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番外:幽州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岳父是李世民 >>我岳父是李世民最新章節列表 >> 番外:幽州篇

番外:幽州篇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6日  作者:張圍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張圍 | 我岳父是李世民 


從江南北上,一路上還算順暢,狄仁杰手里拿著指南針,又對照著地圖上的南北。

李治這兩天暈船,過得很難受,好在減緩了船速,這才有好轉,“怎么樣?現在的方向對了嗎?”

周邊都是一望無垠的海水,根本看不見陸地,如果這一次航行能夠順利,就能夠印證指南針在航海中的重要性。

狄仁杰看著手中的羅盤,這一次指針終于穩定了,嘆道:“總算好了,不然我們偏離方向去高句麗了。”

船夫是個頗有經驗的海船老大,就算不依靠指南針,他也可以通過經驗來辨別方向,順利地抵達幽州的東北沿海。

只不過李治與狄仁杰想要驗證指南針的作用,這才將航向交給了他們。

公孫小娘手拿著望遠鏡,正在看著遠處,不過這種景色看久了便覺得很無趣,天際與海水連成了一片,根本看不到其他的景色,一路上很是枯燥。

狄仁杰喚道:“船老大。”

年邁的船夫走上前,滿臉的笑意,“狄公子有何吩咐?”

“真有的鯨那樣的大魚嗎?”

船老大是個年過四十的老船夫,穿著簡陋耐磨的粗布衣衫,憨厚地笑著,“沒見過,聽說過。”

“哪里有這種大魚?”

“可能在更遠的海,這附近是看不到的。”

聽到船老大的話語,狄仁杰氣餒道:“太可惜了。”

船老大笑呵呵道:“要是運氣好的話,或許能見到,聽說南面的海上會有,我們是北上多半見不到了。”

狄仁杰躺在甲板上,臉上的皮膚被嗮得有些泛紅,拿起一旁的酒水灌了一口,“當真是無趣啊。”

船老大又道:“這大海里除了鯨還有很多生靈,它們有的已活了上百年,比人能夠活得更久,傳說中那些海中巨大的生物都已開智,只是他們不愿與我們人講話而已。”

說罷,他又憨憨地笑了笑,“不過這都是從小聽到大的故事,是我們海民的故事,我們從小對大海就有很深的敬畏。”

狄仁杰思索著,“在典籍中確實看過相關的記載。”

過了出海的新鮮勁之后,在海上的日子很枯燥。

李治靠著整日下棋來解悶。

夜里,狄仁杰一直與船老大討教著航海的經驗。

“如此說來,我的西面就是山東,我們的東面就是百濟?”

船老大看著地圖點頭,“是這樣的,在北上我們就進入了遼東地界,可以在遼東靠岸。”

狄仁杰手拿著放大鏡,看著海圖上一個個小標注,“這圖還真是一點都沒錯。”

這是一張很大的海圖,或者說這是一張世界地圖,能夠看盡全世界的海洋。

對航海的人來說,這張海圖有巨大的吸引力。

狄仁杰又道:“這張圖要是給你,你可以去更遠的地方。”

船老大嘆道:“狄公子說笑了,此圖雖好,但出了遠海生死難料,九死一生,這是一張讓人尋死的圖,小人不敢收。”

“為何說是九死一生?”

“對我們海民來說,我們靠海而生,大海對我們來說是福地也是險地,狄公子可以交給那些不要命的。”

似乎是遇到了風浪,海船晃了晃,狄仁杰連忙扶住了油燈。

好一會兒,這種晃動才平息。

船老大站起身,低聲道:“再有三天就可以到遼東了。”

船艙內,狄仁杰倦意襲來,打算躺下休息了,看了一眼艙外,晉王殿下還拿著望遠鏡,看著漫天的星辰。

大海遼闊,星空浩瀚,在海上看星空的感覺很舒服,李治很喜歡這種感覺。

在海上又是三天后,眼前終于出現了陸地,李治問道:“仁杰,那就是渝關了嗎?”

狄仁杰點頭道:“但我更喜歡地圖上的稱呼,山海關。”

李治笑道:“渝關此地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扼守幽州要道,用山海關的稱呼也不錯,聽起來更氣勢磅礴。”

對向駛來了船只,船頭站著一人正在揮手吶喊。

李治拿出望遠鏡看著來人,“這人穿著郡守的官服,是何人?”

狄仁杰解釋道:“如今擔任遼西郡守的人是鄭敬玄。”

船只在海上相會,隨之兩艘海船并駕齊驅,不過對方的船只并不是蒸汽機船,所以轉向很是麻煩。

李治與狄仁杰等人腳踩在陸地上,這才感覺踏實了不少,“辛苦你們了。”

對方臉上帶著笑意,“晉王殿下,小人告辭了。”

李治給了這個船老大不少的錢財,一來這個人是徐齊聃的人,二來他掌握著大唐最新式的海船的駕駛方式。

看著遼西郡守鄭敬玄還在折騰著海船,讓船只停靠在岸邊。

李治對船老大道:“你這般抗拒遠海也不好,唐人終究是要走出去的,就算你不想走出去,將來的孩子,你的弟子們都準備出遠海了。”

船老大行禮道:“那小人就教出能夠遠行的弟子與孩子。”

李治拍了拍他的肩膀,等船老大的船只又一次駛離了岸邊,遼西郡守鄭敬玄的船只這才靠岸。

他人也才堪堪從船上下來,帶著一臉恭敬行禮道:“下官見過晉王殿下。”

在鄭敬玄身邊還有一個人,他帶著獻媚的笑容。

李治好奇道:“這人是……”

鄭敬玄連忙介紹道:“他是新羅使者金春秋。”

李治稍稍一想,道:“啊,想起來,你就是那個要給大唐當狗的新羅使者。”

金春秋擠眉弄眼帶著笑意,“下臣,見過晉王殿下。”

李治好奇道:“你是新羅人,怎么還在這里?”

金春秋道:“新的大唐陛下希望新羅歸入大唐,并且設立州府,便來遼西討教鄭郡守。”

李治看著這處繁忙的港口,一路走向內陸。

鄭敬玄一直介紹著這里,“這處港口是溫大將軍建立的,并且重修了渝關城,接壤大海,掌握此地便可以扼守遼東,并出兵高句麗與新羅。”

金春秋滿臉的笑容,“往后新羅人也會成為唐人。”

他特意強調了一番自己的存在感。

鄭敬玄不悅地看了眼這個新羅使者,厭煩其人多嘴,便接著介紹這里。

幽州與遼東自貞觀十年開始建設,期間張大安任職遼東長史費了不少的心血,花了許多銀錢。

狄仁杰見到一車車的煤礦被拉了出去,便問道:“這些都是運往何處的?”

鄭敬玄回道:“是運去關中的,我們這里有好幾處礦地不都是驪山縣侯的,天可汗賜給驪山的。”

說起驪山,鄭敬玄滿臉的笑容。

李治遞給他一份卷宗,“你現在回去,將幽州各地的名冊給本王帶來。”

“喏。”鄭敬玄先是應下,又問道:“那晉王殿下……”

“不用你不照顧,本王身邊還有這么多的侍衛在。”

“哎。”鄭敬玄轉身要走,見金春秋還站在原地,便拉著人離開了,顯然晉王是煩了,也不想讓這個新羅人打攪了晉王的雅興。

這里距離渝關城還有一些距離。

港口有來往的商販與民夫,但走出了港口之后,見到的行人便稀疏了不少。

狄仁杰問詢了幾個當地的鄉民,查問這里的情形。

李治發現這里有賣紅燒肉的,便要了一碗,等著狄仁杰問詢此地的情形來稟報。

不知道為什么總覺得這里的鄉民怪怪的,尤其是鄭敬玄這個人,他是一地的郡守,這里的鄉民卻很疏遠這個郡守。

公孫小娘道:“晉王殿下可吃飽了?”

李治將碗交給了她,點頭道:“吃飽了。”

公孫小娘擦了擦嘴也笑道:“嗯,跟長安城的味道是一樣的。”

那賣紅燒肉的壯漢臉上帶著笑容,正在洗著碗筷。

不多時狄仁杰回來了,他腳步匆匆要了一碗水喝。

李治問道:“查問得怎么樣?”

狄仁杰緩過氣來道:“這個遼西的郡守是貞觀十七年才派過來的官吏,到現在才兩年而已,自隋煬帝東征高句麗以來,遼東人口凋零,這里的諸多鄉民都不怎么信任官府。”

“后來張大安來遼東,治理遼東讓這里的鄉民信服,并且給很多鄉民置辦了戶籍,給予了田地,遼東遼西兩地的鄉民都十分敬重張大安,只不過張大安回了長安之后,這里的鄉民對后來的官吏很不信任。”

李治嘆道:“父皇在位期間多次主張修養國力,諸如各地都給予寬松的治理之策,給予各地支教之策,在遼東一直沒有成效嗎?”

狄仁杰回道:“有成效,但在遼東除了郡守,還有一個地頭。”

“地頭?”

狄仁杰跟上李治的腳步,繼續走著一邊解釋現在的形勢。

當地的地頭是一個姓何的人,此人當年與溫挺一起駐守新羅和百濟,又在倭奴地界大殺四方。

后來與眾多遼東子弟回來之后,這人一樣保持著威望,坐鎮一方連郡守都要看他的臉色來行事。

據傳聞此人與驪山還有諸多關系,甚至關中與遼東的諸多聯系也都是靠著這個人。

李治想著此人的身份,多少有些猜到了,便又道:“我們見見他。”

狄仁杰撓了撓頭,目光掃了掃四下,“去哪里找呀?”

李治滿不在乎地道:“簡單,你就說驪山弟子來了,不用我們去見,他自己就會找來。”

聞言,狄仁杰與身后的侍衛囑咐了一聲。

他們當即去散布消息。

眾人在一處官驛中休息,這是李治在海上漂泊十天,終于能夠久違地睡一次踏實。

這輩子第一次出海坐船,是一次難忘的經歷。

疲倦感襲來,便沉沉睡去了。

等再次蘇醒,陽光從窗外照入,昨夜睡覺忘記關窗,是被刺眼的陽光照醒的。

睜眼一看,公孫小娘正局促地坐在床邊,而在自己的房間內坐著一個滿嘴胡渣的中年人。

“殿下,這人就是遼東地頭。”

李治揉了揉眼,定睛一看,欣喜道:“果然是你!何叔!”

何必沉聲道:“晉王殿下到了遼西上岸之后,某家便知道了,不用散布消息說什么驪山弟子到了,想見某家與這里的官兵知會一聲便好。”

“初來乍到不是很熟悉這里的規矩。”

公孫小娘狐疑地看看晉王又看看這個滿臉胡子拉碴的中年男子,很是好奇。

他竟然與晉王殿下相識,可保護晉王殿下的侍衛都被他一個人打趴下了。

此人身手了得,而后便坐在了房中等著晉王醒來。

擔驚受怕了良久,原來他與晉王認識。

狄仁杰鼻青臉腫地坐在屋外的門檻上,也是滿臉的憤憤不平,被揍得不輕,心說原來是晉王殿下認識這個猛人,這么多侍衛被他揍得好慘。

何必坐在一張胡凳上,皺眉道:“晉王殿下來這里做什么?”

“游歷,到處走走,看看。”李治坐下來,又道:“何叔,你離開之后丁伯可想你了,你還記得丁伯嗎?就是賣醬油的那個丁伯。”

何必板著臉道:“當然記得。”

“現在的丁伯不一樣了,他是關中的富戶,跟著姐夫賺了不少銀錢。”

何必淡淡道:“跟著張陽,不賺錢才奇怪。”

李治盤腿坐著,雙手抓著自己的腳踝,像是小時候乖巧的模樣,“何叔說的是。”

狄仁杰一拍腦門想起來這個何必的是什么來歷,當初驪山縣侯發跡長安城,他是最早跟隨縣候的人,當年幫助縣侯掃平了南詔,之后又來遼東。

他后知后覺,回過味來,心說:“沒想到驪山縣侯手下還有這等猛人。”

不過這人長得兇神惡煞,深夜來訪,二話不說就要去晉王的房間,攔住他,他又不說話,之后就打了起來。

狄仁杰看著驛館內,一地的狼藉與遍體鱗傷的數十人,唉聲嘆氣。

跟隨驪山的人,又豈是尋常人,就說那驪山弟子裴行儉,更是一個不得了的人物。

屋內的談話還在繼續。

何必問著現在驪山的情形,李治一句一句地回著。

“某家當年與天可汗喝過酒,還以為皇帝會砍了他。”

“父皇怎么會殺姐夫,何叔說笑了。”

“看來天可汗還算是講情義,沒有殺了張陽,從皇位上退下來也好,省得某家整日擔憂驪山會不會造反。”

李治笑得更開心了,“何叔與我說說倭奴的事吧。”

何必依舊是板著臉,中年大叔的酷酷模樣,回道:“沒說什么好說的,就是一群矮子,好殺得狠。”


上一章  |  我岳父是李世民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