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俠版水滸第三百四十六章 高太尉,你的報應來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仙俠版水滸 >>仙俠版水滸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六章 高太尉,你的報應來了

第三百四十六章 高太尉,你的報應來了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08日  作者:任鳥飛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任鳥飛 | 仙俠版水滸 
正文卷

正文卷

歷史上,姚平仲偷襲金營那次失敗,損失其實并不大,所折者不過千余人。

可是,姚平仲卻覺得自己沒達到預期目的,害怕被種師道以違令抗命為由而斬首,天亮前就獨自一人跑了,據說他輾轉逃進了深山老林之中隱居起來,后來還成仙得道了。

成不成仙、得不得道的,另說。

姚平仲能干出來畏罪潛逃的事,卻是板上釘釘的。

這樣根本沒有以死報國之心的姚平仲,很難不被特別會“勸人”的吳用給勸反。

在吳用的哄騙、威逼利誘之下,姚平仲一咬牙,寫下了認罪書,交代了他和趙桓的密謀,還簽字畫押,并表示他愿意出面作證,他率大軍來劫大元軍軍營,受得是趙桓的命令。

如此一來,大元帝國就掌握了趙宋王朝先起戰端撕毀元宋兩國簽署的和約的完整證據。

很快,姚平仲的認罪書和姚平仲就被送到了元大都。

江鴻飛看完姚平仲手書的認罪書,看向南方,悠悠地說:“趙桓,這可是你先動手的,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江鴻飛當即就召集一眾宰執、重臣,與他們商量伐宋的事宜……

再說回趙宋王朝。

姚平仲率兵偷渡黃河去奇襲大元軍軍營之日,趙桓一夜沒睡。他焦急地等待姚平仲的捷報!哪怕他也知道,就算姚平仲的奇襲一切順利,就算姚平仲派八百里加急往回送捷報,那也得明天白天捷報才能到。

猶豫再三,趙桓再一次下令,派快馬去浚州,讓梁方平務必出兵支援并接應姚平仲。

又想了想,趙桓覺得,還得告訴種師道一聲,讓種師道立即率領勤王之師北上,以防萬一。

趙桓派人給種師道送去一封御筆:“平仲已舉事,決成大功,卿可率大軍北上,為之應。”

種師道這才知道,趙桓和姚平仲干得好事,他趕緊下令勤王大軍集結。

天快亮時,第一支勤王軍,前軍統制張撝、右軍統制石濬、中軍統制辛康宗、左軍統制劉佃、后軍統制王師古、敢戰軍統制范瓊,集合完畢,他們立即向河北挺進。

接著,勤王之師陸續北上。

種師道也親率涇源軍,在第一時間北上了。

等種師道到了浚州,才知道,姚平仲雖然全軍覆滅,但梁方平接應時,大敗大元軍,他親冒矢石,追殺大元軍百里,斬殺了三萬多大元軍的將士,凱旋而歸。

種師道何等老練,他一聽,就知道,梁方平在謊報軍情。

梁方平手下都是一群什么貨色,種師道太清楚不過了,順風浪,逆風投,都抬舉他們了。

而姚平仲、楊可勝等,絕對是西軍中的悍將。

試問,姚平仲、楊可勝率領的七千熙河軍精銳都被大元軍給全殲了,梁方平他們那群酒囊飯袋怎么可能打出這么輝煌的戰果?

種師道又讓人去調查了一下梁方平部的損失。

結果得知,梁方平部只損失了三百多人。

種師道聽完,更加確定,梁方平謊報軍情了。

事實上,梁方平帶人想要通過黃河大橋,可是,他們剛到中間,就被大元軍用神臂弓給射了回來。

梁方平部立即退卻。

可梁方平及他的部下,既不想被西軍給蓋過去,又想要戰功,于是他們便謊報了軍情。

這種事,在宋軍中經常出現。

更有甚者,很多宋軍將士,還喜歡殺良冒功。

對此,在宋軍中混了小六十年的種師道,用腳后跟去想,都能猜到這是怎么一回事。

可猶豫再三,種師道并沒有向趙桓舉報梁方平。

種師道這么做是因為,他害怕趙桓被姚平仲的大敗給嚇到,再從主戰變回主和。

要是那樣,那趙宋王朝可能就沒有希望了。

而有梁方平取得的“大捷”抵消,趙桓有可能就不會從主戰轉變為主和,進而破壞種師道挽救趙宋王朝的大計。

然而,種師道還是太低估趙桓的軟弱了。

對于姚平仲奇襲大元軍軍營,趙桓滿以為必定會成功,他期待著前線能傳來姚平仲大獲全勝的好消息。

可是,很快宰執、臺諫就一起上奏說:“西兵勤王之師,為敵所殲,無復存者,陛下,大事壞矣!!!”

趙桓聞訊大驚,他沒料到姚平仲不僅出師失利,還偷雞不成蝕把米。

趙桓急忙下詔,令各軍不得進兵,也不得挑釁大元軍。

幾日后,江鴻飛就派柴進和蕭容來到東京汴梁城興師問罪,他們還帶來了江鴻飛寫給趙桓的信。

江鴻飛在信上說:“二月初一夜,你朝姚平仲、楊可勝等率軍襲擊我大元軍營,后又有梁方平企圖過橋劫陣。兩國已通和,又來劫寨,你朝背盟、撕毀和約已實,多說無意。且兩朝之事,若不互相容會,須至爭戰。夫如是,則豈惟菑危轉甚,更恐生靈枉罹涂炭,是用遣人,以俟雅報……”

見大元帝國要跟趙宋王朝開戰,趙桓嚇得大驚失色,連忙召集宰執召開御前會議,商議對策。

此次劫營失敗,對趙桓的打擊很大。

關鍵,搞不好,趙桓要弄巧成拙,為趙宋王朝引來戰火,甚至是引來覆滅。

膽小怕事的趙桓,立時就慌了!

而且,實踐似乎證明,李邦彥等宰執大臣反對出兵是正確的。

趙桓立即就來個原地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徹底倒向了李邦彥等主和派,甚至都不去搭理種師道,梁方平取得的“大捷”,趙桓就更加顧及不上了。

換而言之,李邦彥等主和派重新獲得了趙桓的信任。

李邦彥等主和派認為,趙宋朝廷絕不能承認事先知曉劫營之事,應趕快想辦法消除此事對趙宋朝廷產生的負面影響。

趙桓決定再派人前往元大都,向江鴻飛說明情況。

可是,趙宋王朝竟然沒有一個大臣敢受命前去。因為誰都知道,這時候大元帝國上下肯定是一片憤怒,江鴻飛君臣在憤怒之下什么事都有可能做得出來。

最后,還是宇文虛中挺身而出,勇敢地接受了出使元大都的使命。

趙桓又給江鴻飛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上一通狡辯,說趙宋朝廷事先根本就不知道姚平仲、楊可勝等人貪利要功妄作生事……

李邦彥等主和派認為,危亡在即,僅做出這些措施是不夠的,還應該以實際行動來表明議和的誠意。應該命人持國書割地以和,并奉上地圖;不行就再嫁兩位帝姬給江鴻飛,或者是給大元帝國提供歲幣。

對此,趙桓皆表示同意。他令宇文虛中當面向江鴻飛解釋,說姚平仲等擅用兵甲,幾誤和議,因此他特意遣使誠心求和。

這天晚上,宰執大臣與有關各方相聚在都堂里開會。大家一致認為,當前形勢之下必須堅決執行和議政策,不得有絲毫動搖。

種師道也在場,他提出不同的建議:“劫寨已誤,然兵家亦有出其不意者。今夕再遣兵分道攻之,亦一奇也。若不勝,然后據大河以守,以復前計,尤未晚也。勝負乃兵家之常,正當再擊之耳,何遽喪氣乎?”

對于種師道這個建議,李邦彥等宰執皆不聽。他們都是一幫文人,性格畏懦,不懂用兵之道,哪敢再向大元軍用兵?

不僅如此,李邦彥等人還認為,種師道攢落趙桓開戰,致使姚平仲、楊可勝出師敗績,可正典憲,請求罷免種師道的職務。

趙桓毫不猶豫地準奏。

于是,種師道的宣撫使職務被罷免,改任大一宮使。

其實,誰都知道,姚平仲劫營,并不是種師道組織的,而是趙桓親自安排的。

可現在劫營兵敗,總得有人出來承擔責任,種師道因此便成了替罪羊。

——趙桓與趙宋王朝主和的大臣們打算犧牲種師道,讓種師道來承擔劫營的政治責任,以平定江鴻飛君臣的氣憤之情。

李邦彥甚至當著趙桓的面,對柴進和蕭容說:“用兵乃大臣種師道與姚平仲結連,非朝廷之意也。”

李邦彥等主和的人還一致認為,應將種師道捆綁起來,交給大元帝國處置。

可是,柴進和蕭容卻不接受,反認為這樣不可,還是由趙宋朝廷自行處置比較好。

柴進和蕭容的態度讓趙桓君臣很慌!

恰巧這時,高俅一家被童貫捉了,送回東京汴梁城。

李邦彥等主和派,這才想起來,高俅跟大元帝國的很多高級將領都有深仇大恨,哪還有比高俅一家更好的和解禮物?

于是,李邦彥等主和派,趕緊派人將高俅一家全都送去大元帝國,作為議和的敲門磚,用來換取趙宋王朝的茍延殘喘……

高俅很后悔!

他后悔,聽說大元帝國要南下伐宋,就嚇得屁滾尿流,立即率領三千禁衛兵南下,想要去投奔趙佶,繼續得到趙佶的庇護。

當時,像高俅這樣擅自離開京城,前往東南地區的官員還有很多。

蔡京、蔡攸父子與宋煥家族,共千余人,全都跑了,蔡京、蔡攸門下的官員,也大部分棄官而逃。

高俅是因為見此,才把心一橫,也率領三千禁衛兵護送他的家族南下,想要繼續賴在趙佶身邊。

可讓高俅萬萬沒想到的是,童貫先一步將趙佶給保護起來不說,還借著趙佶的命令逼著他在泗州守御浮橋,不得南來。

——如今,陳東將童貫也打成六賊之一,童貫要是不將趙佶牢牢地抓在手中,他沒準就會遭到趙桓的清算。而高俅帶兵南下,明顯打得是相同的主意。試問,童貫又怎么可能將這根救命稻草讓給高俅?

高俅對童貫拿來的這道御筆很懷疑,他執意要面見趙佶。

可是,童貫根本就不讓高俅見趙佶。

后來,高俅拒不執行童貫的命令,帶領禁衛軍也要跟隨趙佶南下。

童貫大怒,果斷下令勝捷親兵挽弓射擊高俅以及他的親衛軍。

勝捷軍是童貫從西北招募來的親兵,戰斗力很強,禁衛兵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當場就有百余人從橋上掉入淮河中淹死了。

高俅見此,只好下令禁衛軍停止前進。

高俅父子兄弟隨后只能全都站在路旁等候,希望能見上趙佶一面。

不久,趙佶乘坐御轎而來,高俅只能遠遠地看到趙佶一眼,君臣相顧淚下。

趙佶其實有意見高俅這個曾經的寵臣一面,可是,或許是因為蔡攸、宇文粹中、童貫等大臣陪伴在側,最終,他還是一言沒發,就南下了。

路上之人見此情形,無不扼腕流涕。

高俅于是留守泗州,控扼淮津,以防大元軍前來追擊。

如果僅是這樣,其實也沒什么。

可是,不久之后,趙佶君臣也搞清楚了,原來他們鬧了一個大烏龍,大元軍只是換防,并沒有南下伐宋的意思。

于是,趙佶君臣開始商量,回不回東京汴梁城去。

當時,有人支持,有人反對,雙方吵成一團。

不等趙佶拿定主意,時刻關注趙桓君臣動向的趙佶君臣,就得知了,趙桓和姚平仲竟然主動去偷襲大元軍的軍營,撕毀了他們好不容易才跟江鴻飛簽成的和約。

趙佶大驚失色,后悔極了禪位給趙桓,他甚至開始后悔禪位了。

可事已至此,趙佶也不能再讓趙桓把皇位還給他啊?

趙佶急得團團轉!!!

就在這時,童貫對趙佶說:“高太尉與大元將領林沖、楊志、魯智深、柴進、徐寧、王進皆有深仇大恨,若不是被高太尉逼迫,這些人也不能上梁山,江衍不得這些人相助,也不能成勢,我大宋又何至于如此?”

接著,童貫便詳詳細細地跟趙佶講述了,高俅一家是如何陷害林沖等人的,怎么逼他們上梁山的。

趙佶聽完,大恨!

一向很少發怒的趙佶,甚至忍不住爆粗口道:“不想害我大宋至此的罪魁禍首竟是高俅這廝!”

見此,童貫對趙佶說:“可以高俅一家消大元怒火,解此危局也。”

聽了童貫出的主意,趙佶有點遲疑!

到底是二十幾年的感情,趙佶還真有點不忍心將高俅送去大元帝國被那些恨他入骨的人炮制。

見趙佶遲疑,童貫勸道:“太上,此事事關我大宋生死存亡,萬萬不可婦人之仁啊!”

害怕趙佶還是舍不得高俅,童貫又說:“且高太尉若是知曉,以他一家老小之命,能換我大宋喘息之機,定愿精忠報國也。”

趙佶哪能不知道,童貫只是給他一個臺階,實際上,高俅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覺悟?

可如今已經到了趙宋王朝生死存亡之時,趙佶哪能真為了高俅一家心慈手軟?

趙佶長嘆了一聲:“唉!”,然后轉身離開了。

見此,童貫哪還能不知道,趙佶同意他的建議?

童貫二話沒說,就派心腹去泗州,將高俅一家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包括其親戚宗族,一個不落,全都捉了,并派人全都用棉被裹好,綁起來,嘴里塞上軟布,還派了兩名御醫照顧,跟他們一家一塊北上……

(本章完)


上一章  |  仙俠版水滸目錄  |  下一章