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大司馬第673章下馬為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季漢大司馬 >>季漢大司馬最新章節列表 >> 第673章下馬為亮?

第673章下馬為亮?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22日  作者:周府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周府 | 季漢大司馬 
三月,宛城。

“諸葛村夫果是村夫,身為一國之相,竟下田親刈麥田!”

司馬懿駐馬于矮丘,望著已被漢軍糟蹋的田野,長嘆了口氣,忍不住吐槽道。

他之所以移兵至博望,除了按照諸葛亮所想的那般利用堅城耗漢軍外,還欲想等春麥成熟,與張郃合兵渡淯水收糧,以便有充足的糧草與漢軍作戰。

宛城春麥這般重要,那么司馬懿為何沒料到諸葛亮偷取春麥?

實際上不能說沒料到,而是司馬懿預判錯誤。司馬懿猜測春麥未成熟,諸葛亮或許會等到四、五月動手。

即便當下動手,司馬懿以以諸葛亮謹慎性格,應會先扎營,然后再去大刈春麥。然不成想諸葛亮蓋知時間緊任務重,直接帶隊下田破壞麥子,讓司馬懿猝不及防。

“驃騎將軍,牛金將軍率騎已歸!”侍從趨步來報,說道。

“可有斬獲?”

侍從微吟少許,說道:“賊寇輕裝而走,牛將軍銜尾追之,斬寇百余首。因趙云率部殿后,牛將軍不敢深追!”

司馬懿星夜南下,派牛金率騎兵先行,欲牽制住割麥的漢軍。然諸葛亮有所準備,得知牛金騎卒行蹤后,當即率部撤離,留下趙云率騎卒殿后。

漢軍因輕裝行進,本無多少輜重,在牛金抵達之后,諸葛亮早已南下。牛金沿著蹤跡追擊,遇見率部殿后的趙云,兩軍略有交手,互有死傷。

趙云得見諸葛亮已是走遠,擔心司馬懿率軍圍上,遂與牛金脫離戰斗。牛金擔心前有埋伏,也不敢深追,遂率兵返城。

司馬懿微微平復心情,說道:“讓牛將軍前來,言本督有事欲問。”

“諾!”

少頃,牛金披甲按劍而來,拱手說道:“諸葛亮撤軍有序,金不敢深追,當多有辜負都督期望!”

“無事!”

司馬懿負手而望田野,說道:“諸葛亮用兵謹慎,我遣將軍追擊,是為欲探水賊兵馬虛實。”

說著,司馬懿問道:“牛將軍身經百戰,今與水賊交手。不知以為敵寇步騎如何?我軍可堪一戰否?”

牛金沉吟少許,說道:“以在下觀之,今諸葛治下兵馬進退從如,軍紀甚是嚴明,其兵精銳不亞我軍精壯。”

司馬懿手捋長須,蹙眉說道:“我本以為水賊精銳多在霍峻帳下,諸葛亮所率兵馬當為賊之偏軍。當下思來,恐難速破諸葛亮所部。”

上次與諸葛亮交手后,司馬懿對諸葛亮用兵水平有了幾分了解。在他眼里,諸葛亮用兵水平不比他強,但卻勝在穩重,如下營扎寨幾乎無懈可擊。

以水賊北伐形勢來看,司馬懿認為霍峻一路為主攻方向,諸葛亮本部應當是偏軍,負責牽制許、洛之兵。

當下諸葛亮雖是偏軍,但帳下卻有精兵。若以精兵固守營壘,魏軍無法在短時間內破敵,則就難以達成田忌賽馬初期之步驟。

“都督,當下我軍該如何是好?”牛金問道:“是否等張郃將軍,而后一起南下。或是駐兵博望,以觀淯陽勝負?”

司馬懿沉吟少許,說道:“當下春麥幾近被刈,諸葛亮率部急撤,張郃將軍不日將與我軍匯合。我軍留駐博望已無大用,欲破諸葛亮,還需率大軍南下。”

說著,司馬懿吩咐說道:“令各部稍作休整,明日尋道南下!”

“對了,讓百姓撿拾遺棄麥稈,以為軍中戰馬口糧。”

“諾!”

且不言司馬懿率兵尋著諸葛亮撤軍道路南下,當下從宛城回大營的諸葛亮正與軍中文武商討軍事。

大帳內,笑聲不絕。

“丞相之計果是精妙,我軍既刈了魏軍春麥,讓魏軍需從許洛運糧。且還嚇得司馬懿連夜卷甲南下,讓他無法留駐博望。”施然佩服說道。

諸葛亮輕撫羽扇,笑道:“刈麥僅為小計,尚不足以破敵!”

文聘略有沉吟,說道:“大司馬率大軍出淮泗,丞相統偏軍為呼應。今不如依江漢之糧,與司馬懿大軍對峙,以全牽制魏軍之任。”

“司馬懿狡詐多謀,丞相如若用兵不幸被魏軍所敗,我軍將撤走江漢。彼時魏軍將率兵東進,與中原諸兵圍擊大司馬,此將壞北伐大計矣!”

蓋因文聘常年與司馬懿打交道,深知司馬懿用兵之強悍,故缺乏戰勝信心。當下作為偏軍北伐,文聘更是希望完成霍峻所布置的任務,而非主動出擊。

諸葛亮撫扇而笑,說道:“仲業不明今之形勢爾!”

說著,諸葛亮在輿圖前踱步,說道:“據斥候所報,司馬懿帳下有兵五萬余人,以其兵馬,依托宛城、淯水,如若堅守不出,足以據我。然可知為何張郃統數萬精銳步騎南下,不助孫權,反助司馬懿乎?”

文聘沉吟少許,說道:“丞相以為魏軍欲先敗我,而后再轉擊大司馬?”

“然也!”

諸葛亮心有所得,說道:“孫子曰,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今大軍舉八十萬之眾北伐,兵分四路而進。如我用兵,當先聚精銳以破弱,而后合重兵以凌強。”

“三軍之中,何部最弱?”

“我軍最弱?”

文聘若有所思,說道:“大司馬威震天下,而帳下龐豫州僅為護衛淮南之軍;大將軍兵出隴蜀,用兵老辣,且難以速破。故三軍之中,我軍最弱?”

“正是!”

諸葛亮語氣篤定,說道:“昔田忌賽馬,以上馬擊中馬,以中馬勝下馬,下馬戰上馬,故而勝之。當下曹叡欲大司馬不易,為今之計當先退弱兵,而后再勝大司馬。”

大軍兵分多路行進,繼而被一路兵馬所敗之事,在古今中外戰例中繁多,其中以明與后金的薩爾滸之戰最為著名。

今欲破解大漢北伐,曹魏最好便是采用劉曄之策,如田忌賽馬之故事,打一場屬于曹魏的薩爾滸之戰。

一旦魏軍能擊敗諸葛亮,荊、宛地區的兵馬可以作為機動兵力,投入到其他戰場。如依照曹叡之布置,張郃可率重兵東進,先擊退龐統兵馬,而后劫抄霍峻大軍。

至于陸遜本部,得知諸葛亮敗走消息,不敢與曹真對峙,將會自動率兵撤走。

可惜南漢與明不同,相較戰前準備不充分,無細致進軍方略、高層將領老年化的明軍。南漢在戰前則就有相應預料,尤其是諸葛亮,已是預判出曹魏可能會集中精銳向自己用兵。

當下得知張郃率兵南下,諸葛亮更是堅定了與魏軍野戰想法,即利用魏軍求戰心切這一心理想法。

馬謖為諸葛亮奉茶,笑道:“今張郃率兵南下,丞相已料其有求戰心切之念,故不如利用之。兵者曰,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故我軍可擇選戰場,以誘司馬懿、張郃進軍。”

馬謖精通孫、吳之法,幾乎能為諸葛亮的軍事行動找到合適兵法理由。軍中專研兵法最深者,能將孫、吳之法倒背如流者,唯馬謖一人矣!

得聞諸葛亮謀劃,文聘為之傾倒,拱手說道:“丞相高瞻遠矚,非聘所能料。然不知以今下之勢,我軍需如何布置?”

諸葛亮抿茶以潤喉嚨,而后交與馬謖,說道:“淯陽以西有一潦水,河面狹寬,水流平緩,自西北向東南而流,于淯陽城南二十里地注淯水。”

“其潦口南北兩岸有緩丘,亮欲率大軍南撤,至潦口下營。營寨夾河而立,建浮橋以通南北,以備張郃、司馬懿之聯軍。”

文聘甚是疑惑,說道:“分軍夾河,登丘設營,如欲司馬懿分兵而擊南營,或是擊毀浮橋,大軍豈不退路斷絕!”

說著,文聘建議說道:“丞相不如率兵渡過淯水,聘率兵守潦南。淯東遼闊,有利兩軍野戰。聘率偏軍為丞相羽翼,賊若擊我,則聘挾兩水之險,率兵御之。如賊眾擊丞相,聘率兵馬側擊賊兵。”

諸葛亮面露笑容,說道:“將軍深憂為國之心,亮深明知之。然南北夾河之策,為破賊之法,不容更改。南營之事,亮盡托付于將軍;北營之事,亮自率大軍固守。”

“這”

文聘想說什么,但見諸葛亮語氣篤定,聯想之前諸葛亮欲擊敗司馬懿的念頭,遂放棄了進諫。

“請丞相放心,聘當固守南營,以保丞相大軍退路。”文聘拱手說道。

“善!”

諸葛亮吩咐說道:“文將軍率三萬將士守南營,亮率四萬將卒屯北岸。”

“諾!”

諸葛亮想起什么,問道:“大將軍可有軍報送至?”

“有!”

楊儀奉上軍報,說道:“大將軍出故關、渭水二道后,帳下大軍被陳倉所堵,無法兵入關中。”

說著,楊儀補充說道:“守將者為宿將郝昭,其多有智勇。今曹真率兵已赴陳倉,應與大將軍對峙。”

陸遜本欲以奇兵下陳倉,命楊昂率精銳五千先出渭水道。惜郝昭早有戒備,楊昂奇襲陳倉不克,轉而尋地扎營。在扎營時,郝昭率兵突然殺出,楊昂被郝昭爆錘。

陸遜率后續兵馬抵達,發兵圍攻陳倉,十日不克。此時曹真率援兵抵達,陸遜放棄攻城計劃,率大軍駐守兩岸,準備與曹真展開長期對峙。

ps:今天還有兩更


上一章  |  季漢大司馬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