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軍墾第3079章 燃油車也不能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大國軍墾 >>大國軍墾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79章 燃油車也不能丟

第3079章 燃油車也不能丟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01日  作者:大強67  分類: 都市 | 現實 | 人間百態 | 大強67 | 大國軍墾 
正文卷

正文卷

軍墾城的秋天來得格外早,一場秋雨打濕了光伏板,在地面映出一片破碎的藍天。

葉茂站在棉田邊,看著阿不都駕駛的氫能收割機正在作業,車身上的光伏板在雨中依舊發電,儲氫罐里的氫氣純度始終保持在99.99。

“王總派來的工程師剛走。”他笑著說:

“他們給電動車裝了個‘氫電轉換’裝置,說在沒有充電樁的地方,能借‘雙能車’的氫氣應急——這才叫真朋友。”

帳篷里,伊萬的團隊正和王麗娜的工程師們爭論不休。

王楠楠拿著檢測儀說:“你們的氫燃料在30℃會結晶,但我們的電池在漠河凍了三天還能啟動!”

伊萬的徒弟立刻反駁:“可在撒哈拉,你們的電池暴曬兩小時就鼓包——要比就去最極端的地方比!”

葉雨澤走進來時,正看見他們在墻上畫世界地圖。

赤道附近標滿了氫能車的符號,南北極則是電動車的標志。

“這才對嘛,”他笑著遞過去兩瓶礦泉水:

“在非洲用氫能,在北歐用電車,就像在沙漠種梭梭,在草原種苜蓿,各有各的活法。”

這時,楊革勇從非洲打來視頻電話。

鏡頭里,一群孩子正圍著“雙能車”的儲氫罐喝水,車身上的光伏板在陽光下閃著光。

“殼牌最終同意了我們的條件。”他抹了把臉上的汗:

“他們的油田工人正在學習維護加氫站,說這活兒比抽油干凈——那些曾經罵我們‘搶飯碗’的人,現在天天追著要技術手冊。”

掛了電話,葉風的視頻也打了進來。他站在紐約交易所的大屏前,上面顯示著氫能概念股的漲幅。

戰士集團的股價三天漲了27,而埃克森美孚則跌了11。

“剛才收到米國司法部的郵件,”他的聲音帶著笑意:

“他們撤回了對未來進步黨的調查,說‘缺乏證據’——那些石油大亨的錢,終究買不動民心。”

葉雨澤看著屏幕里兒子疲憊的神色,忽然想起那些在沙漠里測試的日夜。

“還記得你第一次在軍墾城學開拖拉機嗎?”

他輕聲說,“你總說方向盤太重,現在才明白,改變方向的,從來不是力氣,是心里的方向。”

窗外的雨漸漸停了,陽光穿透云層,照在光伏板上,折射出一片耀眼的光芒。

遠處的公路上,一輛“雙能車”正拖著滿載的棉籽往加工廠趕,車轍里的積水映著彩虹,像一條流淌的彩帶。

葉雨澤知道,這場關于能源的博弈還遠未結束,米國的清單、歐盟的關稅、石油巨頭的游說,還會在未來的路上設下重重關卡。

但當他看到屏幕上,非洲的孩子們用氫能車排出的水洗手。

歐洲的農民用“雙能車”灌溉麥田,美洲的牛仔駕著改裝版氫能皮卡馳騁在草原上。

忽然覺得,所有的算計與阻撓,在這些鮮活的生命面前,都顯得如此蒼白。

研發中心的燈又亮了起來,伊萬正帶著團隊繪制氫能飛機的圖紙,王麗娜的工程師們則在調試新一代的“閃電七號”

——據說能在珠峰大本營啟動。葉雨澤知道,只要這燈光不滅,只要車輪還在轉動,那些流淌在車轍里的智慧,終將在更多的土地上,生長出比春天更長遠的未來。

就像此刻天邊的彩虹,一端連著軍墾城的棉田,一端系著華盛頓的國會山。

中間跨越的,不僅是海洋與沙漠,更是舊時代與新世界的距離。

而那些在風雨里倔強生長的綠意,終將告訴世界:

“能源的革命,從來不是誰取代誰,而是所有的光與熱,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共同溫暖這片土地。”

軍墾城的秋意漸濃,棉田翻涌著金浪,葉雨澤站在研發中心頂樓,望著停車場里錯落停放的燃油車、電動車與氫能車,忽然聽見樓下傳來金屬碰撞的脆響。

王麗娜正蹲在一輛柴油皮卡旁,手里的扳手在發動機艙里翻飛,伊萬舉著游標卡尺在一旁念叨:

“缸徑再縮0.2毫米,壓縮比能提兩個百分點。”

這場景讓葉雨澤想起三十年前,他們在車間里敲打出第一臺戰士發動機的模樣。

那時誰也想不到,這臺帶著機油味的鐵疙瘩會走遍世界——

如今漢堡港的集裝箱卡車、里約熱內盧的公交專線、迪拜沙漠里的油罐車,引擎蓋下跳動的都是戰士的“心臟”。

王麗娜擦了擦手上的油污,手機屏幕上正跳出全球發動機出貨量報表:累計突破3億臺,市場占有率67。

“歐盟的碳排放法案又加了條尾巴。”

她把報表轉給葉雨澤,“要求2026年起,所有燃油發動機必須加裝碳捕捉裝置,否則禁止入關。”

屏幕上,德國汽車協會的聲明赫然在目,字里行間都是對戰士發動機的針對——

畢竟歐洲車企的發動機故障率是戰士的三倍,唯有靠法規筑起壁壘。

伊萬突然拍了下大腿,把一張圖紙拍在引擎蓋上:

“讓他們加!我們的‘藍鯨’發動機本來就預留了改裝位。”

圖紙上,新型燃油發動機的剖面圖里,碳捕捉模塊像肺葉般貼合在排氣系統旁。

“油耗降15,馬力提20,再加裝這個,排放比他們的電動車充電時的火電還干凈。”

正說著,葉風的視頻電話打了進來,背景是眾議院的辯論廳。

他手里捏著一份文件,聲音壓得很低:

“殼牌聯合埃克森美孚,買通了十七個議員,準備提案對戰士發動機加征300關稅。”

鏡頭掃過旁聽席,蘇西正坐在共和黨議員中間,悄悄比了個“三”的手勢——那是她和葉風約定的信號,代表有三位關鍵議員可以爭取。

“告訴蘇西,把俄亥俄州的農機協會數據發過去。”

葉雨澤忽然開口,“那里90的拖拉機用的是我們的發動機,要是加稅,秋收時他們得停擺半個月。”

葉風眼睛一亮,他知道父親說的是實話——去年俄亥俄州遭遇颶風,正是戰士發動機的防水性能,讓農機在積水中堅持搶收,保住了全州三成的玉米。

掛了電話,王麗娜的手機響了,是巴西經銷商發來的視頻。

里約的貧民窟里,一輛戰士皮卡正頂著暴雨爬坡,引擎轟鳴沉穩得像擂鼓。

“這是五年前賣出去的‘老黃牛’,跑了八十萬公里,發動機沒動過一個螺絲。”

她笑著點開另一段視頻,尼日利亞的石油工人正用戰士發動機改裝的抽油機工作。

“他們說,戰士發動機比駱駝還耐渴,在撒哈拉連續運轉七十二小時不用加水。”

伊萬忽然哼起了俄語老歌,手里的鉛筆在圖紙上飛快游走。

他算出新發動機的熱效率能突破48,這意味著一臺重型卡車每年能省下兩噸柴油。

“那些歐洲人忘了,”他抬頭時眼里閃著光:

“十年前他們禁用我們的高壓共軌技術,結果我們搞出了雙噴射系統,現在他們的豪華車都在偷偷仿造。”

深夜的研發中心,燈火比星星還密。王麗娜的團隊在測試碳捕捉模塊的耐腐蝕性,伊萬帶著徒弟調試發動機的低溫啟動程序——

他們要確保這臺機器能在西伯利亞的零下五十度里,像在軍墾城的暖陽里一樣可靠。

車間里,第一臺“藍鯨”原型機正在試運行,排氣管排出的氣體經過過濾,竟能看見凝結的水珠,滴在檢測紙上,pH值顯示為中性。

葉風那邊傳來了好消息,俄亥俄州的議員們集體提交了反對提案,理由是“損害農民利益”。

蘇西則在共和黨內部放出消息,稱加征關稅會讓美國本土的發動機維修廠倒閉——

畢竟全美70的發動機維修技師,學的都是戰士發動機的構造。

“那些資本大佬忘了,”葉風在視頻里笑得輕松,

“他們的加油站、維修店、零件廠,早就和我們綁在一起了。”

一周后,歐盟的碳排放法案修正案通過,但特意加了條補充條款:

“采用自主研發碳捕捉技術的發動機可豁免檢測”。

德國汽車協會的會長在記者會上支支吾吾,沒人知道他前一天收到了多少封來自車企的抗議郵件——

那些車企的生產線,早就適配了戰士發動機的安裝尺寸。

軍墾城的晨光里,“藍鯨”發動機被裝在一輛半掛車上,準備送往阿根廷的農場。

葉雨澤摸著冰涼的缸體,忽然想起葉風小時候問他:

“為什么我們非要做發動機?”

那時他指著棉田里的拖拉機說:“機器和人一樣,得有顆強韌的心臟,才能扛住風雨。”

遠處的公路上,新能源車隊與燃油卡車并排行駛,陽光透過光伏板,在“藍鯨”發動機的外殼上折射出流動的光斑。

王麗娜看著儀表盤上跳動的油耗數據,忽然明白葉雨澤常說的那句話——

真正的強大,不是讓誰消失,而是讓每種力量都能找到自己的戰場。

伊萬正給非洲的合作伙伴發郵件,附上“藍鯨”發動機的維修手冊。

手冊最后一頁印著軍墾城的照片,棉田盡頭,年輕工程師們的身影被夕陽拉得很長。

他知道,這臺機器會像它的前輩們一樣,在世界的每個角落生根,用轟鳴告訴人們:

“有些堅持,從來不會過時。”

葉風在紐約交易所的大屏前駐足,戰士集團的股價又漲了,這次領漲的不是新能源板塊,而是燃油發動機的研發投入。

他想起蘇西說的話:“那些想困住你的墻,最終都會變成你的階梯。”

遠處的自由女神像在暮色里沉默,而他手機里,正傳來“藍鯨”發動機在撒哈拉測試的實時數據——

一切都在證明,真正的創新,從來不是對過去的否定,而是讓每個時代的智慧,都能在未來找到回響。

在葉風所在的未來進步黨成功贏得了多個州的部分議席后,與反對派議員之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政治博弈。

這場博弈涉及多個關鍵議題,從經濟政策到社會福利,從環境保護到教育改革,每一項都關乎著各州民眾的切身利益。

在加利福尼亞州,未來進步黨議員提出了一項旨在推動清潔能源發展的議案,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將該州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到70。

這一議案旨在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問題,同時創造大量綠色就業崗位。

然而,反對派議員卻強烈反對,他們認為這一計劃過于激進,會大幅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導致許多傳統能源企業面臨倒閉風險,進而引發大規模失業。

在州議會的辯論中,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未來進步黨議員列舉了大量科學研究數據,強調氣候變化帶來的嚴重威脅,以及發展清潔能源的緊迫性。

反對派議員則拿出企業的調研報告,指出該議案可能給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

最終,經過多輪激烈的投票和協商,該議案以微弱優勢在州議會通過,但在后續的實施過程中,仍面臨著反對派議員的重重阻撓。

在得克薩斯州,教育改革成為了雙方博弈的焦點。

未來進步黨議員提出了一項改革公立學校教育體系的議案,包括增加對貧困地區學校的資金投入、提高教師待遇、推行個性化教育方案等內容。

他們認為,這些措施將有助于提高該州的教育質量,縮小貧富地區之間的教育差距。

然而,反對派議員卻認為,這些改革措施會增加政府的財政負擔,而且個性化教育方案缺乏實踐經驗,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他們提出了自己的替代方案,主張減少政府對教育的干預,更多地依靠市場機制來推動教育發展。

在州議會的討論中,雙方圍繞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方式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未來進步黨議員強調教育公平和社會責任感,反對派議員則強調經濟效益和自由市場原則。

最終,由于雙方分歧過大,該議案未能在州議會通過,得克薩斯州的教育改革陷入了僵局。

在紐約州,社會福利政策成為了雙方博弈的核心。

未來進步黨議員提出了一項擴大社會福利覆蓋范圍的議案,包括為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多的住房補貼、醫療救助和食品券等。

他們認為,這一措施將有助于緩解貧困問題,提高社會的整體福利水平。

然而,反對派議員卻認為,這會導致政府財政赤字大幅增加,而且可能會滋生一些人不勞而獲的思想。

在州議會的辯論中,雙方圍繞社會福利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未來進步黨議員列舉了大量貧困家庭的案例,強調社會福利的重要性。

反對派議員則強調財政可持續性和個人責任。

最終,該議案在州議會以一票之差未能通過,紐約州的社會福利政策改革暫時擱置。

這場在各個州展開的議員博弈,不僅體現了不同政治派別之間的理念分歧,也反映了美國政治體制下決策過程的復雜性和艱難性。

每一個議案的背后,都涉及到眾多利益相關方的利益訴求。

未來進步黨議員和反對派議員在這場博弈中,都在努力爭取自己的政治主張得到實現,同時試圖削弱對方的影響力。


上一章  |  大國軍墾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