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第245章 為民除害(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5章 為民除害(下)

第245章 為民除害(下)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再說這一年,瑤池的蟠桃又熟了,西王母又邀請各方神仙到瑤池參加蟠桃盛會,天堂坪的幌崗仙姑、百(白)花仙姐也被邀請。她們應觀音菩薩之約,結伴取道觀音閣“天堂大道”前往瑤池赴會。

有一天,兩個農婦打扮的外地人到觀音閣進香,可是一天、兩天的時間過去了,卻不見那兩位外地人出來,人們覺得奇怪,就到閣里尋找,找來找去卻不見蹤跡。

像這樣的事情據說已不止發生一次了。

消息一傳開,人們就說:“觀音閣,得上唔得落。”這就增加了觀音閣的神秘色彩,不過也有人猜測這是仙人的行蹤。

蟠桃盛會結束以后,玉皇大帝特別留下幌崗仙、百花仙以及北帝華光問話。

玉帝:“朕聞天堂坪區域毛賊特別多,有沒有這回事?”

百花仙:“臣回稟陛下,是有這回事。”

玉帝:“作為一方神仙,為什么不管管,還有愛凡民之心嗎?”

幌崗仙:“臣啟陛下,那里毛賊是多了一點,卻是有其原因的。”

玉帝:“你且把原因給朕說說。”

幌崗山:“陛下容臣稟奏。天堂坪區的黎民,絕大多數都是善良勤勞的,但他們的生活卻過得很苦。平常年景,一日兩餐也只能以稀粥度日,因此,那里被人稱為‘吃粥區’,這就是對天堂坪的諷刺和侮辱。真正做賊的,只是一些心懷不軌的壞人,大多數都是因為生活所迫的。”

玉帝:“為什么呢?”

百花仙:“臣啟陛下,天堂地區的土地,都被一些官僚貴族,地主惡霸所占有,黎民只好向他租賃田地耕種;而田租很貴,官府又重重抽剝,一年到頭,除了交租,收獲的糧食已所剩無幾了,農民只好以野菜、稀粥度日,如果遇到災年,就更凄慘了,賣兒賣女,家破人亡,逃荒乞討,餓殍遍野,更是常見的事。天堂坪區旱患又特別多,半月不下雨,就成小旱,影響作物生長,要歉收了;一個月不下雨,就成中旱,很多作物栽種就誤農時,歉收更大了;如果三個月不下雨,就要出現前面所說的凄慘景象。在這種情況下,黎民生計別無出路,就是本來善良的人,為了生存,也不顧犯罪而跟著一些壞人去搶劫了。據我們所知,天堂坪區每十年至少要遇上兩次這樣的災年,毛賊怎么能不多呢?”

玉帝:“那里為什么這么多災年呢?”

幌崗仙:“臣奏陛下,大致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天堂坪地勢高亢,那里活像一條山脊,水向兩邊傾瀉,無法蓄水,因以土地干涸,天若不下雨,就成旱患。二是那里的下雨量卻又特別偏少……”

玉帝:“你且把原因給朕說說。”

幌崗山:“陛下容臣稟奏。天堂坪區的黎民,絕大多數都是善良勤勞的,但他們的生活卻過得很苦。平常年景,一日兩餐也只能以稀粥度日,因此,那里被人稱為‘吃粥區’,這就是對天堂坪的諷刺和侮辱。真正做賊的,只是一些心懷不軌的壞人,大多數都是因為生活所迫的。”

玉帝:“為什么呢?”

百花仙:“臣啟陛下,天堂地區的土地,都被一些官僚貴族,地主惡霸所占有,黎民只好向他租賃田地耕種;而田租很貴,官府又重重抽剝,一年到頭,除了交租,收獲的糧食已所剩無幾了,農民只好以野菜、稀粥度日,如果遇到災年,就更凄慘了,賣兒賣女,家破人亡,逃荒乞討,餓殍遍野,更是常見的事。天堂坪區旱患又特別多,半月不下雨,就成小旱,影響作物生長,要歉收了;一個月不下雨,就成中旱,很多作物栽種就誤農時,歉收更大了;如果三個月不下雨,就要出現前面所說的凄慘景象。在這種情況下,黎民生計別無出路,就是本來善良的人,為了生存,也不顧犯罪而跟著一些壞人去搶劫了。據我們所知,天堂坪區每十年至少要遇上兩次這樣的災年,毛賊怎么能不多呢?”

玉帝:“那里為什么這么多災年呢?”

幌崗仙:“臣奏陛下,大致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天堂坪地勢高亢,那里活像一條山脊,水向兩邊傾瀉,無法蓄水,因以土地干涸,天若不下雨,就成旱患。二是那里的下雨量卻又特別偏少……”

玉帝:“那里的下雨量為什么會偏少?”

幌崗仙:“那就要問南海龍王了。”

玉帝:“敖光!”

敖光:“臣在。”

玉帝:“對待子民應該一視同仁,你是怎么搞的?”

敖光:“臣啟陛下,過去就是因為那里多人當毛賊,要懲罰他們,下雨量就偏少。我看這是他們咎由自取。”

幌崗仙:“這就不對了。具體事情要作具體分析。若是被迫去干的,就可以從輕處罰,甚至原諒他們。百花仙剛才已說過,天堂坪人絕大部分都是好人,有的人犯罪是為了活命而被迫的。再說,天堂坪區,絕大多數人寧愿挨餓也不去做賊啊!上天有好生之德,你辦事不能因一小撮壞人而讓百姓一起受罪呀!”

一席話說得南海龍王敖光無言以對。

玉帝:“北帝華光。”

北帝:“臣在。”

玉帝:“華光,你雖然不是長住那里,但也領納那方香火,總是知道一些的,你以為怎樣?”

北帝:“臣以為幌崗仙姑,百花仙姐說的都對,情況確實是這樣的。”

玉帝:“太白金星。”

太白:“臣在。”

玉帝:“你給我傳旨,天堂觀音閣寶庫開放三天,讓天堂坪寨的人得到一點好處,改善生活。”

玉帝:“百花仙,你回去要將種花秘笈公開,教會子民種花技術。至于敖光,你以后要按實際情況辦事,不能一棍子打死。”

觀音閣“財富寶庫”開放三天的消息傳開,天堂坪寨里的人沸騰了。

這時,官僚、貴族、土豪、劣紳等立刻行動起來,謀求大撈一把。

他們組織人力,互相勾結串通,集會協商,按勢力大小分成幾個等級,再按等級分配庫內金銀財寶,把庫內缸缸盆盆的財寶號上標記,寫明各屬誰的。又派人把守洞門,不讓百姓內進。

因此,一般老百姓也只是空喜歡,望寶興嘆,待惡人把洞內的財寶搬清,守門的人撤走了,他們才敢進洞。

當他們進得洞里,只見寶庫已空空如也。

他們這時想:既無金銀財寶,撿些洞內的碎石,土塊之類的東西回家留作紀念,也不枉來一遭。

話說回來,那些惡人把財寶搬回家以后,有的把它放到鐵柜里,有的還放到密窖里,可是隔了兩天一查看,財寶卻不翼而飛,他們不甘心,要再進庫里掠取可是洞門早已關閉了。

至于普通老百姓在庫里拿走的碎石、土塊等東西,回到家中卻變成了各種作物種籽,有菜類、瓜類、豆類、麥類、玉米等,還有紅煙、果蔗、花卉、果樹等種籽。

老百姓歡喜極了,因為這些種籽耐旱,有的還可以在冬天種植,遇到旱天,水稻插不下去時,就可以改種這些作物,冬天農田空閑,又能進行冬種,使農田一年由兩造收成變成三造;果樹、花卉等還可以種在屋前、屋后及山坡上,有的作物很適合當地的土質種植,后來成了天堂坪寨的特產,如紅煙、果蔗、蘿卜、大蒜、菜椒、土瓜等都是產量多,質地好又美味的作物,深得外地人稱贊,暢銷到遠方。

有了花卉的種植,又使天堂坪寨人多學會了一門謀生的本領,以后,海內外的花匠,處處都是天堂坪人。

龍寨主講完天堂坪這個故事后,感慨地說:“天堂坪寨子里的民眾,有了這些農作物種植,百姓的生活從此得到了改善。大家體會到,對待上天的賦予,不應該不勞而獲,而要通過勤勞的雙手去再把它變成財富。”

梁耀財聽完龍寨主講的《天堂坪傳說》后,豎起了大拇指,嘖嘖稱贊,“龍寨主學識淵博,故事講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我這個所謂的‘金牌講古佬’,自嘆不如也!”

龍寨主在講述《天堂坪傳說》中,所表現出來的平和謙虛和通過勤勞的雙手去創造財富的態度,讓惠能更愿意與他接觸,通過他了解更多的民情社意,以期能幫助更多眾生得離苦,過上美好的生活。

惠能抬頭看了看天空,說,“龍寨主、耀財叔,天色不早了,我們走吧。“

“好,拐過前面那道彎就到了。”龍寨主邊說邊在前面引路。

行了約莫半里路,便到了那道拐彎處。展現在惠能眼前的是一馬平川,平展展的平原,一條條的村莊,如星羅棋布點綴其間……

惠能禁不住贊嘆:“那像身在深山老林之中?果真是一處平原山城,人間天堂!”

步入天堂坪寨,龍寨主神色凝滯地指著近處那座青磚瓦屋,說,“這是我家……”

龍寨主還未及說出“寒舍”兩字,便聽到一陣悲切之聲從屋內傳了出來……惠能和梁耀財急忙隨龍寨主跨進大屋門前的院子里。

龍寨主進入大廳,見到他的外父、外母和舅子、小姨等親戚和寨子里上了年紀的父老鄉親在廳里,一個個淚流滿面,前來見他的寶貝兒子最后一面。

梁耀財見狀,舉著手大聲說:“各位大伯大嬸、親戚朋友!請靜一靜,聽我說,大家不用悲傷難過了,今天,龍寨主請來了降妖蛇的大能人,你們寨的童男童女有救了!”

眾人一聽,馬上靜了下來,一個個都把眼光投向了梁耀財身上。

梁耀財看著身邊的惠能,朗聲道:“各位親戚朋友們!你們的寨主請來的降龍伏虎之人就在眼前,他是我大哥耀成家的一個遠房親戚……”

眾人聽梁耀財如此一說,不由得把眼光轉投在惠能身上。

惠能拱手向大家作了個揖,對著龍寨主的媳婦,安慰道:“大嬸,請不要哭,我叫阿能,明天去降服那條妖蛇,你的兒子就不用投潭了,這一帶的人都能過上太平的日子。”

龍寨主一家和在場的人,從惠能堅定、自信、滿有把握的目光里看到了希望,異口同聲說:“感謝阿能大恩人!”

惠能安慰好哭得像個淚人的龍寨主媳婦后,叫龍寨主引他前去安慰童女家的親人。

龍寨主領著惠能和梁耀財,來到他那個童女的家。

這個童女叫田金鳳,排行第五,上有二個哥哥、二個姐姐,今年剛滿四歲,阿爹叫田貴,娘親王氏。當田貴一家人聽了龍寨主和惠能的安慰,明天金鳳可以保存下來了,田貴一家馬上止住了生離死別之痛,停止了哭聲。

雖然,他家娃子多,但小女兒畢竟是父母親的心頭肉,見到龍寨主和惠能的到來,如同見到了救星,非常感激地跪謝了恩人。

次日早晨,烏云密布,將要下雨,當地群眾簇擁著惠能來到水潭邊,龍寨主舉起一壇事先為他們準備的酒,一飲而盡。

惠能神態自若地對著龍寨主作揖道:“龍寨主,鄙人這次和作惡多端的妖蛇搏斗,不知成功如否,若是降妖蛇成功,就算我為你們做了一件好事,不要你們任何報酬;若是降妖蛇不服,或我葬身蛇腹了,我也心甘情愿。若如此,你就發動群眾,填平這個深潭,讓妖蛇失去借以作惡的巢穴,并在上面建一廟宇作紀念就行了。”

惠能正說著,忽然一條兩眼炯炯,射出兩道耀目的光束,身大如缸的巨蟒伸出了蛇頭,張開血盆大口,噴出數十尺高的水柱,來勢洶洶,使圍觀的人個個膽顫心驚。

說時遲,那時快,惠能不讓妖蛇吸氣發威,隨手拾起一塊拳頭般大小的石頭,“著”的一聲,向著妖蛇咽喉部位猛砸過去。

妖蛇被砸中頭部,騰空一撲,猛一縮,潛入潭中去了。

惠能縱身一躍,跳入潭中緊追了進去……

無底潭里隨即響聲如雷,攪動得翻江倒海,水花四濺,平時碧綠如翠的潭水,頓時變得又混又濁,惠能因有禪宗衣缽護體,妖蛇不能近身,徒作掙撲。

而惠能不忍殺生,試圖赤手空拳制服妖蛇。

這妖蛇也非等閑之輩,豈能俯首就擒?

惠能與妖蛇從上午斗到傍晚,仍然不分勝負,暫時退了出來,另謀斬妖的辦法。

這天晚上,妖蛇因碰上了對手,經過一天的搏斗,也覺得筋疲力盡,不敢貿然出潭作惡。

當晚,惠能同龍寨主、梁耀財和寨子里的龍忠彪、李一虎等幾個見多識廣、膽識過人的人聚在寨子里的議事廳,一起研究除妖辦法。

惠能把今天潛入深潭和妖蛇搏斗的過程向在座各位講述了一遍后,炯炯有神的目光在議事廳里掃視著,以征詢的口吻,道:“龍寨主、耀財叔、阿彪、阿虎,你們可有降服妖蛇的計策?”

在座的人,見惠能問計于他們,一個面面相覷。

許久,只聽到龍寨主“唉”地嘆息了一聲,然后,無奈地說,“阿能小兄弟,你的好心,我們全寨子里的人都心領了,如果連你都無辦法了,你就讓我忍痛割愛,把我的寶貝兒子投入深潭去吧。”

惠能擺了擺手,語氣堅定地說:“龍寨主,哪能就這樣放棄了呢!我又不是沒有辦法弄死它,只是不忍殺生,想降服它而已!”

“阿能哥,明天我和你下深潭,助您一臂之力!”龍忠彪拍著胸口說。

“阿能哥,算上我一個!”李一虎也不認慫。

這時,只聽到有金牌“講古大王”之稱的梁耀財,搖頭晃腦地在大廳一角,看著壁上一幅中堂畫,誦讀那聯對子:“龍上淺水遭蟹戲,虎落平陽受犬欺。”

惠能一聽,猛地雙手擊掌:“有了!”

“什么有了?!”眾人驚問。

于是,惠能把受到這副對聯的啟發和盤托出:看來,這條妖蛇原是龍種,要除掉它必須引它遠離深潭,它若離開了水就會失去用武的助力。我也不受潭洞和水所局限,便于施展功夫將它降服。剛才耀財叔誦讀那聯對子,一語道破了要害,我日間同妖蛇搏斗時正因受到這種環境所影響,故未能取勝。

于是,惠能與他們商定明天收服妖蛇的策略——惠能佯敗引妖蛇離潭,龍寨主則連夜動員組織群眾準備好稻稈爛布硫磺等物,當妖蛇離潭以后,就在潭的周圍點燃稻稈爛布,上面多撤硫磺使妖蛇再難回潭。

此外,還要準備木板、木頭、石頭、泥沙,當妖蛇離潭之后,立刻把潭口封閉切斷妖蛇的歸路。

第二天清晨,妖蛇因昨天不能戰勝惠能怒不可遏,決心要在今天這場決斗中吃掉惠能。

因此,一早就伸出頭來等待決斗。

這次惠能到來也不急于進攻,更不進潭,手里拿著一根木棒,只在潭外同妖蛇周旋,顯得膽怯疲憊的樣子。

妖蛇以為惠能今天乏力了,有些輕視他,越戰越起勁,急著要把惠能一口吞下肚里。

惠能則只作回避,以柔制剛,消耗著妖蛇的體力。

這樣,磨蹭了一個多時辰,眼看妖蛇的體力已走下坡路,惠能則虛晃一棒,掉頭佯敗。

妖蛇以為機會到了,就離潭使勁猛追。

當妖蛇遠離深潭以后,惠能就掉轉頭來揮棒猛打,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弄得妖蛇暈頭轉向,這邊的龍寨主一見妖蛇離潭,就指揮群眾,按原計劃行動燃物的燃物,填潭的填潭。

人妖交鋒又過了半個時辰,妖蛇體力漸漸不足了,就要掉頭飛回潭去,可是煙霧蔽天方向模糊,同時濃濃的硫磺味更把它熏得頭昏腦眩,游動也慢了。

再說天堂都司伍伯滔聞訊,帶領都司武差王巨、張飛趕到現場,王巨見那條妖蛇在地面上往水潭逃去,不由得拉弓搭箭,“嗖、嗖”地向妖蛇射去,妖蛇身中數箭威力猛減。

又見張飛從腰間抽出佩劍,一個泰山壓頂之勢,向著妖蛇舉劍猛揮下去。

惠能見狀,大喝一聲:“且慢!”一個箭步沖上來,想托起張飛揮劍的手,但還是慢了半拍。

只見張飛手起劍落,妖蛇立刻身首異處,被斬成兩段。

妖蛇被除了,這時人群歡呼之聲響徹云霄,奔走相告:“妖蛇被除了。”

百姓簇擁著惠能回寨,還有的焚香載道迎接惠能凱旋歸來。天堂都司代表當地群眾要隆重酬謝惠能。

惠能說,“我之前就同大家說過,不要什么報酬。我是想降服妖蛇,不殺生。但……事已至此,希望大家協力同心填平深潭吧。”說罷,拱手與現場的人告別。

龍寨主與眾鄉親再三挽留,要惠能在寨子里多住上一天,歡度端午佳節。

惠能感動地說,“多謝大家的美意!家中還有娘親牽掛著我的安危,等著我回去過節呢!”說罷,和梁耀財向文羊田寨方向而去。

天堂坪寨的老百姓簇擁著惠能和梁耀財,直把他們送到半山腰那道拐彎處,才依依惜別。

端午佳節過后,龍寨主按照惠能的意愿,立即組織了數百勞動力往深潭填土。

可是填了將近一個月,倒下潭中的泥土石塊不知往哪里去了,眼看夏收又到,只好待做好夏收夏插工作再進行。

夏收過后,人們頂著烈日冒著風雨繼續填潭,還增加人力進行,足足填了四個多月才把深潭填平了。后來人們就把這里叫做龍潭寨(此乃后話)。

龍潭被填平了,人們不忘惠能的恩德,又籌建廟宇,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選擇惠能降妖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廟宇,取名立德廟,希望后人學習惠能那樣確立為百姓解除疾苦之德。

又按惠能的特征,請來能工巧匠,雕造了一尊惠能的塑像,設了神座給人們長期供奉和紀念。

以后每年端午節,還要進行一次隆重的祭祀,百姓們劏雞宰鵝到廟里焚香禮拜以資紀念。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