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大司馬第682章劉憂孫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季漢大司馬 >>季漢大司馬最新章節列表 >> 第682章劉憂孫愁

第682章劉憂孫愁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24日  作者:周府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周府 | 季漢大司馬 


鬼吹燈小說:、、、、、、、、、、、、

穆陵關,魏寨。

大帳內,使者荀俁奉曹叡詔令,向孫權、劉曄二人宣讀詔令。

“……荊宛遭敗,諸軍退守淯水……無余兵可用。車騎將軍忠體為國,宜當恃險,堅守拒戰;軍師劉曄進策有誤,……”

聽著使者宣讀曹叡的詔令,孫、劉二人對視一眼,皆從對方臉上看出不妙之感。

“臣孫權/劉曄謹遵詔令!”孫權、劉曄行禮而拜之,說道。

孫權收下詔書,與荀俁拉攏關系,說道:“今有勞荀使奔波,權今晚設宴款待,還望足下赴宴!”

“不必了!”

荀俁微嘆了聲,說道:“今值大戰,俁豈敢打擾孫車騎。”

說著,荀俁將袖子里的錦囊交予孫權,說道:“俁從京畿而出,臨行之前太妃讓俁代傳此信。”

“有勞荀使了!”

荀俁遲疑少許,說道:“今戰事不利,張將軍無法東援,孫車騎切不可有失。陛下臨行有言,當下無可用之兵,穆陵需守至明歲,不求勝敵,唯望自守險關。”

“至于朝堂之事,料太妃書信中盡有提及,俁不便明言。望孫車騎、劉軍師好自為之,守住穆陵為今下首要之事。”

“多謝荀使!”

“不敢!”

荀俁,荀彧次子。在荀彧去世后,加之荀彧長子荀惲被曹丕所記恨。荀氏一族已無昔日之盛,依靠先輩的舊時之功,勉強位居朝堂之上。

孫權為了擴展人脈,在京中與荀氏一族關系尚可。今荀俁屬于偏向孫氏,否則也不會幫孫瓔帶信與孫權。

待荀俁離開之后,劉曄神情不太好看,憂慮說道:“曄獻策推將有失,已被陛下告誡。今若非正值用人之際,恐陛下早已降罪責怪!”

因田忌賽馬之策以及張郃用兵的失敗,曹叡已沒像當初那樣器重劉曄。在下達的詔令中,曹叡輕微責備了劉曄,讓劉曄繼續努力,不要辜負他的期望。

曹叡的本意或許是敲打劉曄,讓他繼續努力。但在敏感的劉曄心里,他已在懷疑曹叡是否怪罪自己,且在擔心他是否已經失去了曹叡的寵信。

孫權了解劉曄心態,安撫說道:“君多有奇策,今國中用兵強者,除大司馬、驃騎將軍二人,僅前將軍張郃。君不舉張郃,莫非舉夏侯楙乎?”

“諸葛亮初出茅廬,今合司馬懿、張郃二人之力,尚不能敗之,與君有何關系?”

盛贊謀士之語,常為算無遺策,但是天下哪里算無遺策的謀士?

強如張良,劉邦遇彭城之敗、被圍滎陽時,他在干什么?

孫權深知史家在傳記中常會為傳主美化,既然張良做不到算無遺策,那么劉邦為何沒有去怪謀士張良?

因為劉邦深知謀士就是提出建議,需要由君主直接采用計策。若君主用策失誤,自然是自己的問題。反之,為了聚攏人心,謀士獻策成功,應當不提自己功績,當著眾人的面去夸耀他。

如今在孫權眼里,曹叡當下怪劉曄獻策出錯,在根本上就有問題。劉曄僅是謀士,其非統帥更非君主。君主、統帥的責任在于采納建議,以及選人去執行。豈會自己抉擇出錯,而后去怪謀士無能?

用張郃出錯,或是說強行讓司馬懿出擊的鍋,需要曹叡自己背,而不是去扔給屬下。

今有了孫權安慰,劉曄心里勉強好了些許,說道:“今陛下不信我,唯車騎將軍信曄。曄當好生為君獻策,以退漢賊軍兵馬。”

孫權拍了拍劉曄的肩膀,說道:“子揚信權,權自不負君也!”

說著,孫權看了眼手中錦囊,說道:“太妃少有托人寄信與我,此次托荀俁送信,料來朝中多有動蕩!”

帶著憂慮的心情,孫權打開錦囊。只見孫瓔在信中說,因張郃兵敗之故,司馬懿已全權執掌荊宛兵馬。

且吳質借張郃一事發揮,向曹叡上奏,表示張郃無法支援齊魯,孫權擊敗霍峻的方案已是無法成功,當下為求保險不如換上他將,以確保齊魯不會被霍峻奪取。

在吳質的奏疏下,曹叡略有意動。幸曹叡因擔憂臨陣換將,對戰事不利,并且孫權至今未有過失,曹叡放棄了換將這一念頭。

看著書信中的論述,孫權臉色沉了下來,罵道:“吳質匹夫竟敢蠱惑陛下,此人當殺之!”

“何事?”劉曄見孫權有如此反應,好奇問道。

孫權毫不避諱,將書信交予劉曄,說道:“吳質言我無將略之才,為避張郃兵敗之前事,請求陛下召我回京,更替大將繼之。”

劉曄瀏覽書信內容,直言說道:“車騎將軍缺軍功傍身,故才有吳質言語中傷!”

孫權多有些氣悶,說道:“吳質與我有間,昔初入鄴城時,我與先帝交好,吳質常言語誹我,言我不可深信。今十余年來,權為大魏殫精竭慮,而吳質卻還在用言語中傷。”

說著,孫權為了證明自己的話可信,說道:“吳質與司馬懿交好,常言司馬懿忠君為國,為國中棟梁。其與陳群交惡,則言陳群為昏庸之士,非國相之才。”

“殊不知吳質因貪戀富貴,致名聲臭惡,鄉人親友不愿近之。”

孫權長嘆口氣,感慨說道:“他年階下囚,今朝座上客。權非魏之舊臣,但因略有才德,深受諸帝寵愛,得以榮登高位。然盛極為衰,權已招人嫉妒,倘不謹慎行事,恐將有禍上身。”

“悲哉!”

孫權抬頭而望,悲憤說道:“權為托孤之臣,竟不能制吳質惑主,是為權之過矣!”

見孫權為國憂慮,劉曄反過來安慰道:“今國事艱難,司馬懿之所以受人推崇,實因手握軍功。將軍如能立有戰功,非吳質所能中傷!”

“哎!”

孫權再次嘆了口氣,說道:“權有破敵之大志,但卻不知如何著手!”

劉曄沉吟少許,說道:“今清時分,城陽來報,賊有大批軍糧至郁洲,不日將送往大營。將軍不如派精騎從旁海道南下,劫掠賊糧,以為建功!”

“劫糧?”

孫權來回踱步,問道:“上月劫糧被賊軍所驅,今月安會無備?”

劉曄緊隨孫權身側,說道:“上月我軍雖被賊軍所敗,但今月劫糧,可先以少騎襲之。如賊軍擊還擊,我軍則可退走。賊軍見我軍兵少且退,自會心驕少備。”

“我軍重兵集之,待敵歇息時,我軍發精騎殺出,賊軍必大敗而走。其部糧輜不可帶走者,就地焚燒之。”

頓了頓,劉曄笑道:“將軍立下劫糧之功,又斬首數千級,何不能令陛下悅之!”

孫權眼睛一亮,笑道:“計為良策,用軍師之策,必能有所斬獲。”

繼而,孫權話鋒一轉,疑惑問道:“僅運糧一軍,何能斬首數千?”

劉曄笑了笑,說道:“陛下有雄心壯志,諸將貪圖功利。自武皇帝起兵時起,諸將斬獲以一為十,常夸大功績,一為鼓舞軍心,二為大張功勛。”

“今將軍缺立新功,不如以劫糧殺敵為功,而后美言報與陛下。陛下既鼓舞歡喜,而將軍亦能得軍功,何樂而不為!”

謊報軍功蓋是古代軍中常見操作,將領為了自己功績,也為了手下將士的封賞,常會往多了匯報。在曹操起家時期,便有如此操作,更別說曹操收編更多部隊之后,謊報軍功之事發生更為頻繁。

其如劉曄所說一樣,謊報軍功除了對將領有好處外,對威懾百姓、盜賊亦有幫助。

早期史書亦是如此,為了吸引不知細節者,常會夸張去描寫,如劉項爆發彭城之役,楚軍殺敵三十余萬。然而有趣的是,在彭城之役的兩年后,漢軍出動五十余萬包圍項羽。

秦滅六國到西漢建國的數十年間里,若依照史記去統計所發動戰役的兵馬數量。其數目縱不到千萬之數,亦有超過五百萬之數。畢竟光白登山之圍,漢匈就貢獻了七、八十萬之數。

老實的孩子不是沒有,如楊廣征高句麗拿出實打實的百萬大軍,號稱兩百萬大軍。然如以曹操、霍峻之所為,估計敢稱四百萬大軍。

得聞劉曄之語,孫權放下心中的顧慮。

不是孫權不知道謊報軍功,而是他還沒做過這件事,難免有些不習慣。當下有劉曄這般寬慰,孫權算是敢放開膽子干了!

停下腳步,孫權問道:“以子揚之見,此次劫糧不知出多少兵能成?”

說著,孫權略有顧慮說道:“霍峻非比他人,還需小心行事!”

“將軍勿憂!”

劉曄笑道:“昔成安君不守井陘之關,終屈于韓信;趙括不守長平,卒亡于白起。今霍峻用兵雖強,但已被穆陵關所阻。故天時、人和不如地利,阻守大峴為根本之策。”

“我不失穆陵關,僅出輕騎劫抄,如能得勝,賊軍失糧;我軍如敗,退守城陽足已。”

考慮少許,劉曄說道:“今曄之見,將軍可命戴陵率步騎五千南下,以為劫掠賊軍糧隊。”

“好!”

有了劉曄這般言語,孫權徹底放下心來,說道:“命戴陵率步騎五千,出旁海道南下,劫掠賊軍糧草。”

“將軍英明!”

ps:三更來晚了,9k字。

(本章完)

相關、、、、、、、、、

__軍史小說


上一章  |  季漢大司馬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