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軍墾第3087章 我們要有自己的種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大國軍墾 >>大國軍墾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87章 我們要有自己的種子

第3087章 我們要有自己的種子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11日  作者:大強67  分類: 都市 | 現實 | 人間百態 | 大強67 | 大國軍墾 
正文卷

正文卷

加州農場,滿眼望去郁郁蔥蔥,大豆,玉米,小麥還有一些水果和葡萄,無邊無際。

葉雨澤和楊革勇都不是差錢的人,到了這里之后,就開始不斷的擴張,目前這個農場已經是整個米國數一數二的農場。

眾所周知,種子問題是現代農業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農業那種選種方法,已經不適合如今的農業發展。

所以,如今出現了一個孟山都,這個公司幾乎壟斷了全世界大半種源……

軍墾城雖然也在竭力研發自己的種子,但是因為各方面原因,還是沒能跟上。

這件事兒已經成為了葉雨澤和楊革勇的心病,楊革勇如今的產業全是油田,根本不用他操心。

而葉雨澤的戰士集團,已經完全由兒子葉風執掌,根本不用他操心了,兩個人商量了一下之后。決定著手解決這件事兒。

他們是華夏人,他們是軍墾二代,怎么可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

閉關鎖國造成都科技落后他們能夠容忍,但是作為一個幾千年的農業大國,種子被人卡脖子,那就不能忍了。

再說如今的戰士集團,在汽車,新能源和芯片方面的成就,誰敢爭鋒?就別說這小小的種子了。

再說,作為軍墾二代,之所以跑加州開農場,這擺明了就是打入敵人內部啊……

加州農場的晨曦總帶著露水的清甜,但今天的空氣里多了幾分凝重。

葉雨澤蹲在大豆田埂上,指尖捻起一粒飽滿的豆莢,陽光透過指縫落在他鬢角的白發上,映出幾分歲月的沉郁。

“老楊,你看這豆種。”他揚了揚手里的豆莢,聲音里帶著不易察覺的澀味。

“孟山都的‘先鋒’系列,抗病性是強,但每斤種子比咱們自己繁育的貴七倍,還得簽那霸王條款——不許留種,不許私自雜交。”

楊革勇從后面跟上來,手里捏著個平板電腦,屏幕上是孟山都最新的全球種源分布圖,紅色的區域像一張巨網,幾乎覆蓋了所有主要農業區。

“上周軍墾城來電話,咱們培育的耐旱小麥出了點問題,倒伏率比預期高了三成。農科所的老伙計說,關鍵基因片段還是繞不開孟山都的專利壁壘。”

葉雨澤猛地站起身,豆莢在掌心被捏得粉碎。

“當年咱們父輩在戈壁灘開荒,用馬糞拌種子都能種出糧食,現在倒好,種個地還得看別人臉色?”

他往農場主宅走,腳步踩在草地上發出悶響:

“戰士集團的芯片車間能做出七納米制程,新能源汽車跑遍歐洲,難道還搞不定幾粒種子?”

楊革勇跟上他的步子,嘴角勾起慣有的桀驁:

“錢不是問題。戰士集團去年的研發資金結余三百億,我這邊油田分紅也能抽調兩百億,先砸五百億進去,不夠再加。”

他頓了頓,補充道,“但種子這事兒,比搞芯片復雜。孟山都百年基業,手里攥著三萬個活性基因專利,全球頂尖的農學家有一半在它旗下。”

主宅的露臺上,早擺好了咖啡。葉雨澤翻開筆記本,筆尖在紙上劃過重重一筆:

“那就把人挖過來。咱們不搞從零開始,直接站在巨人肩膀上——但這巨人,得是咱們自己的。”

楊革勇掏出手機,調出一份名單:

“我讓獵頭公司篩了一遍,孟山都首席基因編輯專家艾倫·帕克,匈牙利人,去年因為反對公司把抗旱基因專利賣給沙特,跟高層鬧得很僵。他的團隊在作物抗逆性研究上是全球頂尖的。”

“開價。”葉雨澤頭也不抬。

“他年薪七百萬美元,還有股權激勵。”

“給兩千萬,再配個私人實驗室,設備隨便挑。”

葉雨澤筆尖不停,“告訴他,研究成果歸他自己,我們只要商業化授權。”

楊革勇挑眉:“夠狠。不過我喜歡。”

他撥通獵頭的電話,用流利的英語交代著,陽光照在他臉上,油田老板的精明和軍墾二代的執拗在眼神里交織。

葉雨澤的目光落在筆記本的另一頁,上面寫著“國內人才”四個大字。下面列著一串名字:

農大的周教授,專研雜交水稻根系改良。

農科院的趙博士,在基因標記領域有突破性成果。

還有軍墾城農科所的幾個老伙計,手里攥著幾十年的作物育種數據。

“國內的人得親自去請。”

他合上筆記本,眼神亮起來,“老周去年評院士被擠下來,聽說孟山都想挖他去新加坡分部,給他開了八百萬年薪。咱們不用錢砸,給他建個國家級實驗室,讓他帶團隊,經費無上限。”

楊革勇掛了電話,笑著搖頭:“你這招比砸錢狠。搞科研的,誰不想有自己的山頭?”

他忽然壓低聲音,“不過孟山都的眼線不少,咱們動作得快。我已經讓歐洲分公司在蘇黎世注冊了家空殼公司,叫‘沃土基因’,所有招聘和設備采購都走那邊的賬。”

葉雨澤端起咖啡杯,熱氣模糊了他的眉眼:

“從今天起,這加州農場就是咱們的臨時指揮部。你負責資金和設備,我負責搭班子。三個月內,我要看到第一批核心團隊到位。”

遠處的收割機正碾過麥田,金色的麥浪翻涌成海。

楊革勇望著那片遼闊的土地,忽然想起五十年前,他和葉雨澤在軍墾城的田埂上追逐嬉鬧。

父親們揮著鋤頭喊:“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如今,他們要誤的,是那些卡脖子的人的前程。

獵頭公司的效率快得驚人。三天后,艾倫·帕克的助理就傳來消息,愿意在瑞士見面,但要求保密。

蘇黎世湖畔的咖啡館里,艾倫·帕克戴著金邊眼鏡,手指緊張地摩挲著咖啡杯。

這位年近五十的科學家眼下帶著濃重的青黑,據說為了抗議公司決策,已經連續兩周在實驗室過夜。

“楊先生,葉先生。”

他推過來一份文件,“這是我團隊近三年的研究摘要,抗蟲棉的基因沉默技術已經到了臨床階段,還有耐旱玉米的表觀修飾方案——”

楊革勇打斷他,將一份合同推過去:

“沃土基因給您的條件:蘇黎世總部實驗室預算每年五千萬美元,您可以自主招聘二十人團隊,研究方向完全自由。”

“另外,我們在加州農場預留了兩千畝試驗田,您隨時可以調用。”

艾倫的瞳孔猛地收縮。他在孟山都奮斗十五年,最高級別的項目預算也從未超過三千萬,更別提“研究方向自由”——

那家巨頭公司的研發永遠跟著資本走,去年他提出的鹽堿地改良項目,就因為“商業價值不足”被擱置了。

“為什么是我?”他聲音發緊,“孟山都的法務部……”

“法務部那邊不用您操心。”

葉雨澤靠在椅背上,語氣平淡,“我們剛收購了三家持有基因專利的小公司,手里有足夠的交叉授權籌碼。您只需要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能帶著團隊過來。”

艾倫沉默了十分鐘,忽然從公文包里掏出一份辭呈副本:

“我昨天已經遞了辭職報告。團隊里有六個核心成員愿意跟我走,但他們的家屬大多在圣路易斯,需要解決住房和子女教育。”

“圣路易斯的房子我們包了,每人一套不低于三百平米的獨棟,子女就讀國際學校的費用全報。”

楊革勇立刻接話,“下周我讓人去辦手續。”

艾倫站起身,鄭重地伸出手:

“我祖父是匈牙利農民,他總說,好種子就該讓全世界的土地都長莊稼。孟山都忘了這點,但我沒忘。”

送走艾倫,葉雨澤望著湖面的波光,忽然笑了:

“老楊,你說咱們這算不算‘資敵’?挖了人家的首席科學家。”

“這叫劫富濟貧。”楊革勇掏出手機,“國內那邊有消息了,周教授說他在海南有塊試驗田,讓咱們過去聊聊。”

海南的試驗田藏在五指山腳下,濕熱的空氣里彌漫著稻花香。

周教授蹲在水田埂上,手里拿著株稻穗,稻粒上還掛著水珠。這位頭發花白的農學專家看到葉雨澤,眼睛一下子紅了。

“小葉,你可算來了。”

他拉著葉雨澤的手往田埂上走,“去年培育的‘海稻8號’,耐鹽度能到千分之六,但灌漿期總出問題。我懷疑是線粒體基因的問題,可實驗室的測序儀太老了,測不出精準數據。”

葉雨澤指著遠處的鐵皮棚屋:“那棚子是您的實驗室?”

周教授點頭,聲音有些澀:“農科院撥款緊,今年的經費剛夠買試劑。孟山都的人上個月來,說愿意捐臺新測序儀,條件是合作發表論文時,第一作者得掛他們公司的名字。”

“捐什么捐。”葉雨澤掏出手機,給助理打了個電話:

“給海南農科院送十臺最新的基因測序儀,再建個恒溫培養室,預算兩千萬,下周必須到位。”

他轉向周教授,“您帶的博士生、碩士生,每人每月補助加五千,課題經費要多少給多少。但有個條件——”

周教授眼睛亮起來:“你說!”

“跟我們合作,把‘海稻8號’改成全球最耐鹽堿的品種,不光能在海南種,還能在咱們西北的戈壁灘種。”

葉雨澤的聲音斬釘截鐵,“軍墾城的萬畝鹽堿地,等著您的種子呢。”

周教授猛地攥住他的手,指節發白:“我等這句話,等了十年!”

離開海南時,周教授非要塞給他們一袋剛收獲的稻種。

葉雨澤把稻種揣在兜里,隔著布料都能感受到那沉甸甸的分量。

楊革勇看著他,忽然說:“三個月,核心團隊差不多齊了。但設備還差得遠,基因編輯儀、超高倍顯微鏡、智能溫室……這些都得從德國或日本進口。”

“錢不是問題。”

葉雨澤望著窗外掠過的椰林,“但得有自己的基地。加州農場太扎眼,國內的話……軍墾城怎么樣?咱們父輩戰斗過的地方,該有點新動靜了。”

軍墾城的風沙總帶著股韌勁,就像當年那些揮著鋤頭開荒的老兵。

葉雨澤站在城郊的荒地上,腳下是龜裂的土地,遠處的胡楊林在風中搖曳。

這里曾是軍墾一師的試驗田,后來因為缺水荒廢了,如今要被改造成“沃土基因”的國內總部。

“規劃圖出來了。”

楊革勇遞過來一卷圖紙,“占地兩千畝,分三期建設。一期建實驗室和智能溫室,二期搞大田試驗,三期建種子倉儲中心。德國的西門子已經中標,三個月內完成主體結構。”

葉雨澤指著圖紙上的“基因庫”區域:

“這里得加個恒溫庫,零下八十度的那種,能存百萬份種質資源。我讓人查了,孟山都的全球基因庫藏著五十八萬份野生作物種子,咱們得超過他們。”

正說著,遠處揚起一陣塵土。幾輛越野車停在工地邊,下來一群穿著工裝的人,為首的是個皮膚黝黑的漢子,正是軍墾城農科所的老所長。

“葉雨澤!你這小子,搞這么大動靜怎么不早說?”

老所長上來就捶了他一拳,眼里卻滿是熱乎氣:

“所里的年輕人聽說你們要搞種子研發,連夜寫了申請,二十七個碩士,八個博士,全想過來!”

葉雨澤樂了:“老所長,您這是把家底都給我了?”

“家底算什么?”

老所長指著身后的年輕人,“這些娃都是軍墾三代,從小在地里刨食長大,知道種子金貴。孟山都去年斷了咱們的甜菜種,多少農戶哭著去所里求種子,你以為我不知道?”

他忽然壓低聲音,“我給你帶了個寶貝。”

眾人跟著老所長來到農科所的舊倉庫,角落里堆著十幾個木箱。

打開箱子,里面是層層包裹的布袋,袋上標著“1978年野生大豆”“1983年耐旱小麥”“1992年抗凍棉花”。

“這是我們幾代人攢下的家底,三百多種野生作物種質,有些連孟山都都沒有。”

老所長撫摸著布袋上的標簽,聲音發顫:

“當年我們去昆侖山科考,為了采一種野生麥種,差點摔進冰縫里。這些種子,比命金貴。”

葉雨澤蹲下身,輕輕解開一個布袋,里面的種子帶著陳舊的草木香。

他忽然想起小時候,老戰士們總在燈下挑選種子,說每粒種子里都藏著太陽的味道。

“老所長,這些種子,我們建個專門的博物館存起來。”

他聲音有些哽咽,“不光要存著,還要讓它們活過來,長出新的莊稼。”

一個月后,軍墾城的工地上已經豎起了塔吊。

艾倫·帕克帶著團隊從美國飛來,站在剛封頂的實驗室前,看著工人們安裝德國進口的基因測序儀,眼里滿是驚嘆。

“葉先生,這設備比孟山都總部的還先進。”

他指著一臺銀色的儀器,“這是最新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全球目前只有三臺。”

“第四臺下周從日本運過來。”

楊革勇遞給他一杯熱茶,“您的抗蟲棉項目,試驗田已經準備好了,土壤樣本檢測報告在您辦公室。”

艾倫接過報告,忽然指著其中一項數據:“這里的土壤重金屬含量偏高,需要改良。我建議先種一茬苜蓿,它能吸附重金屬,還能固氮。”

周教授從旁邊走過來,手里拿著份水稻基因圖譜:

“艾倫博士,您看我這‘海稻8號’的線粒體基因,是不是可以試試表觀修飾?”

兩個不同膚色的科學家湊在一起,對著圖紙討論起來。陽光落在他們身上,中英文夾雜的術語在工地上空飄著,竟有種奇異的和諧。

葉雨澤看著這一幕,忽然對楊革勇說:

“老楊,你說咱們是不是瘋了?三個月砸進去八十億,連個響都沒聽見。”

楊革勇望著遠處正在搭建的智能溫室,玻璃幕墻在陽光下閃著光:

“當年你搞芯片,前三年燒了兩百億,不也沒人看好?”

“種子這事兒,是給子孫后代積德。你看那些年輕人,每天在實驗室待到半夜,飯都忘了吃,他們圖什么?不就圖將來咱們的農民,能種上自己的種子嗎?”

這時,葉雨澤的手機響了,是兒子葉風打來的。

“爸,孟山都那邊有動靜了。”

葉風的聲音帶著警惕,“他們剛宣布要在亞洲建三個新的種子研發中心,還放話出來,說要高薪挖咱們的人。”

葉雨澤冷笑一聲:“讓他們來。咱們的人,是用錢能挖走的?”

他頓了頓,補充道,“告訴財務部,再撥一百億到沃土基因,讓采購部去歐洲,把能買到的最好的育種設備全買回來,錢不夠再加。”

掛了電話,他看著工地上忙碌的人群,忽然想起父親常說的一句話:

“種地就像打仗,種子是槍,土地是戰場,人是兵。”如今,他們的仗,才剛剛打響。

加州的秋天總帶著干燥的風,孟山都總部的會議室里,氣氛卻比西伯利亞的寒流還要冷。

首席執行官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看著樓下抗議的農民舉著“拒絕基因壟斷”的牌子,指節捏得發白。

“艾倫·帕克的團隊帶走了多少核心數據?”

他背對著會議室里的高管,聲音沙啞。

研發總監臉色慘白:“抗蟲棉的基因序列、耐旱玉米的表觀修飾方案……”

“還有我們準備申請專利的鹽堿地改良技術,都被他拷貝了。沃土基因那邊動作太快,我們的法務部還沒來得及申請禁制令。”

“一群廢物!”

首席執行官猛地轉身,桌上的咖啡杯被掃到地上:

“一個月前我就告訴你們,盯著那個葉雨澤!他能搞出芯片和新能源汽車,就敢動種子的主意!現在好了,他在軍墾城建的實驗室比我們的還大,挖走的專家夠組三個頂尖團隊!”

市場總監戰戰兢兢地遞上一份報告:

“我們調查過,沃土基因的資金來源很復雜,有戰士集團的注資,還有楊革勇的油田資金,目前已經投入至少一百五十億美元,而且還在追加。”

“錢?”首席執行官冷笑。

“他們以為砸錢就能搞種子?孟山都花了一百年才建立的專利壁壘,不是一百億能砸穿的。”

他忽然眼里閃過狠厲,“通知亞洲區,把咱們的‘王牌’種子降價三成,搶占市場份額。另外,給軍墾城的農戶發律師函,就說他們種植的小麥涉嫌侵犯我們的基因專利。”

會議室里一片寂靜,沒人敢接話。他們都清楚,這是要打價格戰,還要用專利訴訟拖垮對手——

這是孟山都幾十年來慣用的手段,多少中小種子公司就是這么被擠垮的。

而此時的軍墾城,沃土基因的實驗室里正燈火通明。

周教授帶著團隊在培養室里觀察水稻幼苗,這些幼苗經過基因編輯,根系比普通水稻發達三倍,在鹽堿水里泡了一周,依舊綠油油的:

“周老師,測出來了!”一個年輕研究員舉著檢測報告跑過來,“脯氨酸含量比對照組高五倍,這意味著耐旱性至少提升了三成!”

周教授扶了扶眼鏡,眼里的光比培養室的燈管還亮:

“再做三組重復試驗,沒問題就申請專利。記住,專利要在全球主要農業國同步申請,不能給孟山都留空子。”

隔壁的實驗室里,艾倫·帕克正盯著電子顯微鏡,屏幕上是棉鈴蟲的基因序列。

他的團隊找到了一個關鍵的基因位點,只要在此處進行編輯,就能讓棉花產生一種特殊蛋白,讓棉鈴蟲吃了就絕育。

“找到了!”

他猛地拍了下桌子,“這個位點不在孟山都的專利庫里!”團隊成員瞬間歡呼起來,有人甚至激動地抱在了一起。

葉雨澤和楊革勇站在實驗室門口,看著這一幕,相視一笑。

楊革勇掏出手機,屏幕上是剛收到的消息:孟山都在亞洲的種子降價了。

“開始施壓了?”葉雨澤挑眉。

“怕什么?”

楊革勇調出戰士集團的財務報表:

“咱們的現金流夠支撐五年價格戰。再說,他們降得越多,虧得越狠。”

他忽然笑了,“我讓人查了孟山都的庫存,他們的‘王牌’種子有三成是在咱們軍墾城加工的,現在那些加工廠全跟咱們簽了獨家協議。”

葉雨澤望著窗外的試驗田,新播的小麥已經冒出綠芽,在月光下像一片綠色

我要……


上一章  |  大國軍墾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