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第184章 災難面前(1)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4章 災難面前(1)

第184章 災難面前(1)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再說六祖惠能自上次奉旨前來恭請六祖惠能進京之時,率領他十大弟子恭候在寶林寺山門前,發現寺前那一段長長的道路一塵不染,當下便若有所思地打量著,只不過當時的頭等大事是恭迎欽差大臣而把這事擱下。

近段日子,六祖一有空就來到寺山門前,凝神看著那一段長長的道路……

又是一個午后,六祖又一次來到山門前的道路。

然而,六祖惠能依然沒有見到那掃路的人。

他知道,那人一定在刻意回避他;他還知道,那人也一定躲在不遠的某個地方。

于是,六祖以他“獅子吼”說法的功夫徐徐說道:“道路不是心路,清除外在的塵埃固然重要,關鍵是要自凈其意,那樣心靈上的塵埃就會自動消失。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尚未到來,切切實實把握住現在。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時,曹溪邊的一叢灌木莫名其妙地抖動起來。

六祖一笑,剛想轉身回寺,只見道路盡頭,一行人馬浩浩蕩蕩向這里走來。是韶州韋刺史。

韋大人來向六祖大師傳達中宗皇帝的詔書來了。

詔書曰:“……師辭老疾,為朕修道,國之福田。師若凈名,托疾毗耶,闡揚大乘,傳諸佛心,談不二法。薛簡傳師指授如來知見。朕積善余慶,宿種善根。值師出世,頓悟上乘,感荷師恩,頂戴無已。并奉磨衲袈衣及水晶缽,敕令韶州刺史修飾寺宇賜額‘法泉寺’,賜師舊居為‘國恩寺’焉。”

在客堂,韋刺史將詔書合起來,遞給六祖,又指著立在他身旁的兩個捧著東西的官差說:“大師,這是皇上親賜給您的袈裟和水晶缽,請您過目。”

韋刺史掀開禮盤上罩著的黃緞,袈裟華貴,水晶缽晶瑩剔透。慧詹不改兒時的好奇,往前擠著叫道:“哇,真漂亮呀!”

志誠拉住他:“小心!弄壞朝廷的珍品,是要砍頭的!”

慧詹一吐舌頭,故意做個鬼臉。六祖吩咐說:“法海,收起來吧。”

法海、志誠將朝廷賞賜的禮物接過。六祖做個請的手勢說:“韋大人,又辛苦你上山一趟。請,請坐。”

韋刺史入座后,雙手合十說道:“大師,根據皇上的敕令,廣州刺史大人負責將您的老家改建為國恩寺。下官奉命重修寶林寺。你看何時動工為好?”

六祖說道:“韋大人,自從30年前,本寺護法陳亞仙大居士,將曹溪的大片山地布施給寶林寺,這些年來,貧僧與弟子們在山水奇勝處建造了13所寺院,總稱為‘花果園’。曹溪現在雖有數千僧眾,但住的地方還是有的。所以,沒必要勞民費財,再重修寺廟了。”

韋刺史說:“那怎么成呢?皇命難違!”

“朝廷敕命造寺,必堂皇至極,耗銀無數。無端加重本州百姓的負擔,貧僧擔待不起呀!”

韋刺史道:“大師一片慈悲愛民之心,令我感激不盡,也倍感汗顏。不過,您不用擔心,皇上已經撥下了庫銀三十萬兩,不需要動用本州一文錢。”

六祖說:“貧僧出身卑微,家境貧寒,養成了勤儉度日的習慣。韋大人呀,你若將這寶林寺修飾得富麗堂皇,氣派豪華,貧僧怕是住不慣、坐不寧、睡不著了。所以,你省下這幾十萬兩銀子,救濟貧困百姓吧!哦,對了,前幾日,我聽香客說,韶北樂昌、仁化一帶發生了百年未遇的大旱,莊稼枯死絕收。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就把這批建寺廟、造浮屠的銀子,當作官家的賑災款,救濟災區群眾,以助他們度過荒年。”

韋刺史急忙站立起來說道:“大師,你這是讓我丟掉頭上的烏紗帽呀!朝廷下撥的專用庫銀,下官若是挪作他用,輕則丟官,重則殺頭!您饒了下官吧,借給我幾個膽,我也不敢挪用您的佛資。”

六祖低頭思索了一會兒,說:“韋大人,不客氣地說,修建寺廟,塑造佛像,貧僧比你在行。”

韋刺史說:“那當然。下官對建筑、雕塑一竅不通。”

“那么,你是否可以把朝廷下撥的庫銀交給貧僧,由貧僧主持修造寺院這件善事?”

韋刺史點點頭:“可以,可以,下官回韶州之后,立刻將銀子全部解到寶林寺來,交給您。”

這一年,大地干旱,土地沒有一點水分。從大前年入秋以來,一直到今年夏季,整整三年來,老天爺就再也沒有痛快地下過一場雨,在百年不遇的災害面前,這是怎樣一番觸目驚心的情景!

往日蓄得一池碧水的一口一口池塘被炙烤得滴水不見,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龜裂的廣袤土地上,赤地千里,寸草不長,稻田顆粒無收。

在百年不遇的災害面前,有多少條村子,每天早上人們5點起來挑水,有時候為了能夠多挑到一點水村民之間常常會為此爭吵,有時候還會打起來……每次村民們都從溝渠里面打出的水,半碗是沙半碗是水,喝了以后會生病,嚴重的會有生命危險;

有多少個普通的家庭,爹爹在外從軍,娘親卻要為家人的用水而翻山越嶺,來到山崖邊打水。有的因為打水時水桶太重,一不小心自己就墜入懸崖,拋下在家里尚幼的孩子;有多少個老奶奶,彎曲著脊梁、邁著蹣跚的步伐,獨自一個人到很遠的地方挑水,每天早上出去,直到下午吃飯的時候才能回到家里……

若不是自己親眼看到,六祖絕對沒有想到,嶺南大地的旱魔肆虐得如此嚴重!

烈日當空,熾炎似火。斷流的江河,龜裂的土地,枯死的禾苗,蔫萎的樹木,默默無語的送葬人,片片的新墳……塵土飛揚的漫漫長路上,扶老攜幼的逃荒人群毫無生氣地緩緩而行。

六祖率領法達、志誠、志徹、慧詹等弟子,在災區奔波。他們來到一座小鎮,看到破敗不堪的十字街頭,一面黃色幡旗飄揚,上書:寶林寺施粥。

先期到達的法海,在熱氣騰騰的大鍋邊掌勺盛粥。饑民從四面八方擁來,有的拿著破瓢,有的伸出瓦罐,亂轟轟擠作一團。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