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三看書!
這個‘當地勢力’,影射的就是森由羅懷疑中,萊伊作為臥底的另一個身份了。
萊伊提前到達狙擊位,一邊流暢地調整方位,一邊思考這次任務的安排。
雖然之前森由羅嘴上說并不擔心萊伊這個臥底會在美國的任務中出賣自己,但真的到了執行任務的時候,她卻謹慎到連個影子都沒出現,全程和萊伊靠頻道通話聯系。
萊伊碰了一下連麥耳機:“已就位。”
森由羅頓了一會兒,回道:“我看見你了。”
萊伊下意識回頭,視野中能在高度上觀察到他所在樓頂的地方,只有遠處一座高聳入云的商業大廈,萊伊直覺認為那就是森由羅現在所在的地點。
“竟然是來盯我嗎……”萊伊喃喃,直覺有哪里不對。
如果森由羅真的想要在這次行動中抓住萊伊是臥底的把柄,比起萊伊這個人,她盯梢的重點更應該放在任務目標身上。
畢竟組織推測,威士忌組中的另一個臥底大概率為美國機構服務,在美國的地盤,如果對方想要阻礙任務的進行,完全可以由萊伊身后的勢力動手,直接將任務目標保護起來,再或者假造死亡現場來完成目的,由萊伊這個臥底直接在任務中放水的可能不大。
想靠萊伊在任務中的表現推斷他有沒有臥底嫌疑,完全是事倍功半。
更何況,為了穩妥起見,他這次根本沒有聯系詹姆斯,把將要狙擊重要政界人物的消息傳回FbI總部。
萊伊轉回頭繼續專心盯著任務目標,眉頭卻忍不住皺起,在腦海中思考這次任務里森由羅表現出的疑點。
森由羅帶著諸伏景光這個成功實驗體來到美國的目的非常明顯,就是要借助他向外宣傳組織的科研力量,因此類似今天這樣,需要萊伊執行的外勤任務其實并不太多。
因為北美合法持槍、且民風彪悍的原因,這里的組織成員在個人武力上其實較日本總部是更為有優勢的。常年待在日本總部的狙擊手兩只手就可以數得過來,這么多年也沒出現過不夠用的情況,組織培養的更多狙擊手則大多分布在勢力最大的美國分部和其他戰亂地區。
無論如何,美國本地的任務如果需要狙擊手,是輪不到萊伊這個作為日本總部的人員動手的。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萊伊原本相當確定,這個任務是森由羅故意安排來試探自己身份的。
但為什么現在,森由羅看起來并不在意這個任務中,到底有沒有當地勢力趁機動手腳?
她真的是在用這個任務確認萊伊的身份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那就說明,萊伊因為過分的謹慎,失去了一個原本可以救下任務對象的機會。
雖然如果讓萊伊再做一次判斷,他仍然會如此選擇,但這并不能改變他因此沉郁下來的心情。
臥底的生涯中總是伴隨著犧牲,自己的、他人的,他早已學會接受這個問題。
萊伊克制住自己關于判斷失誤的思考,強行轉移思緒,考慮起完成任務后可能面臨的問題。
在來到美國前,森由羅答應萊伊,如果他在這次任務中證實了自己不是臥底,就會在之后把他介紹給琴酒那邊的人。如果森由羅這次不抓住機會試探萊伊的臥底身份,她準備之后怎么處理萊伊的身份問題?
萊伊對著狙擊鏡瞇了瞇眼,想到了琴酒在組織中臥底殺手的傳聞,還是說,森由羅就這么相信琴酒能夠抓到自己的把柄?
商業大廈中。
森由羅從萊伊蹲點的位置收回目光,放下手中的望遠鏡,轉身看向另一面落地窗前,穿著一身頗有設計感條紋西裝的男人。
也是她新為自己選中的合作對象,赫蘭德。
以政客這個身份來說,赫蘭德的年齡可以說相當年輕,搭配上這身配色有些活潑的淺灰色西裝,讓他看上去更加意氣風發、野心勃勃。
赫蘭德正舉著望遠鏡,看向和森由羅之前觀察不同的另一個方向——
“他看起來完全不像幾天前才在爆炸中受過傷。”赫蘭德感慨,“貴組織的藥效確實非同凡響。”
“如果你想近距離觀察一下真實效果,我們也可以安排。”貝爾摩德曾經就沒有少接受過這種觀察。
當然,隨著從前那些知情人逐漸衰老死去,這種事現在也發生得越來越少了。
貝爾摩德應該已經有些年頭沒有接到過類似的命令,難怪在森由羅告知需要將諸伏景光的存在通過貝爾摩德手中的消息網擴散出去之后,她來到實驗室幾乎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把陰陽怪氣的針對表現得那么明顯。
森由羅終于后知后覺自己讓貝爾摩德噩夢重演,但她對此毫無愧疚之心——貝爾摩德遭遇了什么又不是她造成的,和那些人相比,自己起碼準備在壓榨完諸伏景光這一輪之后,就把他放回紅方去,相比來說已經夠有良心了。
森由羅看著赫蘭德面對諸伏景光表現出的熱烈態度若有所思,而赫蘭德幾乎是秒拒了森由羅的提議:“我認為沒有這個必要。”
“站在我個人的角度,還是和實驗體保持一定距離比較好。”看到諸伏景光已經安裝好狙擊槍,進入準備狀態,短時間內應該不會有其他行動,赫蘭德放下了手里的望遠鏡,“這樣遠距離確認一下藥效的真實性,就已經足夠了。”
森由羅若有所思:“之前那次爆炸的后續處理相當干凈,你是怎么知道他受傷的具體情況的?”
“這個世界上很難有什么秘密,我主要是靠一點人脈……皮爾森的遺產。”確認了藥效的真偽,赫蘭德從窗邊離開,相當有紳士風度的邀請森由羅坐下。
他言語中看似不經意地透露出自己手中擁有的資本,卻點到即止,露齒一笑轉移話題:“要來點酒嗎?”
森由羅拒絕:“談正事的時候,我還是希望雙方能清醒一點,擺脫酒精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