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曹賊開始的無限戰爭第三百四十七章睜眼看世界(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從曹賊開始的無限戰爭 >>從曹賊開始的無限戰爭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七章睜眼看世界(求月票)

第三百四十七章睜眼看世界(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16日  作者:捂中生友  分類: 玄幻 | 諸天無限 | 諸天 | 捂中生友 | 從曹賊開始的無限戰爭 
戰場上沒有拿到的,談判桌上未必不能夠拿到。

個人利益,很多時候往往都會置于國家利益之上。

畢竟,國家是虛的,但是個人的利益卻近在眼前,不要說后勝之類的丞相,就算是齊王建本身,也不一定會把國家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

朕即國家,國家卻不是朕。

所以,糜竺與齊王建、后勝等人的談判進行的非常順利。

大虞軍雖然在濟陽、睢陽與下相都遇到了齊國守軍的頑強抵抗,但齊國畢竟只敢守城,根本就沒有野戰之力,十分被動;且大虞的騎兵可以肆意肆虐齊國邊境的城邑,擄掠人口,齊國的小城也根本沒有反抗之力。

況且,齊國西南方的城市,大都是魯國、宋國、楚國的故地,也沒有多少人愿意為了齊國而反抗。

大虞只是略微發力,齊國的西南邊境,距離全線崩潰,就已經不再遙遠。

我還沒有開撩呢,你怎么就自己脫下褲子了.jpg

當然了,如果齊國如果夠狠的話,完全可以割讓這些土地給秦國,仿效韓獻上黨之計,讓秦國和大虞死磕,大不了齊國把疆域退回到齊長城內側,魯地、楚地先不要了唄。

難不成大虞還能夠打穿齊魯中間連綿的山地與齊長城不成?

先以空間換時間,等時機成熟之后再反擊唄。

但齊國君臣顯然沒有這樣的魄力。也幸好他們沒有這樣的魄力,因為大虞根本就沒有必要去打齊長城,而是可以直接強行從臨淄登陸,攻打沒有了戰略縱深的齊國首都。

除了沒兵打不過之外,促使齊國君臣愿意議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大虞手中還有齊國最需要的六萬多技擊士俘虜和十七萬齊軍精銳俘虜。

這個數量,足以彌補齊國的兵力虧空,讓齊國有一戰之力。

這是齊國無論如何都不能夠拒絕的誘惑。

更何況,糜竺來到齊國后,還給了后勝等人大量的人事;也以最高的禮儀帶回了田章的尸體,并給予了田章高度評價,給足了田氏兄弟和齊王的面子;不僅如此,糜竺還把擊殺田章的鍋扣到了韓魏兩國頭上。

在糜竺的描述和齊國君臣本來的認識中,田章是中了尉繚、白亦非的奸計這才戰敗的,而大虞敬佩田章的氣節勇烈,并念及和齊國兄弟之邦的感情,這才花費了巨大的代價,贖回了田章的尸體和一眾俘虜。

在舉世公認大虞和韓國是兩個獨立的國家的情況下,田章之敗不管怎么看還真是主要與韓魏有關,所以在齊國不知道韓虞關系的情況下,齊國還真是欠著大虞的人情呢。

他還要謝謝咱吶.JPG

按照糜竺的說法,大虞攻打齊國,也是大虞皇帝陛下惱怒齊國背信棄義而已。

這讓齊人還能怎么說呢?

本來就理虧的齊人,總不能硬著頭皮說老子愛打誰愛誰,總不能說那二十幾萬俘虜老子不要了吧?

大虞早可就防著這一手呢!

大虞甚至給戰死的和被俘虜的齊軍分別登記造冊,從糜竺入境開始,就公開了一路,如今齊國上下都知道齊國有多少人戰死,多少人被大虞贖回,如今大部分齊人對于大虞并沒有惡感,反而有不少人夸贊大虞的仁義,更有無數人都盼著救回自己的親朋好友呢!

于情于理,于公于私,齊王建都沒有別的選擇。

最終,齊王建同意了糜竺的要求,將睢陽到下相一線割讓給虞國。

為了面子,齊國并沒有提及淮北春申君之子的封邑的事,但事到如今,對方也只能夠出城投降,交出封邑,去和老父親春申君作伴。

董璜對于春申君并沒有趕盡殺絕,反而給了他一處封邑,讓他當起了土皇帝。

這也算是千金買骨,可以有效降低其他敵對勢力首領的死戰之心。

隨著協議的達成,淮河水系的支流,除了下相以北的泗水、沂水流域外,幾乎全部落入了大虞手中。

秦漢之際赫赫有名的大澤鄉和垓下,其實就位于淮水與睢水之間,如今這兩個地點也已經全部落入大虞手中。

只是,很可惜的是,下邳、彭城、沛縣等泗水中上游的要地,齊國是咬緊了牙關不賣的。

不過,問題不大,因為沛縣的很多人才都早已經落入了大虞的手中,至于土地什么的,反倒沒有那么重要。

政治訛詐,還是得見好就收。

于是,虞國很愉快的接收了大片的土地,這次因為秦齊發動的滅魏之戰,沒有直接與魏國交戰的大虞,卻得到了比魏國的面積還要廣大的土地。

齊國則難受、無奈又欣喜的接收了大量在大虞吃好喝好玩好的俘虜。

這些俘虜先是被“魏軍”以糧草不足為名要坑殺,坑都挖好了,結果恰好被仁義的大虞“拯救”。

來到大虞境內后,經歷了兩次險些被殺的遭遇的齊軍俘虜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優待俘虜,什么叫做賓至如歸。

不僅吃好喝好,為了增進齊虞之間的感情,大虞軍隊還與他們混編后,玩蹴鞠之類的游戲,偶爾還能喝點兒小酒。

同時有人在他們中宣揚,都是齊國背信棄義、都是齊王昏庸、后勝弄權才造成了連番大敗,才造成了兄弟之邦兵戎相見,這讓很多齊魯之地的慷慨男兒都羞紅了臉。

更容易拉進感情的,則是齊王宮的葷段子,有人繪聲繪色的講后勝怎么靠后入得寵,引得了陣陣共鳴。

在潛移默化之間,這些人對于正在侵略他們的大虞不僅沒有什么抵觸情緒,反而十分感激;對于齊國上下則頗為不滿;對于大虞士兵的待遇,更是羨慕的流口水……

當得知大虞真的要把他們送回齊國后,有兩三萬性子剛烈的,表示我們不走,我們就是要侍奉講信義、愛士卒的大虞皇帝陛下,以報答陛下的恩義,而這些人中,竟然有一萬多技擊士。

這些留下的人中,更是有超過半數直接歸心。

剩下的雖然沒有留下,但對大虞的好感卻極高。

這些好感雖然不會直接轉化為戰斗力,但卻是最好的宣傳。

知道大虞這么仁義、這么優待俘虜,以后誰還愿意與大虞拼命啊?

日后大虞如果攻占了齊國,這些人也將會轉變為大虞的忠實擁躉。

這,是很有用的攻心之計,也是無法破解的陽謀。

總之,這些人,你齊國不能不用吧?也不能殺了吧?

至于那些選擇留下的,大虞又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同意被大虞占領區內的齊人愿意去齊國的可以自愿離開后,這才接回了那些將士的家人。

當然了,千金買骨,這樣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別的不說,最立竿見影的是,那些留下來的齊國俘虜,九成以上已經歸心。

這樣的歸心率,楚國、秦國的俘虜根本無法望其項背。

值得一提的是,談判大勝之后的糜竺在勝利返回大虞的途中,卻被廉頗攔住了。

糜竺心下一哂,臉上卻不動聲色。

糜竺知道,廉頗一定會來找他的,因為在齊國已經待不下去了的廉頗,除了投奔大虞之外別無選擇。

如今有能力幫助他復仇的,就只有虞國了。

但越是如此,糜竺才越沒有必要打著桿子上。

他必須要代表大虞殺殺廉頗的銳氣。

原因很簡單,廉頗這樣的人物,是愿意居于其他武將之下的主兒嗎?

肯定不是。

那么,大虞該怎么安排他?

董璜不可能只是因為他在歷史上的名氣,就直接讓他統帥多少人的軍團、位居大虞大部分武將之上!否則,那么多跟了董璜三四個世界舍生忘死的將士們該怎么想?

為了一個還不一定能夠收服的廉頗,不值得董璜付出這樣的代價,甚至就算是王翦都不值得。

像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圣岳飛,人家還是董璜的義子兼女婿,能力也確實突出,但也是在滅了好幾個國家之后,才憑實力拿到了一個軍團的主將罷了;和岳飛軍團同等編制的軍團,大虞還有很多。

當然了,有了軍陣之后,很多將領練兵、用兵的能力就會拉開差距,到時候肯定還會有新的洗牌,大浪淘沙,一流軍團和二流軍團肯定會拉開差距,但這都不是無功之人直接后來居上的理由。

所以,大虞必須要端住。

現在可是買方市場,廉頗只有大虞一個選擇,大虞卻不一定必須要廉頗,讓廉頗自己降下身段,擺正位置,才更容易收服,也對大家都好。

這次,廉頗顯然也已經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他不僅把姿態擺得很低,還把身上僅有的錢財換成了人事來孝敬糜竺。

這可把糜竺給逗笑了。

夭壽啦,廉頗不僅會負荊請罪,還會送禮啦!

廉頗的這點人事,糜竺自然看不上,但他很清楚,馴服廉頗的第一步,已經成了。

大虞與齊國交換俘虜與領土的時間,其實和典韋的大勝相差了沒有幾天。

在大虞諸多行動的時候,被眾人所忌憚的蒙驁其實也一直沒有閑著,他先是突然襲擊強勢攻取了韓國的十二座小城,進一步鞏固了占領區。

與此同時,內史騰在楚方城范圍內也有了一定收獲。

蒙驁的進攻,逼得典韋必須要回軍。

意識到蒙驁主力離開的郭嘉也迅速調兵北上,結果蒙驁竟然不知何時,將陳留的守軍全部替換成了秦銳士。

郭嘉所部被迫與六萬秦銳士正面決戰,幸好郭嘉擁有獻祭技能,都快要把麾下獻祭爆了,這才堪堪擋住了秦銳士。

之后不久,蒙驁主力來援,黃忠也帶著主力趕來支援。

雙方在陳留城外爆發了一場慘烈的大戰。

大戰從早上一直打到傍晚,精疲力竭的雙方才鳴金收兵。

是役,郭嘉所部直接被打殘,加上被獻祭撐爆了的和有嚴重副作用無法再從軍的,郭嘉所部竟然只剩下了兩萬多人,且因為過度使用血祭之力,短時間內無力再戰。

黃忠所部同樣損失慘重,且因為郭嘉的獻祭,大量透支戰斗力,短時間內戰斗力驟降。

郭嘉本人也累得虛脫。

蒙驁所部整場戰役下來,則至少損失了四萬秦銳士和大量其他軍隊。

雙方總體而言打成了平局。

不過,大虞一方損失的人數更多一些,代價也更大一些。

但如果第二天再打的話,沒有了血衣軍肉盾和郭嘉的獻祭,黃忠所部戰斗力驟降的軍團絕對不可能是還有大量秦銳士的蒙驁軍的對手。

郭嘉、黃忠所部只能夠退回雍丘,等待夏侯淵、龐統、夏侯惇所部到來。

總體而言占了便宜的蒙驁也不追擊,因為這場決戰也把蒙驁打怕了。

蒙驁雖然達成戰略目標,但這樣的戰斗他可不想再打一次,尤其是黃忠的弓箭,他可不想再面對一次——之前的戰斗,有好幾次他都差點被黃忠給射死,幸好大秦軍陣厚實,要不然還真的很難說。

將郭嘉、黃忠所部逼退之后,蒙驁再次利用水軍的優勢東進,所部水軍與齊國水軍前后夾擊,一舉擊敗了趙國水軍,將龐煖所部堵死在了饒安。

這個時候,蒙驁本來是想協助齊國把龐煖所部給覆滅的,但是他卻收到了楊瑞戰敗的消息。

看到地圖上典韋出現的位置,蒙驁意識到情況不妙。

畢竟,蒙驁最開始的計劃就是水攻大梁,對水攻,他特別敏感。

于是,蒙驁的主力直接渡過了黃河,帶著俘虜自大梁的魏國文武百官,輕松拿下了魏國在黃河以北的鄴城等飛地,然后按照大秦中樞先北后南的指令,兵進邯鄲。

河對岸,臉色蒼白的郭嘉都快要被蒙驁的反復橫跳給氣瘋了。

蒙驁這幾次和大虞、韓、魏交手,似乎覺醒了一個了不得的技能——反復橫跳。

利用黃河水軍優勢,一會兒在河北,一會兒在河南,一會兒在齊國,一會兒在魏國,一會兒在趙國,一會又在秦國,真心要把人逼瘋。

但虞人卻并不知道,蒙驁正是因為兒子蒙武被大虞利用水軍優勢反復橫跳圍攻致死,蒙驁這才死命研究水陸結合的戰法。

這次蒙驁小試牛刀,便將郭嘉等人搞得苦不堪言。

大虞不是沒有想過調水軍入大河,但為了不引起齊國的警惕,大虞硬生生的忍住了。

此戰過后,秦虞戰場上也逐漸消停了下來,雖然苦了南陽郡百姓,但秦虞顯然都不想在這種時候再發動一場決戰。

真正的戰場轉移到了北方。

邯鄲又雙叒叕被包圍了。

邯鄲的位置,西依太行山,東側北側都是廣袤的平原,不僅經濟發達,還剛好擋在了秦軍北上攻略燕趙平原的關鍵位置上,在如今的形勢下,就算邯鄲不是趙國的首都,也會是趙國重鎮中的重鎮。

當然了,作為首都,這個位置對于現在的趙國而言,就有些太過靠前了。

地圖上,如今趙國的疆域,就像是一個上面有尖尖的饅頭,邯鄲就在這塊饅頭的尖尖上,讓人看了就想啃一口。

現在的秦國,就如同一個饑渴了多年的色中餓鬼,只想抱著饅頭狠狠啃一口。

(填充色部分為虞、秦、趙新得的國土)

于是,蒙驁便啃了上去。

這下子,趙王又慌了。

邯鄲的位置這么靠前,可不是趙王想要“天子守國門”,而是因為邯鄲的大部分屏障都被秦國給攻占了。

巔峰時期的趙國,擁有上黨、太原等大片太行山以東的領土,但是現在的趙國,面對秦國卻幾乎無險可守,國都隨時都會暴露在秦國的兵鋒下。

本來,趙王還想出兵救魏,從而不費一兵一卒得到魏國的鄴城等地。結果魏國卻太不給力,竟然已經被滅了,鄴城等地也被秦人勸降。

這讓趙國門戶洞開。

偏偏趙國的主力大部分還都派出去了。

這就不僅僅是門戶洞開的問題了,簡直就是直接張開了大腿貼上歡迎光臨的貼紙了。

那誰還能忍得住啊?

那么趙國的主力去了哪里呢?首先是龐煖帶走了一部分;其次,還有一部分則被篤定秦國沒工夫管趙國的趙國君臣,派去攻打齊國的河北地。

趙國還是很有野心的,想要徹底占據整個河北。

河北地區都是平原,物產富饒,適合種糧、養兵。有了這塊土地,趙國恢復往日的榮光并不成問題。

現在天下的局勢越來越明朗,漸漸呈現出秦、虞、齊、趙四國爭霸的局面,趙國上下以及趙國的戰爭代行者們,自然越來越有想法。

鑒于趙國的主要目的是奪取整個河北,本身卻又不想跟齊國真正拼個你死我活,所以龐煖所部的任務則變成了,一是震懾秦軍防止秦軍援助齊國盟友,二是奪取河水、濟水之間的地區,三是阻止齊軍主力支援河北。

這個決策不能說錯,但絕對算不上對。

三十萬大軍明明取得了戰略先手,卻既不攻占要地擴大戰果,也不盡量殲滅敵軍的有生力量,反而困頓一地,裹足不前,堪稱兒戲。

然后,龐煖便被秦齊聯軍上了一課。和大虞和談,卻又仍舊和秦國保持軍事默契的齊國,再次與秦國合作,兩面夾擊,讓趙國水軍全軍覆沒。

趙國吃癟,無疑符合齊秦兩國的共同利益。

失去了水軍,導致龐煖的主力被傾全國之兵的齊國和一支秦國偏師堵住,龐煖見勢不妙,全軍撤退到平原附近,但如此大軍的糧食,卻成了一個問題。

龐煖一時間很躊躇。

他明白,也就是秦國不想為齊國火中取栗,只想困住這一支趙國精兵,要不然,等待這支趙軍的恐怕又是一場長平之戰。

但現在的龐煖所部也很不好過,因為現在他們根本就過不了河,士氣越來越低,糧草也堅持不了多久;而齊軍人馬卻越聚越多,糧草后路無虞。

毫無疑問,龐煖已經自身難保了。

面對名聲赫赫的蒙驁和擊敗了扈輒所部的李崇,趙王只能夠匆忙命令各路兵馬趕快來援,但這個求援信顯然是到不了龐煖那里了——就算是到了,也無濟于事了。

恰好這個時候,趙王又得到了另一個壞消息——秦將王翦帥軍攻克太行山重要關隘轑陽(在今山西左權),出現在邯鄲側后方。

(參考圖,轑陽等地的位置及邯鄲周圍地形城市)

邯鄲城一日三驚。

趙王給了大將傅抵兩萬人馬,讓他守衛武安,防御王翦軍;給了大將趙蔥、顏聚十萬人馬守衛漳水,阻擋蒙驁軍。但趙王所能夠給出的兵力也只有這些了。

派出這些兵馬之后,邯鄲就只有八萬人馬了。趙王已經不敢多派兵了。

趙國朝堂,甚至出現了遷都的風聲。

這可把李儒給急壞了。

李儒的打算是想讓趙國和秦國死磕兩敗俱傷的,怎么一轉眼邯鄲就陷入危機了呢?

秦國都沒跟李牧軍團血拼一場,邯鄲怎么可以丟!

一時間,邯鄲城內抵抗意志最堅決的,竟然成了李儒這個高級間諜。

李儒只能夠連夜鞭撻宋姬等人,讓她們無論如何都要勸住趙王,讓趙王堅定意志,死守邯鄲,同時命令李牧南下勤王。

在宋姬等人的勸說下,趙王總算是勉強下定了決心。

這讓趙國上下對于宋姬的認識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原來大家以為宋姬就是一個不顧人倫厚顏無恥妖媚惑君的妖后,但是現在看來,這哪里是妖后啊?分明是賢后啊。

當趙國處在一片混亂的時候,董璜已經踏上了出海的戰艦。

高情商:朕要為諸夏在異域開疆拓土,朕要替男同胞們睜眼看世界。

低情商:諸夏女人要求太高,朕要布種……武異域,為大虞將士引進免費的外國洋媳婦啦。

不過,在天下布種……武之前,董璜還是抽空見了一下廉頗,讓他感受到了大虞皇帝陛下的溫暖。

董璜知道廉頗不甘于人下,也知道廉頗為了復仇愿意付出任何代價,更清楚廉頗在經歷了百般挫折和各種PUA之后,懂也得懂不懂也得懂人情世故了。

董璜撫慰了廉頗一番之后,答應替他報仇。

當然,如果只是一個口頭承諾,廉頗未必愿意相信,所以董璜給廉頗了真正可行的東西。

董璜把廉頗帶到了朝鮮。

大虞現在的各個戰區,都有各自的指揮官,讓廉頗去哪里都不太合適,但是如果去朝鮮,就沒有那么多顧慮了。

整個大虞的朝鮮——瀛洲戰區,其實是沒有幾個名將的,精銳也被法正帶走了一批,正是最虛弱的時候,這就直接導致了大虞對于周圍異族以及燕國遼東之地的無力。

吳懿三兄弟所部,能夠守住法正的后路,并維持住朝鮮的局面已經很吃力,不論是兵力還是能力,都不允許他們作出更多進攻性的動作。

第一批去援助的徐晃所部,主要也是去遺失空間,而不是支援瀛洲或者朝鮮。

所以董璜的打算是,讓廉頗以部分虎賁軍為核心,在朝鮮編練新軍,目標是襲擊胡人、滅掉燕國,等到時機成熟,即可獨立領兵作為單獨一路主帥從北向南進攻趙國。

盡管廉頗知道這是董璜利用他的能力訓練士兵,但他同樣知道,這的確是他報仇的唯一選擇。

廉頗的熱情被空前激發起來。

“他日若報仇成功,吾必誓死以報陛下!”

廉頗發誓道。

報仇是他的執念,連仇都報不了,自然不可能歸心。

“多生幾個孩子吧,你也不想廉家絕后吧?”

董璜倒很淡然。

對于廉頗,得到得不到的,董璜是無可無不可。

在董璜看來,只要能夠學到廉頗的本事就夠了,廉頗掌握著趙國頂級軍陣的訓練之法,而且本身戰略戰術能力都是頂尖。

于是,廉頗以非凡的熱情投入到了練兵之中,他只管練兵,其他的兵員、裝備、糧草等問題都不需要去考慮,他跟吳懿三兄弟也沒有隸屬關系。

吳懿三兄弟未來是要跟進入遺失空間的武將輪換的,也跟廉頗沒有利益沖突。

廉頗唯一感到苦惱的是,董璜賜給他修養身體的丹藥,讓他每天晚上怒不可遏,不得已與董璜賜下的女人們血戰。

廉頗本來是不想吃的,可問題是這些云中君出產的丹藥的確有調養身體的作用,而且董璜的一句話也打動了他。

董璜道:“廉將軍,你的年紀也不小了,你也不想大仇未報自己就老死吧?該調養就調養,而且一旦有個萬一,你的后代也好替廉家報仇不是?”

這讓七十多廉頗能怎么說呢?

所以,白天練兵的廉頗,到了晚上仍舊克制而忙碌,每五天至少御女一次。

令廉頗欣慰的是,董璜給他配的幾個副將能力都非同一般。像什么姜維、鄧艾、杜預、陸抗、羅憲、霍弋、夏侯霸之流,都很出類拔萃。

解決了廉頗這件小事,董璜終于正式踏上了前往遺失空間的旅途。

想要睜眼看世界,必須得耐得住旅途的寂寞。

寂寞的董璜只能夠坐在特制的靜音馬車里,偶爾跟呂玲綺練練戟法,和孫尚香練練弓術。

孫尚香玉足拉弓的樣子很美。

呂玲綺雙手握戟的樣子很颯。


上一章  |  從曹賊開始的無限戰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