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大司馬第678章諸葛得意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季漢大司馬 >>季漢大司馬最新章節列表 >> 第678章諸葛得意

第678章諸葛得意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23日  作者:周府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周府 | 季漢大司馬 


鬼吹燈小說:、、、、、、、、、、、、

黑夜之下,魏軍營寨內篝火通明,歸營的將士穿梭往來,聲音雜亂而無序,顯然因狼狽兵敗之故,魏軍士氣略有低沉。

寨內,為了安撫軍心,司馬懿帶隊巡視諸營。

“父親,諸將軍已至大帳!”

司馬昭趨步而來,說道。

司馬懿將頭盔摘下,問道:“諸將可有到齊?”

“未有!”

司馬昭遲疑少許,說道:“缺牛金、賈嗣二位將軍,據潰兵言語,二將被敵寇所斬。”

“牛金竟亡了?”

司馬懿得聞消息,哀嘆了口氣。

因賈嗣之前嘲諷過他畏敵如虎,故當下賈嗣戰死,司馬懿毫無感覺,甚至有些竊喜。

但牛金的戰死讓司馬懿多感肉疼,畢竟牛金非同常將,其為軍中宿將,個人作戰驍勇,尤善統騎,為魏軍中一把快刀。牛金戰死沙場,實屬讓司馬懿少了個可靠的屬下。

“今日兵馬折損可知?”

司馬懿邊往回走,邊詢問道。

司馬昭面露苦澀,說道:“據兒詢問諸將所知,各營將士合計約少了萬余人,且帶傷將士有數千人。今日之役,我軍折損慘重。”

司馬懿略有低沉說道:“為父早言諸葛亮狡詐多智,今如此布營必有后手,故欲察查虛實,繼而用兵。不料陛下受奸人蒙蔽,小瞧諸葛亮之智,今遭此敗績為之奈何!”

今日漢魏兩軍交手,不單是牛金、賈嗣被斬,還有張郃被文聘擊退,司馬懿攻北營不克。以及趙云率伏兵殺出之后,漢軍發起反攻,亦有對魏軍造成不少殺傷。

若非因天黑,漢營及時鳴金收兵,魏軍損失恐會更多。

“父親,以眼前之局勢該如何是好?”司馬昭問道。

司馬懿指了指大帳,說道:“具體之事,入大帳再言!”

“諾!”

大帳內,張郃長吁短嘆,自以為得計的他在今日之役中慘遭諸葛亮、司馬懿二人打臉。

他本欺諸葛亮初出茅廬,不識用兵之精髓,故欲建議搶據浮橋,斷絕二營聯絡。然豈能料到浮橋竟是諸葛亮拋出的誘餌,引誘他上鉤作戰,以上游蘆葦蕩作為伏兵藏身之地,最終大敗進攻浮橋的魏軍。

司馬懿雖沒看透諸葛亮的打算,但卻感覺到諸葛亮用兵有詐,屢次阻止他出擊。本來他以為司馬懿畏敵如虎,強行上疏曹叡,請求出兵作戰,今日若非司馬懿有留兵在營中,恐怕損失不止這些。

不論怎么講,在諸葛亮與司馬懿的用兵對決中,他張郃淪為了小丑!

在張郃后悔中,司馬懿變了一副面孔,面露怒色,大步入帳。徑直走到帳中,將頭盔狠狠地扔到案幾上,用那充滿憤怒的眼神環顧眾人,將眾人看得心里發毛。

有些之前與張郃嘲諷過司馬懿的魏將,羞愧地低下腦袋,不敢與其直視。

司馬懿似乎想將怒火釋放出去,解開頸甲的系帶,斥責說道:“我一再告誡你等,諸葛亮詭計多端,用兵謹慎,斷不會如此無能。你等不信,自料諸葛亮無能,只憑血氣之勇,強行出戰,才致有如此慘敗!”

說著,司馬懿將頸甲扔到地上,怒聲道:“今下損兵折將,敗壞破敵大略,不知諸君有何顏面去見陛下!”

司馬懿明在說眾將,實則指桑罵槐,在責備強行出戰的張郃。張郃擔負破賊重任南下,今大軍不僅未擊敗諸葛亮,竟還兵敗而歸,讓荊宛形勢處于被動當中。

為了徹底拿到軍權,司馬懿看向軍師趙儼,說道:“趙軍師,今日之敗,恕懿才疏學淺,不識諸葛亮之策,故令大軍遭此慘敗。懿甘愿受罰,辭退主帥之職,讓陛下再選他將為帥!”

此言一出,帳中如炸開鍋般。

趙儼趕忙安撫司馬懿,說道:“今日之敗,非都督之過。實因~”

說著,趙儼朝著張郃拼命使眼色示意。

張郃領悟趙儼之意,拱手而拜,說道:“都督穩健持重,能料諸葛亮之破綻。郃大意輕敵,強行出兵,今日之敗,與郃多有關系。若無都督提前布防,我軍已是大敗矣!”

“請都督息怒!”張郃說道。

有了張郃帶頭,眾將拱手說道:“請都督息怒!”

趙儼撿起頸甲,將其拍打干凈,說道:“今能御諸葛亮者,非都督不可。望請都督以國事為重,不可輕辭主將之任!”

有人背鍋,有人給臺階,司馬懿順坡而下,伸手拿過頸甲,說道:“懿為大軍主將,有指揮用兵之任。今日兵敗之責,懿不可不領。懿愿暫領主帥之職,直至待陛下下令調離。”

“善!”

趙儼念及當下形勢,問道:“都督,我軍當下兵敗,士氣低迷,不知如何迎戰諸葛亮?”

司馬懿沉吟少許,說道:“我軍雖敗于諸葛亮,但兵馬精銳尚在。今當避其鋒芒,連夜率軍撤至宛城,隔淯水與諸葛亮對峙。”

頓了頓,司馬懿瞄了眼張郃,加重語氣,告誡說道:“即日起,與諸葛亮對敵,切不許妄動,再有違令者,立斬不赦!”

“諾!”

張郃垂首而答,而后羞愧離帳!

且不言魏軍在司馬懿的吩咐下,放棄淯陽城,連夜率軍北撤。

漢軍寨中,因得勝歸來之故,士卒歡欣鼓舞,互相攀比戰績。且諸葛亮為了鼓舞士氣,毫不吝嗇地下發酒肉,讓將士們飽餐一頓。

大帳內,文聘樂得不行,謂眾人說道:“聘不識丞相之策,竟以為丞相欲列營下寨,欲魏軍久持,故多勸丞相不可夾水下營。不料丞相自有妙計,以浮橋為餌!”

“是啊!”

趙云立下戰功,心情頗是高興,說道:“司馬懿用兵老辣,丞相自示不足,方使得其中計。今觀丞相用兵布置,實乃兵家妙手!”

“子龍過譽了!”

諸葛亮撫扇而點,笑道:“如若尋常之時,司馬懿沉穩健沉著,或不會中此計策。但張郃奉曹叡南下,欲先擊敗我軍,其求戰之心急切,故賊方中此計。”

說著,諸葛亮提點眾將,說道:“用兵之法百變,當尋機而用。魏軍中此計策,短時之內,恐將無法再用。”

“可惜了!”

馬謖嘆了口氣,說道:“我軍斬獲雖是不小,但未能大敗魏軍!”

馬良性子穩重,說道:“幼常操之過急,北伐之事豈能倉促而成。司馬懿、張郃為賊國之名將,斷不可輕視之。”

馬謖張了張口,看了眼諸葛亮,委屈說道:“我僅是觀大司馬連下二郡,而我軍卻受阻荊宛,心中多有著急爾!”

“不急!”

諸葛亮喝了口水,說道:“荊宛為京畿之外,而京畿為魏之要害,故非齊魯所能比,僅憑我軍建功北伐,不足以成事!”

說著,諸葛亮直白說道:“我軍之責即為大司馬、大將軍牽制敵國重兵,令其不敢驟離。今日魏軍兵敗,足以令曹叡不敢東張西望。”

三路聯合北伐各有任務,陸遜之責在牽制關西魏兵,諸葛之任為向洛陽施壓,霍峻之職在于突破齊魯。

諸葛亮所面對的地區,是為曹魏之命門,其兵不可能少,其守備森嚴非比他地。故而諸葛亮深知他的任務不是說占領多少土地,而是盡最大限度去牽制魏軍兵馬,便于霍峻在齊魯施展拳腳。

“丞相,那當下有何部署?”廖化問道。

諸葛亮未著急回答,而是看向楊儀,問道:“威公,不知今日我軍損傷如何?斬獲如何?”

楊儀將巾帛遞上去,說道:“稟丞相,我軍戰死將士一千八百五十六人,受傷將士兩千三百多人,失蹤兵卒二十七人。”

“斬上將牛金、賈嗣二人,敵首四千三百一十八級,俘敵卒五千六百三十人,獲鐵、皮之甲六千八百五十一領,弓弩五千五百多張,旌旗、金鼓、兵器各有計數。”

得聞詳細斬獲,文聘忍不住歡喜,說道:“敵喪萬余人,失甲近六千領,敵中精銳蓋多傷亡。我軍如能再戰將司馬懿,將可大勝全勝。”

出擊浮橋的兩萬魏卒其中大半為精銳,其兵敗折損而走,丟棄大量甲胄、兵器。且進攻南北二營的魏軍在撤退時,因漢軍反擊緣故,舍棄不少甲胄、兵器,也被漢軍所得。

經此一役,荊宛魏軍已失去對漢軍的兵力優勢,曹魏試圖先擊敗諸葛亮而后東進的戰略企圖也隨之破滅。

言語間,斥候快馬來報,說道:“啟稟丞相,司馬懿今率大軍舍營遠走宛城。”

“司馬懿北撤了?”

施然為之一喜,說道:“丞相當下是否發軍追擊司馬懿?”

諸葛亮撫扇而吟,說道:“司馬懿非無謀之人,今舍營而撤,必有精兵留后。諸軍多有辛勞,不宜連夜用兵。當讓諸軍休整一夜,明日移師北上宛城。”

“至于今時之部署,有三計可用!”

諸葛亮遲疑少許,說道:“上計,北至宛城,與司馬懿相戰;中計,如司馬懿不戰,則與之持久;下計,如霍、陸二兵退,則還住漢水。”

“今孫權固守穆陵,大司馬兵不得入,不知丞相以為其形勢將會如何?”馬良問道。

諸葛亮笑了笑,說道:“穆陵雖是天險,但入齊之道又非一條。料以大司馬之能,自會尋法破敵。”

(本章完)

相關、、、、、、、、、

__軍史小說


上一章  |  季漢大司馬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