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第126章 重回劉玄村(1)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6章 重回劉玄村(1)

第126章 重回劉玄村(1)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再說張少飛渡江上岸,拜別長老之后,日夜兼程,一路向南行進。

由于他在東禪寺舂米之時,腰墜巨石,落下了腰腿疼的病根,所以走得較為緩慢。

行了20天之后,他總算走到了江西與廣東交界的大庾嶺下。

抬頭,只見群山似潮涌,諸峰如浪奔,這連綿不斷的山脈,活脫脫就是一片波濤洶涌的海洋。

一條羊腸小路,時而掛在峰巔,時而落入深淵,時有時無,若隱若現。

它恰似一條從飄渺云端懸垂下來的彩橋,好像沿著它,就能走向神往的天堂。

它是否能走向神往的天堂張少飛不知道,他知道的是,順著這條路,翻過這大庾嶺,就進入嶺南地面了;他還知道,到達嶺南之后,他就安全了。

因此,他的一顆緊緊繃了很長時間的心,到這里輕松了許多,爬山的腳步也輕快了許多。

張少飛開始向這條彩橋走去,走了大半天,神往的天堂沒有出現,一條卻遙遙在望了……

張少飛不禁發出一聲感嘆:“快一年了,我又回到了劉玄村。”

這時正是夕陽西下時分。牧歸的頑童倒騎在水牛背上,自顧吹著短笛,任識途老牛悠然漫步;

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時濃時淡,忽直忽彎,溫情地召喚著田間勞作的人們。

山腳下,一片郁郁蔥蔥的竹林,老竿蒼勁如鐵,新竹青翠欲滴;

風來了,竿竿翠竹搖曳著美妙的身姿,翩翩起舞,風情萬種,沙沙有聲;

風止了,它們立刻恢復了平靜,不媚不俗,不送不迎,亭亭而立,恬靜如畫……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禪者如是說。

“事來心現,事去而心隨空”,禪者如是做。

山腰間,金黃色的油菜花灼然開放,繽紛了山野,芬芳了空氣,甚至,連絢麗的霞光,仿佛都因它們而璀璨。

微風輕拂滿山香,吹落黃花三五枝。風舞花朵,風無傳香散花之意;花染風韻,花無熏風醉人之心。一切自然而然,隨緣而生,緣謝而滅,美妙且和諧。

張少飛陶醉地吟誦“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

張少飛正要向山下的劉玄村走去,忽然聽到一陣悠揚的鐘磬之聲。

梵鐘敲碧空,一片白云天影靜。佛磬震曠野,四山綠樹禪意多。

山澗那邊,綠樹掩映著一座小小的寺廟——山澗寺。那是無盡藏尼師住持的道場,張少飛初次講述佛經的地方。

他改變方向,往寺的方向走去。

張少飛快要走進清幽的山寺時,“吱呀”一聲門響,從寺中走出一位年輕尼姑。她挑著水擔,低著頭走向山澗。

張少飛緊趕幾步,合掌問訊道:“小長老,你是……”

小尼姑抬起頭來。啊!是秀奚,是一身比丘尼裝束的劉秀奚。她也認出了張少飛,稍一遲疑,垂下頭,單掌問訊道:“貧尼幻靜。敢問行者,有何訓示?”

張少飛深深鞠了一躬,道:“幻靜法師能看破人生無常,脫離夢幻泡影,張少飛深為欽佩。”

幻靜臉色微微發紅,喃喃說道:“現在想來,都是因為您月夜一偈,驚醒了夢中之人。貧尼感激不盡。”

這時,劉秀彬和一個五十多歲名叫劉衛戍的人結伴走來。

劉秀彬老遠喊道:“阿妹,姑姑在寺中嗎?”

幻靜和張少飛向他們的方向轉身望去。

張少飛首先叫道:“呀,是劉兄!”

劉秀彬驚奇萬分,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忘情地喊道:“二弟,是你嗎?真的是你嗎?”

兩人相向跑著,臨碰面,劉秀彬看清了張少飛一身行者打扮,尷尬地笑笑:“二弟,你不是到黃梅東禪寺,跟弘忍大師學習佛法了嗎?難道短短幾個月,就已盡得五祖真傳,將黃梅佛法了然于胸啦?”

張少飛不知從何說起:“唉!一言難盡。大哥,你這是……”

劉秀彬回答:“劉善人非要拉著我來聽姑姑講《涅槃經》。哎呀,你看我,忘了給你們介紹。”

他指著一旁的劉衛戍,“這位是劉員外。他是劉備的后裔,平日修橋補路,燒香念佛,幫窮濟困,村里人都叫他劉善人。劉叔,這位就是我多次跟你說過的對佛法極有心得的張少飛。上次,您到南岳衡山進香去了,錯過了與他見面的機會。”

劉衛戍拱了拱手,算是回答。他見張少飛年紀輕輕,不以為然。

幻靜說:“你們到寺里去吧,我姑姑正在誦《涅槃經》呢。”說完,她挑水去了。

張少飛他們一邊說話,一邊向山澗寺走去。

劉秀彬依熟賣熟,一進經堂,就大聲喊叫:“姑姑!”

無盡藏尼師正在念經,聽到喊聲,抬頭看見張少飛,歡喜地叫道:“哎呀,這不是張行者嗎?你可是稀客!坐,快請坐。”

張少飛與劉衛戍分別給她行過禮,坐在了方桌兩側。

這時,幻靜也挑水歸來,給他們斟上茶。

無盡藏尼師問張少飛:“你不是到黃梅拜五祖為師求法去了么?”

劉秀彬搶先說:“人家已經學成歸來了。”

劉衛戍意味深長地說:“我聽說,禪宗第五代祖師弘忍大師的東山法門博大精深,玄妙無比,你僅幾個月,便可盡得黃梅之法,看來非同常人啊!”

張少飛謙虛地說:“不敢。”張少飛把事情原委略說了一下。

無盡藏尼師聽后,唏噓了一番,說:“既然長老許可你下山,說明你對禪有了甚深心得。不知東山法門宗旨為何?請張行者略示禪宗法要。”

張少飛說:“按照我的理解,所謂禪宗法要,無非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也就是說,人人都有佛性,而佛性本自清靜,明心見性,即得成佛。”

劉衛戍眼定定地打量著眼前這個滿頭黑發的后生仔,真個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覺得這個后生仔名不符實,滿懷疑惑地向著張少飛,問道:“我在幼年的時候,曾經讀過《孟子》。孟子提倡‘性善’說,他還說過:‘人人皆可為堯舜’。如此說來,儒家的道理,豈不是與禪宗一樣了嗎?”

張少飛居然點點頭說道:“佛、道、儒,從大道理上說,并無根本性的區別。”

劉秀彬用調侃的語調說道:“佛云:不可說,不可說;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不可說”,是佛經中常見的術語。因為,佛法精髓,禪宗要義,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不可說。“如之何”,在《論語》之中多次出現。劉秀彬借來問為什么,也算妙趣天成。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