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話事人第532章 我貴州王生烈第一個易幟,踩著廣西 湘西賣個好價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清話事人 >>大清話事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2章 我貴州王生烈第一個易幟,踩著廣西 湘西賣個好價錢

第532章 我貴州王生烈第一個易幟,踩著廣西 湘西賣個好價錢


更新時間:2024年11月28日  作者:憂郁笑笑生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憂郁笑笑生 | 大清話事人 


身處光源當中,

湘西弓箭手們只覺眼睛發花,看不清上面敵人的具體位置,紛紛盲目放箭。

蹲在樹冠內的吳軍山地步兵從暗處打明處,精準無比。

每一聲槍聲,地面必定有人中彈倒地。

湘西武裝撐不住了,四面逃竄。

林子里的槍聲逐漸平靜,戰斗被按下了暫停鍵。

不過,麻煩來了。

火勢失控了

火焰和煙霧熏的樹上的吳軍待不住了,咳嗽聲一片。

自作孽,不可活啊。

“撤,撤。”

狼狽的士兵們背著雷銃,快速滑下樹干,離開火場。

再不走,真的要被燒死的。

而逃出去老遠的湘西武裝也詫異地發現身后火光熊熊。

趙莊文抽出短刀:

“乾州的弟兄們,回頭,拼了。”

“殺!”

殘兵們又被激起心中兇悍,掉頭肉搏。

一陣凌亂的雷銃槍聲后,兩方絞殺在一處。

沒有獵人,沒有獵物,沒有技巧,只有最血腥最殘忍的肉搏。

血漿潑灑,金鐵交鳴。

彪悍的湘西漢子和兇悍的滇西漢子,以命搏命。

一個照面,不生即死。

不時有人互相抱著滾落山溝,生死難料。

2刻鐘后,

雙方所剩無已,逐漸脫離接觸。

大火逐漸蔓延,整座山都在燃燒,火焰將戰爭痕跡全部抹掉,仇恨和污穢一起消失在火場當中。

幾十里外,沅陵縣守軍站在城墻,指著天邊的火光議論紛紛。

天亮后,

趙莊文收攏殘兵,最終只得200余人。

而山外的新店鎮,山地步兵營續歸建,僅回去了90余人。

戰事之慘烈令所有人詫異。

坐鎮沅陵的陸軍大臣林淮生,下令撫恤加倍,活著的人不論帶回幾個首級,按照最低100枚銀幣予以賞賜。

這一仗后,

沅陵縣以東,襲擊活動銷聲匿跡。

后勤船隊從常德出發,暢通無阻直達沅陵。

不過再往前

瀘溪至辰溪,辰溪縣至麻陽縣,這兩段河谷運輸線淪為了游擊圣地。

曾氏武裝來回登場。

吳軍后勤船隊龜速前行,一天挨八趟襲擊。

常德府城。

一輛驢車載著瀘溪幸存者陸少尉進入衙署。

第四軍團集體發配湘西前線的38名軍官,最終僅剩陸橫山一人。

聽完瀘溪之戰慘烈的全過程后,眾人面面相覷。

陸橫山指著纖夫:

“軍法官何在?先給這個人支500枚銀幣,他參與了瀘溪之戰,殺死敵兵多人,而且護送本官一路逃難至此。”

纖夫彎腰,眉開眼笑。

軍法官皺眉:

“與軍法不符。但既然有陸少尉作證,可賞20枚銀幣。”

陸橫山摸出了手槍,

語氣陰森:

“老子在瀘溪縣當眾承諾過,500枚銀幣,少一枚都不行。我數到三,不給,就崩了你個狗東西”

軍法官剛欲開口,就被沖過來的陸橫山一腳踢在要害處,隨即拳打腳踢。

纖夫拿到了500枚銀幣,連滾帶爬地離開了。

陸橫山因當眾毆打軍法官被關押。

他當眾毆打軍法官是故意的,功過相抵,離開軍隊,開缺回籍。

經商才是正道。

自己一個前軍官,有人脈,正道邪道一起來,要不了幾年就能家財萬貫。

然后修路鋪橋,爭取混個本府參事的護身符。

多娶幾房多生兒子,以后都送去東山讀書做文官。

陸橫山躺在稻草堆里,眼神空洞。

瀘溪城失陷前一夜,弟兄們在城頭的毒誓再次涌上心頭。

軍法署署長!

陸橫山舉起右手,比劃了一個槍的手勢,對著漆黑的屋頂

輕輕發聲:

今年打工哪里去,貴州銅仁好地方——這是很多年前,江蘇高速旁的一則。

至今,笑笑生印象深刻。

拋開打工到底該去哪兒的話題不談。

銅仁府,王氏莊園內,氣氛歡快。

臺上鑼鼓喧天。

儺戲,一種酷似祭祀的古老劇種。

王家老太爺從頭到腳一身新衣坐在前列。

對外說法是老爺子過七十大壽。

實際上,是為了掩護兒子、現任鎮遠總兵王生烈悄悄潛回面見吳廷說客。

“先生,久居陋室,怠慢了,實在對不住。鄙人王生烈。”

“王大人,您終于想好了?”

“韃廷無道,誤我漢人江山。吳皇提天兵復我漢家河山,我也是漢人,豈有不舉旗響應之理?”

使者笑了,說道:

“事成之后,陛下會收回你的兵權。”

王生烈昂起頭顱,大義凜然:

“既是正義事業,就不要提什么個人私利。待天兵入黔,鎮遠兵丁全部解散。”

“好,好。”

使者大為詫異。

張開右手:

“50萬兩白銀,作為王大人的安家費。”

“搬到哪里?”

“松江府,王大人攜一二子前去即可。”

“好說,好說,松江衣被天下,在下神往已久。”

不得不說,王生烈配合度極高。

他甚至主動透露:

“不日,本官親率鎮遠兵丁封鎖湘黔邊界,確保一粒米、一斤鐵都不會流入湘西。”

“王大人高義,下官會如實稟告陛下。”

當晚,

王家父子倆密談。

“兒啊,你都想好了?”

“是。”

“為何選在這個時機?”

“湘西在鏖戰,廣西在待價而沽,我此時將黔東獻出才顯誠意,拋在最高點。”

“高嗎?”

王生烈換了個話題:

“銅仁張有道想和我王家結親。”

“什么?”

“張氏千金寡居,咳咳,欲許我嫡子。”

老太爺愣了會,緩緩點頭

過了好一會,才問道:

“阿桂這個云貴王有希望嗎?”

“沒希望。”

銅仁府和湘西接壤,兩地來往密切。

王家一直在密切關注著東邊鄰居的戰事。

老太爺說道:

“湘西那邊打的頗為慘烈,吳軍不熟山林,進攻時傷亡慘重,要不要再觀”

王生烈干脆換了個問法:

“爹,您老說做生意最關鍵的是什么?”

老太爺毫不猶豫:

“本錢!”

“對,只要本錢夠厚,壓也能壓死同行。吳廷有大本錢,一年打不下,他可以打三年。只要有銀子,仗就能一直打下去。湘西吃的消?”

王生烈又闡述了一種可能:

“現在吳廷的使者開50萬兩買我易幟,我拒絕他。他轉頭就去找我手底下的副將、游擊,給他們一人開5萬兩。如果還不行,他還可以找千總、把總,開1萬兩。您說,會不會有人動心?”

老太爺表情凝重,點頭:

“財帛動人心啊。”

“爹,說句心里話,我怕那邊的炮彈,更怕那邊的銀彈。咱黔軍窮慣了,見不得銀子。”

老太爺起身,龍頭杖懟地:

“兒啊,這是樁好買賣,我王家投了。”

數千里外,吳皇宮。

迎來了漂洋過海而來的撒克遜人。

一支由420余人組成的龐大使團從倫敦出發,跨越數萬海里抵達了蘇州府。

禮炮隆隆。

禁衛軍官抽出佩劍,45度指向天空。

“持槍,行注目禮。”

百人儀仗隊齊刷刷匈前持槍,槍刺向上。

左側是身穿純黑毛呢大衣的50名陸軍,右側是藏青毛呢大衣的50名海軍,目光有神,注視著走在中間紅地毯的客人們。

部分撒克遜海陸軍官本能的摘下軍帽,敬禮,對陌生東方同行頗有好感。

一名陸軍少校嘀咕道:

“普魯士人也是這般的整齊劃一。”

“奏樂。”

熟悉的音樂響起,使團頓時激動起來。

肯特公爵心中默念:

瞬間,

他覺得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順眼、柔和,深吸一口雨后香甜而潮濕空氣,仿佛又回到了倫敦的郊區

擔憂,此時已經去了大半。

肯特是現任首相諾斯勛爵的心腹,托利黨骨干,保皇黨中堅。

見到身穿軍禮服的李郁時。

他摘下河貍帽,單膝跪地:

“奉國王喬治三世之命,拜見尊敬的吳皇陛下。愿兩國友誼深厚綿長,陛下圣體健康。”

李郁注意到站在前面大約三分之一比例的使團成員單膝下跪,后面的使團成員雙膝下跪。

于是微笑道:

“諸位遠道而來,辛苦了,請。”

歡迎宴會后,使團成員被安置到附近剛落成的一處文官官邸群下榻。

肯特以及少數成員被安置在皇宮一角。

雙方頗有默契,各自派出低階文官私下接觸,試探交談。

待基本談妥,條款無太大異議之后才進行正式會談。

長條桌兩側,賓主兩歡。

氣氛很輕松,過程很順利。

簽署了正式的《蘇州協議》,也稱為《吳——撒兩國友好協議》。

協議內容包括:

互駐使節、確定關稅、開設商館、科技交流、互相承認海外殖民地范疇、皇室來往、民間商業自由來往等等。

條款沒有涉及傳教。

因為,

倫敦的老爺們不希望看到慈眉善目的和尚、清癯睿智的道士在泰晤士河畔搞演講。

蘇州的老爺們也不希望看到掛著銀質十字架的牧師在街頭分發雞蛋。

一句話,

為了避免兩敗俱傷,大家還是談點實務吧。

協議公布后,

宣傳署集體松了一口氣,不用去寒山寺聽佛經,也不用去玄妙觀學道法了。

按照陛下指示,寇可往,吾亦可往。

若西人堅持傳教,他們就是第一批“遣歐僧”,赴倫敦搞文化輸出。

陛下是認真的,陛下是自信的。

當前階段,

對外戰略分兩塊——經濟殖民、文化輸出。

一前一后,一實一虛。

千萬別小看了看不見摸不著的文化輸出,效果不遜于巨艦大炮。

午宴時,

肯特公爵對于吳皇陛下的好感上升到了極致。

他試探性的詢問:

“陛下對于歐洲正在興起的資產階級怎么看?”

李郁矜持而高傲地表示:

“資產階級應該不應產生過多的妄想,他們應該聽命于國王,積極交稅服務于國王。”

肯特公爵的眼睛當時就亮了,起身令使團所有人舉杯,為吳皇陛下的圣明干杯。

東印度公司總督阿德萊德,笑而不語。

沒錯,

是他,提前向前來拜訪自己的財政大臣胡雪余,透露了當下倫敦的正治格局,以及內閣的成色。

阿德萊德是世襲大貴族,是現內閣的受益者。

倫敦有兩派。

托利黨,國王、大貴族。

輝格黨,新興資產階級。

喬治三世登基之后,頗具手腕,反復打擊輝格黨,收回王權,任命保皇黨心腹入閣。

來回拉扯多輪后,

成功弄出了一個綽號“國王之友”的諾斯內閣。

喬治三世頗有歐洲小乾隆的潛質。

他花了20年逐步破壞了光榮革命之后的君主——議會二元制規則,成功的加強了君權,削弱了議會。

不過,列克星敦一聲槍響。

新米字旗民兵拿著“海外善款”,銳氣十足,在十三州的各個戰場暴打老米字旗。

諾斯首相是保守人士,擅長搞人際關系,搞錢,但是不擅長搞暴力。

結果,龍蝦兵在花旗偶有小挫。

奸臣們就自己跳出來了,一個是花旗十三州,一個是輝格黨。

他們一個在外,一個在內,一個用武,一個用文,瘋狂進攻諾斯內閣。

雖然唐寧街,眾正盈朝。

奈何奸臣們拿著輕飄飄的英鎊和輕飄飄的報紙,裹挾眼光短淺的市井小民。

抗議聲勢浩大。

就連英格蘭、蘇格蘭的鄉紳們也對現狀都極為不滿。

兩蘭十八郡的擔子壓的諾斯首相搖搖欲墜,壓的喬治三世體重直線上升。

以上,是經胡雪余轉告,陛下自行腦補的。

雖然不完全符合現實,但誤差已經不大。

李郁懂了,徹底懂了。

諾斯內閣這是想借助“東方洋人的力量”壓制國內的那幫反對者。

諾斯勛爵難吶。

一方面要增兵到花旗殖民地作戰,一方面還要派戰艦到大西洋、地中海、加勒比海、印度洋巡航,防備法蘭克、伊比利亞、尼德蘭。

這三國有錢出錢,有槍出槍,不遺余力的給倫敦添堵。

打仗,

打的是什么?錢。

諾斯內閣急需海外善款。

當晚,

李郁越想越興奮,在宮殿內來回走動。

時而高舉雙臂,時而低頭自言自語。

“千載難逢,天賜良機啊。”

“諾斯內閣不能倒,華盛頓不能贏,路易十六不能停。寡人要干涉!!”

次日,

財政大臣胡雪余、海軍部副大臣劉武一同拜會肯特公爵。

表態:

“陛下指示,鄙國堅決諾斯內閣的立場,堅決貴軍在花旗殖民地的戡亂大業。”

當時,

老米字旗貴族肯特,胡子都激動的翹起來了。

本章的倫敦正治格局都是真的,作者是基于真實歷史加以發揮。

(本章完)

相關

__其他小說


上一章  |  大清話事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