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太感激,“今天謝謝大哥、大嫂,志明和志光。如果不是你們,我們一家老的老,小的小,真不知道怎么辦了。”
趙族長笑著說:“好了,咱們是同族,同氣連枝。本來咱們趙氏一族在村里的人數就不多,如果不團結,還不得被認為欺負死行了,跑了一天,挺冷的,你們也早些回去,別凍壞了。”
趙靈芝稱贊,覺得這是一個有遠見的老人,“族長爺爺,您是個好族長,好爺爺。”
趙族長聽到趙靈芝的稱贊,高興地胡子翹了翹,“靈芝,你是個好孩子,臨危不懼,隨機應變,還跟顧將軍有這份機緣,以后準錯不了。
不過,一看顧將軍就是大家族出來的,他的妹妹又有那樣的遭遇,可能涉及到后宅爭斗。咱們小門小戶的,做到這樣就行了,其他的事情,可不能繼續摻和了。”
趙靈芝能感受到族長對她的關心,連忙點了點頭,“族長爺爺,我記下了,不會亂說,現在這樣就很好。”
趙族長點了點頭,“好孩子,那些流言蜚語,過段時間就過去了,別放在心里。咱們趙氏一族,沒那么死板。”
“謝謝族長爺爺。”趙靈芝感謝,扶著奶奶往家里走。
趙族長跟兒子趕著牛車回家,外面太冷了。今天的事情,讓趙族長覺得這是個機會,或許對趙家一族有莫大幫助。
一邊走,趙靈芝一邊思索,眉頭微皺。
趙老太見狀,疑惑問:“靈芝,你想什么呢?族長剛才說的話,其實也是為了你好。那顧將軍長相俊美,青年才俊,但跟咱們門不當戶不對,你可不能胡思亂想。”
趙老太還以為孫女看顧將軍一表人才,動了春心。
顧將軍那樣的家世,她們高攀不起。
顧將軍的親妹妹被人害死,可見顧將軍所處的環境并不好。
她們只是小門小戶,跟這樣的龐然大物、錯綜復雜的顧家牽扯上關系,到最后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趙靈芝聽到祖母的話,目瞪口呆,連忙搖頭擺手,“奶奶,我對顧將軍可沒有半點非分之想!”
好日子剛剛開始,她才不會跟男人糾纏在一起。
聽到孫女的話,趙老太微微松口氣,“這還差不多!靈芝,你是個聰明的孩子,咱們要看清楚自己的本分,才能夠不迷失自我。對了,那你說說你為什么愁眉苦臉呀?”
趙靈芝笑了笑,搖搖頭,“奶奶,我沒有愁眉苦臉,我是在思考問題!昨天夜里到現在發生的事情,讓我意識到,獨木難成林!
如果沒有族人幫助我們,我們會非常被動,而且會被人圍攻,會受欺負。我想起之前奶奶愿意帶領族人一起種植蒜黃,讓大家跟著一起掙錢,也是團結族人,壯大族人的想法。”
趙老太聽到孫女的話,伸出滿是皺紋又干枯的手摸了摸孫女的腦袋,“我家靈芝就是聰明,一想就明白了!我們一家老弱婦孺,正因為有族人幫襯,我們才沒有被人欺負!”
趙靈芝點了點頭,“奶奶,我記下了!以后我若是發現好的賺錢機會,帶領族人一起賺錢,壯大我們趙氏一族。”
趙志恒此時也感慨說:“今天去縣城,志明哥跟我一起跑前跑后,著實辛苦!因為去得匆忙,我身上甚至沒有帶錢,中午吃的一碗面,還是志明哥請的。
娘,趙氏一族里面就我一個讀書人,雖然我沒有功名,但是我可以教他們識字,算數,不收他們束脩,您看怎么樣啊?”
趙老太想了想,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回報族人的方式,“等回到家里,吃了飯!家里還有一只臘兔肉,我帶你一起送到族長家里,到時候你順便說說,你想教族里孩子識字的事情。”
因為得到族人的幫助,所以趙老太一家也想盡辦法回報族人。
回到家里之后,云氏帶著孩子趕緊跑出來迎接。
“娘,靈芝,你們可回來了!”云氏哽咽著,眼睛紅腫,擔驚受怕。
孩子們看到祖母和大姐、三叔都回來了,紛紛圍了上來。
趙老太看看這個,摸摸那個,笑著說:“好了,都過去了!那些壞蛋都被抓起來,以后不用怕!云氏,你趕緊去做飯,肚子里吃點熱湯熱水,身上才暖和!”
坐了一路牛車,身子都快凍僵了。
云氏擦擦眼淚,“娘,靈芝,你們先進屋喝點熱水,暖暖身體,我去做飯。”
今天云氏特地殺了一只雞,正在鍋里燉著。
今天婆婆和女兒跟著顧將軍的爬山涉水,非常辛苦,要吃點好的補身體。
用雞湯煮面條,上面放了很多雞肉,味道也別好。
一大鍋的雞湯面,吃得干干凈凈。吃飽吃好之后的滿足感,驅趕走所有的饑餓、寒冷和恐懼。
趙靈芝帶著弟弟妹妹在家里識字,小黑虎啃足了骨頭,趴在趙靈芝的腳面上,呼呼大睡。
云氏在做針線,不時看向兒子女兒,嘴角含笑。
趙老太不顧辛苦,帶著兒子趙志恒拿著家里的一直臘兔肉送到族長家里,感謝族長的幫助,又依次去了族人家里感謝。
在趙族長家里,趙志恒說:“大伯,咱們族里就我一個讀書識字的。現在冬日,咱們族里若是有愿意識字的,可以來我家,我教導我侄子侄女的時候,順帶著也教教他們。不求考功名,只求以后自己能看契書,也是好的,會算賬,不被別人騙。”
趙族長聽到這話,微微驚愕,“志恒,你真愿意教族里的孩子讀書識字?這樣會耽誤你讀書嗎?”
趙志恒搖頭,“不耽擱,我上午在家里看書抄書,下午可以教孩子識字。一開始學習,不用在紙筆上寫,找個小木盆,里面放上沙子,用樹枝寫字。”
“好,好!”趙族長喜出望外,“如果能堅持到明年春耕的時候,也能認識幾百字,一年下來,認識一兩千的字,就夠用了。”
趙志恒、趙老太的舉動,立即讓族人很感動,都愿意把孩子送過來識字。
第二天下午,趙氏族人各自帶著家里的男孩,有的拎二斤點心,有的帶點白面、白米……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