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大司馬第680章旁海入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季漢大司馬 >>季漢大司馬最新章節列表 >> 第680章旁海入齊

第680章旁海入齊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24日  作者:周府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周府 | 季漢大司馬 


鬼吹燈小說:、、、、、、、、、、、、

諸葛亮兵勝潦口,乘勝追擊至宛城,與司馬懿隔湇水對峙。

與此同時,霍峻率兵從沂水轉至沭水,逆沭水而進,經莒縣,兵至穆陵關下。

四月至五月間,霍峻率兵強攻穆陵關,孫權則固守大峴山不出。漢軍圍攻一月而不克,霍峻見士卒多有死傷,下令停止攻關。

五月,大峴山。

為了關隘,霍峻率左右離寨,深入大峴山,登山攀坡,居高以觀關勢。

大峴山上,熟悉地形的山民在前引路,手持砍刀劈砍小道上的藤蔓灌木。霍熊帶著幾名親隨用長矛拍打左右草叢,防止有不長眼的蛇蟲。

登山攀爬頗費體力,霍峻手拄著木桿,擦著額頭上的汗水,問道:“還有多遠?”

向導觀望了周邊,說道:“貴人,應該還有數百步,便可至山臺了。”

“之前不是便說還有數百步嗎?”丁奉瞪大眼睛,問道。

向導神情惶恐,說道:“小道寡有人煙,幾年不見,模樣大變。之前仆走錯道了,當下方尋得舊道。”

“不急!”

霍峻神情平淡,開玩笑說道:“別將我等領到魏營中便好!”

“仆不敢!”

向導聽出了霍峻玩笑之意,說道:“小人居大峴山二十余年,大小之路了如指掌。如貴人愿繞至關后,偷渡巨蔑水(今彌河),仆亦能引路。”

徐州與青州連通的大道為沂、沭河谷,因沂蒙山區為沭水的發源地,故逆沭水北行可至大峴山。而在沭水的西北方向,同樣有一條發源于蒙山區的河流,其名為巨蔑水。

巨蔑水在沭水的西北方向,二水之間距離僅數十里。順巨蔑水而下,可至臨朐縣。到臨朐之后,則代表進入齊地。故巨蔑水與沭水之間的道路非常重要,加之沂蒙山區溝壑縱橫,峰巒重疊,穆陵關則落座于此。

一旦突破穆陵關,漢軍進入巨蔑水流域,齊地除了城郭、河流外,別無關隘可以阻礙漢軍。

得聞此言,丁奉有了興趣,問道:“從沭水至巨蔑水如有道路,不知其地形如何?”

向導沉吟少許,說道:“道窄唯一人可行,車馬不得過。將軍至山臺,居高臨下則可知其地形。”

丁奉湊到霍峻身側,說道:“都督,如有小道可至穆陵關后,末將愿率羆虺軍暗渡,奇襲臨朐。”

霍峻笑了笑,說道:“且至山臺再說,若魏軍于小道設伏,承淵將進退兩難矣!”

不待丁奉回話,向導指著前方凸起的石臺,欣喜說道:“貴人到了!”

此言一出,霍峻與眾人加快腳步上前。而丁奉抽刀在前,為霍峻砍斷生長在石臺上的茂密樹枝。

透過眼前的樹枝,霍峻居高臨下,將穆陵關周圍十余里情況盡收眼底。卻見穆陵關亙東西,關有三重圍,依山而建。關山之間為布袋狀狹谷,雄關扼其口,崇山收其后。

且不僅于此,因山頂群山連綿之故,穆陵關周圍還有數座營壘、烽火臺,卡著諸多小道,顯然是為防止有漢軍從小道偷渡。

霍峻觀望良久,感嘆說道:“穆陵關雖不及蜀中諸關險峻,但勝在守備森嚴,關壘互保,與劍閣、陽平不同,怕是難以繞之。”

圍攻穆陵關久無戰果,霍峻則是打算繞道襲擊其后。故今才費勁辛苦,讓向導引路,以為探查魏軍地勢。

之前霍峻僅知穆陵關表面,不知其厲害之所在。今居高臨下,俯瞰穆陵關布置,霍峻才了解到穆陵關的出眾。

單將穆陵關看作一座關隘,或是三座關隘,實際上是片面的。穆陵關實際是根據沂蒙山區所建的防御體系中的一環,在它周圍又設立有大關、小關等關隘,在可行的小道高處設立烽火臺。

大關、小關在穆陵關以北,如穆陵三關失守,魏軍可以依托兩關繼續防守。如與穆陵關相加,魏軍足有五道防線。而這五條防線上遍布眾多城堡、關隘、烽火臺等,可謂險處設關,堅不可摧。

如此一套防御體系下來,漢軍若想迂回包抄或偷襲其背部,此都將非常困難。

之前心有偷襲之念的丁奉,見穆陵關防備的如此完善,無奈說道:“都督,小道有魏軍駐守,偷渡之策恐是難行!”

向導見小道上有烽火臺,解釋說道:“稟貴人,之前穆陵關荒廢,然從去歲開始,魏軍征募百姓修繕關隘。小人為逃徭役,與族人隱居山間多時。當下小道有魏兵駐守,小人實屬不知!”

霍峻雖有些失望,但卻也能接受現實,說道:“孫權識形勢,劉曄有兵略。穆陵為青齊之門戶,今屯重兵以守內外,不足為奇矣!”

“都督,今小道不可渡,我軍當如何是好?”丁奉問道。

霍峻看了眼天色,說道:“天色不早,可先歸營再聊!”

親自勘探穆陵關的結果雖讓霍峻失望,但卻也讓霍峻認識到想從穆陵關入齊大概率是不可能之事,他必須另尋方法,從它道入齊。

從大峴山回營,已至黃昏時刻。

得聞霍峻歸營消息,蔣濟出大帳而迎,問道:“都督,今勘察結果如何?”

霍峻搖了搖頭,說道:“穆陵關非比尋常關隘,其小道狹窄難行,僅能走人。且在道險處修有營壘,高處筑有烽火臺,故繞行大峴山之策,不可為也!”

說著,霍峻讓丁奉把草繪的穆陵關輿圖交予蔣濟,問道:“士載是否已至大寨!”

“已至軍營!”

蔣濟跟上霍峻的腳步,說道:“下午之時,少將軍已運糧至大軍,今正與庾司交接糧草。”

“讓他來趟!”

“諾!”

諸人簇擁著霍峻入帳,各自列席而坐。

因常年熟絡關系,霍峻在侍從的服侍下洗漱,并將汗水浸濕的衣裳換下。此時蔣濟、諸葛誕正向丁奉了解穆陵關細節,而后霍范、張奮加入其中。

半響之后,見眾人討論差不多。霍峻坐到交椅上,問道:“諸君以為如何?”

眾人停下討論,蔣濟率先說道:“都督,今觀穆陵關形勢,我軍恐難走巨蔑水。當下需另尋他計入齊,如若久持穆陵關,我軍兵馬將鈍,此將大不利于我軍!”

“嗯!”

霍峻微微頷首,說道:“我與子通之見相同,孫權統重兵固守山關,諸小細之道皆有布防,如若渡之,孫權引兵夾道而擊,我軍當慘敗而歸!”

說著,霍峻想到艾陵之戰,問道:“我軍如若走魯,順淄水而東出,不知可行否?”

“走淄水,繞道泰山郡?”

蔣濟蹙眉而思,說道:“都督入泰山郡,但唯恐我軍走淄水,孫權前守險峻,王凌率部背襲。屆時我軍將腹背受擊,兵陷絕地。此道太險,不宜走之,除非我軍能先破王凌,以解后顧之憂!”

霍峻瞧著齊魯輿圖,陷入了沉思。

見霍峻愁思,霍范起身說道:“大司馬,范駐守朐縣時,魏軍曾有遣騎出旁海道,從西海、瑯琊而下,襲擾我軍糧道。如走此道北上,可兵至不其(今青島)。”

之前霍峻明知孫權有詐,自信自己不會讓孫權抓住破綻,故一路北上以來,留霍篤、高翔、周魴在險峻駐扎,以防劫道。且為了防止孫權襲擾自己糧道,還派霍范到朐縣護糧。

時至今下,因張郃之兵出了紕漏,王凌按兵不動。而唯有孫權派騎卒出旁海道南下,嘗試襲擾漢軍糧道。然幸有霍范坐鎮,魏騎雖在早期劫了批糧,但很快被霍范設計所敗,重新退縮回城陽郡。

蔣濟略有記憶,問道:“不其何在,與臨淄相隔多遠?”

“在著!”

劉忠讓人更換上青州輿圖,指出說道:“如從朐縣(連云港)北上,沿海岸而走,經西海(今日照),過瑯琊,可達不其。”

“不其為舊東萊郡所轄之地,今魏設城陽郡,并入其中。其與臨輜相距六、七百里,但卻可繞穆陵關至齊。”

“濟若無記錯,高歆屯不其為寇,而后與管承降都督。”蔣濟回憶說道:“我軍中有不少東萊、城陽二郡籍貫將士。”

“嗯!”

霍峻點了點頭,說道:“二十年前之事,我屯兵郁洲,率舟舸襲擾青徐,且聚攏青徐海濱百姓。”

說著,霍峻看向霍范,鼓勵說道:“走旁海道北上齊地,不失為一大道。士載所思應不僅于此,可暢所欲言。”

“諾!”

霍范走到青州輿圖前,說道:“都督,從徐州入青州,可走之道分為穆陵、旁海二道。穆陵為大道,且為入齊之捷徑,當下魏布重兵至此,其旁海道當會有失。”

“旁海道遠離齊地,故守備之兵馬不多。如走此道北上,可下城陽、東萊二郡,隔濰水以望齊地。故我軍如能襲取城陽,則可兵出莒縣,趁齊地空虛,渡水直取臨淄。”

說著,霍范興奮說道:“昔淮陰侯渡濰水斬龍且,平復三齊。我軍從旁海道北上,奇襲齊東二郡,則能逼孫權至濰水決戰,收取青齊諸郡。故欲繞穆陵天險,可走旁海道入齊!”

(本章完)

相關、、、、、、、、、

__軍史小說


上一章  |  季漢大司馬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