人,他不愿在歲月的門楣間,感嘆人生的苦澀,讓絲絲怨意蔓延開來。

他愿他心中的蓮花,在瞬間的完美中,定格一世的安寧。

在盛開的季節里,讓人忘卻凋零的悲切。

就在這繁華喧鬧的紅塵里,蓮花輕浮在圓潤的葉間,聽濤濤水流的輕吟,仿佛一世靜好的期盼,在微風拂面的荷塘邊,在心底蕩漾開來。

惠能默默地在心里說:就讓蓮的清幽感染我的思緒,在流年似水的歲月間,低眉凝眸,凝視一花的風雅,在靜好的歲月間,讓我讀懂一花一世界,在別樣的心情里,盛開一份別致的溫柔。就讓我在自己的世界里,淺淺遇,淡淡忘。在流年里,讀懂煙火,流年,紅塵,滄桑……

誰說,讀懂過蓮的傲骨

在一波蕩漾間,發現那孤獨傲然的心靈。從一片蓮葉間,挺立出一朵青里泛白的花苞,在一抹溫柔里,孕育出滿滿的深情。蓮如人的心情,也寂寞,也淡薄,也黯然。但卻在時光流轉間,甘愿化為佛前的寶座,在孤獨中,聽盡一片梵音佛語。

蓮,用自己的嬌柔,驚喜世人的心靈,讓靜美的溫柔,流淌在世人的心間。就讓我在將要圓寂的靜好里,細細讀懂一世的流年……

而這一切,早已隨風而逝。

就讓心中的圣潔的蓮花,在碧水蕩漾間,盈盈的潤了如玉的嬌顏,在時光的長廊里,與佛結緣吧!

故地重游,六祖惠能面對荷花,浮想聯翩……

面對荷花,六祖惠能沉吟自語:“荷花啊,自古以來,你就是文人墨客、高潔之士吟詠的對象,人們喜愛她,贊頌她,不但是她的曼妙身姿、幽幽的芬芳,更是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格,讓世人敬佩和深深地推崇……”

六祖惠能自那次用口為李小蘭吸出蛇毒,救了她一命,有緣與她同窗共讀,挽手荷塘賞荷花,就當著她的面,把她喻為蓮花,常常在佛前虔誠膜拜她那超凡脫俗的氣質和仙風道骨。

在曹溪寶林寺弘法中,六祖惠能忽然有一天發現,在韶州大街小巷,印有蓮花圖案的時裝成為人們的最愛。更讓他欣喜無比的是,在韶州大街小巷的畫廊中,蓮花的大幅畫像作為一種標志,在畫廊上隆重地出現!

啊,蓮花,難道是蕓蕓眾生頓悟了嗎

這充滿禪意的蓮花啊,但愿你的高貴品格真的被認可,但愿你的出淤泥而不染之風骨真的被蕓蕓眾生所欣賞!但愿所有以你之名顯現的形象真的沒有辱沒了你!

佛說:“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才換來今世的一次擦肩而過”。也許,惠能與李小蘭的這一世的擦肩而過,就是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換來的……

“江南蓮花開,紅花覆碧水。色同心復同,藕異心無異。”南朝梁武帝蕭衍的這首頗有禪意的《夏歌》,使六祖惠能夢回大梁皇朝——

梁武帝蕭衍是梁朝的開國皇帝。他的祖上蘭陵蕭氏本來是北方庶族,家世比較低微。可他的伯父蕭道成是一個很有謀略的政治家,他趁著朝廷內亂之際,奪取政權,建立了齊朝。

蕭衍繼承了叔父的膽識和謀略,在南齊擔任軍職,曾和北魏軍多次交手,聲名遠播。

齊建武二年(495),北魏軍進攻南齊司州刺史蕭誕,蕭衍跟隨江州刺史王廣之前往救援。兩軍陣前,其他將領見魏軍勢大,畏懼不前。蕭衍親自率領敢死隊為先鋒,奮勇拼殺,將士們緊隨其后,大破十萬魏軍。

戰后搜檢敵營,從一名魏將留下的巾箱中找到了北魏孝文帝的敕書,上面寫道:“聽說蕭衍善于用兵,不要輕易交鋒,等我到達再商議對策。如果能俘獲此人,則江南為我所有。”

蕭衍早年還是一位社會名流。南齊竟陵王蕭子良開西邸,廣招文學之士,蕭衍與名士沈約、王融、蕭琛、范云、任昉、陸并等游于西邸,吟詩賦文,號稱“竟陵八友”。

蕭衍未做皇帝之前,雖然政務繁忙,他仍然每天燈下讀書直至深夜,曾撰寫《通史》六百余卷。他還常常親自起草朝廷的詔告、贊、序等公文,合起來竟然有一百二十卷;改訂“百家譜”,重用士族;蕭衍善于弈棋,其他方面如卜筮、書法等無不擅長,堪稱多才多藝。

如此文武全才自然不肯久居人下,于是趁著齊武帝病逝,宮廷內亂之際,蕭衍便輔佐蕭昭業奪取了政權。當時的他羽翼還未豐滿,可是蕭昭業非常倚重他,致使他的勢力一步步壯大。等到力量積蓄足夠之后,蕭衍毅然于雍州發動起義,奪取政權,建立了梁朝,改元天監。

從此,梁武帝蕭衍不再為他人做智囊,開始在政治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梁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長壽皇帝,他活了八十五歲,在位五十多年,可以說在他信奉佛教之前,還是非常勵精圖治的,堪稱一位文武兼修的明君。

從史料上看,蕭衍精通武術,又是文學大家,確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文武雙全”帝王。

蕭衍小名“練兒”、“阿練”。生于公元464年,死于公元549年,終年86歲,系中國古代僅有的幾位高壽皇帝之一。

作為南北朝時期“宋、齊、梁、陳”中梁的開國皇帝,蕭衍的智慧和才能非同一般。史書稱“生而有奇異,兩胯駢骨,頂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

當年20剛出頭的蕭衍在權臣王儉手下謀事,王儉懂點相面之術,看了蕭衍的面相后說,“此蕭郎三十內當作侍中,出此則貴不可言。”

果然,蕭衍“三十內”的最后一年,即39歲那年(公元502年),齊帝蕭寶融禪位于他,都城仍設在建康。實際上蕭寶融哪是什么禪讓啊,完全是讓蕭衍逼的。

實際上,蕭衍被神化了,其實蕭衍也是一個荒唐的皇帝。

時處中國南北分裂狀態,在南強北弱的背景下,蕭衍曾多次“北伐”,也始終沒有打敗北魏,“收復失地”。

當時北方勢力曾一度四分五裂、群龍無首,如果蕭衍是一位圣明君主,憑南朝的實力,統一中國是沒有問題的,不需要等到50年后隋文帝楊堅的出現。

蕭衍不只自己沒有做好皇帝,搞出了”出家秀“等多重鬧劇,家風也讓他治理得一塌糊涂。

南朝皇帝多奢侈腐糜。東昏侯的后宮美女如云,佳麗多多,其中有一個叫潘玉兒的妃子最受寵。

當年,蕭寶卷為了討好潘妃,大修宮殿,并對居所閱武堂內諸殿進行了超豪華裝修。潘玉兒所經之路,皆鋪上雕鑿有蓮花紋飾的純金地板,稱是“此步步生蓮華也”。

中國古代女子裹小腳的習俗就是仿潘玉兒的“三寸金蓮”而來。

蕭衍當了皇帝后,沒有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的魄力,卻學起了嬴政悉收六國后宮美女的做法,把住處搬到了當年蕭寶卷作樂的地方,把蕭寶卷的后宮美女也“收”了下來。

一陣沁人心脾的蓮花清香隨風飄送,把六祖惠能從大梁皇朝之中帶回到荷塘眼前。

六祖惠能望著荷塘,心想:人,既是如此,而花呢也是如此啊!睹蓮思人,蓮花的清香,把六祖惠能帶回到了與李小蘭同窗共度的那段兩少無猜的歲月之中……

春天,六祖惠能和小蘭在學堂苦讀之余,牽手漫步于屋前左邊的荷塘邊。在那時,他望著一池春水,又看看眼前的小蘭,凝神沉思之中,猛地觸發了靈感:她,多像池中那一片漂浮在水面上的蓮葉,而自己則沉睡在那一如青紗帳幔包裹著的花苞里……

初夏的夜晚,在久違的雷聲中,最讓他擔心的是蓮花了。想想她那嬌弱的身軀,怎能禁受得起這令人心驚肉跳的雷雨考驗啊!想必,他那心愛的蓮花將會在這雷雨交加的夜晚之后,因為這不堪的摧殘而香消玉殞,而他的付出也會在蓮花遭受這次“劫難”后前功盡棄。

可是,卻出乎他的預料,經過這一場突如其來而又痛痛快快的夏雨后,蓮花居然在晨曦中徹徹底底地綻放了,宛如剛剛出浴的美人。

你看冰肌玉骨的蓮花瓣,層層疊疊從里到外舒展開來:花瓣白里透紅,而花心卻像燃燒著的火焰,又像少女敞開了的心扉。微風中,蓮花又像穿著連衣裙的少女翩翩起舞。

旁邊的蓮葉:有的像一個個碧玉的圓盤,有的像一把把為蓮花遮風擋雨的綠傘,有的又像舞女穿在腰間的舞裙……

蓮葉上滾動著一顆顆水珠,陽光照射下,釋放出璀璨奪目的光芒,仿佛一顆顆晶瑩剔透的鉆石。

水中的紅鯉魚望著蓮花,有的歡快地游來游去,有的呆呆地看著佳人不知所措,有的竟然忘乎所以地跳出了水面……

夕陽西下,蓮花不知什么時候又走進了她的青紗帳幔里,似乎要和他同時進入夢鄉,以便在夢的路口和他這個小情郎幽會。

夏夜的夢里,常常會與旖旎柔情的蓮花小妹如膠似漆、難舍難分,直到破曉時分……

秋日,秋風蕭瑟,秋雨霏霏,天氣變涼。隨著大地漸漸被秋風灑滿了金黃,綠葉紅花紛紛離去。

“秋日心容與,淡水望碧蓮”。蓮花又像沉睡了的美人,終日躺在自己的青紗帳幔里不再醒來,任憑他在旁邊怎么呼喚她也不醒。

知道蓮花沉睡著的心事:繁華落盡,留下的,除了一池子蒼涼,還有那些凄美的記憶碎片。

用蒼涼這根貫穿著一生的絲線,把值得珍惜的記憶碎片串聯起來,珍藏在記憶的倉庫里,為他坎坷的一生留下美好的記憶。

遙想當年此日中,他與蓮花小妹分別,帶著對求佛法,造福大眾的理想,踏上艱辛求法路。原以為接過五祖親授的禪宗衣缽,成為禪宗六祖后,定能給自己所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以及眾生的離苦,幸福康樂!怎料天不遂人所愿,幾經劫難,幾乎命喪黃泉……

在經過人生歷劫的殘酷現實的無情打擊后,他才知道:頭上的天空,看上去觸手可及,但實際上卻很高很高。無情的現實,挫傷了年輕氣盛的銳氣。曾經迷惘過,甚至退縮過。

可是,茫然時,就在那一瞬間,執著點燃了心燈,照亮了前行的路;專一凈化了身邊的污水,讓他的生命之河變得越來越明澈,并且,還打造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與蓮花有緣的他,深深體會到:近赤者紅——由于與蓮花朝夕相伴過,蓮花的品質感染了他。

在那些逃亡而又悲涼的日子里,他堅持著他的堅持,追尋著他的追尋……

即使天那么高,踮起腳尖,也會距天近了一點點;即使海那么深,向前走一步,也會距海近了一點點;即使煩惱不斷滋生,也要學習蓮花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用不斷進取的充實來驅走心頭的那片烏云。

即使身處的環境如污泥般的惡劣,也要學會在污泥中生存,汲取污泥中的養分而不被污染,要為未來的頓悟中國禪綻放美麗而堅持著,努力著。

在與蓮花相伴的日子里,她的品質影響著他,他的身上漸漸有了蓮花的影子。他每有心事,與蓮花傾吐……

冬日,沉睡在青紗帳幔里的蓮花仿佛已化著朔風不知飄向何處,只留下幾片枯萎的蓮葉無奈地漂浮在蓮花池的水面上。

冬日是寒氣襲人的季節,也是枯水的季節,他經常思念蓮花,夢里都想著往池里加水,讓身體枯萎的她,心不會感到枯竭;同時也要讓她覺得,即使是在她落寞的日子里,沒有誰牽念她,他也會靜靜守候著她,呵護著她。

冬日的一個清晨,他像往常一樣看望蓮花。來到了蓮花池邊——卻看見,蓮花的根連著泥土漂浮在了水面。當時的他,心里焦急萬分,可是他不敢輕舉妄動,擔心會弄巧成拙,只得這樣在旁邊觀察。

連續觀察了幾天都是如此。

他心里非常著急,可還是束手無策。唯一能做的,只能默默為她祈禱:愿仁慈的蒼天保佑他的蓮花無恙……

可能是他的誠心感動了蒼天,終于有一天,蓮花被泥土包裹著的根又沉入了蓮花池里。他把頭伸到水面仔仔細細查看:只見她的根周圍還長出了小小的蓮葉——他心愛的蓮花,終于安然無恙了!

歷經了這段讓人提心吊膽的日子,在寒氣逼人的冬日里,他更加關心蓮花了。

適逢冰凍時日里,透過冰塊還可見到那些在水中游弋的紅鯉魚,依然在被冰塊覆蓋著的蓮葉下守護著蓮花的根和葉。

“陳根與故葉,銷化成泥塵。化者日已遠,來者日復新”。其實蓮花雖離去,而花神依舊在。

她,一直在身邊沒有離開也沒有閑著;

她,正在為未來的燦爛輝煌而不停地努力吸收池里的有機養分和無機養分,為迎接下一個輪回時的美麗而時時刻刻醞釀著希望和機遇。

而在水池旁邊守護著蓮花的護花神,直到她下一個輪回時歸來。

喜歡自家門前池塘中的蓮花,喜歡她出污泥而不染的純潔,喜歡她一樣的堅韌不拔和專一。

他和她相守、相伴并相知;他們一起歷經風雨,一起欣賞彩虹,心靈相通。

她,這一生開花只為他一人;

他,這一生護花也只為了蓮花。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