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第347章 忍辱道(1)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7章 忍辱道(1)

第347章 忍辱道(1)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出家前種莊稼,出家后還是種莊稼!

要知道,契此拋家離鄉,是為了修行,從而了生脫死、成佛作祖的,而不是為了來給你們賣苦力的!

要明白,人家來投靠天華寺,是為了避開世俗的糾纏,以便靜心參禪,發明心地,悟徹人生,而不是為了來當莊稼漢的!

然而,身為僧人不能修行,并不是契此最大的煩惱,最讓他難以忍受的,還是那如影隨形的惡名。

契此每天從寺院到山下的寺田里去,都要經過山門前的一條村莊。他每次從村中穿過,總是有人在他背后指指點點,戳他的脊梁骨;有的指桑罵槐,盡情諷刺、挖苦他。甚至,有一些小伙子故意向他吐口水挑釁,直接破口大罵他是花和尚……

契此無言以對,只好低垂著頭,繞著路走,躲開人群。實在避不開時,只能默默承受。

有一天,契此內急,到村里的一個東司(廁所)方便。他剛剛蹲下,一灘稀牛屎從墻外飛出進來,不偏不倚落在了他的腦袋上!

面對種種難以忍受的侮辱,契此不知道怎樣才能擺脫,他感到,自己的胸膛就要爆炸了……

有一次,有人直截了當問他:“彌勒,他也出家多時了,為何一直不入流?”

彌勒說:“我是一個無心道人,所以不入聲聞流。”

“什么是無心道人?”

彌勒回答:“無心者,無一切心。也就是對一切無想、無念、無所求。所以,你們供養十方諸佛,不如供養一個無心道人。”

盡管他是一個樂天派,卻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因為王舍城里的人們都知道他尚未證果,所以,他在進城乞食的時候,很少有人愿意供養他。

乞討不到食品,彌勒不得不經常餓肚子。餓肚子他也照樣無憂無慮,整天呵呵笑個不停。

這一天,又到了乞食的時候。彌勒看到,舍利弗與羅睺羅師徒,一前一后步出祈園精舍,向王舍城走去。他想:舍利弗是佛陀的大弟子,而羅睺羅更是釋迦牟尼佛出家前所生的兒子,他們兩個入城乞食,一定能得到很多人的供養。

于是,他就跟隨著舍利弗與羅睺羅身后,步行到王舍城乞食。

他的如意算盤是:人們在給他倆的缽里放食物的時候,不會好意思單單冷落他吧?誰知,人算不如天算。往常,他獨自乞食,多少還能得到一些食品,而現在,他跟隨著舍利弗他們,壓根就沒吃上飯——

走在彌勒前面的舍利弗、羅睺羅剛要進城門的時候,彌勒發現,一個惡狠狠、兇巴巴的大漢,突然從旁邊躥了出來。

他先是向舍利弗的缽里撒了一把沙子。

舍利弗不但不惱不怒,反而像得到最美味食品一樣向他點頭致謝。

惡漢又沖向羅睺羅,照他臉上狠狠打了幾拳!

彌勒見狀,下意識地加快了腳步。

惡漢行完兇就開溜了。而站立在一旁的舍利弗,并沒有阻攔他,任他離去。

彌勒趕到的時候,看到羅睺羅滿臉是血,痛得嘴唇發抖。

看得出來,羅睺羅是緊咬牙關,才強忍住了胸中的怒火。

這時,舍利弗說道:“羅睺羅,我們都是佛陀教導的弟子,應該有忍辱的精神,無論遇到任何情況,都不能心懷嗔恨。我們要以慈悲心,憐憫一切眾生。佛陀經常教誡我們,對于個人所受的委屈詆毀,要以忍辱為主。因此,羅睺羅,你要熄滅胸中的怒火,忍受心中的屈辱。世界上最大的勇氣,就是難忍能忍。天上人間,任何力量都不能勝過忍辱。”

聽了師父舍利弗的一席話,羅睺羅的心情趨向了平靜。他走到小河邊,水面上映照出了他滿是血污的臉。然而,他的心并沒有隨之波動,默默地捧起水,洗去血漬。

舍利弗與彌勒看到這種情形,心里無比感動。

羅睺羅說:“剛才的疼痛,我已經不把它放在心上了。這世上有著許多的惡人,不如意的事兒也很多,我的心并沒有因此怒火中燒。只是想到,像這種無法無天的暴徒,如何處置是好?佛陀教導我們,要有慈悲心,要和藹待人,要忍辱積德。但是,那些愚狂的人卻因此輕蔑我們,反而尊敬那么兇殘的人。佛陀演示的真理,對于他們說來,如同陽光照耀死尸一樣,毫無反應。天降甘露,豬也有份。可是豬依然喜歡污水橫流的骯臟地方。佛陀所開示的人生真諦,對于那些愚昧的人有效嗎?”

舍利弗聽了之后,對羅睺羅很滿意。于是,他們返回了祈園精舍。

佛陀聽了舍利弗的講述,對羅睺羅的忍辱精神給予了贊揚,并且對所有的比丘開示說:“不知道忍的人,就不能見到佛,就會背離佛法、遠離僧眾,就不能在輪回中得到解脫。只有能忍惡行的人,才能消除災禍,得到安詳。有智慧的人能體察到因果,所以能控制嗔恨念頭的生起,常行忍辱。忍,是修道的助緣,可以使你早日解脫;忍像大海里的舟船,可以渡過一切苦難;忍是病者的良藥,能夠救助人的性命。我之所以能夠成為佛陀,獨步三界,受到人天敬仰,是因為我的心安穩,深知忍辱德行的可貴!”

為了使得弟子們更好地理解忍辱法門,佛陀又講了一個故事,一個關于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

那是過去久遠劫之前,佛陀還在修因位菩薩行的時候。那時,有一個國家叫波羅捺,國王名曰迦梨。在這個國家深山之中,有一位大仙,叫羼提波梨。他與五百弟子共同住在安靜的山林里面,修忍辱行。

一天,迦梨國王帶著四位大臣,以及王宮中的夫人、宮女,到山林中游玩。迦梨國王一路鞍馬勞頓,剛到山林邊緣,便感到勞累疲憊了。于是,他就在一棵大樹下小睡了一會兒。那些年輕活潑好動的宮女們,整天被憋在宮中,如何肯舍棄這來之不易的游玩機會呢?她們互相使個眼色,悄悄離開國王休息的地方,游山觀景去了。

正是春光明媚時節,漫山遍野鮮花爛漫,綠樹枝頭翠鳥鳴囀,再加上美麗如云霞的宮女們輕歌曼舞,幽靜的山林洋溢著浪漫而又溫馨的氣息……

美麗動人、款款情深的宮女們一邊欣賞著春光明媚的美景,一邊采著漫山遍野的鮮花,把歡聲笑語灑滿了山林幽谷。

當她們來到一處僻靜的山谷,在一株亭亭如傘的大樹下,看到一位修行者正在端坐思惟。

他一動不動,對于她們曼妙的麗影視而不見,對她們宛轉的歌喉聽而不聞。

看他這專注的神態,就算大山轟然崩塌于眼前,哪怕雷霆炸響于耳邊,都不能使他心動神搖。

不用說,宮女們看到的,是仙人羼提波梨。她們遂生敬心,滿懷恭敬,將手中的鮮花散于仙人身上。

仙人羼提波梨見宮女們以鮮花供養自己,從殿中徐徐出來,向她們頷首致意。

她們虔誠地坐在仙人面前,請他說法。

國王迦梨小睡醒來,顧望四周,身邊只有四位大臣守候,沒看見自己的嬪妃們。

國王心中甚是不快,就與四大臣到處尋找她們。

國王等人找到仙人修行的山谷,看到諸女靜靜坐在仙人羼提波梨面前,全神貫注、如饑似渴傾聽仙人說話,對他的到來根本不予理睬。

國王心里不由得爐火燃燒,胸中怒氣升騰。他沒好氣地問仙人:“你于四空定,是否已經得到了?”

羼提波梨回答說,“沒有。”

國王又問:“四無量心,你證得了嗎?”

四無量心,即,慈——給一切眾生樂,悲——救一切眾生苦,喜——見人行善、離苦得樂、深生歡喜,舍——怨親平等,不起愛憎。

羼提波梨搖搖頭,說,“自己未得。”

國王第三次發問:“那么,對于四禪事,你又修得如何?”

修得四禪定,即可出家……

但是,羼提波梨還是回答,“未得。”

國王勃然大怒,說:“這些功德,你都沒有證得,說明你還是個凡夫。而一個大男人獨自與這些年輕漂亮的美女相處,而且又在這僻靜的山谷之中,鬼曉得你們在干什么事!”

仙人知道,自己無論如何表示,國王都不會相信,所以就默然不語。

國王又問:“你常住山林之中,究竟在干什么?”

仙人羼提波梨說,“自己在修行忍辱。”

國王冷笑一聲,說:“你沒有任何禪定功夫作基礎,豈能忍辱?不過是嘴上說說罷了!你若當真能忍,我就試一試,看你是否能忍得下去!”

說著,國王拔出利劍,唰唰兩下,削下仙人的兩只手。然后,他問仙人:“能忍嗎?”

仙人點點頭,說:“忍辱。”

國王才不相信呢,一個人被活生生砍下了雙手,能不心生嗔恨么?

看你嘴硬到什么時候!他一狠心,又斬斷了仙人的兩腳。

但是,羼提波梨面不改色,依然故我,說自己在修行忍辱。

國王又割了他的耳朵、削掉了他的鼻子。羼提波梨依舊心平氣和,猶稱忍辱。

這時,天地被仙人的精神所感召,發出六種震動——每當有圣人出生、出家、成道、入涅盤等時刻,天地即動、涌、震、擊、吼、爆,以六種征兆表示祥瑞。

仙人的五百弟子感覺到了變故,在空中飛行而來,問師父說:“您被如此殘害,忍辱之心,是不是忘失了呢?”

羼提波梨回答:“我的心絲毫沒有變易,平靜如止水。”

國王聽仙人如此說,十分驚愕。不過,他還是不敢相信,問道:“你說忍辱,其心未動,以何為證?”

仙人羼提波梨答曰:“我若實忍,至誠不虛,紅血將會變為白乳,身體也能恢復如初。”

仙人話音剛落,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他渾身流淌的鮮血一剎那變成乳白色,而且身子平復如故,好像從來沒有受到傷害一樣。

這時,山中的天龍神見迦梨國王無辜冤枉并殘害仙人,十分憤怒。它們意欲置國王以及他的隨從于死地,為仙人報仇!一團團黑霧撲向國王,一道道霹靂閃電在他頭頂炸響……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仙人羼提波梨趕緊仰面朝天,說道:“你們若真的為了我好,千萬不要傷害國王等人。”

于是,煙消云散,雷電平息。

早已嚇得魂飛膽破的國王,在仙人的忍辱得到證實的那一刻,就已經心懷恐懼,此時又見仙人救了自己一命,感動得不知如何是好。

他罵自己有眼無珠,無端毀辱大仙,罪該萬死。他哀求仙人原諒,接受他的懺悔。

羼提波梨對他說:“但愿我的忍辱如大地,我以大地的宏忍對待你,我成佛之后,先以智慧的刀,斬斷你的貪、嗔、癡三毒。”

面對仙人的含垢忍辱,迦梨國王慚愧得無地自容,直想匍匐在他的腳前,懺悔自己的罪過。

此后,國王經常請仙人到王宮供養。國中有一千個外道,見國王特別敬重羼提波梨,心懷妒忌。

于是,他們將仙人靜修的地方撒滿糞穢,以圖激怒仙人,破壞他的修行。

羼提波梨看到這種情況,不但不生氣,反而更加憐憫他們。他立刻對外道們發誓說:“我今天修忍,是為了利益眾生。今后,我若得道成佛,先以法水,清洗你們的塵垢,去除你們心靈上的污穢,讓你們永得清凈。”

最后,釋迦牟尼佛告訴大家:“那時的羼提波梨,就是現在的我;國王迦梨與四位大臣,是今天的喬陳如等五比丘;那千名梵志外道,就是郁卑羅等一千個僧人。我在做忍辱仙人的時候發過誓,所以得道之后先度他們。”

契此被人扔了一頭、一脊背牛糞,渾身臭烘烘的,只好返回天華寺,清洗污垢,更換衣服。

正當他用木棍從僧衣上往下刮牛糞的時候,方丈和尚走了過來,問他:“契此,你衣服上怎么沾上了牛糞?”

面對愁人說憂愁,說到憂愁愁煞人。

云清和尚一句話,正問到了契此的傷心處,所以,他未曾開口,委屈的淚水先流淌了下來……

等云清和尚弄清了原委之后,問契此:“契此,若是你當場抓住往你身上扔牛糞的人,你會打他嗎?”

契此搖搖頭。

云清再問:“你會罵他嗎?”

契此再次搖搖頭。

老和尚第三次問道:“雖然不打不罵,可是,你心里憤恨那些無緣無故侮辱你的人嗎?”

這次,契此說話了:“師父,我恨,我恨極了!我對那些不分青紅皂白、隨意侮辱他人的人,恨之入骨!”

云清和尚輕輕搖著頭說:“契此,你錯了!你要知道,一念嗔恨心,火燒功德林。你對眾生心懷怨恨,如何能增長智慧呢?一個修行人沒有福慧資本,如同一個遠行的人沒有飲水與干糧,如何能到達目的地呢?”

“可是,師父……”契此說,“他們忠奸不分,善惡不辨,以侮辱別人為快樂…..面對別人的惡語相向,我該怎么辦?如何擺脫這種令人難堪的局面?”

云清和尚嚴肅地說:“擺脫,就是逃避。人生,任何事情都要直面相對,要直下承當!所以,你不但不能嗔恨眾生,而且還要發自內心地憐憫他們,寬容他們。面對憤恨與加害,你要面帶真心真意的微笑。”

契此苦笑著說:“師父,這也太難了吧?如何才能做得到呢?”

云清和尚不答反問:“契此,你從僧衣上刮下的牛糞放到哪里去了?”

契此看了看腳下,說:“放到地上了。”

云清和尚又問:“那你洗過頭的污水呢?”

契此說:“灑在地上了。”

這時,老和尚指著腳下的大地說“大地寬厚,無論什么塵垢都能容納。就算你把牛糞、屎尿、膿血等最為污穢的東西強加于它,它也能平靜地接受,并且毫無悖逆之意。所以,我們的心要安忍如大地,寬宏如大地。佛經上說,彌勒佛為菩薩的時候,常施一切樂,忍心如大地。”

契此低頭看著自己弄到地上的污垢,若有所思。不知過了多久,他依舊垂著頭問道:“師父,菩薩六度法門中的忍辱行,應該就是宏忍如大地吧?”

無人答應。他抬起頭,哪里還有老和尚的身影?眼前一片空空蕩蕩真干凈,好象云清方丈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

契此再次審視腳下的大地。

它厚重,負載山川草木萬物,無論鮮花野草,不管臭蟲跳蚤,它一概默默接納;它寬宏,任你豬拱雞刨牛羊踐踏,任你鼻涕吐痰拉屎撒尿,它安然不動….

契此忽然明白了,忍辱,之所以能受他人的侮辱、傷害而不生嗔恨心,關鍵是自心不動!也就是說,心安住于法理上,就能產生堅毅不拔的意志力,就不會被外來的煩惱所動搖。忍,看似柔弱,卻內在剛強,能無限地忍耐,就是無限的剛強。

能忍不可忍,經歷萬般苦惱而內心不改初衷,福慧可得,道業可成,就能覺悟無上菩提!

契此心中豁然開朗。

契此勇敢地走向了外面的世界。人們依舊毫不留情地諷刺、挖苦他,他的心如如不動,所以臉上依舊能保持和善的微笑。他時常平白無故遭人白眼,莫名其妙被人謾罵,他不惱不怒,仿佛他是沒心沒肺的石頭人一般。

當然,契此不是沒心,而是不動心。

因為心靈安住在湛然不動的空明境界里,他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寧靜和安謐。

而這種安詳、清凈所帶來的身體放松與心理愉悅,又是人間任何娛樂、快感都無法企及的….

從此,契此真正成了一個笑面菩薩。

一天,契此正在路邊的一塊稻田里彎著腰除草,忽然,“撲通”一聲,一個黑乎乎的東西落到了他前面的稻壟里,飛濺起來的泥水弄了他一臉一身。

是一只草鞋,一只沾了一大坨子泥巴的破草鞋。

一只破草鞋無論沾不沾泥巴,都不會自己飛過來。

果然,路上站立著一個滿臉壞笑的年輕人。他說:“和尚,聽說你專門愛找破鞋,所以我送給你一只。”

契此當然知道年輕人是借破鞋來挖苦自己,但他依然雙手合十,滿臉堆笑,真誠地說道:“謝謝您的布施。一雙破草鞋看似沒有用處,但放在田地之中,卻是上好的肥料,能使稻谷豐收。我要將寺田收獲的功德回向給您,愿三寶加被于您,福壽安康。”

說著,契此不卑不亢地將破草鞋塞進稻田里,繼續彎腰拔草。

這個中年人無論如何也沒想到這個結局,他尷尬地愣了一會兒,沒趣地走開了。

不過,他很是不甘心,招呼來幾個在路邊玩耍的兒童,在他們耳邊說了些什么。

于是,頑童們沖著契此唱:

一只破鞋沒有對,花和尚愛聞臊臭味。一只狐騷成了精,專門來找大肚僧。

孩子們唱了一遍又一遍,然而,契此充耳不聞,神情故我,照常勞作。中年人只好悻悻而去。

一次,契此到集市上購買農具,一個冒冒失失的小伙子只顧埋頭趕路,與他撞了個滿懷。

兩個人都被撞得頭暈眼花,極為疼痛。

小伙子年輕氣盛,不但不檢討自己的過失,反而開口罵道:“你瞎眼啊?往老子身上撞!”

契此趕緊道歉:“對不起、對不起,是我沒注意,碰疼您啦。”

小伙子卻不依不饒:“說聲對不起就算完啦!你弄臟了我的衣服,怎么辦?”

契此馬上用手去給他拂試并不存在的塵埃。誰知,小伙子惡聲呵斥道:“拿開你的臟手!別沾上我騷味!”

契此為了求得小伙子消除怒火,向他磕頭賠禮。這時,街上的人們看不過去了,紛紛指責小伙子無理取鬧,太不像話。小伙子滿不在乎,指著契此的鼻子對大家說道:“你們知道這個和尚是誰嗎?他就是那個專門撬寡婦門的花和尚!”

“呸,原來是他呀!”

“我說怎么滿街的騷臭味呢,原來是這么回事!”

人們的正義感、同情心立刻沒了蹤影,反而出言不遜,謾罵契此。

也不知是誰首先向契此投擲了一片爛菜幫子,于是,人們紛紛將各種污濁的垃圾拋向契此……

契此一言不發,默默承受著。他沒有快步跑開,沒有用手遮擋,甚至沒有任何條件反射的躲避動作!

一塊磚頭夾雜在垃圾雨中,向契此飛了過去…

“小和尚,快躲啊!”一個女人尖利地喊叫著。

契此像是沒聽見,任那磚塊砸在了腦袋上,砸得鮮血直流……

依舊是原來那個女人的聲音。契此感到這個噪音有些耳熟,下意識地向那邊瞟了一眼,于是他看到了一個淚流滿面的女人——那個曾經當面指證他的女人!

契此生怕女人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來,便轉身向集市外面走去。人們見他頭上血肉模糊,鮮血直流,也便罷了手,不再向他投擲雜物。

契此走到鎮外的一條小河邊,默默清洗著臉上的血漬與污垢。忽然,他聽到身后傳來一陣凌亂的腳步聲。未等他反應過來,“撲通”一聲,一個人五體投地跪倒在了他的跟前。

是那個女人!就是她,將契此推進了萬丈深淵的她!

她披頭散發,痛哭流涕,磕頭如搗蒜,腦門碰得大地砰砰作響。

契此被她近似瘋狂的舉止弄愣了,他一個僧人,又不能用手去拉她,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

那女人總算不再用頭撞地了,卻又左右開弓,乒乒乓乓扇自己耳光。契此趕緊說道:“施主,你別這樣!有話好好說。”

女人痛不欲生地哭訴道:“契此師父,你不用管我!我是個下賤的爛貨,罪該萬死!我貪圖他們的錢財,故意陷害你,死有余辜!”

契此說:“女施主,我早已經諒解了你,更沒有恨過你,你就不必再糟蹋自己了。”

女人一怔,以為自己聽錯了,追問道:“什么,小師父,你不恨我?”

契此點點頭,說道:“我不但不恨你,還應該感激你。”

女人以為他是氣憤至極,所以才這樣故意正話反說。

是啊,無端遭到陷害,致使人家名譽掃地,受盡屈辱,任是鐵人也會被仇恨氣炸胸膛!

女人說自己:“我是一個不要臉的女人,喪盡天良,讓小師父吃盡了苦頭。所以,你應該記恨我、詛咒我,讓我天打五雷轟!你放心,我會到天華寺向當家師、向方丈和尚說明實情,還你一個公道。”

契此說道:“施主,你誤會了,沒有真正理解我的意思。我是說,是你給了我修忍辱的機會,使我真切體會到了人生之苦與清凈之樂。所以,我真的十分感激你。”

女人還是不大理解:“不管怎么說,因為我的謊言,讓你蒙受了不白之冤,應該還你個清白…”

契此打斷她的話:“本性原自清凈,如何能使它變得渾濁?本來是白的,怎能污染?所以,施主,過去的事兒就讓它過去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可是,人們都誤會了你,都把你當成了花和尚……”

“既然是誤會,慢慢就明白了。至于我是不是花和尚,事實勝于雄辯,我相信人們能得出自己的判斷。”

女人覺得對不住他,不停地自責、懺悔、道歉,總想極力彌補什么。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